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INI為美醫院拒收膠質瘤女患者成功手術

2020-11-29 中國網

德國INI為美醫院拒收膠質瘤女患者成功手術

發布時間: 2017-01-11 18:12:07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郭江

  

  「膠質瘤」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但在北京天壇、上海華山國內權威的神經外科醫院中膠質瘤患者卻是人滿為患,因為大約30%的腦部腫瘤,以及80%的腦部惡性腫瘤是膠質瘤,並且大多數生長迅速的腦部腫瘤都是膠質瘤。因為膠質瘤的兇險與手術的複雜性,一般醫院都很難進行複雜的治療,患者大多數從全國各地趕赴北京上海進行神經外科的手術與放化療。一位特殊的患者2016年初一位特殊的患者與攜康的醫療諮詢聯繫——年輕的女性膠質瘤患者,更特別的是她是一位準媽媽!(下文簡稱S女士)如果正常的話,兩三個月之後她將迎來自己的寶寶,一直從事海外醫療的攜康也很少見過這樣的情況。為什麼選擇出國治療?腫瘤原發灶靠近腦幹,已經有部分侵犯到腦幹,腫瘤生長迅速,癲癇等症狀明顯,甚至呼吸困難,疑似較高級別的膠質瘤,再加上S女士是一位孕婦,就診國內神經外科知名醫院後得到的回覆是:沒有手術的機會。由於S女士家庭條件不錯,所以考慮出國治療。當時患者及家人諮詢時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於懷孕中的S女士該如何治療,有沒有對胎兒和患者都好的治療手段!?第一次見面諮詢後,根據經驗攜康馬上與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Bertalanffy教授(巴特朗費教授,簡稱巴教授)——神經外科教授、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外科血管中心主任取得聯繫,詢問S女士手術的可能性。

  

  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和貝特朗菲教授巴教授經常被邀請到國際會議擔任演講嘉賓,還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地做客座教授,為顱底外科和腦脊髓血管病變的顯微外科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巴教授看完病歷資料和影像資料後,表示這個腦幹部位的膠質瘤還是有機會大部分移除的,儘管有部分呈現彌散分布於腦幹部位,但可以將腦幹外的腫瘤移除、解除佔位緩解症狀,並儘量延長生存期。特別考慮到患者已經懷孕,巴教授表示根據他幾十年的手術經驗,可以不考慮剖腹產,直接來漢諾瓦做腦幹膠質瘤切除術,不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術後可以在漢諾瓦當地婦產醫院生產。

  

  攜康將會診回復第一時間告知S女士與家屬。但無奈的是,S女士與家屬仍然選擇在國內醫院剖腹產並進行活檢,病理報告為間變少枝膠質細胞瘤III級,瀰漫型,位於腦幹附近胼胝體一帶,侵犯腦幹。2月7日,S女士家屬再次聯繫攜康詢問如何會診和籤證,但2月15日再次聯繫時S女士已經等不及治療,而前往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尋求更好的神經外科手術治療。赴美醫療波折

  1、醫療籤證儘管當時S女士已經有了美國MD安德森出具的醫療邀請函,但美國大使館仍然無情的拒絕頒發赴美醫療籤證,原因並不告知。但最後在家屬與患者的強烈解釋與要求下簽證官最終為患者辦理了籤證,患者由家人陪同立即以「國際醫療轉運」的形式飛往美國。2、國際醫療轉運「國際醫療轉運」就是提前向有資質的航空公司申請,批准後航空公司在經濟艙或者商務艙拆除6-9個座位改裝成擔架床,供應氧氣,由有資質的國際醫療轉運公司安排醫生或者護士攜帶相應醫療設備、器具等,陪同患者為飛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急情況提供救助。在飛行途中,或許是由於長途飛行等原因,S女士出現了嚴重的癲癇症狀(通常是由於佔位壓迫,或者腦積水導致顱壓升高導致的),幸虧有隨行的醫生和護士緊急處理,暫時控制住病情。飛機終於降臨休斯頓,提前安排好的急救車直接將患者運送到MD安德森急救中心搶救。急救中心通過外部引流,注射甘露醇等措施將腦積水排出,降低了顱壓,使得患者病情趨於穩定。3、出國就醫前會診的重要性S女士到達MD安德森後,幾位中心的知名神經外科專家優先會診並診斷了患者情況,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幾位神經外科專家均表示,由於位置過深且侵犯腦幹,已經不在他們的治療範圍之內,建議家屬放棄治療,並且預計在急救病房內隨時處理危急病情的前提下,生存期也僅有1-2周,希望家屬做好心理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S女士再次與攜康取得聯繫,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德國INI。德國INI神經外科研究所由於病情的危急,攜康將S女士在MD安德森治療期間的病歷、化驗單、影像與報告等資料再次發送給德國INI神經科學研究所巴教授,進行第二次評估。由於攜康長榮領導的重視與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和溝通,巴教授在收到最新病歷報告後僅2個小時內回覆:可以接收患者,並確定了手術方案。手術方案

