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超伸具體指什麼?如何自測是否有膝超伸?

2020-12-07 荔枝網新聞

  第一:什麼是膝超伸?如何判斷膝過伸?

  膝超伸也叫膝過伸,人體膝關節正常的伸膝幅度就是到你能完全伸直膝蓋為止,也就是你的大腿和小腿呈一條直線,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能繼續伸膝,就代表膝關節伸展的活動度過大。站立時候如果膝關節到了過伸的位置,從側面看上大腿與小腿形成一個向後的弧形。

  如果你自然站立時,膝關節向後鎖死;自然站立時,骨盆習慣性向前移(小腹挺起);穿平底鞋或光腳站立時,感覺足部主要靠前腳掌承重(重心前移)。同時出現這3種情況就很可能存在膝超伸。除了會引起體態上的變化,還會使膝蓋的穩定性和控制力都變差,甚至有可能造成損傷。

  第二:為什麼會發生膝關節超伸?

  膝關節超伸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比如除了少數先天膝關節韌帶鬆弛、肌肉的不平衡和病理的原因,如受傷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運動或不良習慣外。大部分超伸可以說是相關各個肌肉群相互間的不平衡所導致的。主要以下兩點:

  1、不良的站姿與重心分配,由於骨盆前傾或前移使重心過度前移,導致人體重力的力線通過膝關節前方,長期水平向後的壓迫可能引起膝過伸。

  2、臀大肌無力,作為伸髖的主要肌肉,臀大肌無力會使人走路在蹬地時上身後仰而且伸髖幅度不足,而伸髖幅度的不足往往導致膝關節過度伸直來代替和補償,也就是所謂的代償,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膝過伸。

  第三:是否一定需要糾正膝超伸?具體該如何康復?

  雖然膝超伸的人伸膝的活動度比正常範圍大,但如果你能夠在運動中控制膝關節的角度,膝關節的穩定性不受影響,而且沒有引起任何不適,就說明沒有額外糾正的必要。但當你有膝過伸,膝關節穩定和控制都變差,無論在走路的每一步蹬地或者其他負重伸直膝蓋的動作中會控制不住地讓膝關節到達過伸的位置,或者因為膝關節過伸引起了疼痛,再或者你純粹想改善外觀,那麼通過訓練來糾正膝過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議的糾正訓練如下:

  1、放鬆足底筋膜

  針對過緊的足底筋膜,可以使用網球或者高爾夫球滾足底,放鬆筋膜。滾動時,足底會有很明顯的壓痛點。注意先大面積滾,再重點滾壓痛點。

  2、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箭步蹲這個動作可以非常全面的練習腿部的肌肉,對大腿正面股四頭肌,背面股二頭肌,臀大肌,胯部髂腰肌等都有非常好的鍛鍊作用。不用太大負重也能對腿部肌肉產生很強的刺激,不能去健身房的朋友擰兩個啞鈴都能達到相當大的鍛鍊強度。

  也可以通過單腿臀橋加強大腿後側肌肉的力量,強化膕繩肌、臀大肌和股四頭肌。仰臥平躺,背部緊貼地面,雙手置於身體兩側,膝蓋彎曲,單腿著地,另一條腿保持懸空。用臀部發力,向上挺起,至支撐腿的膝、臀、肩形成一條直線,保持2~3秒,感受臀部肌群發力。注意控制臀部肌群,緩慢下落,重複。做夠次數後,換另一條腿重複。過程中,用後腳跟著地,不要墊腳尖;

  3、糾正伸膝動作中的膝過伸模式,日常保持良好體態

  練習小幅度屈膝伸膝,需助手給予觸覺反饋和輕微的阻力,讓訓練者小幅度的做屈膝與伸膝,伸膝到達中立位給予口令停止,以糾正之前每次伸膝都到達膝過伸的錯誤模式。日常注意培養膝關節中立位的意識,如站立、行走和下蹲等各種需要伸膝的動作中,有控制地不達到膝過伸的位置。

  http://sports.sohu.com/20170916/n512180417.shtmlsports.sohu.comtrue 閱讀(0)

