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落成

2020-11-29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4日訊(記者吳佳佳 通訊員王蕾)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4日正式落成,新大樓有望明年6月啟用。 

  據介紹,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神經疾病綜合診斷治療中心。研究所地上9層,地下3層,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所內設床位280張、神經外科手術室8間、血管造影手術室2間、雜交手術室1間、複合手術室1間、伽馬刀中心、遠程會診中心和微侵襲神經外科培訓基地等。投入使用後,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的總病床數將增加到360張。研究所還裝備有世界最先進的神經外科診療設備,包括術中核磁共振、術中造影設備、神經導航機器人、強放射治療設備等。

  研究所的創建始於2004年,當時的宣武醫院院長張建與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薩米籤署了合作成立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意向書,德方授權中方無償使用研究所的建築造型。研究所結構酷似神經學的顱腦造型。環形意向水系,寓意著生命之水點開智慧漣漪;建築外立面的紋理象徵智慧之波的傳遞永不停歇;建築中庭宛若大腦中的腦室,舒展智慧的空間;光影幕牆呈現的變幻神經元和神經纖維影像,代表著智慧的傳輸與交換。

  研究所由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薩米教授擔任所長,來自全球十多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堪稱是世界神經外科「夢之隊」。「夢之隊」成員將定期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提供醫療服務,讓更多中國患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國際頂端的神經外科醫療服務。研究所還擁有一批國內頂尖的神經外科專家,包括宣武醫院首席專家凌鋒,出血性腦和脊髓血管病張鴻祺、李萌、張鵬教授,缺血性腦和脊髓血管病吉訓明、焦力群教授,脊柱脊髓病變菅鳳增、陳贊、吳浩教授,顱底外科鮑遇海教授,功能性腦病趙國光、單永治教授,顱腦損傷和神經ICU王寧教授,顱腦腫瘤徐庚教授,小兒神經外科杜建新教授等。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能提供現代神經外科所有亞專業高質量醫療服務的團隊。

(責任編輯:馮虎)

相關焦點

  •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落成—新聞—科學網
  •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北京落成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姚晶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4日宣告落成,新大樓有望明年6月啟用。 記者了解到,宣武醫院南側新落成的「球形」建築內,集合了世界最先進的神經外科診療設備和全球十餘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的診療力量。
  •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
    原標題: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舉辦11 月 2 日至 3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舉辦。該研究所由 Madjid Samii教授任所長、凌鋒教授任執行所長。該學習班也是第十三屆國際臨床神經外科學習班暨 China-INI 落成儀式的第一部分。這兩天的規範研討會,基於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各專業組相對成熟並有代表性的部分病例治療規範的講演,以及3D 手術及介入演示,未來將在丁香公開課上線。
  • 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患者如何出國看病?
    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位於德國漢諾瓦,她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外觀形似大腦的大樓,正如她所擅長的那樣,致力於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富有同理心和高質量的醫療護理。     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愛諾美康出國看病轉診醫院之一)  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 宣武醫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投用
    近日,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建院60周年管理論壇上,該院院長趙國光介紹,該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於12月中旬投入使用,醫院將新增近500張床位。據介紹,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由該院和德國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建立,世界神經外科泰鬥、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薩米教授擔任所長,全球十多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將定期來華提供醫療服務。據悉,該院南區新建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綜合病房樓和科學會堂3個主體建築,將在今年全部投入使用。
  • 新裡程美家走訪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2018年5月13日,受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邀請,國內 「實體醫院機構跨境醫療」代表、新裡程醫院集團國際醫療部——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市場總監王猛先生帶領團隊前往德國,對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再次深入訪問並探討深入合作,並與研究所神經外科主任巴特郎菲(Prof.Bertalanffy)教授就協助兩位中國患者就診事宜進行了詳細交流
  •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韓濟生,神經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疼痛學家,我國疼痛醫學的開創者。現任北京大學神經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疼痛學會教育委員會國際顧問、國際疼痛學會中國分會主席等職務。
  • 圖文: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
    圖文: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此次論壇由國家禁毒委員會、北京大學和中國禁毒基金會共同主辦。論壇提供了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共同促進禁毒工作的社會化,推動戒毒康複製度的完善。  圖為: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
  • 科學時報 記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下篇):不著...
    基於他從最初創建清華大學生物系,到後來到領導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工作,蒲慕明在2005年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殊榮,他這段彌足珍貴而又特殊難忘的人生經歷,無疑也是值得濃墨重彩抒寫的重要一筆。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舉辦 2018-12-2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語音播報   12月20日至24日,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
  • 深圳將建國際一流臨床神經科學中心
    定位:「大綜合強專科」綜合醫院 據悉,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開業前的籌備。醫院一期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一期計劃開設床位約600張。 作為以神經專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院,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按照「大綜合、強專科」定位設置學科。
  • 2019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邢國剛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副主任,教育部和衛健委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衛健委行業專項基金等多項與省部級課題。在Pain, Science Signaling等國際專業雜誌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
  • 中國建成工業級高通量腦成像設施,或將改變神經科學發展方式
    中國建成工業級高通量腦成像設施,或將改變神經科學發展方式 微信公眾號「Nature自然科研」 2017-08-17 20:16
  • 2019上海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該研究組以執行感知抉擇任務的小鼠為主要動物模型,利用神經科學最前沿的在體雙光子成像技術 (in vivo two-photon imaging),動物心理物理行為學,神經環路分析,光遺傳學 (optogenetics) 等尖端技術,研究感知與抉擇的神經環路機制等重大腦科學問題。
  •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複試線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複試線 http://kaoyan.eol.cn      2009-03-23  大 中 小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調整後09考研複試線
  • 北大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院士獲美國針刺研究學會「針刺研究終身...
    中國針灸學會與美國針刺研究學會聯合舉辦的「2014國際針灸研討會」於2014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北京召開,主題為「針灸研究對21世紀全球醫療衛生的影響」。會議期間美國針刺研究學會將該學會首次設立的「針刺研究終身成就獎」頒發給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韓濟生院士。
  • 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招聘啟事
    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因工作需要,經研究決定,採用人事代理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名實驗技術人員。現將招聘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崗位職責:參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專職PI應聘人員請將郵件主題統一寫成「應聘神經科學研究所」。3.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意識與意識障礙分會正式成立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意識與意識障礙分會正式成立 2018-09-05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9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並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行了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
  • 2017江蘇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後招聘1人公告
    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徐教授實驗室,因課題進展需要,公開招聘博士後1名。現將招聘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簡介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於2010年在原蘇州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基礎上重新組建,坐落於風景優美、環境雅致的獨墅湖校區。
  • 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
    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隸屬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上海市科委正在籌建的上海市國際靈長類腦科學研究中心。該平臺定位於對神經所製作的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建立專用動物行為檢測平臺和實驗室,開展和研發測試各種認知行為和運動功能定量化檢測方法和技術。檢測的結果將與相關人類腦疾病的症狀比較,以確定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