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可再生能源?驚天騙局還是科學論證,這一切得從恐龍說起

2021-01-09 大臉科學視野

作者:臉哥

最近一段時間,受全球疫情的影響,美股幾天之內連發多次熔斷,連「股神」巴菲特都說,他活了89歲,這種現象也是第一次見。不僅是美股,石油市場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一直處於高昂價格的原油也開始下跌,一些石油公司甚至面臨破產威脅。之所以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源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未來將會面臨枯竭的說法。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裡恩·金·哈伯特就曾用他繪製的鐘形曲線描繪了石油的產量和未來的狀況。按照他的說法,石油的產量會在1966年到1972年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開始下滑,並在2140年左右逐漸枯竭。這一理論神奇之處在於,他的前半程預測非常符合實際。1970年全球石油產量確實達到了峰值,因此石油枯竭帶來的恐慌更加深入人心。

不過,雖然人類活動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石油的開採卻如日中天,各國不斷發現大噸級油田,人們開始覺得石油枯竭可能是一個騙局。但石油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終有枯竭的一天嗎?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是不是意味著多年流傳的說法被打破? 想要知道真相,還得從石油的來源說起。

現在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石油是由遠古動植物遺骸被埋在地底,經過地底高溫高壓的條件逐漸轉化而來。當這些動植物死亡之後,自身的有機物不斷被分解。由於地殼運動。分解後的有機物與淤泥、碳酸質等混合,被埋在地底漸漸形成了地殼沉積物。沉積物的不斷堆積,使得沉積層的壓力和溫度不斷上升,沉積巖逐漸開始形成蠟狀的油頁巖。這就是石油的雛形。

隨著時間的累積,油頁巖開始退化,變成液態或氣態的碳氫化合物,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石油和天然氣。由於碳氫化合物要比石頭的質量輕,因此會隨著周圍的巖石縫隙逐漸滲透到周圍的巖層中,慢慢聚集形成了油田。

另一種被稱為礦物變油理論。該理論的支持者認為,石油的形成與生物沒有任何聯繫,真正的來源是地球內部的碳元素。在億萬年的地球進化中,地球上的碳大多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儲存在了地球內部。隨著巖層之間的不斷擠壓,形成的高溫高壓條件,讓這些化合物變成了石油,之後隨著巖石縫隙向上滲透。只要地球的碳源不飄散,石油也會源源不斷地供應。

近年來,隨著各種油田的發現,人們開始逐漸支持無機成因理論。有分析人士甚至稱,這場石油來源之爭更像是一場騙局。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現在的兩種理論基本被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美國為首的有機成因派,一派是以俄羅斯為首的無機成因派。

作為各國發展的重要工業原料,製造石油來源的緊張感,以獲得高昂的價格也不是沒有可能。石油來源到底是科學還是騙局,還需要我們日後繼續研究。但是,不管石油能否再生,珍惜地球資源永遠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即使這些資源用不完,過度的開採也會產生其他的自然災害。

往期回顧:

愛因斯坦預言成真?氣候變化加速蜜蜂滅絕,人類正走向自我毀滅

同樣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無法相融?科學家稱這是謊言!