相關焦點

  • 錯誤跑步姿勢引發「跑步膝」。兩種常見類型,不同訓練方法
    跑步膝是如何產生的?首先:是不得當的運動習慣,錯誤的跑步姿勢損傷了膝關節。1、跑步時,膝關節過伸。通俗說話,觀眾表示聽不懂!就是膝關節伸的太直了。正確的姿勢時,腳落地的時候,腳掌落在臀部的正下方的,垂直向下的衝擊力與腿部的力學結構平行,因此不會有剪應力產生。其次:和自身腿型有關。本身腿型不正,容易引發跑步膝。隨著跑步膝出現,為了避免疼痛,又會加重跑步膝。
  • 神仙身材的Lisa竟然腿部有這麼大的bug!半個娛樂圈的小花都中招
    一姐提刀過去,還想幫plmm說句話,結果也被嚇到了……她的膝超伸,真的太嚴重了!減脂營中也有很多姐妹,也Get了同款膝超伸,今天一姐就來出一篇史上最全膝超伸技術貼。什麼是膝超伸?膝超伸的定義我們的膝關節有屈、伸兩種功能,當膝關節的伸展角過大,就叫做膝超伸。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呢?一姐推薦一個「拍照畫線判斷法」:在髖部和腳踝畫一條連線,看膝蓋位置是否在連線之後。奚夢瑤也有類似的問題。
  • 首例「黃金膝」
    患者情況複雜 醫生決定挑戰「黃金膝」 入院後,主管醫師詳細詢問徐女士的病情,並進行專科查體,再經過影像學檢查,結果提示徐女士雙膝退變嚴重,醫生診斷為雙膝關節重度骨性關節炎。 徐女士經保守治療後,療效不佳。
  • 夏克氏膝關節病的研究進展
    膝關節是比較容易受累的關節之一,當夏克氏病影響膝關節時,稱為夏克氏膝關節病或神經性膝關節病。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引起的夏克氏膝關節病也逐漸增多,有統計糖尿病患者有7.5%的概率發展為夏克氏病,有0.45%的概率發展為夏克氏膝關節病。
  • 腰突了,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學會腰椎伸筋操,腿疼腿麻時候最管用
    中醫不僅重視治療,更重視如何讓人改變致病的基礎,從人體整體環境入手,所以,中醫往往會總結很多配套的鍛鍊方法。這些鍛鍊方法,做一次兩次肯定沒有什麼作用,但是長期堅持做,對於腰椎的養護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 跑步不遇「跑步膝」,你已經超過90%的跑者
    前言 對於跑友來說,跑步膝這個詞應該一點都不陌生。跑者膝(Runner's Knee),學名髕股關節症候群。是跑者損傷中排名第一位的傷痛,也困擾著無數跑友。
  • 膝蓋骨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軍事家孫臏受「臏刑」後終生無法站立
    中國古代有一種刑法叫「臏刑」,即剜去髕骨。歷史上最有名的獲刑者,是兩千多年前的齊國軍事家孫臏。孫臏被魏國的龐涓設計,遭受臏刑,以致後來 「身居輜車,坐為計謀」,殺龐涓、平魏國。可見,失去了髕骨的孫臏,喪失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只能坐在戰車上出謀劃策、排兵布陣。
  • 啞鈴頸後臂屈伸VS啞鈴俯身臂屈伸,這2項運動,鍛鍊效果如何?
    這兩項力量訓練都是藉助啞鈴所進行的臂屈伸,一項是啞鈴頸部臂屈伸,一項是啞鈴俯身臂屈伸。這兩項運動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用啞鈴進行的臂屈伸運動,可是它們有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呢?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這兩項運動的鍛鍊效果到底如何吧,哪一項的鍛鍊效果更好呢?
  • 美國邁阿密警察單膝跪地,與示威者共同祈禱抗議結束
    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戴德縣的科洛勒·蓋布勒斯警署(Coral Gables)外,警察單膝跪地,與示威者共同祈禱。當地時間5月30日,面對警署外抗議警察暴力執法的示威人群,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戴德縣的警察單膝跪地,祈禱抗議早日結束。
  • 80例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探究
    膝骨關節炎:表現為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骨組織分解和合成代謝失衡,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軟骨丟失和炎症浸潤。軟骨細胞是覆蓋關節表面,無血管分布,受損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臨床保守方法(如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理療法)只能延緩疾病進程,無法促進軟骨細胞的修復或再生。
  • 【AC模玩測評組】BANDAI 火星異種 膝丸燈 測評
    【AC模玩測評組】BANDAI 火星異種 膝丸燈 測評 時間:2015-04-17 22:37:52   來源:AC模玩網   責任編輯:黑獅
  • 退磁曲線方形度Q與膝點Hk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內稟曲線或J~H退磁曲線。永磁材料在外磁場作用下被磁化後產生的內在磁感應強度,稱為內稟磁感應強度Bi,又稱磁極化強度J。磁體磁極化強度J與外磁場強度H的關曲線,能夠反映永磁材料內在磁性能變化,稱為內稟退磁曲線,簡稱內稟曲線,也稱為J~H退磁曲線。(本文統一用退磁曲線表述)退磁曲線上磁極化強度J為0時,相應的磁場強度稱為內稟矯頑力HcJ。
  • 北岡伸一:日本對中國的戰爭最終還是侵略(圖)
    媒體報導常出現極端觀點  日本有觀點認為,中國打算永遠以戰爭問題批評日本  記者:這次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是由日方先提起的?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動議,當初是出於什麼考慮?  北岡伸一:中國和日本之間存在歷史認識上的差別,報導中經常出現比較極端的觀點。右翼和左翼兩種極端的觀點碰到一起,顯示出來的差異比實際差異就更大了。
  • 世界最長壽女性突然辭世前幾天迴光返照 老人膝下育有6個子女
    世界最長壽女性突然辭世前幾天迴光返照 老人膝下育有6個子女時間:2016-09-05 15:4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長壽女性突然辭世前幾天迴光返照 老人膝下育有6個子女 昨天上午世界上最長壽女性付素清在四川省天府新區的家中去世,而就在去世前幾天她剛剛度過了
  •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 ​【超實用】弧圈球「七訣」
    今天,就從「擊球」這個環節,來談談如何練好弧圈球。送髖動作是與蹬伸動作聯繫在一起的,蹬的目的,是使力量向上傳遞,首先是傳遞給了髖關節,此時髖關節順應蹬地的動作將迅速向前上方運動,由於拉球的站位兩腳基本上是一前一後,因此,送髖的動作首先是從握拍一側的髖部開始,成不對稱的按引拍動作相反的方向作向前送達,這一點與蹬地和伸膝的運動方向是保持一致的。其主要任務是將兩個關節形成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協助身體重心的交換由下向上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