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2020-12-01 飛華健康網

膠質瘤是顱內十分常見的腦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0%-50%左右。不僅非常常見,而且腦膠質瘤跟一顆「毒瘤」一樣,它的每一個特點都散發出恐懼的味道,每一個標籤都讓人望而生畏:

1、死亡率高

中國膠質瘤患者每年約新增4-8萬人,同時年死亡人數也高達3萬人。特別是34歲以下腫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其5年病死率在全身腫瘤中位列第三位,僅次於胰腺癌和肺癌。其惡性進展往往伴隨運動、語言、感覺等多種功能受損,致殘及致死率高,使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顯著降低,對患者、家屬及社會危害極大。

2、復發率高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組織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世界顱底腫瘤手術大師巴特朗菲教授表示,由於膠質瘤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方式主要在神經元周圍浸潤或沿白質纖維侵襲,無明確界限,手術一般很難完全切除乾淨。而未切除乾淨的膠質瘤,特別容易再次復發,且復發時往往伴隨著生物學惡性進展,由低級別膠質瘤向高級別膠質瘤轉化。

3、手術難度高

膠質瘤由於位於人體最重要、最複雜的大腦中,手術時一不小心損傷到腦內重要組織,就可能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其手術難度和風險都是非常高的,可以說處處要人命。尤其像腦幹、丘腦這樣的特殊部位,位置深,功能較重要,手術更加困難,一般的神經外科醫生都不敢進行腦幹膠質瘤手術。特別是高級別膠質瘤(膠質瘤醫學上分為1-4級),級別越高越難治療。世界顱底腫瘤手術大師巴特朗菲教授表示,對於低級別膠質瘤,其手術切除時加以術中MRI、神經導航、皮層電刺激、術中喚醒麻醉等技術輔助,他有把握切除95%以上的腫瘤甚至全切。但是對於高級別膠質瘤,特別是4級膠質母細胞瘤,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連他一般也無能為力,膠質母細胞瘤生長速度很快,70%-80%患者病程在3-6個月,病程超過1年者僅10%。一般及時手術後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一般也難以活過兩年。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為惡性膠質瘤治療防復發提供了新思路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導致各方面都落後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近代神經外科更是落後了世界神經外科數個十年。然而近期,中國科學家卻在膠質瘤研究領域中奪得了先機。2020年,1月初,中國科學院在膠質瘤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篩選並發現用於治療惡性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相關成果以ActivationofJNKandp38MAPKMediatedbyZDHHC17DrivesGlioblastoma MultiformeDevelopmentandMalignantProgression為題,發表在Theranostics上,並被選為當期雜誌的封面文章。雜誌封面(在神經系統中,Genistein藥物像一把利劍,斬斷了ZDHHC17與MAP2K4蛋白複合物,阻止其信號傳遞,抑制腫瘤生長)。



我們人體中是存在血腦屏障的,這些屏障可以很好的組織有害物質通過血液進入腦組織。但是對於患膠質瘤的患者來說,血腦屏障由於一般不能分清藥物,導致藥物也被阻擋在外,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所以,能使用藥物順利在膠質瘤治療中發揮作用的靶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神經腫瘤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及研究熱點。

針對膠質瘤治療的潛在靶點和藥物傳輸問題上,目前另一位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組織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JamesT.Rutka教授,雖然在靶向治療和納米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都未完全成熟,患者只能在教授所在的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參加臨床試驗。

而此次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卻通過分析ZDHHC17與MA2K4蛋白複合物的結構特徵,並利用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抑制劑化合物庫,篩選得到了Genistein藥物。該藥物不僅可以有效地抑制ZDHHC17與MAP2K4的結合和JNKs、p38信號傳遞,還可以顯著地阻斷膠質瘤細胞的增殖與侵襲等惡性行為的發展。該探究,不僅揭示了膠質瘤發生的根源,還為治療膠質瘤、預防腫瘤復發提供了新思路。



