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來看看央視是怎麼報導基因檢測滴...

2021-02-25 博奧基因檢測BAKM

是健康靚麗,還是呆萌聰慧,上帝之手早就在生命之初就做好了模板。因此,基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

諾貝爾獎得者利根川進博士科學提出:除了外傷以外,一切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有關!

我們的人體是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裡有染色體,染色體上排列著一個一個基因。簡單理解,基因是一段段DNA片段。

換用專業術語理解基因是指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

針對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進行檢查腫瘤風險項目是專項病種篩查,主要針對常見的癌症進行篩查,其目的是發現早期癌症、癌前病變,降低受檢人群死亡率。

主要是對患病風險進行檢測評估,與健康體檢相比,需要對相應檢查項目進行補充或「升級」。

基因檢測是人在沒發病時,預防將來會發生什麼疾病,屬於檢測的第一階段。而常規檢測是發生疾病後,疾病到達什麼程度。如:早期、中期等等,這屬於檢測的第二個階段,是臨床醫學的範疇。

基因檢測與傳統體檢相比,更安全、更準確,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幹預,能幫助我們在疾病發生前就發現風險因子,指導人們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預防,符合國家提倡的「治未病」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健康觀。

基因檢測是治「未病」,主動預防疾病的發生,而傳統的體檢手段則無法起到這樣的預防作用,基因檢測檢測一次,終身受益。

 

基因檢測不僅幫助人類免於疾病折磨,還可以指導個體化用藥助力精準醫療,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

 

此外,基因檢測還可以預測疾病風險有針對性的幹預和預防,延緩或遏制疾病發生;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

 

據統計截至目前,美國與歐洲完成了數千萬人次的基因檢測。據報導每年美國有600多萬人通過基因檢測及早幹預治療,使家族性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近90%。

2015年中國政府啟動

精準醫療戰略

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

基因檢測是實現戰略核心技術之一

十三五規劃

科技發展重大專項

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生物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發改委:3.1萬億重點支持基因檢測

基因健康行業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將

快速發展

 

