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單縣中心醫院成功實施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額葉腦膜瘤...

2020-12-05 中國視窗

近日,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側額葉腦膜瘤微創手術,術後該患者恢復順利。

患者周某某,女,42歲,主因「間斷性頭痛3年」入院,入院查體:神志清楚,精神可,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應靈敏,額紋存在,雙側鼻唇溝無變淺,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頸軟,無抵抗,四肢肌力5級,四肢肌張力未見升高或減低,雙側巴氏徵陰性,雙側病理徵未引出。輔助檢查:顱腦MRI平掃+強化提示:右側額葉腦膜瘤。在單縣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曹明志主任醫師及黃孝國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充分評估患者的基礎狀況、腫瘤性質、位置及手術難度和風險後,最終選擇經眶上鎖孔入路切除右額葉腦膜瘤。

曹明志主任醫師憑藉嫻熟的顯微手術經驗及對術中突發情況良好的應變能力,在手術麻醉科及神經外科團隊的密切配合下,全切腫瘤。整個手術過程平穩、順利,顯微鏡下術野清晰、出血不多,術後經優質護理,患者順利出院。

鎖孔神經外科是現代顯微手術技術、神經影像技術、神經內鏡技術等與現代微創手術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是顯微神經外科邁向微創神經外科的代表技術之一。神經外科鎖孔微創手術是以精湛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為基礎,根據局部解剖及病灶特點,藉助「鎖孔」效應,通過精準設計,在理想顯露和處理病灶的過程中合理地縮小開顱骨窗,減少不必要的顱內結構顯露或操作的一項微創顯微手術新技術。「鎖孔」效應具有小而關鍵的含義,鎖孔骨窗是其形象的概括。鎖孔入路切口及骨窗的大小是按需所取,符合「處理病灶足夠大、開顱創傷儘量小」的原則。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對大多深部病灶而言,3cm直徑以下的骨窗已能滿足顯微手術的操作要求,通常可採用4 cm長的頭皮切口及2.5 cm左右的顱骨骨窗來完成手術治療。該病人採用眉弓處皮膚切口,不需要理髮,術後刀口癒合後瘢痕不明顯。

鎖孔微創手術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優勢:(1)具有較好的外觀結果。(2)暴露和創傷微小,感染率下降,術後症狀輕。(3)節省費用 (住院費用低,護理費用低,病人脫離工作時間短)。(4)減少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從而增強康復的動力。(5)縮短住院期,減輕護理負擔。(6)入路簡捷,助手工作減少。該類手術在單縣中心醫院的成功開展,彰顯了該院神經外科微創的手術理念,以及攻堅克難,提升技術水平,造福人民百姓的醫者仁心。

