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研發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可淨水除有機物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香港學者研發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可淨水除有機物
2014-08-21 11:53: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勞敏慈(中)與研究團隊開發兩種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以及可吸附重金屬的磁性粒子。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水汙染對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造成長期且不可逆轉的破壞,是全球急需解決的問題。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勞敏慈研究汙水處理技術逾20年,她採用多元的跨學科方法,「兩條腿走路」分別去除重金屬及有機物兩種最主要的水資源汙染物,更先後帶領技術走進北歐,以及於粵港兩地多項實際環境項目中應用。其中的河流沉積物修復技術,可降解沉積物中約64%至80%的有機汙染物,去除汙泥臭味,處理汙染物比率較傳統方法高近5倍至7倍,成效顯著。她近日更因此獲選為歐洲科學及藝術院院士,成為歷來第一位香港學者獲此榮譽。

  河流沉積物、地下水均會受不同程度的有機物及有毒重金屬汙染,有機汙染物在缺氧狀態時產生的氣體硫化氫,更是臭味的主要來源。勞敏慈及其團隊在過去20多年,致力利用物理、化學及生物處理等技術以控制土壤、沉積物的狀況,藉以減輕水汙染情形。

  勞敏慈團隊研究兩方式除汙

  為降解河流沉積物中的有機汙染物並去除臭味,勞敏慈與團隊研究出兩種嶄新的技術,包括利用羥基自由基(OH-)與過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的「物理化學法」;以及利用共基質即乙酸根、氫氧化鐵等化合物「喚醒」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機汙染物的「生物法」。

  勞敏慈表示,傳統的方法只能處理不足一成的有機汙染物,且汙染物不能被完全分解,令河流的汙染與臭味難題不能被根治。不過,他們研發的「物理化學法」則可氧化約80%有機汙染物,並同時去除依附在汙染物的頑固重金屬。至於通過微生物分解汙染物的「生物法」,則可降解近64%有機汙染物,雖然成效不及但成本明顯較低,只需要「物理化學法」的約三分之一。

  與粵合作淨化河流沉積物

  她透露,目前科大團隊已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合作,計劃將技術應用於廣東省某一河流,以淨化河流沉積物。

  此外,勞敏慈與團隊也針對地下水汙染,研發出「可滲透反應場」技術。早年她曾與丹麥環保署開展合作,成功處理當地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氯化烴汙染。後來她再在此研究基礎上,開發出能吸附重金屬的磁性粒子,能去除高達97%的重金屬。根據其實驗,只要加入1毫克磁性粒子,便可吸附1毫升的高濃度重金屬汙水。

  經過改良,磁性粒子可在下遊利用磁場回收再用,目前可回收近98%磁性粒子,大大提高成本效益。她亦透露,有關項目的技術與裝置,將應用於深圳的電鍍廠,另香港渠務署亦有意用於汙水處理廠,有望幫助解決兩地的重金屬汙水問題。

  憑在汙水處理領域中的豐碩研究成果,勞敏慈備受國際肯定,最近更獲歐洲科學及藝術院(EASA)選為院士(技術及環境科學),是香港首位學者獲此榮譽。EASA為國際跨學科學術組織,至今有逾1500位院士,其中29人為諾貝爾獎得主。

