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遇「跑步膝」,你已經超過90%的跑者

2020-12-08 騰訊網

前言

對於跑友來說,跑步膝這個詞應該一點都不陌生。跑者膝(Runner's Knee),學名髕股關節症候群。是跑者損傷中排名第一位的傷痛,也困擾著無數跑友。

一、什麼是跑步膝

那麼是不是所有跑步的膝蓋痛都是稱為「跑步膝」呢?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跑步膝,可以參照下面幾點來確認一下。

膝前疼痛&疼痛定位模糊:

往往跑友只能說出疼痛大概位於膝蓋前方,具體定位確實十分模糊,更無法用手指指出具體位置。這是跑者膝的重要症狀,雖痛但卻無法定位。

上下樓梯痛:

跑者膝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平時走路基本沒有任何不適,但上下樓梯時疼痛會明顯加重,下樓比上樓更甚。

劇院徵:

所謂劇院徵是指長時間將膝蓋固定於一個角度,如坐飛機,看電影時,由於座椅間距狹窄,使得膝關節無法動彈,時間久了,膝蓋裡面會有不適感、酸脹感,非得換個姿勢才會感覺好些。

二、髕骨疼痛症候群產生的原因

通俗來講,髕骨疼痛症候群是由於下肢力線異常等原因引起的髕骨軌跡異常,最終導致髕股關節之間摩擦增大,髕骨軟骨面磨損,產生膝關節前側持續性鈍痛,甚至出現打軟與卡頓的現象。

髕骨運動軌跡:

膝關節在完全伸展時,髕骨位於髁間窩上方,由於股四頭肌在此時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所以髕骨相對於股骨可以自由活動。當膝關節位於20-30°屈曲位時,髕骨與髁間窩的接觸點主要位於髕骨軟骨面的下方。而膝關節繼續屈曲至60-90°時,髕骨完全位於髁間窩內,兩骨之間的接觸面在此時達到最大,再加上此時股四頭肌強有力的收縮,所以髕股關節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到最大。最後,當膝關節屈曲到135°時,髕骨面僅有上緣以及一小部分的內外側面接觸髁間窩。

髕骨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對於維持正常的髕骨運動軌跡有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某一肌肉或韌帶的張力異常增高,髕骨就會偏離正常運動軌跡,加重髕骨與髁間窩的摩擦,產生損傷。

從理論上來說,髕骨疼痛症候群產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四點:

1.股四頭肌肌力不平衡

尤其是股內側肌肌力弱,不能維持髕骨內側穩定性,髕骨外移。緊張的股四頭肌會導致髕骨高位,對關節壓力增大。

2.臀肌無力

骨盆穩定性差,在跑走跳運動過程中膝內扣,大腿外側肌肉緊張,髕骨位置外移,對髕股關節的壓力與摩檫力增加。

3.膕繩肌緊張

該肌肉緊張會導致股四頭肌張力增大,從而髕骨在股四頭肌高張力狀態下下被重重的壓向股骨髁,關節壓力增加。

4.扁平足

前足過度旋前,引起脛骨內旋,使得髕骨軌跡向外偏移。

三、髕骨疼痛症候群的分期與康復訓練

1.急性期

主要採取POLICE原則,保護關節、減少運動量、減少關節局部負荷。

P(protection)-保護:減少下肢活動。

OL(optimal loading)-理想負載:儘早進行漸進式功能訓練。

I(ice)-冰敷:發炎部位持續冰敷,15-20分鐘/次,每次至少間隔2小時。

C(comperssion)-加壓包紮:可以使用繃帶或膝關節保護帶進行固定。

E(elevation)-抬高患腿:促進局部血液及淋巴回流,促進消腫。

2.恢復期

(1)、巫毒帶(voodoo band)訓練

可以在臀部和大腿以及膝關節三個部位,進行巫毒帶加壓訓練,除了可以達到深度放鬆肌肉筋膜的作用,通過不同肌肉的加壓綁法可以很好的激活臀中肌以及股內側肌等。

(2)、常規肌肉筋膜放鬆

可以藉助泡沫軸進行。

臀部泡沫軸放鬆:

手支撐側臥,將泡沫軸放在大腿外側的下方,對側肢體放在身體前側輔助穩定身體。支撐側肩關節以及對側腿用力帶動身體上下移動,使泡沫軸在膝關節和髖關節的範圍來回滾動,疼痛明顯的地方可以適當停留。每次放鬆1min左右。

大腿前側放鬆:

雙腿伸直,將泡沫軸放在大腿下方,雙肘支撐,腹部收緊。雙肘用力帶動身體移動,使泡沫軸在膝關節到腹股溝附近的範圍內來回滾動。

疼痛明顯的地方可以適當停留。每次放鬆1min左右

(3)、肌力訓練

以臀部力量與股內側肌肉力量訓練為主,可以加入神經肌肉控制練習:

