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2021-01-15 騰訊網

本文原標題:IDH1突變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作者:劉凱飛,大連醫科大學;張燁,陳一,樸浩哲,中國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本文發表在[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08):1454-1457.本文轉載自醫脈通網站,神外前沿轉載已獲授權。

膠質瘤是一種來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是目前已知發病率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根據美國腦腫瘤註冊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統計,膠質瘤約佔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7%,佔顱腦惡性腫瘤的80%。由於膠質瘤呈現侵襲性生長,單純手術難以根治。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聯合放射治療及替莫唑胺為主的化學藥物治療,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2008年,Parsons DW等在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外顯子組測序研究中首次發現了異檸檬酸脫氫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突變。這一發現對膠質瘤治療意義深遠。近年來,神經腫瘤分子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發現一系列有助於腦膠質瘤臨床診斷和預後判斷的分子標誌物。這些新的生物學分子標誌物的發現為膠質瘤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提供重要參考指標,並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的新靶點。其中IDH1基因的突變為近年發現的重要的此類分子標誌物之一,且與腦膠質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文就膠質瘤IDH1基因突變的研究進展簡要概述。

1.IDH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對人GBM的基因組分析中,發現12%的GBM有IDH突變,並且大多數腫瘤是從低級別的神經膠質瘤發展而來(即繼發性GBM)。隨後發現超過70%的WHOⅡ/Ⅲ級膠質瘤有IDH突變。正常IDH通過煙醯胺腺嘌呤雙核苷酸磷酸(beta-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oric acid,NADP+)依賴性氧化脫羧過程催化異檸檬酸形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CO2和NADPH。因此,IDH在三羧酸(TCA)循環中的中心代謝物的生物合成以及細胞NADPH的產生中起重要作用。

IDH家族中有三種同工酶:IDH1位於胞質和過氧化物酶體中,IDH2和IDH3位於線粒體中。IDH1和IDH2是同源二聚體,利用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作為輔助因子進行催化反應。IDH1在大腦中尤為重要,因為它是NADPH的主要來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賴性IDH3同工酶作為四聚體存在,由兩個α、一個β和一個γ亞基組成,並在TCA循環中發揮核心作用。只有IDH3參與TCA循環。

2.突變的IDH的功能

IDH1基因突變主要發生在第132位精氨酸殘基,包括R132H(最常見,88%)、R132C、R132L、R132S和R132G。IDH2突變通常發生在R140或R172。在IDH2突變中,R172K是最常見的。然而,IDH1和IDH2突變是相互排斥的,很少同時發生。目前,尚未發現IDH3突變。

3.IDH1突變介導腫瘤形成機制

目前多數人認為IDH1突變誘導膠質瘤發生和發展的可能機制包括DNA高甲基化、組蛋白高甲基化、缺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的改變和氧化應激機制。IDH1突變導致2-HG異常增高表明,2-HG是一種腫瘤細胞代謝產物,可能在惡性腦腫瘤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2-HG是含有Jumonji結構域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成員的有效抑制劑。2-HG與α-KG有類似的結構,能夠競爭性抑制許多α-KG依賴性酶,包括DNA去甲基化酶TET2蛋白家族及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等。因此,IDH1突變導致DNA和組蛋白高甲基化,後者誘導基因表達,最終導致膠質瘤形成。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細胞應對缺氧反應的一系列重要基因的轉錄因子,誘導的下遊效應包括血管生成、葡萄糖代謝和細胞增殖。

脯氨醯羥化酶(prolyhydroxylase,PHD)能調節HIF-1α的穩定性。PHD是α-KG依賴性酶之一,2-HG能夠抑制其活性。在正常氧分壓條件下,HIF-1α亞基上的脯氨酸殘基被PHD羥基化,進而發生泛素化和蛋白酶體降解。而在缺氧條件下,並不會發生依賴於氧的羥基化,導致HIF-1α累積,隨後HIF-1α進入細胞核,從而誘導HIF-1α下遊的目標基因表達。因此,突變型IDH1抑制PHD的活性,提高HIF-1α的表達,導致HIF-1α靶基因如VEGF、GLUT1和PGK1的表達增加,從而可能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侵襲、血管生成、轉移。

但KoivunenP等人研究表明,在IDH1突變的星形細胞瘤中,2-HG的累積增強了脯氨酸羥化酶EGLN活性,並導致HIF-1α的表達降低。此外,在IDH1突變的神經膠質瘤中,NADPH的水平降低。據報導,NADPH維持細胞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並調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NADPH將穀胱甘肽二硫化物轉化為穀胱甘肽(glutathione,GSH),而GSH是ROS抗氧化應激的主要抗氧化劑。因此,IDH1突變的神經膠質瘤中NADPH減少導致GSH水平降低,誘導ROS增加,ROS誘導DNA損傷,這可能促進惡性腫瘤的發生。

