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Oilprice網3月19日報導】石油行業似乎又回到了2014年,不過這次情況可能會更糟。美國大多數頁巖井的盈虧平衡點都遠高於目前的油價,將使頁巖行業遭受重創。美國頁巖行業為何沒有為這種低價環境做好準備?
如果在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中進行調查,詢問他們能否想到油價會在上次崩盤五年後跌至30美元/桶以下,大多數人會說「根本沒想到」。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本周早些時候,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跌至近20美元/桶,而在撰寫本文時,其交易價格略高於2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已跌至30美元/桶,比大多數油井的盈虧平衡點價格要低得多,這對美國頁巖油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及他們合作的油田服務公司在過去五年中為降低生產成本和盈虧平衡價格做了大量努力。根據雷斯塔德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2015年,頁巖油的盈虧平衡價格為68美元/桶,居全球第二。此後其成本大幅下降,目前的盈虧平衡點是46美元/桶。但目前的國際基準股指遠低於這一水平。
冠狀病毒爆發加上沙俄石油戰爭(一些人認為是針對美國頁巖的戰爭)引發的價格衝擊已對頁巖行業造成壓力。而頁巖油工業的本質、行業對債務融資的依賴及投資者態度的轉變,對頁巖行業戰略產生了重大影響。
人們稱頁巖油革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革命,它也確實改變了遊戲規則。與許多常規油井相比,頁巖油油井的投資回報周期要短得多:一般為兩到四年,而近海油井的投資回報周期長達七到十二年。但是,頁巖油的這種優勢也有一個缺點。由於採油的方式不同,水力壓裂井比常規井耗竭的速度要快得多。常規井進入油藏並提取其內容物。頁巖井則需要壓裂巖石,將石油保持在其孔隙中,並用沙子和化學物質使這些含油孔隙保持張開狀態,從而加快開採速度,增加產量。
這意味著,頁巖油生產商需要不斷地鑽探新油井來維持產量,更用說提高產量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在2014年價格危機緩解後開始進入增長模式,因此他們鑽探了更多的新井,而不僅僅是維持產量。危機期間,油田服務公司被迫降價以維持生存,這有助於生產擴張。
然而,任何資源開採項目,其生產成本永遠不會保持不變。如果資源豐富且易於開採,初期成本會較低,或者由於技術進步,在開採的初始階段後,成本可能會下降,美國的頁巖氣區塊也曾出現這種情況。然而,隨著資源開始枯竭,最終成本必然上升。
一般來說,成本上升往往與利潤下降相伴而行,尤其是在存在其它因素的情況下,如大宗商品需求下降——我們也一直在看到這種情況。然後是債務問題。頁巖油開採是一項高度資本密集型的活動,很多資金來自銀行。油井的收益常高於預期時,銀行樂於向頁巖鑽探商提供貸款。但正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去年報導的那樣,如今形勢發生逆轉,許多油井的收益率低於預期,動搖了銀行對頁巖油氣行業的信心。頁巖氣生產商需償還債務,但資金有限,處境相當困難。
頁巖革命早期,所有人都希望擴大生產。投資者認為石油需求將繼續不間斷地增長,回報會相當可觀。2014年的油價暴跌終結了這種幻想,並促使人們重新調整工作重點。頁巖氣行業的投資者現在希望企業停止生產擴張、返還現金。
然而,油價太低,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當然無法返還現金。當油價反彈、盈利能力上升時,生產商試圖安撫投資者,但隨後油價再次下跌,許多頁巖鑽探商被迫再次開始燒錢。油價持續低迷,銀行緊盯著要求還款,擴大生產來提高收入是唯一的選擇。
所謂的效率提升,行業吹捧為他們生產價格下跌的原因來自油田服務提供商收取較低的價格以及生產商「運行設備和人員難以驅動鑽井成本下降了約20美元」。
早在2017年,當油價回升,開啟美國第二次頁巖油熱潮時,美國大陸資源公司的哈羅德·哈姆(Harold Hamm)就警告他的同行們:「在這一調整時期,鑽探商要想守住自己的地位,一定要穩住,謹慎行事。」
無論是出於選擇,還是迫於形勢,多數業內人士都沒有注意到這一警告,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第一個後果,即可能出現破產和失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