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漢陰城關比學趕超助脫貧;群眾身邊的「草根銀行」

2021-01-20 漢陰新聞網

群眾身邊的「草根銀行」

——漢陰縣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助農增收小記

  如何破解貧困群眾脫貧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困擾,打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道路,讓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近年來,漢陰縣大力發展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為村裡發展脫貧產業的群眾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資渠道,給群眾及時提供產業資金支持,深受群眾歡迎。群眾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譽為身邊的「草根銀行」。

  幫助產業壯大的「好助手」

  「多虧了村上給我貸了1萬塊錢貸款,我才有本錢買小豬!」鐵佛寺鎮雙喜村貧困戶趙明山說。

  趙明山一家人很勤勞,這幾年家裡養了6頭牛,還養了2隻羊和40多隻雞。今年,趙明山想買豬崽擴大養殖規模,可手裡缺本錢,趙明山找到了村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協會給他解決了1萬元貸款。

  同村七組貧困戶楊承山也得到了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及時幫助。2018年初,楊承山牽頭聯合11戶村民成立了雙喜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他自己發展天麻10餘畝。目前,楊承山的10餘畝天麻長勢很不錯,面對未來,楊承山充滿了希望。

  「僅去年和今年,我們村的互助資金協會就發放了43筆貸款,助推了村裡扶貧產業規模發展壯大。」雙喜村第一書記胡維超如是說。

  而在澗池鎮仁河村,在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發展杭白菊120餘畝,建成富硒茶園200畝。同時,該村藤編產業也因協會支持逐漸壯大,目前已培育家庭車間21戶,從事藤編產業發展群眾達75戶,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就業創業增收,極大地拓展了增收渠道。

  緩解資金缺口的「及時雨」

  去年秋季因為出現連陰雨天氣,漩渦鎮群英村蜜蜂養殖戶楊永紅家裡又沒有烘乾設備,蜜蜂採集的花粉無法及時烘乾,楊永紅只能眼看著花粉發黴變質,蜜蜂過冬時無法食用這些花粉。而冬季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蜜蜂的體質就得不到保證,來年春天繁殖的後代品質也就不如上一代,楊永紅想擴大蜜蜂養殖規模就難了。

  楊永紅找到鎮上農商銀行,可因為他先前養蜂貸了5萬元貸款還沒有還,銀行暫時不能給他貸款。當他的幫扶幹部得知這一情況後,建議他到村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借錢。楊永紅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了,村上互助資金協會了解情況後,當天就辦理了相關手續,為楊永紅髮放了2萬元貸款。

  「當時有了這2萬元,我心裡的石頭一下就落了地,要不然今年天氣再好,我也沒有這麼好的收成。」楊永紅高興地說,因為今年風調雨順,蜂蜜的產量有1000多斤,按照每斤60元的市場價,這些蜂蜜至少可以賣6萬多元。

  不僅是楊永紅,群英村不少群眾因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貸款受益,僅2018年1至9月,村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為群眾發放貸款15筆28.8萬元,有效緩解了群眾產業發展資金缺口。

  提振脫貧信心的「倍增器」

  「雖然老祝身患疾病,又是殘疾人,但老祝身殘志不殘,他和妻子依靠勤勞努力改善家庭條件。」蒲溪鎮芹菜溝村第一書記張繼磊欽佩地說。

  老祝全名叫祝培雙,今年55歲,家住芹菜溝村六組,老祝家貧志不貧,他和妻子吳章鳳依靠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去年,在村上互助資金協會幫助下,老祝貸款5000元買了兩頭牛。通過自身不懈努力,老祝一家去年就脫貧了,這也堅定了他勤勞致富的信心。

  今年8月份,經過一年努力的老祝把村上互助資金協會的貸款還清了,不過老祝還想繼續擴大產業規模,爭取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於是,老祝又在互助資金協會申請了5000元貸款,他要用這些錢新修一個牛圈,用現有的兩頭牛不斷繁殖,擴大養牛規模。

  為實現多種經營,老祝今年還種植了中藥材1畝,有了這些產業,老祝的小日子過得很充實,笑容時常掛在他的臉上,整個人也精神多了。

  現如今,芹菜溝村已經發展互助資金協會會員99戶,其中貧困戶有45戶。為保障貸款資金安全,村上還成立了聯保小組,再加上貧困戶貸款享受財政貼息,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就更足了。村民文尚寶了解到村上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幫扶產業效果很好,他決定回鄉創業。據張繼磊介紹,文尚寶將發展桑園50畝,建起200平方米的大棚養蠶,他要帶領3組20戶貧困戶一起向好日子奮鬥。