ZDHHC17與MAP2K4複合物激活JNKs、p38信號傳遞,導致膠質瘤惡性化發展。Genistein藥物可以阻止該複合物的結合,抑制腫瘤生長。

中國現代神經外科雖然相比世界發達國家神經外科,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經跟上國際神經外科的腳步,此次中國科學家的膠質瘤治療研究成果Genistein藥物,不僅是中國神經外科的巨大進步,對於世界神經外科來說,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聯合放射治療及替莫唑胺為主的化學藥物治療,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2008年,Parsons DW等在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外顯子組測序研究中首次發現了異檸檬酸脫氫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突變。這一發現對膠質瘤治療意義深遠。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出治療膠質瘤的新策略
    在低級別膠質瘤患者和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IDH1突變的比例可達到70%左右,但目前缺乏針對IDH1突變型膠質瘤的選擇性治療方法。IDH1突變導致酶促反應的顯著改變,催化α-酮戊二酸(2-KG)大量轉化為2-羥基戊二酸(2-HG),並引起細胞代謝系統的顯著改變。IDH1突變引起顯著的代謝組改變,提示腫瘤細胞依賴特異的代謝途徑完成細胞生物學過程。
  • 融資頻發臨床進展迅速,腦腫瘤小分子藥物迎來爆發期
    可喜的是,近年來,溶瘤病毒、抗體、細胞因子和小分子 RNA 等靶向藥物治療腦腫瘤的研究也在國內外逐漸興起,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聚焦於近期炙手可熱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物,盤點在今年獲得進展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研發公司的最新動態和研發管線。
  • 我國學者發現一種治療惡性腦瘤的藥物新療法
    新華社合肥1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膠質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腦部腫瘤,現有治療手段單一且易復發。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腫瘤醫院方志友、陳學冉科研團隊篩選並實驗發現,藥物「金轉停」可控制這種惡性腦瘤的發展,延長患者生命,有望成為臨床治療膠質瘤的新手段。日前,國際知名醫學學術期刊《治療診斷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該成果。
  • miR-135a選擇性殺傷惡性膠質瘤
    來自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iR-135a functions as a selective killer of malignant glioma」的文章,發現一種在神經膠質細胞高豐度表達的小分子
  • 丘腦膠質瘤能活多久?
    一般來說,膠質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根據病情輔以放化療,丘腦膠質瘤也不例外。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先手術切除腫瘤,手術過程中切記注重對術中神經功能的保護,這將保障更好的術後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提高放化療的療效。歐洲、美國、日本等的膠質瘤治療規範中也指出,手術可很快解除佔位效應,明確病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放化療的效果。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由此,這名接受了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達24個月。目前,經該中心團隊應用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且無進展生存期達到或超過24個月的膠質瘤母細胞患者已達3名,這些患者的長期療效還在進一步觀察中,值得期待。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稱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極易復發,平均在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左右復發,現有的資料統計平均生存期18個月。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北兒神外周刊 第30期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作者:王佳、葛明、張天蕾、彭芸、程華、施維、張楠、李少武、冀園琦、孫駭浪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
  • Cell:染色體外非編碼DNA促進神經膠質瘤發生
    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雜誌上,它幫助解釋了為什麼藥物通常對某些癌症類型有效而對其他癌症無效。 Gertrude Donnelly Hess腫瘤學教授,共同作者Peter Scacheri博士說:「我們一直在將致癌基因作為治療的靶點,但事實證明,我們也應該考慮針對相應的開關。」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治療腦血管疾病、癲癇、帕金森、脊柱疾病.獲得2008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十餘項省部級獎勵。完成手術6000餘臺。腦膠質瘤是神經系統原發腫瘤中的最常見類型,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及綜合治療技術的進步,腦膠質瘤的診斷與治療有了很大提高,但其療效預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因此,積極探索膠質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並在腫瘤防治上尋找新的突破仍是當前醫學研究的熱點。
  • 得了腦膠質瘤會有哪些表現?
    【摘要】得了腦膠質瘤會有哪些表現?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都是。腦膠質瘤因為血腦屏障的存在,在治療上的難度很大,現代中藥人參皂苷Rh2是小分子結構有利於穿過血腦屏障,對腦膠質瘤比較適用。
  • 亞盛醫藥——求道細胞凋亡通路,探索小分子藥物創新
    但由於PPI靶點結合界面較大,很難設計小分子藥物來發揮阻斷作用,導致要完成細胞凋亡路徑的小分子藥物的設計需要面對的技術困難極大,有很高的技術門檻。 然而,在該領域布局多年的亞盛醫藥還是攻克了這一門檻,成為研發靶向細胞凋亡路徑中PPI小分子新藥的領導者,也是唯一一家擁有覆蓋3條關鍵細胞凋亡通道(Bcl-2、IAP、MDM2-p53)的新藥研發管線的公司。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亞盛醫藥與君實生物(01877.HK)達成一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亞盛醫藥特有的細胞凋亡抑制蛋白(IAP蛋白)抑制劑APG-1387與君實生物的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的聯合用藥在中國市場進行臨床探索,治療包括腫瘤(實體瘤與血液瘤),特別是難治性腫瘤、藥物耐受性腫瘤等和其他雙方另行確定的適應症。
  •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癌症最新治療技術,治好了腦膠質瘤……
    TTF由一種可穿戴的電池供電設備提供交替的電場,該設備的商品名為Optune(Novocure),已在美國和歐洲獲批用於腦膠質瘤的治療。TTF可以幹擾實體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些關鍵分子,從而破壞細胞分裂。 早在2001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耳提醫生(Dr.
  • 我國學者發現腦膠質瘤惡化發展的蛋白複合物
    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在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信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在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mnkan分類法。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靶向DNA甲基化酶或者組蛋白修飾酶的數個新藥獲批用於治療癌症,表觀遺傳學影響基因表達的化學幹預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上藥物新靶標研究的活躍領域。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發現高質量化學探針,靶向性幹預m6A修飾,不但可以加速表觀轉錄學基礎研究,同時將推動m6A調控蛋白質的靶標成藥性確證,在生命科學和新藥發現領域同時展現重要科學意義。
  • ...劉豔輝團隊 通過樣本量最大回顧性研究 證實丘腦膠質瘤不是手術...
    》上,發表題為「Surgical treatment and surviv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dult thalamic glioma: a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of 8 years」的臨床研究,本研究是迄今為止成人丘腦膠質瘤手術治療中樣本量最大的回顧性研究。
  • 研究發現神經膠質瘤中電信號與突觸信號的整合
    研究發現神經膠質瘤中電信號與突觸信號的整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3:24:07 美國史丹福大學Michelle Monje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神經膠質瘤中的電信號與突觸信號能夠整合進神經迴路中。
  • 為什麼很多膠質瘤無法治癒?別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其實,並不,病人的積極治療、家屬的密切配合尤為重要。治療過程可能是漫長的,病患家庭需要有一些思想準備,其次病人及家屬本身對膠質瘤這個病應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對於膠質瘤治療手段、病人的生存期及預後應有個全面的認識。膠質瘤分級表神經膠質瘤是一種起源於大腦或脊柱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