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產行業劇陷入了兩個怪圈:要麼過於專業,無人問津;要麼過於兒戲,因為各種專業上的笑話出圈、成梗,反倒成了一種另類的宣發方式。
比起滿屏的古裝劇和抗戰劇,觀眾何嘗不期待一部反應現實、製作精良的行業劇出現呢?
最近幾天,不少觀眾看過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出品的律政劇《黑色燈塔》的最後幾集之後,都有一個共識:這就完了?不過癮。
比起其他的行業劇,《黑色燈塔》的優點有三:專業度拉滿,庭審戲的專業近十年來少有;律政+探案的故事模式,劇情多次反轉,讓人追得欲罷不能;以真實案件為劇情基礎,不避諱展示社會和人性中的「惡」,引發觀眾對於情理、道理、法理之間的思考。
《黑色燈塔》的最後兩個單元《孝子鎮魂歌》和《年少逆行的青春》是全劇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案子,堪稱淚點與「怒點」兼備,法理與人性齊鳴。
01
一個叫蘇大可的年輕人用安眠藥殺死自己患上肝癌且癱瘓十年的老母親,之後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面對檢察官的審訊,他一心求死,對自己的全部罪行供認不諱,他問檢察官自己最重能判多重,當聽到對方回答是死刑時,他竟然開心地笑了。當地的精英律師上門為他作免費辯護,他也一口拒絕了。
蘇大可種種尋死的行為,讓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李旭堯意識到案情並不簡單。李旭堯和同事調查走訪了蘇大可的鄰裡鄉親。
發現事情更奇怪了,蘇大可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10年來無怨無悔地照顧自己的母親,甚至為此丟了工作、失去了女友,幾乎把自己的前途都搭進去了。根本沒有人相信他會殺了自己的母親。
經過深入調查,浮出水面的真相讓人心碎。
原來,蘇大可的前女友蔡靖聽說蘇家房子要拆遷,為了錢又回到蘇大可身邊,每天假意照顧謝芝,其實是想讓母子兩人早點騰房子拆遷,好拿到補償款。
為了拼業績的拆遷公司員工高樹,給蔡靖出了一個借刀殺人的主意,蔡靖將一杯劑量足以致死的安眠藥放在桌上,提醒蘇大可按時給母親喝藥。
母親以為藥是蘇大可下的,病入膏肓的她含淚服下,並告訴他:「這些年是媽對不住你,媽拖累了你,媽不怨你」。
後知後覺的蘇大可還是知道了真相,但一邊是曾經的愛人,一邊是摯愛的母親,出於對母親無限的愧疚他決定背下這個黑鍋。
最終,蘇大可無罪並被當庭釋放,蔡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02
一個叫徐天鶴的孩子,在學校長期霸凌同學、騷擾女生,主持公道的老師去他家找家長,沒想到徐天鶴的父親徐傲峰不問緣由直接威脅老師:馬上滾,再糾纏,讓你身敗名裂。
被徐天鶴欺負的葛立帆,成績優異但家境貧窮,由於受到長期的霸凌,他被迫轉學搬家,但徐天鶴依然不依不饒,找了幾個人打砸了葛立帆本就一無所有的家。忍無可忍的葛立帆偷偷潛入徐天鶴的家中,準備殺人,然後同歸於盡。
沒想到,這時家裡出現了一起命案:徐家的老保姆被殺害了。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是經常欺負保姆的徐天鶴,但他在庭審時極力否認,那兇手到底是誰?
最後的真相再次出乎意料:誰也沒有想到,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後媽施雨秋才是真正的兇手。
由於被徐傲峰毆打,導致流產,施雨秋一直想要親手毀掉這個家,她表面隱忍,卻暗地裡尋找機會,知道了徐天鶴和葛立帆的矛盾後,她設計了一切,巧妙嫁禍給了徐天鶴......
這是一個外表看上去很富足,但內心極度扭曲的家庭。一個豪橫慣了的父親,一個驕縱的兒子,一個缺少愛情和家庭溫暖、長期壓抑且絕望的後媽。當然,最關鍵的是父親徐傲峰,這位身家數十億的企業家,為人霸道傲氣,做事心狠手辣,認為可以用錢擺平一切,他深信「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把這套生存哲學完全灌輸給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只是父親惡的一種延續,周圍無辜的人都被動地為這種「惡」買單。
03
讓人看得後背發涼的是,這兩個單元並不是編導憑空編造的狗血劇情,而是改編自真實案件,有現實原型的:餵患癌母親喝毒藥的鄧明建案、以及「我爸是李剛」的李啟銘案,這兩個案子曾經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是非經過不需我再贅述。
造成這些悲劇的誘因是什麼?是人性嗎?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懷相近,習相遠。」但荀子有不同的觀點:「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其實,人性善惡並不是重點,人性是複雜的,古人早就知曉人性經不起試探,關鍵是有法律和規則來約束人性。
因此,在我看來,《黑色燈塔》這個劇名的含義是:作為個人,要克服心中的欲望,用規則約束自己。作為社會,法律是人性最後的燈塔,讓犯罪之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用公平公正的光碟機散黑暗,在黑夜指引道路。
難能可貴的,在這部劇中,我們可以找到當下社會中的尖銳衝突,在其社會真實性中觸摸時代癥結並尋求反思。施害者也可能曾是被害者,也可能是大環境的受害人,除了人性的弱點,我們還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寬容的社會氛圍,更高素質的執法者。
佛經有云:觀天下、觀眾生、觀己。通過像《黑色燈塔》這樣直擊現實的影視劇,我們能從觀「天下」和「眾生」走向「觀自己」,從那些悲劇的反例中反省自身,約束不必要的欲望,找到自我。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