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分兩分之前,不得不提全音域喇叭(簡稱全頻喇叭),理想狀態中用一個喇叭重放所有頻率,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了。但要想還原20-20Khz之間的全部聲音,只用一個喇叭是很難實現的很好的效果。
如常見的手機電視揚聲器都是全頻喇叭,但大多數只能發出中頻範圍內的信號,低頻和高頻範圍內則有嚴重衰減。(這種喇叭不需要分頻器,也有不少優點,但車內除了原廠喇叭,並沒有很高素質的單元出現)
一套HiFi的車內音響應該具備以下幾點:足夠且不失真的響度;重放頻帶寬,頻率特性平滑;失真小;聲音定位準確。
喇叭振膜理想狀態中是要剛性大,內阻性好,足夠輕。重放低頻信號需要推動足夠多的空氣—— 振幅大,口徑大;還原高頻信號需要足夠快的振幅—— 振幅小,保證剛性的情況下越輕越好;單一的單元很難滿足要求,組合音響就此誕生。
兩分頻設計
大多數後裝的套裝喇叭設計,也就是常說的兩分頻。(同軸喇叭因為存在分頻電容,大多數算是兩路分音)
大多數兩分頻都是6.5寸錐形揚聲器做中低頻信號,1-1.5寸的球頂揚聲器做高頻單元,由分頻器分別供給相應的頻率信號。
兩分頻在車內應用非常廣泛,在車內有不少優點:
1.有高低兩個信號輸入時,互調失真小 —— 聲音乾淨
2.一般兩分頻分頻器可根據車內安裝位置或主機特性調整高頻響度(也有部分分頻器可以調整斜率及分頻點)
3.車內中低音多在車門位置,高音放在儀表臺位置,可以使整個聲場抬高,聽感好
4.原位無損即可安裝
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少缺點在三分頻上可以解決/緩解:
1.常規套裝喇叭 分頻點在2k-4k之間,車內高音與中低音安裝距離又比較遠,頻率分布及指向性相位有些混亂
2.人聲基頻由車門中低音發出,由於喇叭指向性問題,人聲部分兩邊頻率響應並不一致
3.中低音要負責人聲等頻段,一般低音不能調太強否則會產品互調失真(調整功放一般會切除部分低頻信號)
PS:兩分頻由於高音諧振頻率導致的分頻點問題,中低音多為6.5寸,部分廠家的三分頻型號,中低音可以做到7-8寸,可以獲得更好的低頻。
兩分頻因為信息最多的中頻部分,聲音有不少的交涉,如果用一個獨立單元,重放中頻信號,聲音幹涉的問題幾乎就可以解決了。
三分頻設計
相比兩分頻多了中音單元,分頻器多了一路帶通分頻。
一般來說三分頻會比兩分頻低音更好,但在車內這個原因並不算很重要,一般升級音響系統都會建議搭配低音炮,而且大多數後裝兩分頻低音單元還是6.5寸,不少廠商與兩分頻三分頻僅是分頻器和有無中音的區別。
在車內三分頻更重要的我認為有這些優點:
1.互調失真問題,每個喇叭負責的頻率段更窄,可以在更加平滑的響應範圍內工作
2.大多數人聲頻段由中頻單元發出,這意味著更少的失真
3.低中高音可以獨立調整量感
4.大多數車型可以選擇倒模安裝,發聲點較高,聲音結相效果好
缺點主要有以下這些:
1.被動系統需要功放功率要大,主動需要功放路數比較多
2.一般成本相比兩分頻要高出不少
3.大多數需要倒模
4.各頻段揚聲器組合在一起,頻率特性,阻抗等調整複雜
一般看來三分頻比兩分頻具有更好的解析力及更低的失真,但前提是建立在器材搭配安裝及調試後。
要把不同的喇叭單體聲音頻率組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下,相位差等仍然存在,而且被動設計三分分頻器比兩分頻設計更複雜,中低音與中高音之間電抗又會相互影響,如果安裝/調試或者搭配不好,比兩分頻效果差也常見。
PS:聲音的音色,是由喇叭單體決定的
數量多≠效果好
認可其喇叭單元素質後,兩分頻達不到理想效果或者要錦上添花比兩分頻效果更好,可以上三分頻。如果對其素質不認可,中音單元也拯救不了失敗的系統。
且同樣預算,兩分頻可以選擇更優質的單元,多餘的預算升級功放,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確定要裝三分頻,那就要考慮分頻問題了,不少高端器材是不含分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