  有了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和扶貧政策的支持,芹菜溝村僅2017年就建立起100畝的絞股藍基地、100畝的草菇種植基地、200畝的訂單水稻種植基地,同時,在能人大戶的帶動下,全村發展優質核桃120畝、板慄150畝,養雞3500隻、羊200隻、牛20頭,這些產業促使該村於去年順利脫貧。而現在,在扶貧政策支持下,芹菜溝的鄉親們還在努力發展產業,他們在爭取更好的生活。

  芹菜溝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助力脫貧產業發展僅僅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漢陰縣採取「搭建一個平臺(互助資金協會信息管理平臺),夯實三級監管責任(縣級、鎮級、村級),三卡(藍卡、綠卡、金卡)防範風險,配股壯大資金規模」的系列措施辦法,累計成立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87個,提前實現77個貧困村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

  「到今年9月底,全縣扶貧互助資金總量達4809.01萬元,其中農戶繳納互助金370.89萬元,入會貧困戶9154戶,今年已累計發放借款2849.71萬元,佔資金總量的59.26%。累計扶持農戶3390餘戶,帶動戶均增收5000餘元。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真正成為了群眾身邊的草根銀行。」縣扶貧互助資金總會負責人喬波說。(通訊員/吳小平 文章轉自/安康日報10月16日2版)

