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星形細胞瘤是一種什麼樣的腫瘤?

2021-01-21 健康界

膠質瘤如何分級?

答: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膠質瘤分為Ⅰ~Ⅳ級,級別越高,提示惡性程度越高,其中I、Ⅱ級膠質瘤為低級別膠質瘤,Ⅲ、Ⅳ級為高級別膠質瘤。

I級:一般為良性,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原漿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瘤等;

Ⅱ級:包括一般的星形膠質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混合(少突-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等;

Ⅲ級:主要為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少突一星形細胞瘤等;

Ⅳ級: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等。

膠質瘤是惡性腫瘤嗎?

答:依據WHO對膠質瘤的分級,Ⅱ~Ⅳ級的膠質瘤即是常說的惡性腫瘤。其中,Ⅱ級膠質瘤屬於低級別膠質瘤,一般也被稱為低度性膠質瘤,但是可以向高級別膠質瘤轉化。1級膠質瘤一般不被為惡性膠質瘤

什麼是星形細胞瘤

答:星形細胞瘤是指星形膠質細胞組成的腫瘤,是最常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之一。星形細胞瘤除少數星形細胞瘤為I級外,多數病理級別都是Ⅱ級。星形細胞瘤多數呈浸潤性生長腫瘤,部分可惡變為間變星形細胞瘤,也有可能轉化為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切除後較易復發

什麼是少突膠質細胞瘤?

答:少突膠質細胞瘤起源於少突膠質細胞,大多數少突膠質細胞瘤發生於成人,腫瘤好發於大腦皮質和大腦半球,但也可發生在小腦、腦幹、脊髓和軟腦膜。腫瘤生長緩慢,無包膜,但與正常腦組織界限清楚,以膨脹性生長為主,很多都有鈣化表現,腫瘤生長緩慢,多數少突膠質細胞瘤預後優於星形細胞瘤。

少突星形細胞瘤是一種什麼樣的腫瘤?

答:同時存在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兩種不同成分的腫瘤稱為「少突星形細胞瘤」或「混合性膠質瘤」。近些年來,隨著分子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發現這兩種膠質瘤在組織學和遺傳學上完全不一樣。所以現在也有觀點認為混合型膠質瘤是可以根據其遺傳特徵分為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的。其生物學特性、臨床特徵和預後總體上仍是乎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二者之間。