相關焦點

  • 淨水技術 | 滿足日常檢測的「晶片實驗室」是何方神聖
    本期國際水務科技前沿帶您關注:快速檢測沉積物中痕量鉛--可攜式「晶片實驗室」摻氮二氧化鈦修飾膜表面--實現濾膜的自我清潔汙水處理副產物修復地面坑窪新型可攜式「晶片實驗室」設備可快速檢測沉積物毒鉛含量。該微型裝置使用氧化石墨烯作為鉛檢測器,可以從樣品中提純鉛。由於沉積物是水生生態系統中有害重金屬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快速、實時地檢測沉積物中的重金屬至關重要。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
    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因此改善水產養殖水域環境已成為養殖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研究熱點。眾所周知,水產環境中化學藥品的使用會造成病原體產生抗藥性,藥品的殘留量,汙染水環境,同時會殺害水中有益細菌,造成水生生態的失調。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重金屬汙染分布和特點問題,國內外有學者已進行相關研究。重金屬汙染與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密切相關,如在湖南、陝西、青海等礦石開採業較為發達的省份,部分地區地下水重金屬超標嚴重。地下水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目前重金屬汙染評價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地表水與沉積物,關於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較少。
  • 突破傳統淨水技術,方太「NSP選擇性過濾膜」帶來第四代淨水技術
    選擇性過濾後的水,才是好水說到這裡,相信不少人對淨水都存在一定的誤區。比如飲用水的淨化越極致越好,這樣的水才更健康。其實,我們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WHO)編撰的《飲用水水質準則》中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潛心研發,帶來第四代淨水技術為改變市場現狀,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飲水體驗。方太從2012年開始,構建超50人的研發團隊,歷時8年,潛心研發出一種高端膜材料——NSP選擇性過濾膜。該技術和反滲透膜技術和超濾技術的區別就是,NSP選擇性過濾膜淨水技術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屬,同時保留有益礦物質。
  • 城市黑臭河道快速處理技術研究
    (2)底泥疏浚被汙染河流河床、湖泊毒害有機物不斷積累,有外界影響時,底泥大量溶出汙染有機物,河流水質被嚴重汙染。研究表明,底泥的有效治理直接影響河道治理效果,底泥疏浚通過人工機械的方法對底泥負荷較大、汙染嚴重的河段、湖泊進行清淤,快速轉移大量營養鹽、難降解有害化學品及細菌的表層沉積物,水體自淨能力逐漸恢復。
  • 「技術分享」關於水體修復的資料大全
    水體修復分類按水體種類分:河流水環境修復地下水水環境修復湖泊水庫水環境修復海洋水環境修復溼地水環境修復………按水體所受到的汙染可分為:水體重金屬汙染修復水體富營養化修復石油汙染修復POPs汙染修復城市景觀水體修復……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因此改善水產養殖水域環境已成為養殖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研究熱點。眾所周知,水產環境中化學藥品的使用會造成病原體產生抗藥性,藥品的殘留量,汙染水環境,同時會殺害水中有益細菌,造成水生生態的失調。
  • 土壤有機物汙染及其治理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一種有限的自然資源,面對土壤汙染,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根據我國發展現狀,建立相適宜的土壤汙染治理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關鍵詞:土壤有機物汙染;治理技術引言儘管國內外已經開發出幾十種物化和生物方法用於治理石油汙染土壤,但由於汙染物和土壤本身性質的多樣性使得每一種治理方法只能用於特定的治理場地。因此整合各種土壤治理技術,提高治理效率,減少土壤的二次汙染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前景
    依據微生物的營養類型分類, MFCs可分為異養型MFCs、光能異養型MFCs和沉積物型MFCs。光能異養型MFCs指MFCs中的光能異養菌利用光能及碳源為底物; 異養型MFCs指厭氧菌利用有機物作為底物產生電能; 沉積型MFCs指微生物利用沉積物與液相之間的電勢差產生電能。如圖1所示, MFCs按外形分類, 可分為單室MFCs、雙室MFCs和三室MFCs。
  • 四川: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
    四川: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2021-01-07 14: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內江日報        瀏覽量: 343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劉小玲)&nbsp1月6日,記者從內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獲悉,內江《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於2020年底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也標誌著內江市又一個地方漁業標準誕生
