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殼鬥科櫟屬有兩種非常形似,就是遼東櫟和蒙古櫟。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一,遼東櫟和蒙古櫟的基本情況
遼東櫟:遼東櫟這個名稱來源於《河北習見樹木圖說》;別名在《中國樹木分類學》中記載為遼東柞;別名還叫柴樹。學名是Quercus wutaishanica Mayr,與以前的學名有區別。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新疆沒有)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通常生長在陽坡、半陽坡,組成小片純林或混交林。
外形特點:落葉喬木,高度達15公尺,樹皮灰褐色,縱裂;葉片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頂部圓鈍或短漸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邊有5-7對圓齒,側脈通常5-7對。雄花序生長在新枝基部,花被6-7裂,雄蕊8個;雌花序生長在新枝上端葉腋,花被常6裂,四五月開花。殼鬥淺杯狀,包著堅果三分之一,小苞片三角形,扁平稍突起,九月果實成熟。
主要用途:一是落葉闊葉林的重要組成樹種,木材結構粗,是一般用材樹種;二是種子可釀酒和作飼料用;葉片含有蛋白質,可飼養柞蠶。
蒙古櫟:蒙古櫟這個名稱來源於《中國樹木分類學》;別名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記載為蒙櫟;在《東北木本植物圖志》中記載為柞櫟;在《中國樹木分類學》中還記載為柞樹。學名為Q.mongolica Fisch.exLedeb.。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甘肅、山東等省區,通常生長在陽坡、半陽坡組成小片純林或與樺木等組成混交林。
外形特點:落葉喬木,高達30公尺,樹皮灰褐色,縱裂;葉片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頂部有短尖頭,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邊有7-10對鈍齒或粗齒,側脈7-11對。雄花序生長在新枝下部,花被6-8裂,雄蕊8-10個;雌花序生長在新枝上端葉腋,花被6裂,四五月開花。殼鬥外面小苞片三角狀卵形,為半球狀瘤狀突起,九月果實成熟。
主要用途:木材堅硬,耐腐力強,幹後容易開裂,可為車輛、坑木等用;葉片含有蛋白質,可飼養柞蠶;種子含有澱粉,可釀酒和作飼料用。
二,遼東櫟和蒙古櫟的區別
第一,分布範圍有差異:遼東櫟分布稍廣。
第二,殼鬥的小苞片不同:遼東櫟的小苞片扁平或基部稍突起。
蒙古櫟的小苞片瘤狀突起。
第三,側脈數量不同:遼東櫟葉片側脈常5-7對。
蒙古櫟側脈7-11對。
總結,遼東櫟和蒙古櫟是我國北方落葉闊葉林的重要組成樹種,兩種的外形和用途基本接近,不容易區分。但區別點主要是分布區域稍有差別,再就是殼鬥的小苞片形狀和葉片側脈數量不同。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