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切除左額葉少突膠質細胞瘤一例

2020-12-05 神外賈叔

說話看起來是特別簡單的事,平時聊天、開玩笑隨口就能說出來,其背後需要我們大腦做出的一系列迅速反應,協調身體的多個部位的,從組織語言,然後利用機體的肺部、聲帶以及嘴巴進行發聲表達出來。極短的時間內做出這麼精準的操作,完全依靠我們超強的大腦!

假如有一天出現說話方面的障礙,你會有什麼感受?

49歲的劉先生,最近就因為說話這事犯了難。2個月前,劉先生突然感覺說話不利索了,想說的話怎麼都表達不完整,和家人正常聊天都成了問題,折磨的劉先生都有些不敢開口說話了,再這樣下去正常生活都沒法繼續了。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的劉先生,決定到醫院檢查下,結果頭部CT顯示,劉先生左額葉佔位性病變,初步診斷是少突膠質細胞瘤。

什麼是少突膠質細胞瘤呢?

少突膠質細胞瘤是一種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來源於中央白質區的白質,絕大多數發生在幕上,其中以額葉最為多見,約佔腦膠質瘤的2%-12%左右。

聽到自己大腦裡長了腫瘤,劉先生十分吃驚,雖然病因找到了,但是沒想到是這麼嚴重,有些不能接受現實的劉先生,決定再到大醫院檢查下。

術前影像學資料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門診中,劉先生拿著CT片子找到了賈棟主任,詳細了解病情後,賈主任建議劉先生再做一個顱腦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普(MRS),結果出來後,賈主任的診斷也是左額葉少突膠質細胞瘤,並且告訴劉先生:「腫瘤位於左額葉,額葉控制著人的語言功能,你目前的症狀就是腫瘤壓迫造成的,最好的治療辦法就是儘快手術,切除腫瘤緩解症狀。」

突如其來的手術還是讓劉先生難以接受,不過再三考慮後,劉先生還是決定手術治療。

手術由賈主任親自主刀,術中可見腫瘤與周圍腦組織界限清楚,賈主任憑藉豐富的經驗、精細的操作,全切腫瘤,手術很成!術後劉先生說話不利索的症狀明顯緩解,目前也已經康復出院。

術後影像學資料

賈主任總結:像劉先生這樣的少突膠質細胞瘤患者,臨床上一般建議早發現、早治療,雖然少突膠質細胞瘤屬於惡性腫瘤,但是其惡性程度較低,如果早期通過手術全切腫瘤,患者的預後還是比較好的。手術後也應該定期複查,預防腫瘤的復發。

