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背後的原因卻不是很清楚,基本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過敏是一種IgE介導的一型變態反應,過敏原與特異性IgE引起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上脫顆粒,釋放炎症因子,引起過敏。IgE響應常見於上皮組織,如皮膚、肺、腸道,因其含有與IgE結合的細胞。IgE在體內原本的用途是什麼?有好的作用嗎?有研究認為IgE可以保護寄生蟲的感染,比如蠕蟲(helminths),寄生蟲感染的減少導致過敏增加,但其實大多數時候IgE不是寄生蟲特異性的,體內沒有IgE也可以對抗寄生蟲感染。因此,對抗寄生蟲肯定不是IgE唯一的用途。
另一種假說認為IgE在免疫系統對抗環境中毒素(toxins)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有數據證實其可以減少蜂毒和蛇毒對人體的傷害,將該假說擴大,可以認為IgE是宿主在面對毒素或寄生蟲威脅時免疫系統產生的早期防禦,起到一個早期的預警作用。最近有發表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的研究認為IgE可以保護化學致癌物或紫外線照射引起的皮膚損傷,從而有利於對抗皮膚癌。該研究團隊在小鼠皮膚上暴露化學致癌物,導致小鼠體內快速產生IgE,IgE遷移並聚集在皮膚損傷處,和嗜鹼性粒細胞上FcɛRI結合,降低了皮膚癌變的風險。大樣本的隊列研究顯示如果患者體內含有更多的攜帶IgE的細胞,其危險程度也更低;人體血液中IgE水平和罹患癌症的風險有弱相關性。均提示IgE在癌症發展中起到某種保護作用。
研究也提示過敏性疾病可能和環境中的化學有害物質有關,比如空氣汙染、工業燃燒、汽車尾氣、菸草等中的化學物質均可以引起黏膜損傷、IgE升高,過去幾十年過敏性疾病爆發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或許正是環境中化學有害物質暴露增加引起的。
現在只是開始階段,研究者還不清楚IgE是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可能和嗜鹼性粒細胞介導的可溶性因子或細胞毒性及FcɛRI的表達有關。當皮膚或黏膜接觸到潛在的毒性物質時,IgE可能發出一個預警信號,告訴機體避免再次接觸。
另外,已有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治療中,抗IgE結合體內游離IgE,可能導致癌症的發展,特別是皮膚和實體器官癌(solid-organ cancers),也從一個側面說明IgE在預防癌症中的作用。
Reference:
Nat Immunol 2018Jul 16
N Engl J Med 2006;354:2689-2695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謝謝您的支持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