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裡程美家走訪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2020-11-29 華夏經緯

  2018年5月13日,受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邀請,國內 「實體醫院機構跨境醫療」代表、新裡程醫院集團國際醫療部——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市場總監王猛先生帶領團隊前往德國,對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再次深入訪問並探討深入合作,並與研究所神經外科主任巴特郎菲(Prof.Bertalanffy)教授就協助兩位中國患者就診事宜進行了詳細交流。巴特郎菲教授帶領新裡程美家團隊參觀醫院大樓各項設施和病房,介紹醫院重點項目,討論膠質瘤特別是腦幹膠質瘤,以及聽神經瘤、脊柱腫瘤的手術技術。巴特朗菲教授表示他在腦幹膠質瘤的手術量、切除率依然保持著世界紀錄。

  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創始人是國際神經外科泰鬥馬吉德·薩米教授,80年代就已經活躍在世界顱底外科的舞臺,撰寫了很多專著,對顱底腦幹位置的手術入路有豐富的經驗。

  他從醫以來,個人完成了超過4000例聽神經瘤手術,是目前個人完成聽神經瘤手術例數最多、面神經解剖保留率最高(92%)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他還是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榮譽主席,曾被我國政府授予「友誼獎,多次來中國考察和開展學術活動。雖然已經80多歲,還在做手術,為醫療事業不懈貢獻。

  研究所的大樓是漢諾瓦的標誌性建築,是一幢形似人腦的大廈,該建築是2000年世博會後在德國館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特意在建築的後邊,突出了腦幹的造型。表明顱底腦幹手術是研究所的專長。

  新裡程美家一行受到了研究所的熱情接待。巴特郎菲教授已經被很多中國患者所熟悉,國內患者親切地稱他為巴教授,雖然他已經64歲,但他每年的手術量都在300臺以上,而且無一例外都是高難度的手術。

  巴教授最擅長的就是顱底、腦幹、丘腦、垂體等複雜位置的手術。他的患者來自全歐洲、美國、阿拉伯國家和中國,都是慕名和被主治醫生推薦而來。他可以為一歲兒童進行顱內手術,還擅長聽神經瘤的治療,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手術,保面神經功能(不面癱)和保聽神經(不耳聾)是難點,只要患者之前沒有聽力損失,或者腫瘤在3-4釐米以內,巴教授手術都有信心保住功能。新裡程美家團隊在住院部見到了一名杜拜的患者,早上剛做完聽神經瘤手術,術後就能夠正常說話交流。

  王猛總監介紹,他在美國走訪過一些醫院的神經外科,一提到顱底、腦幹、丘腦位置的手術,美國專家都承認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手術技術和研究成果。

  巴特郎菲教授帶領團隊參觀了研究所新一代手術室,其中配備有術中核磁引導設備,這臺設備的造價逾兩百萬歐元,可以在術中進行核磁檢查,探查到肉眼看不見的腫瘤殘餘,幫助醫生及時切除。而以往只能做完手術,頭皮縫合後再檢查,發現還有殘餘時,已經沒有辦法了,而現在可以隨時發現有無手術殘餘並立即切除。

  參觀了醫院的各項設施後,王猛先生與巴特郎菲教授進行了會談。會談中探討了新裡程醫院集團,以及集團國際部——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與研究所更進一步拓展合作的一些思路和觀點。會談持續一個多小時,氣氛親切友好。巴教授表示非常認可新裡程醫院集團和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並對推動國際醫療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因為新裡程美家是醫院集團的國際醫療部門,不同於中國的醫療中介,是具有合法醫療資質的機構,通過醫院介紹,病人的治療安全及合法權益更能得到保障,研究所非常樂意接待轉診的中國患者,患者既可以考慮來德國手術,也可以在新裡程集團旗下醫院進行手術。

  巴教授告訴新裡程美家團隊,他以前在大學醫院時,每年的手術量在400臺以上,但來到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以後,因為還要去很多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培訓,現在只做高難度的顱內顱底手術,一年的手術量縮減到了300臺以上。而整個研究所的手術量每年在1100臺左右。

  巴特郎菲教授說,他不僅能夠在漢諾瓦接待中國患者,也曾經在中國醫院,如天壇、瑞金、華西醫院為患者做過手術,手術全程直播讓醫院醫生學習。作為一個無私的知識傳授者,他樂於將自己的技術傳播給年輕的神經外科醫生,巴特郎菲教授說,這樣十年後,他可能老了,但是有更多的人可以為患者解決問題。

  巴特郎菲教授在神經外科學具有建樹性的思考也讓團隊人員都很敬佩,他說神經外科手術,特別是高難度複雜位置的手術,不僅僅是一個手術技巧的問題,更是一種哲學的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思維,從一開始的切開頭皮到術後護理康復,醫生及護理人員把握好整個系統工程的各個環節才能讓患者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也啟迪了新裡程美家團隊,認識到許多在服務患者上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巴特朗菲教授還討論了通過新裡程醫院集團培訓中國的神經外科醫生事宜,幫助提高中國顱底外科技術水平。

