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油行業資金枯竭 美國能源獨立之路遇阻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趙璐

自2008年「頁巖氣革命」爆發以來,國際油價再也沒站上過140美元/桶的高位。

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實現頁巖油商業開發的國家,目前有90%以上的頁巖油都來自美國。只要油價漲到70美元/桶以上,美國就可以拋出大量頁巖油打壓油價,頁巖油也因此成為美國打壓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實現能源獨立的重要籌碼。但受近兩個月油價下跌影響,華爾街很多股票和債券投資者都選擇了規避小規模的獨立勘探商。

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24日報導,目前,美國大部分頁巖油行業資金管道已接近枯竭,這導致鑽探公司破產,並對該行業迅速增長的石油產量構成威脅。

頁巖油商陷財務困境

過去,規模較小的獨立頁巖勘探商是美國石油生產的主力軍,但由於近幾個月油價下跌,華爾街對這些勘探者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在對衝基金數據供應商Morningstar追蹤的240個高收益共同基金中,大約3/4的資產對能源的投資不足10%,遠低於中性權重14%。

對於生產商來說,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是從銀行貸款的重要依據,但目前,銀行卻在重新審視這些能源的價值。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師認為,銀行可能會在一年內進行兩次年度審查,以進一步限制這些公司的借貸能力。據Portillo估計,這種轉變可能會導致2020年銀行向生產商提供的貸款額度減少10%-25%。

達拉斯聯儲對200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銀行已將借款人的槓桿上限從過去公司息稅、折舊和攤銷前利潤的3.5-4倍,降低到2.5-3倍。「似乎沒有人會為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投錢,華爾街對石油不感興趣的現象非常明顯」。

此外,由於一些生產商依賴自有資金進行勘探,導致新開發的油氣儲備不足,這樣一來,企業想從銀行貸款就會變得更加困難。Raymond James銀行分析師Michael Rose表示,「如果你不能籌到更多錢,那就會變得一窮二白。」

事實上,頁巖油行業的財務困境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自2014至2015年油價暴跌之後,美國油氣生產商在2016年從股市和債市共籌集了566億美元。雖然過去三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了1/3,但今年迄今為止,這些生產商僅籌集了194美元。

廣發期貨原油瀝青研究院李承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鑽井下滑而導致的產量下降,實際上是從去年開始的。「由於原油的生產周期較短,從鑽井到實際產油大概需要3-6個月時間,所以現在看到的產量增速放緩,實際上是去年第三季度末鑽井數開始下滑的驗證。」

「從長期來看,由於頁巖油的生產特性是爆發速度快,但過了產量高峰期後,衰減速度也很快,所以在上遊投資跟不上的情況下,如果再沒有勘探或開發增量油氣資源儲備,頁巖油的產量確實會出現疲弱,甚至負增長的態勢。」

「兼併潮」暗流湧動

由於資金量短缺,今年的頁巖油企業破產申請數量在不斷增加。

據Haynes and Boone律師事務所計算,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3家頁巖油企業申請破產,其中5月以來申請的就佔27家,而這個數字基本相當於2018年全年的破產申請數。以10月申請破產的EP Energy為例,該企業負債46億美元,其申請破產的理由是「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結果」。

市場觀察人士預計,這種融資緊縮會引發美國西德克薩斯州二疊紀盆地和其他頁巖油地區較小企業間的「兼併浪潮」。

「公眾投資者認為這個行業的企業太多了,他們想要看到的是一個規模更大、債務更少,能更好控制資本支出的整合後的行業」,能源投資銀行TudorPickering Holt &; Co.上遊研究董事總經理Matt Portillo說。

目前,頁巖油企業的合併正在不斷進行。以美國綜合性石油壟斷企業西方石油為例,今年該公司就與雪佛龍競標,以5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頁巖油開採商阿納達科。然而,自完成收購以來,西方石油的股價卻下跌約25%。

