中外科學家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2020-10-16 今日科學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Anders Hagfeldt、Michael Graetzel團隊合作,成功通過一種氣相輔助生長方法實現了室溫穩定的α-FAPbI3(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大於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成果10月2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因其卓越的光電性能和低溫製備工藝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被研製成太陽能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器和光電探測器等。在過去的10年內,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其功率轉換效率也從起初的3.8%上升到近來的20%以上。

但此類材料的最大缺點就是熱穩定性差,嚴重製約了其實際應用。其中甲脒鉛碘鈣鈦礦(FAPbI3)因其良好的熱穩定性和接近理想帶隙等特點而備受矚目,被視為最有潛力走向實用的材料之一。然而研究發現FAPbI3在室溫下會從光活性的黑相(a相)轉變成非光活性的黃相(d相),進而造成材料降解及電池性能衰減。因此,如何獲得穩定的純a-FAPbI3薄膜成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的一個國際難題。

研究人員深入研究FAPbI3的相變機理,創新性地開發了MASCN(硫氰酸甲基銨)氣相輔助生長技術。基於此項技術,能夠在較低退火溫度下(100°C)成功將FAPbI3從d相完全轉化為a相,並保持長期穩定。

同時,研究人員藉助分子動力學模擬,首次釐清了SCN-離子的作用機制:SCN-優先吸附於d相FAPbI3表面,由於Pb2+與S之間的強親和力作用,SCN-取代了與Pb2+成鍵的I ̄離子,將d相FAPbI3面共享八面體結構的頂層瓦解,並過渡到a相FAPbI3的角共享結構。頂層結構的轉變形成模板化效應,自上而下,將d相FAPbI3完全轉化為a相FAPbI3。由於表面SCN-跟Pb2+之間的強親和力作用,形成了穩定的表面結構,約束了體a相FAPbI3。在500小時、85°C的加熱老化實驗測試中,該a-FAPbI3薄膜保持零衰減,呈現出卓越的熱穩定性。

合作團隊低溫製備的FA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超過23%,並在最大功率點追蹤500小時後,依然保持原有性能的90%以上,體現了其超高工作狀態穩定性。

此外,復旦團隊採用全低溫製備工藝近期還成功在PET基材上製備了效率高達20%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使得未來太陽能泛在利用成為可能,例如可以與建築物、汽車車身等一體化集成,實現無處不在的太陽能清潔高效利用,與飛艇囊體和智能昆蟲翅膀等柔性集成,實現飛行器和柔性智慧機器人等的輕質高效自主供電。