夾物臀橋

動作要求:仰臥位屈膝,雙腳間夾泡沫軸。雙臂向兩側分開放在地面上。臀部向上發力,將臀部向上頂起,直到整個軀幹從肩部到膝蓋基本處在一條直線上。

動作強度:10-15個/組,3組/次。

仰臥側直抬腿

動作要點:仰臥,大腿伸直,腳尖向外轉動,然後大腿向上抬高,呼氣抬起,吸氣放下

動作強度:15-20個/組、3組/次。

後期可在腳踝處綁沙袋增大訓練難度。

側臥抬臀髖外展

動作要求:側臥位屈膝90度,手肘位於肩膀下方支撐地面撐起上半身,保持頭肩髖在一條直線上。膝蓋向下壓抬起臀部和骨盆,同時上側腿打開適當停留後落地。

動作強度:10-15個/組,3組/次。

(END)

來源:運動雲醫院科普版

編輯:肖鵬

審核:周凱

相關焦點

  • 錯誤跑步姿勢引發「跑步膝」。兩種常見類型,不同訓練方法
    別驚慌,混入體式圈的冥想老師大漠告訴你:若做到正確練習,建立更多的身體內在覺知,幫你逐漸修復,不會影響你跑步哦!混入冥想圈的功能性私教老師大漠又說了:了解身體肌肉解剖,清楚肌肉功能,改善這些問題不是問題。跑步膝是如何產生的?
  • 跟蹤調查了23萬人後,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
    你會為了「長壽」去跑步嗎?其實多數人開始跑步的契機都是,認為跑步可以幫自己變得更健康。但實際上,總有質疑的聲音不斷發出,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跑步是導致受傷(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傳言說,跑步百利唯傷膝。
  • 跑者課堂丨對於持久無傷跑步的終極歸納:跑者需要遵循的三大要素
    、易於開展的健身運動,跑步也是一項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十分強調科學的運動; 科學地跑步可以讓你更有效地提升自己,讓你從跑步中得到更多快樂和健康,而不科學地跑步不僅無法達成上述好處,反而可能給你帶來身體傷害。
  • 跑步導致許多人膝關節損傷,無法治癒,應該怎樣正確跑步? - 紅太陽...
    大家好,我們今天跟大家來聊一聊「跑步導致許多人膝關節損傷」,俗稱跑步膝。總的來說,跑步運動者會出現「跑步膝」的現象,大都存在跑步前未做熱身活動,跑步姿勢不正確,運動持續時間長、運功密度大等方面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詳細教大家,如何遠離跑步膝。
  • 【跑步加油站】你的體質究竟適合跑步嗎?
    年齡尚小的兒童 不適合 馬拉松超級比賽日剛剛結束,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都颳起了一陣「跑步熱」?許多零基礎的小夥伴都想加入跑步的大家庭,但跑步運動適合所有體制的人參與嗎?今天小跑和你一探究竟!
  • 減脂跑步,每天跑5公裡和隔天跑10公裡,哪個減脂效果更好
    如果跑不動,或者體重太大不適合直接跑步,可以從快走開始鍛鍊,走跑結合。在鍛鍊時間和強度上,儘量先滿足時間,至少30分鐘以上,儘量堅持45-60分鐘,然後再滿足強度要求,也就是把運動強度控制在中等強度,以跑步時心率為準,跑步時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4-76%,最大心率是220減去年齡。
  • 長跑之王莫法拉NRC跑步之旅 激勵跑者堅定信念
    在上海期間,莫·法拉也與女性跑者和普通跑者分享了自己的跑步故事和心得,鼓勵他們無論什麼水平,都要持續挑戰自己,感受跑步的樂趣。  針對臺北、香港和上海城市的精英跑者們,莫·法拉用自己不斷訓練的故事激勵著他們,他表示:「如果你想成為冠軍,你就必須為之瘋狂努力訓練」。
  • 骨科大夫:別讓跑步毀了你的膝蓋!做到3點,你的姿勢就很完美
    更是一種心靈慰藉 不過 用不正確的方法跑步 分分鐘讓你的膝關節「報廢」 如果想減重 可以嘗試遊泳、橢圓機或划船機 不慎暴斃的膝蓋,要怎麼恢復過來 如果你已經不慎損傷了膝關節 我們是可以通過治療和恢復 幫助你重返跑場的
  • 跑步給你留下訓練痕跡了嗎?跑者的5大形態特徵,你是否也有?
    長期從事某項運動,並且練到相對還是不錯的水平,後來的體型外觀就會呈現特定的特徵,這種特徵就被稱為訓練痕跡,所以跑者長期從事跑步運動,從外觀體型方面也會呈現相似的特徵。01跑步給你留下訓練痕跡了嗎?跑者的5大形態特徵,你是否也有?
  • 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關於這個話題,網絡上相關的科普和防治教程已經是不勝枚舉。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跑步傷病,以及一些簡單實用的預防小妙招。雖然有研究表明,擁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更不容易在膝蓋上出毛病,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跑者被困在了膝蓋的問題上,也就是傳說中的「跑步膝」。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該怎麼預防? 髕股關節症候群——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的名詞,其實就是「跑步膝」的學名,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拋開複雜的學術解釋,我們不妨直接來了解一下它的典型症狀都有哪些。
