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災區孩子也逃脫不了的校園霸凌,遠比電影上更殘酷

2021-01-08 讀懂本星球

前些天,電影《少年的你》據說又火爆了一把,電影引爆了輿論對校園霸凌的關注。

不過八卦的媒體同時爆料說該電影劇情有抄襲日本某知名作家的小說情節。有評論說,《少年的你》怎麼看怎麼像「日本少年的你」。

本星君對電影是否抄襲沒有深入調查,但是對日本的校園霸凌卻有一點點了解。如果說《少年的你》內中情節發生在日本,這一點都不稀罕,而且,日本的校園霸凌,可能遠比電影上的嚴重。

(一)逃離9級大地震卻逃脫不了校園霸凌的男孩

歐洲的媒體曾報導了一個日本校園霸凌的案例。受害者是日本311九級大地震災區來的男孩。

311大地震時候她才9歲,幸運的是,地震雖然毀壞了他的家園,但是一家人生命尚且安好。

地震後,他隨父母從福島縣到橫濱。在新學校裡面,他非但沒有受到咱們這裡受災兒童享有的格外關懷和照料,反而遭遇了長達數年的校園霸凌。

他在橫濱就讀學校的同學,嘲諷他來自福島地震災區,身上有核輻射變異的細菌。他們對他常常拳打腳踢,將他推下樓梯。

不僅如此,橫濱的學生還對這個福島來的男生勒索錢財。小男孩在恐嚇威脅下,從家裡盜取了不少現金交給同學當保護費,才使自己暫時不受皮肉之苦。

不幸中的萬幸是,這個受害的男孩心理上不那麼脆弱。他在接受西方媒體深入採訪時候說,自己雖然很痛苦,但是絕不選擇自傷自殺等方式。

男孩提到的是日本校園霸凌現象引發的更大悲劇:有的受害者因為不堪受辱選擇自殺。在日本,自殺是10至19歲日本人的最大死因。更恐怖的是,每年開學的第一天自殺的青少年人數遠遠多於其他日期,表明校園是這些自殺青少年的噩夢所在地。

▲日本媒體注意到,開學的日子成日本少年自殺高峰日期

(二)日本校園霸凌的瘋狂令人窒息

校園霸凌在日本不是個別現象。日本中小學生很多面臨校園霸凌的威脅,也參與到其中。2013年,東京一個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在接受調查的9000多名兒童中,66.2%的兒童受到過校園霸凌。

近幾年,日本教育部門的統計顯示,日本一年校園霸凌事件約有40餘萬起。據統計2018年有54萬餘件霸凌事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數量。由於許多孩子不敢站出來指認霸凌他們的人,所以實際數字可能會更高。

▲日本校園霸凌受害者家屬向媒體訴說自己孩子的慘痛遭遇

在日本,校園霸凌並非全部涉及肢體暴力。日本校園霸凌之嚴重,也不見得是件件都要流血,其嚴重程度主要體現在滲透之廣、難以根除等方面。

日本教育機構調查表明,就普遍性來說,排名第一的是戲弄、侮辱、威脅和惡意的評論。這些行為常常反覆出現,對受害青少年造成心理負擔。這類霸凌行為佔全部霸凌行為的64.5%。

其次才是拳打腳踢。不過這種霸凌方式往往以似乎在開玩笑或者同學之間玩耍的面目出現。看似打鬧嬉戲,如果包含著一方對另一方的壓制、欺辱的話,則是典型的校園霸凌。

▲看似嬉戲打鬧,實則拳打腳踢的校園霸凌

第三常見的霸凌方式,就是將受害者孤立起來,排除在集體以外,或者嚼舌根、說三道四,讓受害者感到孤苦伶仃,難以融入集體。這種霸凌方式中,施暴者往往不具有體力上的優勢,但是他(她)們通過社交關係欺負別人。所以,校園霸凌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校園霸凌其實並不見得像電影上展示的那樣激烈,甚至到治安違法、暴力犯罪的程度,多數情況下看起來只是一種搗亂胡鬧的樣子,但是由於頻頻傷及受害者,加之中小學生尚處稚嫩的心智狀況,因而對受害者產生成人難以理解的痛苦。

(三)校園霸凌的原因何在?

十九世紀以來,日本就以重視教育著稱,為何這樣的國家會成為校園霸凌的重災區?