實驗測量表明,除了卓越的光伏性能,該材料也可以在低至0.75V的開啟電壓下實現電致發光,在未來大面積柔性顯示、照明和可穿戴電子等領域也具有應用潛力。

專家表示,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為鈣鈦礦材料在高效輕質光伏電池、新型LED和其它光電器件系統等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太陽能清潔能源的泛在利用、新型柔性大面積光電器件與系統、以及智慧機器人自主供電等具有重要意義。(來源:中國科學報 黃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b8985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合作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團隊合作,成功通過一種氣相輔助生長方法研發了室溫穩定的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FAPbI3)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大於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 復旦今日《Science》: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該項突破為鈣鈦礦材料在高效輕質光伏電池、新型LED和其它光電器件系統等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太陽能清潔能源的泛在利用、新型柔性大面積光電器件與系統、以及智慧機器人自主供電等具有重要意義。content/370/6512/eabb8985創新研究:氣相輔助生長,破解相穩定性難題
  • 登上《科學》主刊,復旦團隊國際合作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該項突破為鈣鈦礦材料在高效輕質光伏電池、新型LED和其它光電器件系統等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太陽能清潔能源的泛在利用、新型柔性大面積光電器件與系統、以及智慧機器人自主供電等具有重要意義。10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以《氣氛輔助製備高效高穩定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
  • 復旦科研團隊國際合作研究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有機氣相輔助沉積技術分子動力學過程:(左)d相FAPbI3面共享八面體結構(右)a相FAPbI3角共享八面體結構氣相輔助生長,破解相穩定性難題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因其卓越的光電性能和低溫製備工藝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鄭州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影響因子:10.159)上,(Sodium Doping-Enhanced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CsPbBr3Nanocrystals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發表於 2018-03-01 17:14:2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其後,各國科學家們對此的探索從未間斷過,直至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用半導體做實驗時發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加敏感這一現象後,第一個太陽能電池由此誕生,開啟了太陽電池技術時代。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主要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電材料吸收光能後發生光伏反應。
  • 科學家嘗試用有機顏料為全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帶來穩定性
    據外媒報導,自從科學家2009年首次描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來,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在最近的設計中,效率從4%左右提高到了20%甚至更高的水平。然而,有一個缺點是,這種電池具有不穩定性的性能。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鈣鈦礦太陽能特殊新製程,添加高級顏料以求高穩定性
    太陽能的穩定性問題,最近美國研究團隊便透過全新的顏料解決方案,解決鈣鈦礦電池容易降解挑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進步神速,從 2009 年問世的 4%,如今十年過去了,轉換效率已達 26%,只是它的缺點「穩定性差」是發展最大阻礙,若無成功突破、縱使效率再怎麼高也無法商業化。
  • 澳洲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方面取得突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由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世界上首創,通過了一系列熱溼測試,使用了一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克服了阻礙該技術商業化的一些挑戰。科學家們使用一種簡單、低成本的聚合物玻璃覆蓋層來抑制鈣鈦礦細胞的分解。
  • 【材料】分子鏈長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穩定性的重要性
    鈣鈦礦由於其出色的光電性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材料,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就包含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近日,香港中文大學趙鈮教授團隊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陶書霞教授團隊通過對鈣鈦礦表面進行鈍化處理,使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達到了在玻璃基底上創紀錄的高輻射度和使用壽命。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更高效率更好的穩定性
    圖片:NREL的Dennis Schroeder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碘化銅中間層可增強鈣鈦礦半導體穩定性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國立研究技術大學研究人員藉助碘化銅中間層,獲得了鈣鈦礦元素的較大穩定性和效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雜誌》上。鈣鈦礦材料是新出現的一類半導體,被認為是太陽能電池中矽的有效替代品。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螢光效率和高穩定性鈣鈦礦量子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慶輝課題組,提出一種新的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合成了不同滷素摻雜的全可見光譜區高性能CsPbX3(X=Cl, Br, I)鈣鈦礦量子點,所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螢光量子效率最高可達95%(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鈣鈦礦量子點樣品的最高值),半峰寬最窄可以達到9nm(是目前國際上報導的量子點樣品的最小值),穩定性得到顯著提高
  • AFM: 同位素強化雜化鈣鈦礦的晶格穩定性
    、功能穩定性、耐壓性甚至器件穩定性均有明顯提升。劉罡研究員課題組近年來的一系列關於高壓下的鈣鈦礦材料的行為的工作包括:鈣鈦礦的電子結構和載流子壽命的協同優化PNAS 2016, 113, 8910–8915FAPbI3中實現S-Q極限要求的最優帶隙Adv. Funct. Mater.
  • 科學家研發高度穩定鈣鈦礦生產法
    科學家研發高度穩定鈣鈦礦生產法 2020-08-21 科技日報 【字體:大從紙到布料都可以成為鈣鈦礦材料的基底。但現有的生產方法不能保證鈣鈦礦材料的穩定性,在室溫下,鈣鈦礦薄膜會在幾個小時內降解,因此鈣鈦礦的實際應用仍然受到限制。  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由他們研發的鈣鈦礦粉末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在一年的觀察期內,這種材料的特性沒有發生改變,完全適合於技術使用。
  • 科學家研製出長壽命鈣鈦礦白光發光二極體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提升及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工作壽命超過500小時的鈣鈦礦白光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