4.靶向治療

目前已開發出多種IDH抑制劑,其中一些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ML309作為IDH1突變的競爭性抑制劑,與α-KG依賴性酶競爭活性位點,減少膠質母細胞瘤中2-HG的水平。AG-221是IDH2的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在2013年底首次進入臨床試驗。而AG-881是突變型IDH1和IDH2的抑制劑,AG-881能夠完全穿透血腦屏障,因此,該藥物在膠質瘤患者中的臨床療效令人期待。

但總體上來說,IDH抑制劑已經表現出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這將會給膠質瘤的臨床治療帶來巨大的收益。DNA甲基轉移酶(DNMT)是催化DNA添加甲基的一類酶。對IDH1突變的膠質瘤來說,DNMT抑制劑可以抑制DNA甲基化。目前已經在IDH1突變的膠質瘤細胞模型研究了DNMT抑制劑地西他濱和5-氮雜胞苷。有研究表明地西他濱可有效逆轉由IDH1突變導致的DNA高甲基化,並在膠質瘤細胞中誘導細胞分化。

另一項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低劑量氮雜胞苷可導致IDH1突變的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模型中啟動子位點的DNA甲基化減少,誘導神經膠質細胞分化,腫瘤細胞增殖的減少。即使在停止治療後,地西他濱和氮雜胞苷仍有療效。在初始治療後用DNMT抑制劑進行的長期低劑量治療,可以誘導剩餘的IDH1突變的膠質瘤細胞分化,從而延緩甚至預防復發。DNMT抑制劑不僅可用於延緩復發,而且可作為IDH1突變的膠質瘤患者手術切除後的維持治療。

5.免疫療法

6.臨床預後

有研究發現,與單純放療相比,Ⅱ級和Ⅲ級膠質瘤放療聯合化療的方案療效更好。與野生型IDH膠質瘤患者相比,IDH1突變的Ⅲ級腫瘤患者化療療效更好。臨床數據資料分析顯示,IDH突變的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65個月,野生型IDH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20個月;IDH1/2突變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31個月,野生型IDH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5個月。因此,IDH突變的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更長,而IDH1/2突變型膠質瘤患者的預後明顯好於野生型IDH患者。