首先就是教育迅猛發展、瘋狂擴張的副作用。戰後日本學校數量猛增,高中入學率從1950年的42.5%到1970年的82.1%,作為一個人口並不少的國家(日本人口1966年突破1億大關),這樣快速增長的入學率意味著學校數量和規模的急劇擴張。

瘋狂擴張規模,犧牲了教育應有的情感因素和精細管理。學校和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管理學生除了學業(或者說分數)以外的東西。對自己學生中是否存在較輕微的霸凌現象,很多老師一點都不關心,也不了解。

▲日本高等學校增長趨勢圖,一定程度反映日本教育擴張之迅速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就本星君了解的情況,日本校園霸凌可以歸咎於教育業的疏忽,但並不意味著「學業教育」這個學校的根本任務與「反校園霸凌」這個主題相衝突。咱們汲取日本校園霸凌的教訓,需要更多親情化、精細化的教育方式,而非降低學業教育的重要性。

當時的日本教育管理方式粗獷到什麼地步?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中小學,學生流行帶刀上學。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卻忙不過來管這事兒。

當時,警察廳少年課對東京1.6萬名小中高學生進行調查顯示,40%左右的學生持有刀具,有的持有特殊管制刀具。即便是面對調查,也有1%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帶刀就是為了打架用的。

由於刀具在校園失管失控,導致了許多嚴重的犯罪案例。福島縣會清若松市一中一名14歲的學生被同學在教室裡面刺死,就是其中駭人聽聞的一件。

其次是過於強調集體統一的文化,對少數群體施加「多數人的暴力」。

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校園的一個強烈特徵就是整齊劃一,學生必須適應學校統一的集體生活。學校的組織方式增加了孩子們的壓力。

例如打掃衛生,吃午餐和學習都是分組進行,必須在集體中活動,學生必須遵守有關制服、髮型、行為表現的明確規定,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個孩子有任何與眾不同都是危險的。

▲強調整齊劃一的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中另外一種糟粕,上級權威和鐵拳制裁,也成了日本校園霸凌行為的催化劑。

即便是二戰後被美國人改造的日本,在其文化觀念中,等級觀念的殘餘仍然沒有消失,上級對下級的制裁和欺辱不僅在企業中存在,在學校中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制裁也轉化成集體欺辱的形式。

地位高者可以因為不滿地位低者的工作表現,或者在集體中的貢獻程度,而對其進行帶有暴力色彩的制裁,這就是日本文化中至今仍存的鐵拳制裁。

福岡縣一所高中的棒球俱樂部裡面,發生一起嚴重的鐵拳制裁式的校園霸凌。一年級的隊員由於在練習中表現不好,而被二年級的學長用球棒毆打。其中一名叫小田島則君的一年級學生被毆打致腸破裂,險些喪命。

▲鐵拳制裁的文化元素滲透到日本多種文化產品中

類似的校園「鐵拳制裁」中,被霸凌者往往羞於揭露事實,甚至在嚴重案件中,警方介入調查,被毆打者也一直堅持是在比賽練習中誤傷的,而絕口不提鐵拳制裁的現象。

這背後,是畸形的「集體主義」觀念在作祟。

對了,日本中學教育和咱們這裡有一個明顯不同是,幾乎每個中學生在學校都要加入到某一個俱樂部中,男生以體育運動俱樂部居多,上文提到的福岡那所高中的棒球俱樂部在日本高中裡面,十分典型。

而這種學生俱樂部,管理不善就會成為畸形的「集體主義」觀念產生的土壤和溫床。因為俱樂部裡面往往過分強調榮譽屬於集體,而個人只有責任。

(四)應對校園霸凌,日本要做的其實更多

幸虧,校園霸凌引起了日本全國上下的重視。

前面提到日本對全國校園霸凌一年發生多少起有統計數據。有讀者可能驚訝,這數據怎麼來的?日本人做事兒夠細緻啊。

其實不是日本官方做事細緻,而是迫不得已為之。

21世紀初的幾年,日本全國輿論的強烈呼聲下才有了較為細緻的校園霸凌、職場霸凌案件統計方法和系統。

2000年開始,日本警方被曝光,在霸凌導致的自殺人數統計上存在嚴重數據造假。全國輿論譁然,對警方糊弄人而且還這麼不專業的做法口誅筆伐。日本官方不得不花大力氣,會同社會工作者等非官方人員一起,建立精確的統計系統。

這也讓校園霸凌致人死亡這個話題,在21世紀一開始,成為日本國民話題。也是由於這次醜聞後官方的補救措施,才有了全國霸凌事件的統計數據。

至於反校園霸凌的立法,則是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2011年發生在大津市的霸凌自殺事件,成為了反校園霸凌立法的導火索。當時一名初二男生,長期受到三名同年級男生的暴力和語言霸凌,最後不堪受辱自殺而亡。這一事件中,學校不完善的應對方式,有利於隱瞞真相的體制被公眾大肆批判。