相關焦點

  •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影像與病理簡述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Penfield於1937年根據腫瘤細胞兩端細胞突起為細長的毛髮樣膠質纖維絲而命名的一種良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生長緩慢,預後良好。• 1993年,2000年及2007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均被列為I級星形細胞瘤,具有良性的生物學行為,局限性和緩慢生長。手術完全切除後5年生存率高達95%-100%,10年生存率為83%,20年生存率為85%-95%,肉眼全切除腫瘤生存率為100%。• 國外報導佔顱內腫瘤的1.9%,國內報導約佔顱內腫瘤的1.6%。
  • 揭秘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可痊癒的良性膠質瘤
    點擊查看 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是一種生長緩慢、邊界較清的囊性星形腫瘤,是一種良性膠質瘤病理分型,WHO I級。  丘腦腫瘤常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內囊造成局灶神經障礙,如偏癱。小腦腫瘤在20歲前表現出行動笨拙、進行性頭痛和噁心嘔吐。腦幹腫瘤常發生於背外側部,出現腦積水或腦幹功能障礙體徵,這可與橋腦瀰漫型星形細胞瘤形成的對稱性"橋腦肥大"相鑑別。脊髓腫瘤表現為腫瘤生長引起的局灶神經功能障礙症狀。
  • 手術切除左額葉少突膠質細胞瘤一例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的劉先生,決定到醫院檢查下,結果頭部CT顯示,劉先生左額葉佔位性病變,初步診斷是少突膠質細胞瘤。什麼是少突膠質細胞瘤呢?少突膠質細胞瘤是一種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來源於中央白質區的白質,絕大多數發生在幕上,其中以額葉最為多見,約佔腦膠質瘤的2%-12%左右。聽到自己大腦裡長了腫瘤,劉先生十分吃驚,雖然病因找到了,但是沒想到是這麼嚴重,有些不能接受現實的劉先生,決定再到大醫院檢查下。
  • 星形細胞瘤,最常見的神經上皮腫瘤,可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和癲癇
    導語:星形細胞腫瘤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上皮腫瘤,在臨床表現多為顱內壓增高,同時還會出現神經功能缺失和癲癇等症狀,一般來說,想要治療需要採用手術的主要方式,或通過活檢手術明確病理診斷。一般情況來說,手術切除的範圍可能會影響生存,如果不復發,病情還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旦復發後預後一般情況下不佳,對於膠質母細胞瘤預後不良。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常見類型與臨床表現兒童最常見的腦瘤是良性低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包括毛細胞星形細胞瘤(PA)和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二者均為WHO I級)和瀰漫性星形細胞瘤(WHO II級)。WHO III級(例如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IV級(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的高級別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在兒童中少見。
  • |星形細胞瘤|神經系統|顱咽管瘤|腦...
    本文帶領大家初步認識腦腫瘤:一、認識腦腫瘤腦腫瘤又稱腦瘤、顱內腫瘤,是指發生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於神經上皮、外周神經、腦膜和生殖細胞的腫瘤、淋巴和造血組織腫瘤、蝶鞍區的顱咽管瘤與顆粒細胞瘤,以及轉移性腫瘤。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談「瘤」色變是每一個腫瘤患者在被確診時的第一反映,大多數人在第一次聽到腫瘤的時候,很容易想到是癌症,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腫瘤有良性也有惡性,只有惡性的才被稱為癌症。
  •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幾級?能活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顱腦常見的惡性膠質瘤,其在基因分子水平診斷上分兩種,分為IDH野生型和IDH突變型,IDH突變即為為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是在這種腫瘤中發現的最重要的遺傳改變之一。該文主要著重在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的介紹。
  • Sox9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生成
    神經上皮祖細胞主要產生膠質前體細胞,後者變成星形膠質細胞或少突膠質細胞。膠質發生的啟動需要幾種轉錄因子的活性。其中之一是高遷移率族域蛋白Sox9。當在小鼠胚胎脊髓的神經上皮祖細胞中缺失Sox9時,甚至在其正常出生日期之後仍會繼續產生神經元,而膠質細胞的生成顯著減少。
  • 【臨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特點及診療
    年首次報導,它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高度惡性的神經系統腫瘤,為神經嵴衍生的較原始的腫瘤,主要由原始神經上皮產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2000 年 WHO 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將胚胎性腫瘤分為以下 4 類:髓上皮瘤、室管膜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及其變型,以及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及其變型(包括神經母細胞瘤)。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曾有過其他一些名稱,如大腦髓母細胞瘤、大腦神經母細胞瘤、大腦節細胞神經母細胞瘤和藍瘤。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星形膠質細胞瘤:腫瘤多發生在髓質。CT密度、MRI信號不均勻,增強掃描呈不規則強化或不規則環形強化,並隨腫瘤惡性程度增高而遞增,其強化程度不如腦膜瘤明顯,且不均一,不直接與腦膜相連,也不出現顱骨骨質改變。
  • 丘腦上的腫瘤容易治嗎?手術生存期有多長?
    點擊查看   膠質瘤,是一種起源於大腦正常膠質細胞的腫瘤。那麼膠質細胞又是什麼呢?如果把神經元比作各類「植物」的話,膠質細胞就是孕育植物的土壤,即,廣泛分布於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支持細胞。
  • 第十二章 腫瘤免疫細胞化學--第一節 神經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早期,Emg與Bigbee報導,GFAP抗體在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及其腫瘤內呈特異性地定位,其它膠質成分、神經元及其腫瘤均不著色。後來,人們發現,GFAP不僅在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及其腫瘤中存在,還見於各類型的星形細胞、混合性膠質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星形細胞瘤、含膠質成分的髓母細胞瘤和神經鞘瘤等腫瘤中。
  • 被診斷為「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生存期有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發病率最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也是臨床上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多繼發於WHOⅡ級星形細胞瘤或間變型星形細胞瘤,大約佔顱內腫瘤的15%左右,佔星形細胞腫瘤的70%左右。
  • 【病例分析】星形細胞伴大片壞死【「贊」學堂043】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醫學影像平臺※※◎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知識成為一種內涵◎讓專業成為一種交流◎讓我們成為一世朋友※※※※※※※※※※※※※※※※※※※※※病例六 女,9歲 主訴:陣發性頭疼3個月,嘔吐2個月,加重伴視力下降10餘天。
  • 腫瘤幹細胞| 確實存在 實體瘤治療有了明確靶標
    Nature上11月2日在線刊登的一篇文章從單細胞水平分析腦瘤基因組的研究文章顯示癌症幹細胞促進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生長。這是一種生長緩慢但無法治癒的腦瘤。麻省總院和MIT的Broad研究所以及哈佛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在人腦腫瘤樣本中鑑定出腫瘤幹細胞和其分化的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