相關焦點

  • 漢陰為貧困群眾免費發放安裝15800餘套廣播電視戶戶通設備
    漢陰為貧困群眾免費發放安裝15800餘套廣播電視戶戶通設備 2017-12-25 22:22:00來源:西安新聞網
  • 在「比學趕超」中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在比學趕超中狠抓落實,在爭先進位中奮發向上,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不斷開闢江蘇發展新境界。考核只是手段,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 「綠色銀行」在塔裡木盆地興起 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3日電 題:「綠色銀行」在塔裡木盆地興起 助力群眾脫貧增收  新華社記者杜剛、何軍、何奕萍  廣袤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被稱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是環狀分布的綠洲。長期以來,「下有石油」是這片土地的標籤,如今「上有果園」被更多人熟知,百萬畝紅棗、核桃、蘋果等果樹成為當地各族百姓脫貧增收的「綠色銀行」。  趙武忠的36畝核桃園,在衛星地圖上毫不起眼,但他和其他果農的果樹一同成為新的綠洲。俯瞰而下,乾燥的沙漠邊,是排排果樹競相爭榮。
  • 活在漢陰|星空熠熠 舞者凌月!
    認識凌月老師,是在16年漢陰雙河口搖滾音樂節上。當時開完籌備會從會議室出來,我和她先是一笑:呀,終於讓活動通過了。然後就是心頭一沉:只有三個周,時間太緊了!對於搖滾音樂節這種活動形式,在漢陰屬首次,我們完全沒有可借鑑的經驗。當我還在抓耳撓腮如老虎吃天般不知哪下爪時,凌月老師已經連夜拿出了活動策劃。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轄下黨支部與貧困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學習和主題黨日活動,促進基層組織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升黨員活力;與幫扶村籤訂黨建共建協議,搭建共建平臺,形成「資源共享、黨建共做、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產業「造血」,因地制宜創新路產業興則群眾富。
  • 通訊:「草根派」的「田野調查」課題
    中新網重慶新聞11月5日電 題:「草根派」的「田野調查」課題  作者 楊柳  《如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何推動油菜苔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不要將其誤以為學院派的調研項目,它們其實是基層「草根派」為實現鄉村治理確定的「田野調查」課題。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實踐中,重慶大足注重基層普通群眾主動性的發揮。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原標題:他們,永遠留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閔江偉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電視裡;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可是,這一次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歸來的路上永遠回不來了……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2019年10月7日,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的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三位新聞工作者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在完成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後,返回途中所乘坐的車在隴南市兩水鎮不慎墜江,三人不幸遇難。
  • 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記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
    在脫貧路上,老桑曲增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出了動人的脫貧故事。  老桑曲增1973年4出生於白扎鄉查秀村,中共黨員,2000年參加工作。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三年來,哈爾濱銀行累計投入73.7萬元幫助村裡建成三大產業項目及硬化路、路燈等公益項目,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40萬元以上,全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大大改善。截至2020年8月末,雙龍村84戶貧困戶(134人)已有83戶(133人)實現脫貧目標,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的3068元達到6608元。
  • 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龍王廟村:幹部群眾齊努力 物質精神雙脫貧
    脫貧攻堅以來,該村在該村責任組長為鎮黨委書記冀豫、村支書李印、駐村第一書記馬龍及幫扶人的共同努力下,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強,群眾實現物質、精神文明雙豐收,支部強了,村莊靚了,農民富了,群眾樂了,成了全縣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 讓群眾的脫貧步伐更穩健​ ——涇陽縣實施「雙業雙扶雙防」堅決...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如何確保群眾穩脫貧不返貧?如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我省革命老區縣之一的涇陽縣,通過實施「雙業雙扶雙防」(產業就業、扶志扶智、防風險防返貧)精準脫貧模式,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縣產業園區(基地)、扶貧社區工廠、帶貧益貧機制實現133個行政村全覆蓋,使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更加穩健,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脫貧質量明顯提升。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西藏著眼高質量發展 確保群眾長期穩定脫貧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西藏著眼高質量發展 確保群眾長期穩定脫貧 2020-06-01 07:00:00來源:央廣網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秦州區把脫貧攻堅宣傳動員作為推動全面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振脫貧信心決心,不斷提升自主脫貧和自我發展能力。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薊天攜手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在天祝縣城關二小活動室,天津市薊州區支教老師楊舒芬正在手把手教孩子們唱京劇。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校戲劇社團的孩子們唱京劇已是有模有樣,戲曲文化已經在校園生根發芽。天祝縣城關二小六年級學生 華富婷:楊老師給我們編排了很多戲曲節目,我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新年音樂會,很開心。可是楊老師馬上就要走了,我們很捨不得。
  • 太白河鎮東青村林麝養殖產業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路
    「錢放在銀行,幾年也沒有這麼多利息,入股合作社後,我不僅脫了貧,還成了股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啊!」手裡拿著產業分紅的4350元錢,太白河鎮東青村貧困戶鄒玉波的臉上樂開了花。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早日擺脫貧困面貌,2016年太白河鎮提出了「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貧困群眾抱團發展的理念」。經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廣泛宣傳動員,並多次赴鳳縣、留壩等地考察學習,最終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牽頭,能人大戶帶動,吸納貧困戶自願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於2017年3月成立秦西南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
  • 這部報告劇以創新表達為脫貧攻堅提供實踐樣本!
    無論是綜藝節目、電視劇或是其他類型的電視作品,如何多元呈現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既要關切現實亦要踐行社會責任,這是新時代為電視創作提出的命題方向,也是主流媒體的時代使命。自2020年12月30日起,新疆廣播電視臺為多視角、多層面講好新疆脫貧故事,以南疆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創作元素,策劃推出了10集脫貧攻堅電視紀實報告劇《美麗家園》,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廣泛好評。
  • 【身邊的榜樣】群眾心中的「老好人」 丨記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村...
    右二為老周老周,男,藏族,1956年7月出生,青海省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人。村支部副書記桑卻說:「老主任教了我們那麼多做人的道理,我這一輩子都會記得,我會繼承他的遺志,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做一名始終心懷群眾的村幹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他未完成的事業完成好。」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老周比以往更忙碌了,每天迎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出門,披著夜衣歸來,一邊和病魔做鬥爭,一邊和貧困做鬥爭。
  • 扶上馬,送一程,只為貧困群眾展笑顏
    2020年2月,我作為紫雲農商銀行派駐猴場鎮貓場村的第一書記,又回到了我的家鄉,只是這次肩頭多了一份責任——貓場村的122戶貧困戶還指望著我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好群眾安全守門員春寒料峭,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二月的初春沒有了往年的熱鬧。
  • 雲南勐海: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走進村寨,勐海拉祜學會組織以「促進民族團結,提升民族素質,發展經濟社會,實現脫貧奔小康」為主題的培訓活動正在開展。過去「怕生」的拉祜族群眾臉上露出笑容,大方地與進村的「陌生人」打起了招呼。  被列為滇西連片特困縣之一的勐海縣,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通過茶葉品質提升、產業規模發展和市場培育擴大三措並舉,全縣茶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通過五年的脫貧攻堅,在特色產業、「直過民族」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龍頭企業帶動、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闖出了一條具有勐海特點的綠色發展、綠色減貧之路。
  • 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事事有回音
    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事事有回音     果斷處置 及時整改 取信於民  「沒想到反映垃圾池這麼一件小事,中央環保督察組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