相關焦點

  •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那為什麼會越挖越多?這一切得從恐龍說起!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 地球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地球上的石油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可是,令人感到疑問的是,為何一個又一個50年時間過去了,石油也沒有枯竭,反而一段時間後,又一個新的油田被人類發現到。好似地球的石油就像水井一般,只要人類去開鑿,就能收穫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那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嗎?
  • 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關於石油來自「生物遺骸」的世紀騙局
    那麼,石油到底是可再生還是非可再生,是如現行最權威的說法那樣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還是如反對者所說是地球本身的碳無機生成的?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不免讓我們發問,難道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還無法探求其根源?
  • 石油可再生?有機成因、無機成因,到底誰是真相?
    支持無機成油的理由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例子:「如果動物死亡分解成石油這一假說成立,那以世界上最大的沙特瓦爾加油田為例,形成這個油田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裡的立體空間,裡面填滿恐龍屍體,而且這些恐龍需要100%轉化成石油。這樣看上去是不是荒誕至極。」
  • 百年騙局:石油其實是可再生能源?科學家提出無機形成理論
    從小我們就知道,石油是由遠古大型動物的遺體和微生物長期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的,屬於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然而,傳統的石油有機成因論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從人類發現石油至今,全球的石油儲量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增加,每年都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
  •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地球上的礦產資源不在少數,石油、煤炭幾乎到處可見,經濟科技的發展都離不開石油,因此人類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其實石油屬於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它消耗殆盡,意味著徹底沒了,它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
  • ...石油和其他類型能源價格上漲。可能看到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的...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總裁謝欽:開發可再生能源可能代價高昂,可能導致石油和其他類型能源價格上漲。可能看到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的共存。全球經濟和石油需求的復甦可能最早在2021年開始,但這需要協同努力。不應該對全球能源市場實行限制,這對消費者和供應商都是不利的。
  • 中國石油事業的崛起,科學認識石油的來龍去脈是我們的必修功課!
    如果把這個時代當作一輛前進的列車,把發展當成列車的軌道,那麼世界各國就是列車中的乘客,在這其中,每個國家都在不停地奮力向前,努力的想拿到那張「一等票」,而中國自然就是那其中一個一等票的擁有者。這些烴類物質中,重的就是石油,輕的就是天然氣。這些油氣再在地下經過複雜的運移過程,聚集在具有儲存能力的地層裡,就成為了油氣田。其實,這個標準理論你可能早就聽說過了。許多人想問的,是這個標準理論是不是錯的。自從我上網以來,已經很多次見到了無機生油說,即認為石油來自無機起源,而不是生物殘骸。無機生油說引起人們的興趣,是因為按照這種理論,石油就不會耗盡了,地球在源源不斷地生成石油。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歐洲本土石油企業將引領可再生能源增長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1月30日Rigzone消息:歐洲國際石油公司(IOC)在推進可再生能源增長戰略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領先於迄今為止尚未做出同樣轉變的美國企業。    根據數據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歐洲前六大公司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超過28吉瓦,其中BP、Total和Equinor佔70%以上。    然而,GlobalData指出,這些公司的發展規模仍「落後」於主要電力行業。
  •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專家:還是互補更靠譜一點
    那麼,在我國,新興的可再生能源與仍佔據主體地位的煤電之間是互補還是替代關係呢?這並不是一個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一方面,我國很多公共問題的討論存在計劃思維與市場思維方式的混雜,現實運行更是因嚴重缺乏時間與空間一致性標準,充滿著更有權力者的自由量裁。
  • 石油怎麼形成的?生物遺骸形成是騙局嗎?科學家揭開其中緣由
    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遠古的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在遠古時期,動植物死亡後被埋入泥土中,後來經過長時間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石油,或許你會好奇石油真的不可再生嗎?從最開始探測石油開始,就有人發布聲明,全世界的石油僅能使用5年,然而5年之後,又有人不斷地發現了油田,此時依舊有人指出目前全世界的石油僅能使用10年,有趣的是此後這樣的情況仍在不斷循環發生,這難道是一場驚世騙局嗎?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
  • 為何很少聽說石油危機了?蘇聯專家早已給出答案:石油或可再生!
    但是在這裡,卻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雖然很多人整天嚷著石油危機即將降臨,但是就目前來看的話,不僅絲毫看不出石油危機的跡象,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似乎還是越用越多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關於石油形成的原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石油一種由遠古時期的植被森林,經過數年時間在地下慢慢「變質」形成的,這點類似於煤炭的成因,這種形成的途徑,也就決定了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
  • 揭開地球無法承載的驚天騙局
    然而,作為財經記者研究後斷定,這個創富模式是震驚世界的滔天騙局。經過兩個月來的調查,全面揭開了精心編造的驚天騙局黑幕。其間臺前幕後的較量,是不見硝煙的戰場。  A  地球無法承載人們瘋狂創富  千萬人圈入有史以來最大騙局  在全國頂尖法學專家、大學教授、權威機關和眾多媒體認為精彩生活和太平洋創造的消費返利致富商業模式是個能讓67億世界公民快速致富的「好模式」的情況下,大河報竟敢說這是個驚天騙局,是如何作出判斷的?在大河報刊發「再揭『太平洋』」系列報導發出後,這是人們最多的詢問。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