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無腦謠言的傳播怎麼還在傳播
最近噴火君在網上又見到了「韓國聯隊攻破南京」、「朝鮮籍日軍發動了南京大屠殺」這些網際網路石器時代的言論,發現還有許多人在追捧,這也真實真是太令人無語了。今天噴火君就來好好闢個謠,給大家說道說道這個假的不能再假的謊言了。
在這篇神文中,第一個大槽點就是所謂的「第十五師團」參加1937年的南京戰役。,乍一看倒是沒什麼問題啊,第十五這個番號也蠻靠前的,應該也是個「甲種師團」吧,參加南京戰役應該也沒什麼問題吧。其實這個就是神文的 第一個大漏洞,第十五師團不但沒有參加南京戰役,而且1937年日本根本沒有第十五師團這支部隊!
南京戰役中的日軍部隊即其行動概要!
上圖是日本國立文書館館藏的《南京攻略戦の概要》中參與南京戰役的日本陸軍部隊的番號以及其行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參與南京戰役的部隊分別是:第三師團、第六師團、第九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師團和國崎、天谷兩個支隊,其中並沒有第十五師團這支部隊。
日軍南京進城儀式
那麼南京戰役的時候這支所謂的「第十五師團」在幹什麼呢?答案是南京戰役的時候日本還沒有第十五師團這支部隊!
第十五師團最初成立於1905年4月,是日俄戰爭期間新編成立的師團,先後駐紮在朝鮮和中國東北過,但在1925年的「大正裁軍」中就被裁撤了,一直到1938年4月才再度創建,1938年7月才登陸上海。
第十五師團戰史
一支1938年4月成立,1938年7月前一直在日本本土的部隊,是怎麼參加1937年12月-1938年1月的南京大屠殺的? 反正噴火君是想不通這個問題,能解釋的同學麻煩跟我說道說道。
至於「第十五師團下屬的韓國聯隊」更是不知所謂了,第十五師團最初編制下屬三個步兵聯隊:第51聯隊、第60聯隊、第67聯隊,其中第51和第60聯隊的兵員來源於京都,第67聯隊來自於敦賀。以噴火君稀爛的地理知識儲備,也知道京都和敦賀是日本的地名,不在朝鮮。
日本陸軍部隊調查表
本段小結:第十五師團沒有參加過南京大屠殺,而且第十五師團更沒有所謂的「韓國聯隊」。
神文第二個也是最大的神論,也就是所謂1937年的「朝鮮籍日軍「,神文裡面還煞有其事的講了一下」日韓合併「的過程,對此噴火君也是無力吐槽了。歷史上的確存在朝鮮籍的日軍,但是要1938年以後才出現,而且一直到1944年以前朝鮮籍日軍的數量都是特別的少,每年不過招募幾百幾千人。分攤到整個日軍中,可以說數量是非常的稀少,一直要到1944年日本在朝鮮半島也實行徵兵制度後,朝鮮籍士兵的數量才大量出現。
歷史真的有的朝鮮籍日軍,但他們絕不可能出現在南京大屠殺中
1938年以前朝鮮人一般是不允許加入日本陸海軍的,唯一的例外是前李朝的貴通族可以讀日本的軍校來獲得軍官軍銜,而普通朝鮮人是沒資格報考日本軍校的更沒資格加入日軍。1938年以前的朝鮮人只能成為日軍的僱員——軍屬,在軍隊中承擔一些勞役工作,種種菜養養豬幫忙運運物資之類的工作,想獲得軍籍拿上武器?那想都別想!
李垠即是李朝末代太子,當時官拜日本陸軍少將
一直要到1938年朝鮮人才被允許加入日軍,不過要求還是非常的高。1938年2月日本陸軍已經深陷中國戰場,人力資源已經感到不足了,所以第一次在朝鮮半島開始招募「特別志願兵」,以志願兵的形式招募朝鮮籍士兵。不過最初幾年的招募的朝鮮籍貫士兵要求非常高,數量也是非常的少。1938年了僅僅招募了406人。1939年僅招募了613人,1940年招募3060人,1941年招募3208人,1942年招募了4077人,1943年也只招募了6000人。
朝鮮及臺灣ノ現狀/1 朝鮮及臺灣ノ現況 1
1938年2月才第一招募了406名朝鮮籍士兵,連一個大隊也不夠數,而且日軍為了避免朝鮮籍軍人抱團,特地都把朝鮮籍軍人分開派往不同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出現有大量朝鮮軍人的部隊,更不可能出現所謂的「韓國聯隊」。
本段小結:歷史上的確存在朝鮮籍的日軍,但是1938年2月以後才出現。1937年根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朝鮮籍日軍士兵」。
該說的已經都說了,第十五師團沒有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第十五師團中也沒有所謂的「韓國聯隊」,1937年日軍中沒有朝鮮籍士兵,更沒有所謂的朝鮮籍日軍參與南京大屠殺一說。至於所謂的」李巴虎「更是無中生有。
至於為什麼出現這種荒誕的謊言,噴火君不知道,但是噴火君知道這樣的造謠,只能傷害中國和半島之間的關係,增添無謂的矛盾,至於誰能從這種拙劣的謊言中獲利,恐怕也不用噴火君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