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名士郭文,字文舉,是洛陽人,是晉代的傳奇人物,《晉書》中特意為他立了傳。
郭文從小喜歡山水,崇尚退隱。十三歲時,經常到山林間遊玩,過了十天八天還不知道回家。
父母死後,郭文服喪完畢,也不娶妻,乾脆辭別家鄉去遊覽名山,足跡遍布天下。洛陽淪陷後,郭文就挑著擔子走進餘杭大闢山(今浙江餘杭市西南餘杭鎮西大滌山,為道教第三十四洞天。《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云:「此山清幽,大可洗滌塵心,故名。」大滌山不僅山水秀美,同時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勝地),開始了長期的隱居生活。
他住在山中的大璧巖的石洞中。在深谷無人的地方,用木頭靠著樹,把茅苫覆蓋在上面就住進去了,也沒有牆壁遮蔽。據傳說,太和真人曾降臨到他的石洞,教給他「衝淡虛靜,養真修性」的修道方法。學得仙道後,郭文更加潛心善性,隱遁不出,世間的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
當時猛獸作惡,常常入宅害人,但是郭文獨自住了十多年,最終也沒有遭受災禍。他經常是穿著粗陋的裘衣和葛布頭巾,不喝酒不吃肉,按距離挖開溝播種豆和麥,採摘竹葉和樹木的果實,換回一些鹽供給自己。有的人用低賤的價格換他的東西,他也馬上給了別人。後來人們知道他是郭文,就不再賤買他的東西。郭文有了餘糧,總是拿來救濟沒有飯吃的人。有人送東西給他,他拿那些粗劣的,以示不違逆別人的好意而已。
有猛獸在草屋旁邊咬死了大麀鹿,郭文把這一情況告訴別人,人們拿去賣了,分給郭文錢。郭文說:「我如果需要錢,自己就會賣了死鹿。我之所以告訴你們,正是因為不需要錢的緣故。」人們聽了,都感嘆不已。
曾經有一隻老虎張著嘴來到他的石屋前,好像有什麼事求他做。郭文就把手伸到虎的喉中,原來虎喉裡卡了一塊骨頭,郭文把骨頭掏了出來。第二天,那隻虎叼著一隻死鹿來到室前獻給郭文。從此這虎就常常馴服地隨在郭文身旁,郭文可以隨意撫摸它或牽著他走。郭文如果出山,虎一定跟著他,就是來到城裡的街上的人群中,老虎也是像狗或羊一樣低著頭跟郭文走,從來不露兇相,有時郭文把刻寫了文字的竹簡放在虎背上,虎就馱著走。郭文有時採了山果竹葉裝在筐裡,讓老虎馱著跟隨他到街上去換米、鹽。
皇上聽說後,把他召進宮來,問他用什麼方術馴服了老虎,郭文回答說:「我只是順應著自然的規律而已。人沒有害獸之心,獸也就不會有傷人之意,何必用什麼方術呢?你撫愛老虎,老虎就追隨你,老虎和老百姓是一樣的,你虐待我,我就和你為仇,老百姓也就是老虎啊。治理百性和馴服猛虎,有什麼不同呢?」
皇上認為郭文的話說得非常好,就想讓他在朝裡做官,但郭文推辭不幹,進了鰲亭山,隱居起來,後來得道仙去。根據記載,有人在他的床蓆下發現了一些小蒲葉,蒲葉上寫的都是當時預卜吉兇的卦詞。郭文成仙后,家裡還留下了他的皮,就像蛇蛻的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