但銀行家們預測,小生產商之間還會有更多此類交易,但是會以適度的收購溢價購買股票。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帕斯利能源公司在上周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Jagged Peak 能源公司,收購價比Jagged Peak交易前30天的平均股價高出1.5%。 Parsley預計,收購將立即增加其自由現金流。

Jagged Peak控股股東Wil VanLoh在聲明中的一句話奠定了「兼併潮」的基調,「二疊紀不可避免的兼併已然開始。」

在李承浩看來,二疊紀盆地發生的大規模企業併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李承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元化的角度看,綜合性的大型石油公司收購了小頁巖油商後旗下的油氣資源也會增加,有利於各資產間的風險分散,對於未來可能受到的低油價衝擊,他們的承壓能力會更強。也就是說,即使在低油價的環境下,他們的產量也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油價難以回升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美國的石油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其中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美國原油出口不斷提升,進口穩步下降。也就是說,美國在不斷向石油出口國邁進,爭取在石油方面的獨立性。在2019年6月份,美國一度超過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油品出口國。

李承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過去由於加工工藝結構的問題,美國必須向南美、歐洲、西非等國家進口原油,尤其是南美生產出來的重質原油,非常適合美灣沿岸煉廠的工藝需求。」

「不過,由於目前頁巖油商生產的原油偏輕質,輕柔工藝居多,所以,如果整個全球範圍內輕油和重油比例的差距不斷加大,就會迫使這些煉油廠考慮是否要調整以前固有的加工流程。由此,美國就會不斷通過自己產出原油來滿足內需,而如果外部需求表現不錯,他們也會儘量向外部市場投放,在石油行業方獲得偏宏觀層面上的收益。」

10月22日,高盛將2020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長的預期從100萬桶/日下調至70萬桶/日,並將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40萬桶/日下調至130萬桶/日。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更嚴峻的融資前景和油井生產率的下降,都會轉化為對美國原油產量增長的低預期。而由於世界經濟放緩降低了對需求的預期,美國較低的產量也難以自動引發油價的回升。

但在李承浩看來,未來一到三年內美國的頁巖油增長會繼續保持下去,可能出現的只是增速波動的問題,在這種增量供應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油價仍然會受到一定壓制。

其實,中國也有非常豐富的頁巖氣資源,但由於一些未開發油田的儲藏深度較大,所以很難用水力壓裂的方式進行低成本開採。

李承浩認為,美國頁巖油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對於中國的能源獨立具有啟示性。「雖然受制於自然條件和行業結構問題,中國無法在短期內快速實現能源獨立,但在目前『補短板』政策方針下,我國確實在現有的發揮空間內做到了讓能源受到保證。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整個範圍下,中亞地區以及中國西部地區輸油管道的建設,也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海上航運原油的潛在物流風險。」