7.小結

綜上所述,IDH基因突變是膠質瘤發生一種早期事件,產生了大量的代謝物2-HG,導致DNA和組蛋白高甲基化,誘導基因表達,最終形成膠質瘤。另外,在膠質瘤的形成中,HIF-1α也可能發揮一定作用,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證據。因此,IDH基因突變的膠質瘤致病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索。針對白血病中IDH突變的靶向治療已顯示出希望,但對於IDH突變膠質瘤來說,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療效尚不明確。然而,IDH突變對表觀遺傳學和細胞代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起了相應的分子改變,進一步導致神經膠質瘤發生和發展。這些分子改變可以作為未來神經膠質瘤治療的替代靶點,對未來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昆藥集團:在研新藥IDH1選擇性抑制劑獲藥物臨床試驗批准
    11月12日晚間,昆藥集團(600422)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同意公司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治療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基因突變的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由此,這名接受了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達24個月。目前,經該中心團隊應用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且無進展生存期達到或超過24個月的膠質瘤母細胞患者已達3名,這些患者的長期療效還在進一步觀察中,值得期待。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稱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極易復發,平均在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左右復發,現有的資料統計平均生存期18個月。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治療腦血管疾病、癲癇、帕金森、脊柱疾病.獲得2008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十餘項省部級獎勵。完成手術6000餘臺。腦膠質瘤是神經系統原發腫瘤中的最常見類型,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及綜合治療技術的進步,腦膠質瘤的診斷與治療有了很大提高,但其療效預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因此,積極探索膠質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並在腫瘤防治上尋找新的突破仍是當前醫學研究的熱點。
  • ...創新藥獲臨床試驗批准 為我國首個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
    -1(IDH1)基因突變實體瘤的創新藥「KY100001」喜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臨床批件,意味著該新藥在中國獲準進入臨床試驗。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進入臨床研究的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抑制劑。  據介紹,IDH是人體內參與細胞能量代謝的限速酶,研究表明由IDH突變導致的細胞內致癌代謝物積聚會促進腫瘤發展,而肝內膽管癌病例中近1/5患者攜帶IDH1突變。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出治療膠質瘤的新策略
    膠質瘤患者中異檸檬酸脫氫酶I(IDH1)突變機率很高。在低級別膠質瘤患者和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IDH1突變的比例可達到70%左右,但目前缺乏針對IDH1突變型膠質瘤的選擇性治療方法。IDH1突變導致酶促反應的顯著改變,催化α-酮戊二酸(2-KG)大量轉化為2-羥基戊二酸(2-HG),並引起細胞代謝系統的顯著改變。
  • 國產IDH1選擇性抑制劑首獲臨床批准 昆藥集團持續發力創新藥領域
    昆藥集團本次申請用於IDH1臨床試驗的新藥為其研製的KY100001片,是一款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實體瘤的選擇性抑制劑,適應症主要為IDH1基因突變的肝內膽管瘤。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進入臨床研究的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抑制劑。除這款癌症創新藥外,還有多款其他領域的新藥也正在路上,昆藥集團表示。
  • AI識別腦膠質瘤基因突變 準確率超過97%
    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瘤,佔所有惡性腦瘤的3/4。儘管具有IDH酶突變的腫瘤通常預後較好,但高級別腦膠質瘤(HGG)仍是「致命殺手」,五年生存率僅為15%。   近年來,美國各地的科學家也一直在測試其他成像技術。而這項新的研究介紹了一種最準確且臨床可行的方法,有望被廣泛用於改變腦瘤的診斷模式。
  • 治療罕見黑色素瘤!AB Science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2019年08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AB Science公司近日公布靶向抗癌藥masitinib黑色素瘤III期臨床研究AB08026的分析數據。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對照研究,在受體酪氨酸激酶c-Kit(CD117)近膜結構域(JMD)中存在一個突變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III期或IV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開展,評估了masitinib(7.5mg/kg/天)相對於達卡巴嗪(dacarbazine)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
  •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 質子治療腦膠質瘤取得良好臨床效果
    各類型神經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細胞瘤多發生在成人大腦半球,在兒童則多發生在小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少枝膠質細胞瘤絕大多數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小腦蚓部。  神經膠質瘤在顱內各種腫瘤中最為多見。在神經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常見,其次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佔第三位。
  • 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但在膠質瘤在臨床研究中,依然缺乏能夠提高膠質瘤患者總生存時間的靶向藥物。 據悉,北京天壇醫院即將開展一項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且具有 FGFR基因變異的受試者中進行的 Erdafitinib II期研究,本研究由揚森公司申辦,屬於一項國際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由於 Erdafitinib 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良好效果,於2019年在美國獲批治療尿道癌。
  • 君實與捷思英達合作:PD-1單抗聯合ERK抑制劑JSI-1187臨床研究
    有研究顯示,MAPK通路的抑制可能會增加腫瘤抗原呈遞,促進T細胞進入腫瘤,以及增加腫瘤細胞PD-L1表達。因此,免疫與靶向PD-(L)1和MAPK的聯合療法是非常適合MAPK突變腫瘤的一個治療策略。「PD-(L)1+MAPK」免疫與靶向組合療法在近期也取得了多項關鍵進展。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為惡性膠質瘤治療防復發提供了新思路眾所周知,中國近代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導致各方面都落後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近代神經外科更是落後了世界神經外科數個十年。然而近期,中國科學家卻在膠質瘤研究領域中奪得了先機。2020年,1月初,中國科學院在膠質瘤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篩選並發現用於治療惡性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 羅欣藥業抗癌創新藥PI3Kα選擇性抑制劑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5月9日,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欣藥業」或「公司」)抗癌創新藥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下屬子公司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羅欣藥業(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新分子實體化合物LX-086原料藥及片劑,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籤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同意開展針對攜帶PIK3CA基因突變或擴增的多種晚期實體瘤臨床試驗。
  • 昆藥集團:IDH1選擇性抑制劑創新藥獲NMPA臨床試驗批准
    昆藥集團(600422)消息,近日,昆藥集團治療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基因突變實體瘤的創新藥「KY100001」獲國家藥監局(NMPA)臨床批件,意味著該新藥在中國獲準進入臨床試驗。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進入臨床研究的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抑制劑。
  • ...新一代NTRK抑制劑即將進入臨床 有望改善NTRK基因融合突變治療...
    綠葉製藥集團(02186.HK)宣布,其發現合成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新1類NTRK小分子抑制劑——LPM4870108片(LY01018)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的正式受理,即將進入臨床階段。
  • KRAS突變治療喜迎進展,新藥治療多種實體瘤成果...
    KRAS突變屬於RAS突變的一個類型,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檢出率約20%,在結直腸癌中的檢出率更是高達32%~40%,為最常見的突變類型之一。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這一突變的存在,可能導致包括EGFR抑制劑等在內的其它藥物療效降低。
  • ...劉豔輝團隊 通過樣本量最大回顧性研究 證實丘腦膠質瘤不是手術...
    》上,發表題為「Surgical treatment and surviv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dult thalamic glioma: a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of 8 years」的臨床研究,本研究是迄今為止成人丘腦膠質瘤手術治療中樣本量最大的回顧性研究。
  • MDM2拮抗劑可抵消黑色素瘤對CDK4/6抑制劑的抗性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和範德比爾特大學林格拉姆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針對黑色素瘤患者的潛在二線治療方案。這種潛在的治療方案聯合使用CDK4/6抑制劑與MDM2拮抗劑,從而使得這些抑制劑對黑色素瘤有效。CDK4/6抑制劑是一類用於治療某些乳腺癌的藥物,MDM2拮抗劑當前仍處於開發當中。通過使用黑色素瘤患者來源的腫瘤異體移植小鼠模型,Vilgelm及其同事們首次揭示了CDK4/6抗性出現的分子機制,然後測試了這種聯合治療是否會逆轉這種抗性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