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啟示:三個和尚為何沒水喝?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三個和尚為何沒水喝?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想要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象,就要明確責任,按照4個步驟去鎖定、落實責任。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為何會這樣呢?

其實,和尚多了反而沒水吃,這是因為責權利不明,責任、分工不明確。

同樣,在企業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明確的責任、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執行以及嚴格的責任管控,就很容易造成員工相互推諉,致使執行效率低下。因而,想要增強員工執行力就需要確定對象,鎖定責任。

責任稀釋定律:人數越多,責任越少

假設你一個人走在熱鬧的大街上,有一個歹徒在追趕你,此時為了獲救你會怎麼做?

有人說大喊救命,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也有人說,找離身邊最近的男士求助。但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類似的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卻與我們的常識相反:在旁觀者越多的情況下,你得救的機率反而越小。

為什麼呢?這涉及到群體或組織環境中的責任界定問題。從責任的兩個維度,我們很容易看到問題的真相——人越多的情況下,人越感到這件事與我無關。

當周圍有很多可能幫忙的人時,每個人的責任感都會降低。「其他人一定會幫忙的,可能他們已經打電話叫警察了」。每個人都以為責任是別人的,結果卻是沒有人承擔起責任來。這就是責任稀釋定律——責任在人多的環境中,就會像化學溶劑一樣被稀釋,人越多,個人責任感就越單薄。

「濫竽充數」的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我們在講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總會嘲笑南郭先生。但是,從責任稀釋定律角度我們立即就會發現,問題其實與南郭先生無關。為什麼?

首先,南郭先生為什麼能混進皇家演奏樂隊?其次,為什麼南郭先生能夠在樂隊待了很長時間不被發現?第三,為什麼獨奏後,南郭先生一天也混不下去了?

問題的源頭在齊宣王對樂隊「合奏」的管理制度上,他是怎麼通過招聘考核的?在這種沒有明確責任指向,吃「大鍋飯」的管理制度下,直接導致了南郭先生的存在。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這種合奏管理體制繼續下去,以後還會出現東郭先生、北郭先生等等。

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責權利不明!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婦孺皆知,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喝?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故事中沒有對挑水這個崗位進行說明,也沒有明確三個和尚的分工,以致他們的責、權、利不明。同時也沒有對業績不好的和尚採取任何懲罰措施,這就造成和尚們互相依賴,相互推諉,逃避責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沒水喝不是因為和尚懶,不是因為挑水這件事情不重要,而是因為責任、分工不明確。

責任跳動定律:指導越細,責任越少

大家有沒有發現,責任就像是一隻猴子,轉眼之間,猴子就會跳到你的身上。當參與人數越少的時候,人們更容易推卸責任,因為這樣負起的責任越小。

沒人喜歡一直負責,所有的執行在管理層面上都可以歸結為一點:責權利的對等。

我們都知道,等邊三角形是最堅固的一種三角形,責權利對等原則是管理學的「等邊三角形」。責,是指責任;權,是指權力;利,是指利益。責權利對等原則就是,如果要讓個體或組織承擔一定的責任,就應該賦予其完成責任必需的權力,並給予其與所承擔責任對等的利益。只有三者對等統一,形成相互支持、促進,又相互牽制、規範的「等邊三角形」,公司的團隊建設和工作目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員工的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執行,從而形成企業運營管理上的良性循環。

責任鎖定落實4個步驟,執行力是擔當出來的!

為什麼有人工作量很大,做也做不完?為什麼有人工作相互重疊?為什麼領導難以確切地評價下屬的工作業績?因為我們並不了解每個人的工作量該如何衡量,該如何有效考核員工工作。這就是責任鎖定落實的第一步——明確責任。

在崗位上需要記住4個方面:

1.應知:這個崗位需要具備的知識;

2.應會:這個崗位應該掌握的技能;

3.應做:應該履行的職責和應該做到的績效;

4.應守:應該遵守的制度。

企業管理中,我們都喜歡執行型人才,執行型人才的共同特質是什麼?是百分百責任——誰承擔最大的後果誰就承擔最大的責任。責任鎖定落實,第二步就是——選責任人。

第三個步驟是責任承諾,對內培養擔當責任的能力;對外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公開承諾比一對一承諾的力量更加的強大。公司給了我們資源,給了我們平臺,空間和機會,我們就用好的結果交給公司滿意的答卷。

最後要做到責任管控。所有下屬問問題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尋求答案、二是推卸責任。那麼作為管理者回答下屬的提問要給他解決問題的思路,邏輯。具體的方案要讓下屬想:多給方向,少給方案!