相關焦點

  • 市值曾達375億美元如今申請破產,美國頁巖油行業一地狼藉
    對於切薩皮克能源在頁巖油行業內的地位,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Mackenzie)上遊團隊的首席分析師亞歷克斯·比克(AlexBeeker)表示:「很難指出還有哪家公司對美國頁巖氣行業的影響比切薩皮克更大,切薩皮克向市場及其競爭對手展示了產量可以多快增長,項目可以多快發展,是切薩皮克把國際上遊投資者帶回了美國本土。」
  • 美國頁巖油行業拒絕吸取的教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Oilprice網3月19日報導】石油行業似乎又回到了2014年,不過這次情況可能會更糟。美國大多數頁巖井的盈虧平衡點都遠高於目前的油價,將使頁巖行業遭受重創。美國頁巖行業為何沒有為這種低價環境做好準備?如果在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中進行調查,詢問他們能否想到油價會在上次崩盤五年後跌至30美元/桶以下,大多數人會說「根本沒想到」。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本周早些時候,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跌至近20美元/桶,而在撰寫本文時,其交易價格略高於25美元/桶。
  • 疫情重創美國頁巖油行業
    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高層和專家正越來越多地表達類似看法,他們認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導致頁巖油公司數量減少,倖存者會是那些規模較小、效率更高、不太可能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的企業。頁巖油公司引領了美國石油生產的復興,在過去十年幫助推動產量增加逾一倍,令美國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並使其在能源和全球市場的地緣政治競爭中成為重要的參與者。 但在新冠疫情削弱全球原油需求、導致頁巖鑽探公司為避免虧損而大規模關閉油井之前,許多公司已經難以盈利,投資者已不看好該行業,限制了這些公司獲得資金的渠道。
  • 特高壓和頁巖油,中美截然不同的能源之路,誰才是未來?
    在能源越來越緊缺的今天,歐美國家還在為搶奪石油資源大打出手的時候,我國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能源發展之路——電力。最明顯的就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現在一線城市不僅對新能源提供高額補貼,免除購置稅之外,對新能源汽車的牌照也是大開綠燈。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電力呢?這得從世界的能源格局說起。
  • 歐洲能源業流動性壓力加大 美國頁巖油公司倍受青睞
    歐洲能源業流動性壓力加大 美國頁巖油公司倍受青睞 時間:2016-04-08 14:12:30 來源:原油在線 作者:Annechen 摘要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穆迪近日警告稱,石油、天然氣、礦業公司發現自身更難籌集到短期流動資金,這或導致歐洲經濟的其它行業遭遇風險。
  • 曾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美國頁巖油行業,如今成這樣了!
    繼本月初美國有頁巖油企業申請破產保護,如今油價暴跌或恐令國內其它原油公司步其後塵,走上破產或重組的不歸路。外界亦開始關注此自2009年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美國頁巖氣行業,會否因低油價以至負油價的影響而一蹶不振?目前,世界頁巖資源主要分布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其中以美國為全球頁巖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 低油價傷到美國頁巖油了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油價回暖,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困境逢生,但重啟生產依然阻力重重。曾經繁盛的頁巖油氣行業給了美國喊出「能源獨立」的底氣。但2019年就因債務重負而融資困難的美國頁巖油生產,2020年又遭遇了需求驟降與油價暴跌的聯合打擊。進入6月,油價一度回暖至40美元/桶以上,重新點燃了美國頁巖行業的生產信心。
  • 併購潮來襲,美國頁巖油正開啟新的時代
    美國頁巖油行業掀起一股併購潮,產量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正在開啟。 在此前經歷了一系列的破產事件後,美國的頁巖油行業開始抱團取暖。近期,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之間的併購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併購交易。
  • 併購潮來襲 美國頁巖油正開啟新的時代
    同意以45億美元的股票價格收購歐芹能源公司(Parsley Energy Inc。),成為二疊紀盆地最大的頁巖油生產商之一,從而加快了重塑陷入困境的美國頁巖油行業的一系列併購行動。康菲石油躋身美國二疊紀盆地頂級頁巖油生產商行列,並成為美國最大的獨立油氣生產商,日產150萬桶原油。