2013年日本實施了《防止校園欺凌對策推進法》,有針對性的規定了學校的相關義務。

然而法律往往有很多死角,近年來興起的校園網絡霸凌,也就是學生通過網際網路侮辱、威脅、嘲笑和造謠同學的現象,成為新的霸凌方式,然而法律卻缺乏條款約束。

人們常說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校園霸凌的現象、方式、原因和對策,也可以投射到職場霸凌、社會霸凌。想想日本這些校園霸凌現象,換到職場上,多麼讓人熟悉。

制止校園霸凌現象,也是在防止這個社會淪為霸凌社會,回到弱肉強食的野蠻時代。

參考資料:《二戰後日本校園暴力及其演變》史景軒著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孩子的惡,到底能有多可怕?
    山西一職中的男生,被以4位同學為首的數人用菸頭燙手、棍棒毆打,暴力傷害211天,最後患上了抑鬱症。 ...... 這些被曝光的校園霸凌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現實中的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普遍。
  • 日本皇室身份尊貴,為何公主受到校園霸凌,天皇卻無能為力?
    在新一代的年輕遊客心目中,與國內氣勢磅礴的名山大川相比,外國的奇聞異事會更具吸引力。 沒錯,日本皇室的孩子的確得到了密切關注,平日裡在學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導出來,就像是公眾人物一樣,沒有隱私可言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最近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校園霸凌,有同學拿著她的信在全班朗讀,甚至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 青少年時期這樣的經歷影響了她的人格,甚至成了她不自信的來源,甚至後來看到好友周冬雨以校園霸凌為切入點的電影《少年的你》,都非常能感同身受。
  • 面對「校園霸凌」,看看美國學校怎麼做
    最近,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引起了廣泛的圍觀,尤其是中小學家長群體更是極度關注。事情據說是這樣,幾個男生用裝有廁紙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在同學頭上,被欺負的孩子家長率先撰文聲淚俱下控訴,引得人們集體討伐霸凌者和同情被欺負的孩子和家長。
  • 地震災區的少年兒童過六一:讓蒼天知道我們不認輸
    總書記拿起粉筆,一筆一畫地在小黑板上寫下16個大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6月1日,在地震災區,在全國各地,人們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多一些快樂和自信。「因為有愛,我們更堅強。」歡笑聲中,孩子們也把感恩之情銘記於心。
  • 看完電影《少年的你》有感——盤點三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漫番
    最近王道長去電影院看了部電影叫《少年的你》感觸很深,裡面對校園霸凌描述得很真實。那麼在我們二次元世界在有關這樣的題材嗎?答案是肯定有的!那麼接下來王道長就給大家盤點三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漫番,或許你看完也會有很深的感觸。
  • 雲南女生遭遇校園霸凌,面對惡魔,我們到底能教孩子做點什麼
    更恐怖的還在後面,鏡頭一閃過,出現了一個男孩,撲倒脫光的女孩身上,亂摸,抓胸,全程都有人用手機在錄像。視頻長達五分鐘,女孩一直在被毆打和嘲笑,臉上也有明顯的紅腫和傷口。有的孩子背著書包,在學校學習,就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學生。可是,當他們惡起來的時候,行為簡直令人髮指。延慶二中曾被曝光一起校園霸凌事件,事情一出,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校園霸凌,才是吃人的怪物!九把刀新電影與《那些年》大不同
    說到拍校園片,我們總會想到憑藉《那些年》聲名大噪的九把刀。今天院長要說的這部電影,同樣是校園題材。卻是一部超乎你想像的電影。恐怖、暴力、血腥、黑色幽默,一個不少——《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但這部電影裡的人,比吃人的怪物更可怕。怪物妹妹被飛馳的汽車撞暈過去後,被男主和壞學生們帶回了倉庫。很快,少年們發現這個怪物就像吸血鬼一樣害怕陽光。於是他們用粗粗的鐵鏈將她困在柱子上,用鏡子反射陽光戲弄她。
  • 【關注】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 災區復興仍然任重道遠