我們要訓練員工帶著答案問問題:匯報工作說結果,檢討工作說流程,請示工作說方案!誰執行,誰受益,誰負責!

執行力是擔當出來的!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想要增強員工執行力,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現象,我們就要明確責任、分工,按照4個步驟去明確對象,鎖定、落實責任。

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麼行業,都要多學習,多吸取行業內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三個和尚沒水喝?——越聚集越發光,一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三個和尚沒水喝?——越聚集越發光,一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科學發現新華社記者餘曉潔、田曉航「科學真美!」在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眼中,科研通向一片無限可能性的新天地,令人興奮、充滿希望。
  • 團隊成員出工不出力,三個和尚沒水吃?掌握這三招,發揮團隊潛力
    我們從小就學過《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寓言故事:一座山廟裡開始只有一個小和尚,他經常挑水喝,後來瘦和尚來到廟裡,他們兩個抬水喝,接著又來個胖和尚,三個和尚你瞅我我瞅你,誰也不去打水,結果一天晚上,一隻老鼠打翻了油燈,把廟宇點著了,三個和尚嚇壞了,趕緊去打水,齊心協力把大火撲滅。
  • 為什麼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但又有人說三個和尚沒水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種情況下「1+1+1」大於3。這在群體成員活動的效率角度上,稱之為「群體的增力作用」。「三個和尚沒水喝」,這種情況下的「1+1+1」卻等於0了。這在群體成員活動的效率角度上,稱之為"群體的減力作用"。
  • 中國兒藝創作的《三個和尚》演遍五大洲,非常中國,又非常現代
    中國兒藝創作的《三個和尚》演遍五大洲,非常中國,又非常現代,充滿智慧和藝術審美,可以讓澳門小觀眾了解到,我們美麗的國家有這麼美的故事。甲和尚觸景生情隨口說:「這個廟為什麼一片荒廢悽涼呢?」乙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虔誠所以諸神不靈。」丙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勤勞所以廟破不修。」甲和尚又說:「一定是和尚不敬業所以信徒不多。」
  • 《三個和尚》:豆瓣8.7分的背後,是對利己主義者的人性批判
    紅衣服的小和尚,更加富有活力,他衝動且積極。在三個人都不願意去打水的夜晚,小和尚第一個上前把菩薩像前玉淨瓶裡的水喝掉,隨後高和尚緊跟其後,而胖和尚則是最慢的。不僅如此,小和尚與高和尚一起挑水,雙方都不願意多損耗體力,於是僵持不下。這時候,小和尚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用尺子測量竹竿的長度,以此來確定中心線。於是兩個人才心安理得地挑水回寺廟。
  • 管理學——和尚的故事
    題記:手上準備了大概120+的小故事,都和管理學有關,先用和尚的故事開個頭(禪宗講究悟道),也引出管理學的四大核心要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一個星期過去了,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看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兒也不像一個星期沒喝水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朋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
  • 六個和尚沒水喝?結合秦國削弱楚國的過程,聊聊合縱為啥敗給連橫...
    戲劇的是,就在張儀返回秦國途中,秦惠文王去世,張儀失去了靠山,還沒捂熱的連橫成果隨之破滅,秦與各國的關係迎來了調整期。我從來沒答應給你地啊老哥!可憐的楚懷王,在同一個坑裡摔倒兩次。不過在拿下宜陽不久,秦武王就因舉鼎而死,秦國朝廷為了立儲自是一番龍爭虎鬥。飽受強秦折磨的楚、韓兩國,趁機在公元前306年與齊國結盟。
  • 為什麼你喝地藏水沒效果呢?
    為什麼你喝地藏水沒效果呢 《地藏菩薩本願經》 夢參老和尚 講解 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完全相應,這個種子種下去了,還得一生一生地相續不斷,切忌中斷。
  •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
    為何和尚偏多,道士偏少?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就奇怪了,同是中國從古至今的宗教,為何佛教的和尚偏多,道教的道士偏少?那在中國存在時間更少的基督信徒呢?其實,關於道教和佛教,自古以來就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佛道不分家,佛教和道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二者不應是對立的關係;也有的人認為,佛教都是抄襲的道教,佛教對古代人民是一種摧殘。
  • 《劍來》老和尚的愛情觀
    老和尚在救下老烏龜的時候,對河對岸說了一句「回頭是岸」,這既是在提醒陳平安危險,要儘快離開鬼域谷,也是在對蒲禳說,事情應該有個結果了,雙方就是這麼默契,蒲禳來到了大圓月寺,老和尚也終於出來相見。蒲禳以前來過多次,老和尚都是避而不見,蒲禳以為他是內疚,實際上老和尚是沒把握過情關,如果蒲禳知道這件事,恐怕早就不再糾結了。