  • 頁巖油企業存亡之際,美國內部呼籲,拯救頁巖油企業
    如今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疫情的中心,感染人數超過了10萬,排名第一。在危機當下,美國除了新冠疫情之外,最關注的就是石油和經濟。石油直接決定了股市和經濟,為此在石油價格戰中,近期美國多次與沙特接洽商談石油價格戰問題,以緩解美國頁巖油危機,拯救頁巖油行業。 以下為美國關於美國拯救頁巖油行業企業觀點,以此多方面了解美國對當下頁巖油行業分析與計劃。
  • 美國頁巖油技術改變世界能源版圖
    (數據來源:國際能源署)  編者按:頁巖油革命正在重新界定全球能源格局,正如國際能源署在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所說的那樣,美國能源開發具有深遠意義,北美以外地區和整個能源行業都將能夠感受其影響。隨著非傳統油氣產量的大增,美國能源產量的增長將加速國際石油貿易轉向,對傳統能源生產國以及由此產生的定價機制都會產生壓力。未來我們將一一感受這些變化。
  • 頁巖油能否促成美能源獨立存爭議
    更有甚者,國際能源機構11月中旬發布《全球能源展望報告》,預測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將在2017年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日產量將達到1140萬桶。然而,上述樂觀預測均基於一個尚需考量的重要前提:美國頁巖油產量大幅增長。姑且不論備受質疑的儲量問題,美國頁巖油開採業單在環保、投資和輸送等方面就存在眾多不確定性。
  • 丁隆:美國頁巖油困境意味著什麼
    在低油價背景下,美國頁巖油行業面臨空前困境,已有多家龍頭企業申請破產。頁巖油從實現商業化生產到掀起能源革命浪潮,再到現在步履維艱,只經過了10年。頁巖油興衰重塑世界能源格局,使美國實現能源獨立。美國成為石油出口國也使石油的戰略價值和中東的戰略地位雙雙下降。
  • 揮別最糟糕的一年 美國頁巖油行業在2021年日子也不好過
    來源:金融界網站 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股價正在攀升,鑽探活動也略有升溫,不過今年對能源行業來說則是災難性的一年,意味著先前頁巖油投資熱潮或許已經一去不返。
  • 疫情衝擊,繁榮多年的美國頁巖油行業要涼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華爾街日報》24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對美國頁巖油產業造成持續多年的衝擊。除了產量銳減、大批公司倒閉外,存活下來的公司也將更小更弱,無法像過去那樣擴張。
  • 關乎經濟更影響政局,頁巖油對美國竟如此重要?
    今年頁巖油行業的計劃支出減少了500億美元,過去四個星期鑽井的數量下降了40%,同期相比減產近100萬桶/日。從地緣政治和經濟角度來看,頁巖油(和天然氣)行業對於美國經濟而言十分重要,減產幅度如此大,自然會讓人感到擔憂。想知道為什麼頁巖油對美國這麼重要?首先,我們要從美國頁巖油崛起的歷史說起。
  • 美國頁巖油產量穩健增長可期
    轉型升級加速美國頁巖油資源豐富,技術可採儲量約為580億桶,位列全球第一。頁巖革命極大改變了美國的原油供需格局,也重塑了全球油氣能源版圖。作為重要的邊際供給增量,美國頁巖油行業景氣度與油價緊密相關。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綜合性國際能源巨頭配置頁巖油資產的信心顯著增強,頁巖油行業併購整合活動延續強勢增長勢頭。近期,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殼牌等紛紛擴大了在Permian盆地的業務規模,雪佛龍更是以330億美元收購獨立石油公司阿納達科,後者在Permian盆地的年產出約合40億桶油當量。
  • 剿殺美國頁巖油!
    而低油價對美國財政,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且,美國有錢!鑑於能源獨立對美國來說相當重要,美國正考慮向石油公司輸血救急。畢竟,北美能源獨立是美國領導人幾十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美國還有一大優勢——總統川普。
  • 美國石油產量高峰已過,頁巖油騙局正走向消亡
    來源:智通財經網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推動能源獨立只持續了一年左右。更糟糕的是,美國頁巖油行業正陷入嚴重困境,因為這些公司在債務纏身的同時,削減了75%的鑽探量。目前正處於一個「沒有贏家」的局面。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美國頁巖油產量從2007年12月的50萬桶/日增至2019年12月的830萬桶/日:智通財經觀察到,自2007年以來,美國頁巖油外的其他油淨產量僅增加了10萬桶/日,而頁巖油則增加了了780萬桶/日。
  • 為何斷言2015年枯竭的石油,如今卻「泛濫」了?是騙局嗎?
    甚至在1975年9月28日,美國《Brownsville Herald》報刊直接斷言石油資源將在2015年枯竭,並且該觀點還取得美國合眾國際社(UPI)的大力支持。 時間飛逝,轉眼間80/90後都已快步入中年,可是老師口中的石油枯竭卻並未到來,美國斷言的2015年枯竭之說,更是無稽之談,甚至石油有出現「泛濫」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