相關焦點

  • 少突星形細胞瘤是一種什麼樣的腫瘤?
    I級:一般為良性,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原漿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瘤等;Ⅱ級:包括一般的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混合(少突-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等;Ⅲ級:主要為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少突一星形細胞瘤等;Ⅳ級: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等。膠質瘤是惡性腫瘤嗎?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按照膠質瘤的組織形態學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枝細胞瘤、少枝星形細胞瘤等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將膠質瘤按組織學分為Ⅰ~Ⅳ級,其中Ⅰ、Ⅱ級為低級別膠質瘤,Ⅲ、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
  •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切除手術的後果有哪些
    額葉切除手術是一種手術方法,一般是用來幫助精神病人安定下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手術的方法太過殘忍,對於人體的傷害其實是非常大的。那麼什麼是額葉切除手術呢?額葉切除手術後果有哪些呢?額葉切除是一種不人道的手術方法,做完這種手術之後基本上只能算是活死人了,只能有一些很少的功能還能使用了。那麼額葉切除手術的具體傷害是什麼呢?
  • 額葉是什麼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是身體重要的一部分,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額葉出現問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症狀表現,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額葉是不能出現問題的。那麼具體額葉是什麼呢?額葉切除手術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手術呢?額葉是什麼額葉:是大腦發育中最高級的部分,它包括初級運動區、前運動區和前額葉。位於中央溝以前。
  •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幾級?能活多久?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IDH突變型GBM)比IDH野生型GBM少得多,約佔病例的5-10%。IDH突變型GBM也被稱為「繼發性GBM」,因為它們幾乎總是從低級IDH突變型星形細胞腫瘤發展而來,IDH突變型GBM在組織學上對應於WHO IV級。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左顳葉膠質肉瘤
    手術過程:全麻生效後,患者仰臥位,左肩下墊枕,頭位右偏60度,略後仰5度,頭架固定;標記左擴大翼點入路切口,長約25cm,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單、切口膜。切開頭皮,皮下組織,筋膜,骨膜,剝離顳肌,向前下牽開。
  • 為什麼很多膠質瘤無法治癒?別灰心,10年生存期逐步提高
    ·3級-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室管膜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和間變性少星形膠質瘤。·4級-通常為GBM(膠質母細胞瘤),具有內皮細胞增殖或腫瘤壞死。,中位生存期長達50年二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為40-80%,中位生存期3-5年三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為30-60%,中位生存期2-4年四級膠質瘤5年生存率小於10%,中位生存期12-14個月更多的治療選擇,更好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1、多數膠質瘤首選手術切除,一二級膠質瘤有更好的預後結局
  • 手術生存期有多長?
    雖然任何膠質細胞(星形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或神經節細胞)都能引起丘腦膠質瘤,但絕大多數來源於星形細胞,被稱為星形細胞瘤。  III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IV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腫瘤侵襲性更強,可歸為惡性腫瘤。  至於丘腦上的腫瘤容易治嗎? INC國際神經外科指出,丘腦膠質瘤首選治療方式便是手術切除,而丘腦膠質瘤位置深在、周圍結構複雜,是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難度最高的手術之一。以往,在CT和核磁共振,特別是核磁共振問世之前,整個腦膠質瘤手術處於「黑暗時代」,因為無法準確定位。
  • 揭秘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可痊癒的良性膠質瘤
    發病部位  可發生在所有神經軸,好發部位包括:  ①視神經(視神經膠質瘤);  ②視交叉/下丘腦;  ③丘腦和基底節;  ④大腦半球;  ⑤小腦(小腦星形細胞瘤);  ⑥腦幹(背外腦幹膠質瘤)。  有時下丘腦、丘腦和腦幹大的病變突入腦室內,很難確定它們的原發部位。  臨床特點:患者可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或巨顱症、頭痛、內分泌紊亂、顱內壓增高等。視路腫瘤常造成視野缺損,但早期可無視野和視力的變化。巨大下丘腦腫瘤經常造成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包括肥胖、尿崩症。下丘腦一視交叉腫瘤可在兒童中發生軟腦膜播散,預後不良。
  • 膠質瘤多見於神經細胞,且常發病於顱內,症狀表現多,別亂用藥
    根據不同的細胞類型,神經膠質瘤可分為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不同類型的神經膠質瘤的治療和預後不同,但是由於它們大多數是惡性腫瘤,因此總體預後較差。對於I和II級星形膠質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細胞瘤,它們統稱為低密度神經膠質瘤,對於III和IV級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細胞瘤統稱為高級神經膠質瘤。由於許多神經膠質瘤包含不同的腫瘤細胞,具有混合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神經膠質瘤變成混合神經膠質瘤。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32例患兒均行開顱手術治療,其中19例採用經縱裂入路,11例採用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1例採用翼點入路,1例採用右額葉皮質造瘻入路。術後分析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情況。其中應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結合術中導航系統輔助手術16例。 研究結果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兒的中位就診年齡為2歲(6個月至9歲6個月)。
  • 慎重切除前額葉——記憶相關區DTI、BOLD分析
    圖片來源:bizzarrobazar.com   弗裡曼本人在一生中就做了約3500例此類手術。他曾誇下海口說,如果用錘子和錐子的話,他可以在10分鐘之內切除額葉,甚至不需要麻醉。他甚至建議用額葉手術治療頭疼。而且,莫尼茲也因此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無疑給該手術打上了「綠色無公害」的標誌,進一步擴大了這一悲劇。
  • 裹上一身「螢光衣」大腦膠質瘤無處可藏
    膠質瘤佔原發中樞神經腫瘤的40%,新技術有助安全完整切除腫瘤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手術全切除島葉膠質瘤而又不引起腦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破壞,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由於島葉低級別膠質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腫瘤邊界較清,其向內壓迫殼核的同時,間接受到蒼白球、內囊堅韌的縱向走行纖維的阻力,因而殼核外緣變直,T2加權像上顯示腫瘤內緣清晰平直稱為「內緣平直徵」,其對判斷腫瘤能全切與否很有幫助。
  • 一個人得知道什麼叫額葉切除手術!
    296、一個人得知道什麼叫額葉切除手術,因為被人忽悠著切除額葉就全廢了。
  •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影像與病理簡述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Penfield於1937年根據腫瘤細胞兩端細胞突起為細長的毛髮樣膠質纖維絲而命名的一種良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生長緩慢,預後良好。• 1993年,2000年及2007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均被列為I級星形細胞瘤,具有良性的生物學行為,局限性和緩慢生長。手術完全切除後5年生存率高達95%-100%,10年生存率為83%,20年生存率為85%-95%,肉眼全切除腫瘤生存率為100%。• 國外報導佔顱內腫瘤的1.9%,國內報導約佔顱內腫瘤的1.6%。
  • 菏澤單縣中心醫院成功實施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額葉腦膜瘤...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側額葉腦膜瘤微創手術,術後該患者恢復順利。患者周某某,女,42歲,主因「間斷性頭痛3年」入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精神可,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應靈敏,額紋存在,雙側鼻唇溝無變淺,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從共同的祖細胞中產生,主要發生在胚胎和出生後早期。在關閉神經管後,神經上皮祖細胞建立了心室區。通過不對稱細胞分裂,神經上皮祖細胞首先產生神經元前體細胞,然後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神經元。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
  • NG2膠質細胞可生成少突膠質細胞,但不生成神經元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除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外,NG2膠質細胞也被認為是第四種神經膠質細胞。研究人員已使用Cre/loxP策略在幾種轉基因小鼠模型中仔細研究了NG2膠質體內的命運。現已有明確的共識,即NG2膠質細胞主要充當腹側前腦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亞群的祖細胞,而NG2膠質細胞的神經源性潛力仍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