  • 初學跑者必學:跑步前3公裡你一定要知道
    跑步不求多 求持之以恆新手上路的新鮮感和衝勁,通常會讓跑友一次就想挑戰更快速度或更長距離的動機,不過在身心皆未準備好的情況下貿然行動,可是會提升運動傷害的機率。其實比跑得遠和跑得快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堅持與毅力。
  • 跑者親述:作為一個黑人,在美國街頭跑步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這個案件在被大肆報導之後,也引發了美國當地有色人種跑者,尤其是黑人跑者的心理恐慌。在看過Ahmaud被槍殺的視頻之後,這些黑人跑者無不擔心同樣殘忍可怕的劇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其實,這種擔心、疑慮、恐慌並不是被此次案件所引發的,它由來已久,幾乎每一個美國黑人跑者都有過關於「種族歧視」的不堪回首的跑步經歷。
  • 跑步每次10公裡跑一天歇一天好?還是每天都跑每次5公裡好?專家給出...
    如果有人問,隔天跑10公裡好(跑一天歇一天),還是每天跑5公裡好?不用問,提問者必定是沒有跑步經驗的新手。到底哪個方案好,暫且放一下,先搞清這兩個方案的問題所在,或許更有利於對這兩個跑步方案作出理性的評價。
  • 跑步減肥的正確方法 跑步呼吸秘訣分享
    跑步總體而言是一項中大強度的活動,很多跑者在跑步時並不是感覺肌肉有多累,而是感覺呼吸很喘,總感覺氣換不過來,這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大大降低了跑步的體驗。­  跑步就是這樣,如果你無法駕馭呼吸,那麼呼吸就會駕馭你的跑步,讓你跑起來痛苦難過。跑者越來越關注跑姿、力量、訓練這些東西,但把呼吸看得過於簡單,覺得呼吸不是制約跑步的關鍵因素。
  • 跑步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揭秘跑步中的謠言,你是否已經中招?
    現在要是問起跑步多久才行,相信許多的跑步減肥者都會回答,30分鐘起步,3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脂肪。在這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裡主要針對的問題是,跑步3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脂肪是錯誤的,30分鐘以上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減肥效果,從你開始跑步的那一刻就有脂肪的消耗,可能有人反駁說,剛開始跑步消耗的是糖。如果身體內的糖類全部消耗光,至少要跑步3個小時以上,如果不是長跑訓練,誰會跑步這麼久呢?
  • 跑者被罵,極限運動值得提倡嗎?你可能對跑步理解錯了
    前段時間張虎環陝西省神木市跑步380公裡被網友罵,有跑友表示完全不理解,更甚者既然罵出口,這是到底怎麼回事呢?今天旺旺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原來,張虎跑步到320公裡時發來正在跑步進行中的視頻,作為極限越野跑步愛好者,加上我和他是朋友。
  • 《跑步治癒》幫你成為輕鬆跑步的高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跑步就是氣喘籲籲、咬牙切齒、汗流浹背的自虐行為,作為一名有著10年經驗的資深跑步教練,張展暉希望通過《跑步治癒》告訴每位讀者,跑步完全可以說是一種輕鬆到讓人上癮、能夠幫你恢復精力、戰勝負面情緒的治癒運動。他為跑步入門者提供了一種非常友好的運動方案,目的就是讓每個人成為輕鬆跑步的高手。
  • 23萬人追蹤研究:只要跑步就能延壽!再也沒理由犯懶了
    與不跑步的人群相比,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每周跑步的次數、持續時間、跑步速度和總裡程,對上述結果沒有顯著影響。即使每周只跑一次,每次持續時間少於50分鐘,時速低於8公裡/小時,都能給人體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 早知道這10個跑步忠告,才能跑得健康、長久、無傷
    作為業餘跑者,我們都知道,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次長跑,一次速度跑,或者一周大跑量的訓練。跑步對我們來說,能一直跑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好在,你已經意識到自己跑得太隨意,希望可以遵循一些老司機的忠言,及時改正不好習慣,少走一些彎路,讓自己健康、長久、無傷地跑下去。
  • 跑步有4種快樂,在跑步中發現快樂和享受快樂,是跑步的最高境界
    這個時候很容易打退堂鼓,但是有一種快樂的出現,讓跑步者堅持了下去,這就是跑量。 現在跑步通常會使用手機記錄,這個不起眼的記錄過程,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通過手機的記錄,你能看到你跑步的總量,在斷斷續續跑了一兩個月之後,你可能覺得跑步毫無進步。但是有一天你看了一下手機,你發現你已經跑了一百公裡,這個時候你會突然的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