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處長江中遊,洞庭湖以南,南嶺以北。局東經108度47分—114度15分、北緯24度39分—30度08分之間。東西寬667公裡,南北長774公裡。周鄰鄂、贛、粵、桂、黔、渝六省、市。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裡,總人口6438.92萬。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農業資源條件較好,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現已發展為全國糧食主產省之一,糧食總產量居全國第6位,是一個農業大省。
湖南地貌的基本輪廓是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山丘隆起,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呈朝北開口的不對稱馬蹄形盆地。各地貌單元的組成是:山原山地佔51.22%,丘陵佔15.4%,崗地佔13.87%,平原佔13.12%,湖泊水面6.39%,
根據形態成因,全省地貌分為六個類型區。
(一)湘西北山原山地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處於雲貴高原東北邊緣與湘、鄂、渝山地交匯地帶。地殼上升強烈,武陵山脈呈北東向斜穿其境,總面積26770平方公裡。境內山體、山原高聳,巖溶發育,山巒連綿,河谷深切。海拔最高為壺瓶山2099米,海拔最低為東北部石門縣易市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大於25度以上面積佔54%,小於15度面積佔18.5%。
(二)湘西山地區。本地位於湖南省西部,包括沅麻谷地和雪峰山地及雲貴高原的東部邊緣部分,面積56223.9平方公裡。地貌特徵以褶皺斷裂為主,構造地貌明顯,包括兩個不同的構造帶:西北部為沅陵—麻陽構造盆地,呈現低山丘崗地貌;東部為雪峰山複式背斜,形成長200多公裡、寬數十公裡的雪峰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為中山地貌景觀。境內海拔最高為雪峰山蘇寶頂1934.4米,最低為沅麻盆地在200米以下。坡度大於25度的面積佔50%以上,小於15度的面積佔15%。
(三)湘南山丘區。本區位於湖南省南部,總面積36554.6平方公裡。區內南嶺山地橫亙,羅宵山脈高聳,東南山巒起伏,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西北為湘江河谷平原,中部為丘崗盆地。境內具有花崗巖、變質巖中山為主體並間有灰巖峰林溶蝕盆地組合的山地地貌特徵。本區海拔最高為桂東、資興交界處的八面山2042.1米,丘陵和平原海拔則多在300—200米以下,全區最大高差為1880米。坡度大於25度的面積佔35%,小於15度的面積佔40%。
(四)湘東山丘區。本區位於湖南省東部,與鄂、贛接壤,總面積21455平方公裡。山地面積佔50.7%,山丘崗地佔36.78%。山地由變質山巖、板巖、千板巖、花崗巖組成陡坡地形,相對高差較大。丘陵除部分有砂頁巖、灰巖組成外,其餘大多為沉積巖構成。坡度大於25度的面積佔50.75%,小於15度的面積佔28.55%。
(五)湘中丘陵區。位於湖南省中部,西以雪峰山東麓,北臨洞庭湖平原,總面積43831平方公裡。該區地貌受燕山運動影響,形成西、南、東山地環繞,向北開口的大型盆地景觀。盆中形成厚度200—500米的紅巖陸相碎屑堆積,盆緣有二迭系、石炭系、泥盆系的地層出現。丘陵海拔在200—300米以下,崗地在100米左右。境內海拔最高為南嶽祝融峰1268米,最低為望城高塘嶺32.6米。境內由於巖漿侵入形成了衡山、溈山、紫雲山、大雲山大面積花崗巖體。本區地勢平緩,坡度大於25度的面積佔16.83%,小於15度的佔42.23%,
(六)湘北平原區。為湖南省馬蹄形盆地的北面出口,總面積26432.68%平方公裡。地貌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純湖區海拔在24—45米之間,濱湖區海拔150米以下,環湖區丘陵區海拔小於250米。坡度大於25度的面積佔4.84%,小於15度的佔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