  

  腫瘤有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一個在右頂枕葉腦室,另一個在右側丘腦浸潤到腦橋和中腦。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先將腫瘤縮小,在 INI 是可行的。S女士應該儘快來這裡,最好下周就開始,防止腫瘤進一步侵犯腦幹。對於已經浸潤到腦幹的部分腫瘤,則不能直接手術,不過無論怎樣都能移除50%,但究竟會切除多少只能術中才能確定。另外,不論怎樣都需要手術和放化療聯合治療,這裡可以提供。至於術後選擇適型調強放療,還是質子放療,以及術後的化療方案,在做完手術後根據術後病理檢測報告和術後影像來評估、決定。最後醫囑:不要吃止痛藥,阿司匹林就診前10天停止服用。接到德國的會診報告後的第二天,S女士的家人便來到攜康與公司籤約合同,3月8日,時隔4天,在攜康的協助下,S女士與陪同家屬在美國辦理完德國籤證後便直接赴德國進行治療。同樣在攜康的協助下辦理入院手續。赴德周折

  與時間爭分奪秒,患者家屬和攜康長榮及INI研究所最終確定S女士由休斯頓直接飛赴漢諾瓦而不回國重新申請赴德籤證的轉移方案。但是問題來了,持中國護照的公民是否可以在美國直接申請赴德籤證呢?一般情況,護照持有人必須在目的國駐護照籤發國——也就是自己國籍所在國的使領館申請目的國籤證,顯然這種常規申請流程不適用於S女士目前這種危重的病情。經攜康長榮工作人員查詢和諮詢,德國駐美國休斯頓的領事館只針對美國公民赴德,不對非美國公民籤發赴德籤證,不過可以申請緊急醫療籤證,如果可以籤發,就可以直接從美國休斯敦飛赴德國。患者家屬得知後,委託休斯敦當地籤證公司,由MD安德森出具證明文件,德國醫院出具醫療邀請函,以特事特辦的原則申請國際緊急醫療籤證,第二天就出籤了。出籤後,患者家屬再次申請了國際醫療轉運,不過由於此次轉移更加緊急,在配備了急救器具的醫療人員陪伴下,由休斯頓緊急飛往漢諾瓦。到達漢諾瓦後,由國際醫療轉運公司安排好的急救車已經在機場等候,直接將患者送到了醫院急救室進行相關身體檢查和狀況評估。好消息是,患者經歷了長途的空中飛行,並沒有出現之前擔心的例如顱壓高、癲癇、呼吸困難等嚴重的身體症狀。患者在急救室進行相關檢查後,被認為身體狀況良好,可以直接住進普通病房,進行術前的身體檢查,準備第二天開始手術。

  成功手術3月10日在巴教授的操作下成功完成手術,總體切除率超過預想的50%達到90%。3月11日攜康收到INI郵件

  