    距離日本政府制定的「災區復興期間」結束只有1年時間,但是當地距離真正的復興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據日本警察廳透露,東日本大地震直接導致1萬5899人喪生、2529人失蹤。另據復興廳的調查,震災發生後因為身體情況惡化和自殺原因身亡的人數增加到3739人。不過,仍居住於臨時居所的人已從高峰時期的32萬人下降至5884人...
  • 《少年的你》校園霸凌是一個無解的題,但解決問題只能靠自己
    這是電影《少年的你》中的臺詞,背後又一次將「校園欺凌」話題,引導了輿論的頂峰。電影上映10天,票房收穫11.44億,豆瓣口碑8.4分,有16萬的打出了5星評分。這其中,不乏對於電影品質的肯定,演員演技的認可。
  • 日本熊本地震災區重建工作進展緩慢
    熊本縣的南阿蘇村同樣在地震中受到重創,共有17人因地震喪生,2300棟房屋損毀。該村境內的主要交通線路國道57號、阿蘇大橋、以及縣道28號至今都沒有貫通。特別是阿蘇地區是九州著名的旅遊度假區,交通中斷給旅遊業造成沉重打擊。
  • 閃光的檢徽在地震災區上更加明耀
    正義網雲南8月5日電(記者肖鳳珍 通訊員張瑞)  地震災區,有這樣一群檢察官,他們不顧自身及家人安危,衝鋒在抗震救災最前沿,奮戰在救人搶險第一線,搶救傷員、排查險情、分發物資、安置群眾,成為災區主心骨。
  • 《少年的你》觀後感,霸凌的始作者,付諸行動的保護者
    首先電影開始,面對胡小蝶的墜樓,同學們紛紛拍照、群發、熱烈討論,只有女主陳念為墜樓的同學蓋上了衣服,於是她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人,周圍的人只是袖手旁觀,這一段我覺得是在表達校園霸凌造成的慘劇背後,無情的圍觀者們也是幫兇,他們袖手旁觀的樣子和在群裡瘋狂討論的鏡頭,讓人覺得心寒難受。
  • 日本公主身份高貴,為何仍被同學欺負到不敢上學?天皇也無能為力
    學生時代一直被認為是最單純美好的,因為這時不用承擔生活的壓力,不用面對利益的競爭,在校園裡我們能交到最要好的朋友,還能汲取受用一生的知識。然而並非所有人的校園生活都能如這般幸運,有一種孩子們之間的欺凌和壓迫讓一些學生經歷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痛楚,我們稱之為校園霸凌。
  • 現實遠比電影恐怖,這部紀錄片揭開日本史上「最離奇殺人案」
    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恐怖影片均基於真實事件改編:《殺人回憶》改編自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十二宮》改編自「黃道十二宮殺手案件」;《熔爐》取材自「韓國光州聾啞人學校性侵兒童事件」;《沉默的羔羊》、《漢尼拔》等源於50年代威斯康辛州人皮殺人狂Ed Gein的真實犯罪......
  • 日本地震災區19萬人疏散餘震頻繁 45萬戶停電
    視頻:探訪日本強震重災區:餘震不斷 居民深陷恐慌 來源:央視網中新網4月17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熊本及大分兩縣17日發布消息稱,到當天為止,以熊本縣為主發生的連續地震已導致41人遇難、約19.6萬人疏散。據熊本縣南阿蘇村的災害對策本部稱,尚有8人失聯。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4月20日,雅安7.0地震,讓民眾再陷山河破碎、生死離別重大災難的悲痛之中。  記者注意到,作家李鳴生這幾天在微博上對雅安地震不斷發聲不斷呼籲,高度關注地震。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或許就是「地震後遺症」吧。還有,我是作家、軍人,四川還是我的故鄉。  七入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汶川大地震給我最強烈的震撼是:地震太殘酷了!
  • 停電斷路缺油通訊不暢 日地震重災區成孤島(圖)
    3月13日,日本福島,在一家商店裡,人們正在空空的貨架上尋找食物。當地核電站爆炸後,引發居民恐慌。    3月13日晚9時,東京上野日光街,人們在乘坐地鐵出行。東京街頭平靜如常,成田機場有多次餘震。
  • 汶川大地震手記:一個佛教傳媒人的災區經歷
    素全法師看望在地震中受傷截肢的14歲少年,並在一年後幫助這個孩子裝上了假肢。此刻,將第一炷香,我高舉獻給撕心裂肺哭紅雙眼的母親和她廢墟下的孩子,看著你課本上整齊的鋼筆字,知道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我為你深深的祈禱。天堂的門此刻為你打開,——孩子,佛慈愛的祥光正照亮你,願你在蓮花中再生。你安詳的去吧!母親,好好的為孩子活著,以後每年的今天,都來為他送上這份不盡的思念。
  • 員工業績不達標,被罰吃「死神辣條」當場送醫,這不是懲罰是霸凌
    一次次刷爆眼球的懲罰規則,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當代社畜的不易:除了生活壓力,更有工作績效整座大山等著你,完不成,那沒就來嘗試一下這種懲罰「酷刑」。02 職場霸凌摧毀職場夢想不論公司如何美化這樣令人瞠目結舌的「懲罰制度」,不少人都認為,這樣的方式,已經嚴重的損害了員工的身體健康,甚至對員工造成了心靈上的凌辱,真是有些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