  • 和尚法術高強欺負村民,村中老人出來鬥法,和尚輸得一敗塗地
    那個時候,蟠龍山上有個蟠龍廟,廟裡有個神通廣大、心狠手毒的老和尚,人稱蟠龍和尚。蟠龍和尚能裝神弄鬼,呼風喚雨,經常作踐百姓。他還明奪暗搶,要百姓送他大量貢品。保老師祖早就想給他個下馬威,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今天無巧不成書,居然轉到他府上來了。保老師祖帶著纏頭,挎著挎籮,扮做出遠門的回民商人,到廟裡借火做飯。這時,廟裡大雄寶殿煙霧瀰漫,眾和尚正陪著蟠龍和尚念經。
  • 《方舟生存進化》手遊經驗藥水怎麼做 水的啟示配方
    導 讀 通過吊鍋可以製作經驗藥水,喝下經驗藥可以增加50%經驗!
  • 我們常說的「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的深層含義
    在老年人的社會裡都有著豐富的為人處事哲學,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一句尤其絕妙。假如僅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深入山林之間,聽得多了,就會辨別山間鳥的鳴叫。」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句話,就會發覺這句「老年人言」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做事專一,熟能生巧;三是,掌握操作的主動性。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老人言系列之: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在老人的世界裡有著豐富的為人處世哲學,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這一句尤為精妙。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話: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深入山林,聽得多了,就會辨別山中鳥的鳴叫。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老人言」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做事專一,孰能生巧。三是,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 男主是禁慾系和尚的小說推薦,帥氣和尚愛上我,紅塵苦海陪著你
    女主是妖豔小騙子,男主是悟性高的小和尚。從兩個人一碰面,女主就不斷勾引小和尚,比如偷他的東西塞到自己懷裡,男主居然真的從女主懷裡掏;比如沒事求親親,求抱抱。他們攀登極樂世界是在第45章!男主登極之時還不忘說一句歡喜禪言: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千千,我皈依你了。第二部:《神仙肉》作者:一度君華簡評:女主是個吃貨,剛開始誰有吃的和誰走,自帶喜感,女主嬌嬌的。
  • 印度明明有自來水,為何卻喝汙染嚴重的恆河水?當地人說出實情
    印度是四個古代文明之一。同時,印度還具有特別濃厚的宗教文化。除了舉世聞名的宗教文化外,印度美食也引人入勝。儘管中國遊客並沒有大規模前往印度,但印度的許多人仍然對此很熟悉。印度明明有自來水,為何卻喝汙染嚴重的恆河水?當地人說出實情!
  • 喝巴黎水到底是在喝什麼?
    Jean Davray給了Perrier三個標籤:瘋狂,自由,誠實。這三個藝術標籤徵服了所有的文青,包括「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伍迪·艾倫。所幸,Jean Davray留給Perrier的三個標籤,30年後的今天依然生動活躍,這要感謝雀巢集團在商業發展的空檔保存的那一點情懷,讓我們在今時今日依然能喝上一瓶有色有文化的水。
  • 沙和尚為何遭玉帝重罰?噓這是輕的!
    天庭幹部塵心未了,沒人怪你。這可是強姦未遂啊!那麼,身為玉帝御前捲簾大將的沙和尚呢?卻遭受分外慘烈的處罰。《西遊記》第八回,觀音為考察取經路線,組建取經團隊,在流沙遇上了沙僧。也是個世家子弟,江湖遊走,求仙問道。得遇真人,「先將嬰兒奼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道家煉丹,稱鉛水銀為嬰兒與奼女。捲簾大將得以升天,靠的是道教修煉。沙僧的形象是模糊的,其外形應該是如藏傳佛教護法的怒相、惡相,其性格卻是溫和的。
  • 嬰幼兒沒必要喝「高價水」 富氧水電解水忽悠人
    號稱無汙染的「冰川水」最適合衝奶粉給寶寶喝,含有「高氧分」的水能有助提高嬰兒免疫力和智力開發……最近,記者發現,一些嬰兒用品小店和不少育兒類網店中出現了打著嬰幼兒適用旗號的「嬰兒專用水」,價格比普通飲用水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但嬰幼兒真有必要喝這些「高價水」嗎?對此,專家持質疑態度。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比如一部《西遊記》,裡面有儒釋道三教,佛教與道教的爭鬥隨處可見,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僧師徒與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之間的那場比試,其實就是和尚與道士鬥法的一個縮影,在唐僧沒來之前,先是道士贏了。正如文中這樣寫道:孫悟空(當時假扮成道士打探消息)道:僧道之輩都是出家人,為何他替我們做活,伏我們點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