  郵件描述:S女士術後已經醒了,並且明顯比之前好了許多。手術進行的很順利未出現併發症,病理顯示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與家屬希望能在漢諾瓦進行後續放化療。4月18日,攜康收到德國INI的郵件,敘述S女士身體康復的很好,現在可以開始其他的治療。接到消息的攜康同事雖然遠在北京卻都歡欣鼓舞,因為經過兩個月的溝通與協作,從北京到美國再到德國雖然過程異常周折,但結果卻讓人非常開心,終於讓大家看見了曙光!醫療不分國界

  國際會診使醫療不分國界,即使S女士在美國治療遇到障礙,仍然可以馬上調整治療方向赴德接受治療,才會有後來在 INI 順利接受手術的機會。疾病,尤其是腫瘤這種複雜的疾病,不可盲目的選擇與治療才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XKmed攜康接觸過很多患者,有些患者是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出國治療,有些患者是為了選擇更優的治療技術,但不管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最重要的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治療,攜康遠程會診則為患者提供這樣的機會與平臺,不會耽誤患者的時間與治療也不會出現在國外被醫院拒收的情況。

 

相關焦點

  • 丘腦膠質瘤能活多久?
    一般來說,膠質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根據病情輔以放化療,丘腦膠質瘤也不例外。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先手術切除腫瘤,手術過程中切記注重對術中神經功能的保護,這將保障更好的術後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提高放化療的療效。歐洲、美國、日本等的膠質瘤治療規範中也指出,手術可很快解除佔位效應,明確病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放化療的效果。
  • 鋼琴家患丘腦膠質瘤無法演奏,手術後靈活手指彈奏令人嘆為觀止!
    不幸的是,作為鋼琴演奏家、鋼琴老師的Z女士,大約4個月前發現出右手彈奏不靈活,精細活動限制,頭部右側和右腳麻木感,也偶有視力模糊、有霧感,起初本以為是太勞累所致,卻不見好轉,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診斷為丘腦膠質瘤。 什麼是丘腦?丘腦又稱背側丘腦,是間腦中規模較大的卵圓形灰質核團,位於第三腦室的兩側,左、右丘腦借灰質團塊(稱中間塊)相連。
  • ...劉豔輝團隊 通過樣本量最大回顧性研究 證實丘腦膠質瘤不是手術...
    本文通訊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毛慶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劉豔輝教授、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牛小東醫師、共同作者主要包括華西醫院王翔教授、王天偉、周興旺和楊淵等醫師。近些年來,隨著神經影像學、顯微外科手術和術中輔助技術的進步,手術切除已逐漸成為丘腦病變的治療選擇。收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8年期間收治的成人丘腦膠質瘤(ATG)的臨床及預後相關資料,分析並總結了該類患者的臨床特徵和治療策略,並探討可能影響總體生存期(OS)的預後因素,為今後丘腦膠質瘤手術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北京2011年11月22日電 /美通社亞州/ -- 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神經科學轉化醫學中心/腦膠質瘤診療中心的醫療小組工作人員今日收到了曾在該中心進行治療的一名來自於加拿大的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最新 MRI,結果顯示復發的腫瘤仍然無任何進展跡象,同時,這名患者在郵件中寫道:我感覺非常好,仍會經常想起中國的烤鴨和在中國治療期間經歷的難以忘懷的焰火表演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3、手術難度高膠質瘤由於位於人體最重要、最複雜的大腦中,手術時一不小心損傷到腦內重要組織,就可能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其手術難度和風險都是非常高的,可以說處處要人命。尤其像腦幹、丘腦這樣的特殊部位,位置深,功能較重要,手術更加困難,一般的神經外科醫生都不敢進行腦幹膠質瘤手術。特別是高級別膠質瘤(膠質瘤醫學上分為1-4級),級別越高越難治療。
  • 裹上一身「螢光衣」大腦膠質瘤無處可藏
    膠質瘤佔原發中樞神經腫瘤的40%,新技術有助安全完整切除腫瘤
  •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並經病理證實的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者的臨床資料。32例患兒均行開顱手術治療,其中19例採用經縱裂入路,11例採用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1例採用翼點入路,1例採用右額葉皮質造瘻入路。術後分析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情況。其中應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結合術中導航系統輔助手術16例。 研究結果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兒的中位就診年齡為2歲(6個月至9歲6個月)。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解放軍神經外科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擅長腦腫瘤微創手術。完成手術6000餘臺。腦膠質瘤是神經系統原發腫瘤中的最常見類型,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及綜合治療技術的進步,腦膠質瘤的診斷與治療有了很大提高,但其療效預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因此,積極探索膠質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並在腫瘤防治上尋找新的突破仍是當前醫學研究的熱點。
