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腦位於腦幹網狀結構-丘腦-皮質通路這一通路的中間環節,也是上行激活系統和下行易化通路的共同通道,在維持意識和覺醒中具有關鍵地位 。丘腦中央正中核(central medial thalamus, CMT)是高級丘腦核團中的一員,也是腦幹網狀結構-丘腦-皮質軸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CMT在參與睡眠和麻醉誘導的意識消失、覺醒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
一般來說,膠質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根據病情輔以放化療,丘腦膠質瘤也不例外。一線治療手段仍是先手術切除腫瘤,手術過程中切記注重對術中神經功能的保護,這將保障更好的術後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提高放化療的療效。歐洲、美國、日本等的膠質瘤治療規範中也指出,手術可很快解除佔位效應,明確病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放化療的效果。手術切除率的高低將決定著術後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存期。
歷史上,丘腦膠質瘤已被非手術治療。在過去的20年中,神經麻醉、神經影像學、外科手術輔助,術中成像和神經生理學監測已使丘腦神經膠質瘤的切除手術更加安全。
丘腦膠質瘤生存期有多久?
相關文獻曾對111例丘腦膠質瘤手術結果統計,其中低、高級別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0個月和12個月。低度腫瘤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別為94.7%±3.6%和57.7%±8.1%,高於高級別腫瘤1年和3年生存率(43.2%±7.5%和6.8%±3.8%);P
丘腦膠質瘤全切案例報告
作為鋼琴演奏家、鋼琴老師的Z女士,大約4個月前發現出右手彈奏不靈活,精細活動限制,頭部右側和右腳麻木感,也偶有視力模糊、有霧感,起初本以為是太勞累所致,卻不見好轉,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發現丘腦內巨大佔位,考慮膠質瘤可能。Z女士而後輾轉多處,得知德國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國內病人尊稱「巴教授」)在這領域的豐富成功經驗,成功聯繫並進行了第二意見諮詢,得到可以手術全切的回覆後,一家人帶她前往巴特朗菲教授所在的德國漢諾瓦INI國際神經學研究所進行手術治療。
在5-ALA螢光、術中神經導航和術中MRI輔助手術,通過左側頂枕枕骨開顱術和顯微外科腫瘤全切手術,手術順利,無手術併發症。患者術後當天即拔出氣管插管,無任何問題,轉入重症監護室進行觀察1天。術後當天與術前相比,右手和手臂仍有輕微的偏癱和輕度運動無力,無言語功能障礙。術後第2天,檢查術後CT正常,無血腫和明顯腦水腫等,該患者的臨床狀況迅速好轉,並遷出ICU。術後第3天即在物理治療下增加康復鍛鍊,下地鍛鍊,術後第5天即可自行站立行走。在INI住院期間,手精細功能障礙、言語和感覺偏癱均得到改善。右手的精細運動技能也比手術後開始時明顯改善。
小兒丘腦膠質瘤治療新方法
小兒丘腦膠質瘤在手術和腫瘤治療中提出了特殊的挑戰。儘管腫瘤的組織病理學與其幕上相似,並且通常是良性的,但由於其根深蒂固的解剖位置以及因此相對的外科手術難以接近,它們被認為是一個獨特的實體。
在過去的十年中,先進的分子技術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小兒神經膠質瘤腫瘤發生的認識。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世界神經外科學院前主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SickKids)腦瘤研究中心主席James T. Rutka教授指出,分子標記的鑑定,包括BRAF V600E突變和BRAF-KIAA1549融合,不僅為丘腦神經膠質瘤提供了進一步的預後信息,而且還提供了潛在的新型靶向療法。這對於小兒丘腦膠質瘤生存期的延長將有極大惠及。
作為世界小兒神經外科領域的國際大咖,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世界神經外科知名雜誌《Journal of Neurosuegery》主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SickKids)大外科主任及兒童腦瘤研究中心主任James T. Rutka教授已致力於研究兒童惡性腦腫瘤多年,為世界神經外科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