圖:2015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

發布[2015]1303號文件 

點擊視頻

查看央視關於基因檢測的報導

相關焦點

  • 央視該如何報導自己的負面新聞
    作者:於德清元宵夜央視新址配樓一場大火,舉世矚目。但是,最先出來報導此事的倒是網絡媒體。作為具有強大的現場直播能力和資源的央視痛失報導先機,確實非常令人費解。關於火災原因,有不少媒體報導的是,由於業主單位的人不聽民警勸阻執意燃放A類煙花所致。"
  • 央視報導「用體溫融化結冰的核酸檢測試管」 結果還能準確嗎?
    央視新聞報導「醫務工作者用體溫,融化結冰的核酸檢測試管,保證檢測結果準確」,看到這一幕,的確很讓人感動。 但是,仔細琢磨一下,試管結冰再融化檢測結果還能準確嗎? 如果這個試管裡試劑本身是冷凍保存的,體溫可以加速融化。 但很多時候,得分情況分析。
  • 【揭秘】高景一號怎麼了,央視居然這樣報導!!
    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朝聞天下等欄目均給予報導。高景一號03/04星究竟具備哪些新的特點,將會有哪些新的應用?央視報導將為你一一揭曉。
  • 央視報導:這種爬行墊有毒,趕緊自查!
    原標題:央視報導:這種爬行墊有毒,趕緊自查! 你以為大家都在用的爬行墊很安全嗎?NO!有很多不安全,困媽今天會告訴你,哪些不安全,有什麼危害?以及對爬行墊做個測評,以實實在在的分析告訴你該怎樣挑選爬行墊!
  • 比較的新聞: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
    2一名12歲的女孩被拖車撞後身亡3「人民聖殿教」集體自殺4辛克萊說,我的律師辦公室被洗劫一空對這些報導題目的直觀印象是明確而清晰的—《人民日報》的題目都是積極的,而《雪梨晨鋒報》的新聞都是消極的。請注意,它們決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普遍、長期存在的事實。儘管九十年代中國新聞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正面報導仍是傳媒的主要報導方針。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關鍵詞:負面報導;積極作用;尺度;平衡 對於什麼是負面新聞,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有的將其等同於批評性報導,有的則認為是對負面題材進行報導,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綜合各家觀點,筆者更傾向如下表述:負面新聞(負面報導)是指新聞媒體發布的有關違背法律或倫理道德,與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發展潮流相悖、損害人類利益的事實的新聞[1]。
  • 央視報導 | 山東菏澤警方跨省追擊,破獲一起搶劫案
    央視報導 | 山東菏澤警方跨省追擊,破獲一起搶劫案 2019-12-14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新聞報導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
    【央視新聞】11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的石雕蠶蛹為題,報導了吉大考古學院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考古工作的進展情況。 報導中提到,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師村西北約1公裡處的青龍河故道河曲地帶。從2019年開始,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單位對師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 冬天用保溫杯喝水的都看看吧,央視新聞曝光了~
    前段時間新聞就有報導過「保溫杯爆炸事件」:女孩用保溫杯泡紅棗,忘了喝,結果十多天後再打開時被杯蓋炸傷了眼球。 紅棗泡水後適合真菌繁殖,而保溫杯密封性又好,存放時間長了就會發酵產生膨脹性氣體,使杯中氣壓增大,突然擰開很容易發生爆炸。
  • 淺談新聞報導中新聞倫理的缺失
    有償新聞首先是破壞了新聞報導的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的原則。為了達到某些個人或者集團的利益不惜誇大,歪曲事實,混淆黑白,顛倒是非,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    二是降低了新聞報導的質量。大眾傳媒判斷信息的取捨在於新聞價值,有償新聞選擇標準是為了其報導對象需要達到的宣傳效益,從而影響了新聞宣傳報導的質量。
  • 論災難報導中的新聞倫理
    不論媒體環境怎樣變化,不論災難性事件如何難料,就新聞倫理而言,萬變不離其宗,即以社會倫理約束新聞倫理,在社會的他律與行業及從業者的自律中,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新聞工作的始終,以此完成災難性報導新聞倫理的實踐。 2018年4月12日,到訪中國香港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2010年造成8名港人死亡的馬尼拉人質事件,正式向港人道歉。道歉引發人們對8年前那場災難的回憶。
  • 男女記者在報導衝突性新聞時有差異嗎?
    那麼在構建衝突性的新聞話語時,男性與女性是否傾向於以不同的方式解讀新聞專業性呢?今天數輿君介紹的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採用了高解析度的算法來研究性別在構建衝突性新聞話語中的作用,重點是比較國內外男、女記者在報導巴以衝突和剛果民主共和國衝突時產生的文本。
  • 國家衛健委:這些報導完全不符合事實!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布會上,有外媒記者發問稱有媒體報導中國從未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表示,這些媒體報導中的說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
  • 將創意與新聞報導結合 新浪VR產品全景多維報導兩會
    商業網站利用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實境)技術優勢,創新移動端兩會報導形式。秉承「讓新聞值得看」的宗旨,新浪新聞推出了VR全景式報導H5互動產品《人民大會堂全景巡遊》,在諸多兩會現場報導中脫穎而出,更引起諸多媒體同行的競相模仿。
  • 天津港大爆炸:新聞報導該排第幾位?
    天津港大爆炸:新聞報導該排第幾位?但到了昨日晚間,劇情翻轉,天津的新聞人用「擺事實」來「講道理」——自爆炸發生的那一刻起,天津的媒體人一直在「滾動」,滾動採訪,滾動播出,央視的很多報導來自於天津媒體一線的採寫;《天津日報》、《渤海早報》當屬國內最早詳細報導塘沽大爆炸的報紙,他們一夜無眠,直到昨日早晨8點才籤完了大樣。  在塘沽大爆炸這樣一起前所未有的災難面前,沒有人會無動於衷、冷眼旁觀。
  • 基因編輯嬰兒有早逝風險?最近相關論文撤稿,報導也撤銷了
    論文提到,中國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使得胚胎的一個基因發生突變,該突變在抵抗愛滋病毒的同時,也令基因編輯的嬰兒死亡風險升高。最近,該論文與介紹該研究的新聞報導一同被撤稿。撤稿前,論文已被引用17次,新聞內容則被引用了2次。為何會撤稿呢?我們先看看這一論文的內容。
  • 全球媒體都來報導!
    有人拍了兩個月亮,眼花了   ⊙o⊙)…還有拍了無數個月亮的   哈哈,還是來看看小萱拍的月宮365」創世界紀錄   4   中央電視臺   央視新聞直播間將近
  • 《今傳媒》:新聞報導過程中倫理失範現象分析
    關鍵詞:新聞報導;倫理失範;新聞侵權    新聞是指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目的是為了擴大人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以便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各種行動。由此看來,新聞的真實性更是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新聞報導畢竟是人們對已經發生事件的一種文字或音像的再現,這其中必然或多或少包含著一定的個人意念。
  • 央視:12個頻道參與報導 百姓「插話」代表討論
    3月25日下午2:30,中國記協召開2009兩會新聞報導座談會,交流探討兩會新聞報導的經驗,展示媒體在兩會新聞報導中的特點和亮點,探討兩會新聞報導的創新形式。  2009年新聞頻道的《兩會進行時》採用開放的大直播時段設計,貫穿新聞頻道白天9個小時。108小時的直播總量,把兩會作為一個不斷處在進行之中的動態事件來報導。其中又設了《見證履職 共商國是》、《泉靈看兩會》,《兩會動車組》、《趙普訪會》等子板塊,既互相聯動,又各自創新,使整個兩會報導中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
  • 思維層次決定新聞報導的深度
    新聞報導的深度,通常是指新聞報導揭示事實意義和本質的深淺程度,是新聞產品的角度、厚度、廣度等綜合因素集中所產生的力量,能夠對讀者思維形成強烈的衝擊力。一篇新聞報導要有深度,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主題深刻、典型意義強、問題覆蓋廣、思想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