  今後新裡程美家團隊將繼續推動國際醫療的合作,嚴格執行國際轉診程序、完善服務,為更多的中國患者造福。

    來源:中國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落成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4日訊(記者吳佳佳 通訊員王蕾)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4日正式落成,新大樓有望明年6月啟用。   據介紹,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神經疾病綜合診斷治療中心。研究所地上9層,地下3層,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所內設床位280張、神經外科手術室8間、血管造影手術室2間、雜交手術室1間、複合手術室1間、伽馬刀中心、遠程會診中心和微侵襲神經外科培訓基地等。投入使用後,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的總病床數將增加到360張。
  • 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患者如何出國看病?
    一直以來,德國醫療為人們所熟知的是骨科和質子治療,殊不知德國在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和治療也處在世界前列。德國有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頂級的神經性腫瘤治療中心——德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這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專業的神經腫瘤治療中心。
  • 出國看病:全世界手術死亡率最低的德國醫療
    德國在二戰後醫療發展迅速,目前德國全國共有2260家醫院,超過52萬張床位,看似較多的床位卻在使用率方面達到80%以上的使用率。德國的醫療設備在國際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德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其產品以技術先進,做工精良著稱,醫療領域的設備儀器公司湧現出西門子、拜耳等世界級企業。在德國看病,能夠接受到最先進醫療儀器的治療,連美國人都想去德國看病。
  • 宣武醫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投用
    近日,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建院60周年管理論壇上,該院院長趙國光介紹,該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於12月中旬投入使用,醫院將新增近500張床位。據介紹,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由該院和德國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建立,世界神經外科泰鬥、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薩米教授擔任所長,全球十多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將定期來華提供醫療服務。據悉,該院南區新建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綜合病房樓和科學會堂3個主體建築,將在今年全部投入使用。
  •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落成—新聞—科學網
  • 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北京落成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姚晶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改擴建一期工程——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China-INI)4日宣告落成,新大樓有望明年6月啟用。 記者了解到,宣武醫院南側新落成的「球形」建築內,集合了世界最先進的神經外科診療設備和全球十餘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的診療力量。
  • 深圳將建國際一流臨床神經科學中心
    引入世界頂尖的神經外科團隊 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也是中國深圳與德國漢諾瓦結為友好城市的重點合作項目之一。據悉,醫院的德方主體運營者馬吉德·薩米教授是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所長、國際創新醫療公司(IIMS)創始人,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終身榮譽主席,同時還兼任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在世界神經外科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 易能變頻器亮相德國漢諾瓦工業展
    易能變頻器亮相德國漢諾瓦工業展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深圳市易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 供稿 2012-05-18 03:10:02
  • 德國INI為美醫院拒收膠質瘤女患者成功手術
    第一次見面諮詢後,根據經驗攜康馬上與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Bertalanffy教授(巴特朗費教授,簡稱巴教授)——神經外科教授、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外科血管中心主任取得聯繫,詢問S女士手術的可能性。
  • 【漢諾瓦】瑞士車企Schwarzmuller打開德國市場 暫時不會進入中國
    【漢諾瓦】瑞士車企Schwarzmuller打開德國市場 暫時不會進入中國   Schwarzmuller,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有點陌生,它是在歐洲三大掛車企業(Schmitz Cargobull,Krone
  • 德國又一新冠疫苗進行人體試驗|curevac公司|疫苗|德國_社會|研究所
    【歐洲時報記者張喬楠編譯報導】又一款新的新冠疫苗將在近期進行人體試驗。位於黑森州朗根的德國疫苗與生物醫藥研究所——保爾-艾裡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批准了圖賓根企業Curevac的疫苗試驗許可。
  •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
    原標題: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舉辦11 月 2 日至 3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治療規範研討會在新落成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舉辦。該研究所由 Madjid Samii教授任所長、凌鋒教授任執行所長。該學習班也是第十三屆國際臨床神經外科學習班暨 China-INI 落成儀式的第一部分。這兩天的規範研討會,基於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各專業組相對成熟並有代表性的部分病例治療規範的講演,以及3D 手術及介入演示,未來將在丁香公開課上線。
  • 美克美家黑標 「復興映象」系列北京麗澤旗艦店發布
    2015年6月30日晚,美克美家黑標「復興映象」系列新品在北京麗澤旗艦店盛大發布,超過100家全國主流媒體、美克美家設計師俱樂部會員、美克美家VIP顧客和家居、時尚界的意見領袖蒞臨活動現場,共同見證美克美家黑標新品為中國消費者開啟超凡品味的極致生活
  •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韓濟生,神經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疼痛學家,我國疼痛醫學的開創者。現任北京大學神經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疼痛學會教育委員會國際顧問、國際疼痛學會中國分會主席等職務。
  • 圖文: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
    圖文: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  圖為: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
  • 2019上海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該研究組以執行感知抉擇任務的小鼠為主要動物模型,利用神經科學最前沿的在體雙光子成像技術 (in vivo two-photon imaging),動物心理物理行為學,神經環路分析,光遺傳學 (optogenetics) 等尖端技術,研究感知與抉擇的神經環路機制等重大腦科學問題。
  • 2019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邢國剛教授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副主任,教育部和衛健委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持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衛健委行業專項基金等多項與省部級課題。在Pain, Science Signaling等國際專業雜誌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