  • 省科學院微生物所發現黑臭水體沉積物中多環芳烴的微生物降解轉化...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多環芳烴類汙染物在水體沉積物中頻繁檢出,給水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通常以微生物組的形式共同驅動多環芳烴等難降解有毒汙染物的脫毒轉化,在汙染沉積物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水體沉積物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而且絕大部分尚未被認識,極大限制了多環芳烴汙染沉積物修復技術的建立和發展。
  • 淨水技術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已經不是純自然的河流。海綿城市倡導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和可持續水循環,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而且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重要手段。對於長江流域來說,海綿城市可以減小流域下墊面劇烈變化對流域產匯流的不利影響。
  • 日本研發出可批量生產「除銫布」的方法
    為此,東京大學最近開發出了一種「除銫布」。  由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與無紡布製造廠家「小津產業」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一種能有效吸附放射性銫的布,並可實現大批量生產。除河流、水池裡的水之外,受汙染土壤的水中所含的銫也可被這種布所吸附,從而實現除汙。  新產品中,有效除銫的成分為「普魯士藍」人造染色劑。該染色劑可有效吸附放射性物質銫,但卻存在很難著色的問題。
  • 「技術交流」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我國在「十五」期間,國家「863」項目在太湖與滇池開展了重汙染水域的生態重建與環保疏浚技術、水源地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技術、水網地區湖泊面源汙染控制技術、水體控藻技術與入湖河流汙染綜合整治工程示範研究;同時,開展了「973」計劃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深入研究長江流域獨特的淺水湖群背景下入湖生源要素受地球表層特徵、氣象因子、生物過程及人類經濟活動等要素的驅動,揭示在流域
  • 淨水機能除細菌雜質,它到底值不值得買?
    淨水機作為一個從國外引進的舶來品,在國內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技術得到多次升級。目前,在我國淨水市場,除了進口淨水機品牌,國產淨水機企業也有不少,整個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2020年,經歷疫情後,消費者愈發注重健康,並在嘗試採取各種方式改善身體。
  • 高端淨水品牌 美國凱芙隆 開創RO淨水美學新時代
    RO反滲透淨水器憑藉著其超高的過濾精度、安全科學的過濾技術深受消費者喜愛,美國「KFLOW凱芙隆」RO反滲透淨水器更是其中翹楚。凱芙隆 全智首款臺式免安裝RO淨熱一體機創立於1997年的KFLOW凱芙隆是美國專業淨水品牌,專注於研發製造家用、商用、工業用水處理設備及配件。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河流-湖泊系統沉積物中的抗性基因特徵...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陳海洋副教授及滕彥國教授團隊對一個相互連接的河流-湖泊系統(中國北部的富河及其接收湖白洋澱)沉積物中ARGs進行了高通量分析和源-匯關係的解析。河流-湖泊系統是緊密聯繫的陸地生態系統之一,由於很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它們可能成為抗性基因(ARGs)和抗性病原體傳播途徑的儲存地。目前,關於河流-湖泊系統中ARGs的流行、轉移風險和來源的系統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重點對一個相互連接的河流-湖泊系統(中國北部的富河及其接收湖白洋澱)沉積物中ARGs進行了高通量分析和源-匯關係的解析。
  • 水廠除藻技術的研究進展
    近二十年來,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湖泊與河流都面臨著藍藻水華的問題(如圖1所示),其爆發生長的原因可歸為以下幾點:(1)當磷鹽濃度低於0.2 mg/L時,磷濃度的增加可促進藍藻水華優勢藻-微囊藻的生長,使水體中的藍藻成為優勢藻種;(2)大多數藍藻細胞的最佳生長溫度都高於綠藻和硅藻,據報導藍藻細胞在高於25 ˚C的溫度條件下生長速率最快;(3)藍藻細胞具有能利用橙
  • 中廣電器榮登「2020中國淨水十強企業」榜單!
    除了作為代表性浙企之一應邀上雲參加「中國品牌日」活動外,企業還在同期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淨水品牌峰會(以下簡稱淨水峰會)線上直播活動中,榮登「2020中國淨水十強企業」榜單!  淨水峰會由中國商報社主辦,中國商報研究院、北京泛博瑞諮詢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環境電器專委會聯合協辦,致力於「打造消費新指南」。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有學者提出,這是由於土壤的生態系統被破壞所導致的,建議休耕2~3年。深耕只將土壤內部的金屬濃度進行稀釋,無法從根本上對其汙染問題進行解決[2]。還有很多有機物可以使重金屬進行硫化,並且在有機物當中其重金屬離子和腐殖酸進行結合,進而降低其活性。對土壤直接進行化學技術修復,這種修複方式比較簡單,但也並非擁有永久性,通過改變土壤內部重金屬的形態,重金屬仍然存在於土壤中,仍然會對植物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