  • 為什麼很多膠質瘤無法治癒?別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INC接觸過很多膠質瘤患者及家屬,他們對此的印象就是:醫學研究、治療手段在不斷發展,為什麼大部分膠質瘤無法治癒?這不僅是廣大膠質瘤患者的心聲,也是很多神經外科同道們孜孜研究的課題。得了膠質瘤意味著什麼?
  • 揭秘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可痊癒的良性膠質瘤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是一種生長緩慢、邊界較清的囊性星形腫瘤,是一種良性膠質瘤病理分型,WHO I級。
  • 惡性膠質瘤能治好嗎?對抗惡性膠質瘤的臨床挑戰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膠質瘤是高度侵襲性的原發性癌症,起源於中樞神經系統(CNS)內的細胞。腫瘤位置和疾病進展可能表現為各種症狀,包括原因不明的頭痛、性格變化、視野缺陷、運動障礙甚至癲癇發作。
  • 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近年來,神經腫瘤分子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發現一系列有助於腦膠質瘤臨床診斷和預後判斷的分子標誌物。這些新的生物學分子標誌物的發現為膠質瘤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提供重要參考指標,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的新靶點。其中IDH1基因的突變為近年發現的重要的此類分子標誌物之一,且與腦膠質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就膠質瘤IDH1基因突變的研究進展簡要概述。
  • 手術切除左額葉少突膠質細胞瘤一例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的劉先生,決定到醫院檢查下,結果頭部CT顯示,劉先生左額葉佔位性病變,初步診斷是少突膠質細胞瘤。什麼是少突膠質細胞瘤呢?少突膠質細胞瘤是一種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來源於中央白質區的白質,絕大多數發生在幕上,其中以額葉最為多見,約佔腦膠質瘤的2%-12%左右。聽到自己大腦裡長了腫瘤,劉先生十分吃驚,雖然病因找到了,但是沒想到是這麼嚴重,有些不能接受現實的劉先生,決定再到大醫院檢查下。
  • 兒童腦膠質瘤不應該只關注手術!
    根據中國抗癌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 4 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1萬個兒童中,就會有1.5個腫瘤患兒。 兒童腦腫瘤發病呈現增多的趨勢,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 破裂腹主動脈瘤搶救記!——益陽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成功救治1名75歲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
    患者到院後急診行CTA,診斷腹主動脈瘤破裂,立即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聯繫手術室擬急診開腹行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術,但腹主動脈瘤破裂急症開腹手術風險高,且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等,這就更加增加了手術風險。
  • 腦膠質瘤成新「癌王」,高級別中位生存期僅1年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腦膠質瘤是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據統計,中國腦膠質瘤佔顱內腫瘤的35.2%-61.0%,平均49.7%,年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是原發性腦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
  • 手術生存期有多長?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膠質瘤,是一種起源於大腦正常膠質細胞的腫瘤。那麼膠質細胞又是什麼呢?如果把神經元比作各類「植物」的話,膠質細胞就是孕育植物的土壤,即,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支持細胞。
  • 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研究者在膠質母細胞瘤中同樣也發現了FGFR突變和融合率高的現象(見表一),因此本研究把膠質母細胞瘤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Erdafitinib擴大適應症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為晚期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 省立醫院胃腸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完成複雜侵襲性纖維瘤切除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禚洪慶 王鑄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胃腸外科聯合胸外科、肝膽外科、整形科、麻醉科及重症醫學一科等多學科共同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多次復發的「侵襲性肌纖維瘤聯合多臟器切除+帶蒂背闊肌筋膜瓣轉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