[責任編輯:胡俊峰]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一例神經內鏡經眶入路中顱窩顱眶腫瘤切除術 2020-06-15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大腦鐮切除對側大腦內側面的轉移瘤
    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腫瘤可通過同側皮質或同側半球縱裂間入路處理。但前者可損壞覆蓋在腫瘤上重要的大腦皮質,後者也需牽拉腦組織才能到達病變部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翰·韋恩癌症研究所太平洋腦部腫瘤中心的Garni Barkhoudarian等利用大腦半球的重力擴大大腦縱裂空間的同時,在內鏡下切開大腦鐮到達對側大腦內側面切除轉移瘤,文章發表於2017年12月《Operative Neurosurgery》。
  • 內鏡經鼻入路治療中央顱底病變的解剖和臨床進展
    每一部分均由內側篩板和外側篩迷路構成,供血動脈主要包括供應篩板硬膜的篩前動脈、篩後動脈,以及供應鼻腔的蝶顎動脈的鼻腔支。在斜坡蝶竇部外側可看見頸內動脈結節,切除斜坡上部骨質後,可顯露骨膜-硬膜層;打開頸內動脈結節,即可識別與腦膜背支動脈一起走行在斜坡旁頸內動脈內側的展神經,展神經是這個入路的外側界限。沿蝶竇下壁向下延伸是鼻咽部斜坡。切除斜坡下1/3,可顯露兩側破裂孔(外側界限)。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並經病理證實的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者的臨床資料。32例患兒均行開顱手術治療,其中19例採用經縱裂入路,11例採用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1例採用翼點入路,1例採用右額葉皮質造瘻入路。術後分析患者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情況。其中應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結合術中導航系統輔助手術16例。 研究結果32例兒童視路膠質瘤患兒的中位就診年齡為2歲(6個月至9歲6個月)。
  • 10釐米巨大肺腫瘤 海軍安慶醫院經胸腔鏡小孔切除
    近日,海軍安慶醫院胸外科成功為一位肺部10cm巨大腫瘤患者,實施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經順利出院。經過充分準備,4月16日,胸外科安排劉一勝主任醫師、鮑方主治醫師、吳君住院醫師組成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胸腔鏡下右肺巨大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通過胸腔鏡,成功將體積為11*10
  • 五旬男子視物模糊伴視野缺損,翼點入路為其切除顱咽管瘤
    最終在杭州一家醫院查出是鞍區佔位並接受了鞍區佔位切除手術,術後病理顯示顱咽管瘤,術後其視物模糊較之前明顯改善。明明之前手術切除腫瘤了,怎麼又長出來一個腫瘤,這讓曹先生十分費解。入院查體為顱咽管瘤復發,腫瘤已明顯壓迫視交叉,出現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手術指徵明確。顱咽管瘤位置深,手術難度大顱咽管瘤最常見的部位是在鞍區,屬於顱腦的中心地帶,位置深,手術全切除率低,導致具有其高復發以及無瘤長期生存率低的特性。
  • 單縣中心醫院癌症中心一直在路上
    對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建設突出的單位,將結合癌症防控工作情況擇優確定癌症中心。近日,山東省腫瘤質控中心公布了2020年省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達標名單,經過嚴格審核,山東省單縣中心醫院腫瘤科順利通過山東省省級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達標評審!  2020年11月20日山東省腫瘤質控中心專家一行4人,以劉波為組長,孫世昌、李雲東、張莉莉為組員,對單縣中心醫院癌症規範化診療病房現場評審。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第三腦室位於腦組織深部,毗鄰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所以第三腦室的病變在傳統的手術入路下很難有理想的暴露。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
  • 慎重切除前額葉——記憶相關區DTI、BOLD分析
    (右)。他成功地說服了新聞界,幾乎是單方面地將這一手術推廣給全美的精神病院、醫院和診所。他還經常帶著包括電擊工具、冰塊和小錘子的便攜工具箱進行巡迴演出,以便推廣他的「傑出」發明。這在公眾和科學界引起了轟動。一時之間,這種本該是治療嚴重精神病的最後手段在大眾的心目中儼然成了能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
  • Rhoton文獻匯總:額顳眶顴入路
    文獻一:廿年前的「眶上入路」Delashaw JB, Jr., Tedeschi H, Rhoton AL. Modified supraorbital craniotomy: technical note. Neurosurgery, 1992, 30(6):954-6.
  •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切除手術的後果有哪些
    額葉切除手術是一種手術方法,一般是用來幫助精神病人安定下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手術的方法太過殘忍,對於人體的傷害其實是非常大的。那麼什麼是額葉切除手術呢?額葉切除手術後果有哪些呢?額葉切除是一種不人道的手術方法,做完這種手術之後基本上只能算是活死人了,只能有一些很少的功能還能使用了。那麼額葉切除手術的具體傷害是什麼呢?
  • 手術切除左額葉少突膠質細胞瘤一例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的劉先生,決定到醫院檢查下,結果頭部CT顯示,劉先生左額葉佔位性病變,初步診斷是少突膠質細胞瘤。什麼是少突膠質細胞瘤呢?少突膠質細胞瘤是一種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來源於中央白質區的白質,絕大多數發生在幕上,其中以額葉最為多見,約佔腦膠質瘤的2%-12%左右。聽到自己大腦裡長了腫瘤,劉先生十分吃驚,雖然病因找到了,但是沒想到是這麼嚴重,有些不能接受現實的劉先生,決定再到大醫院檢查下。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第三腦室位於腦組織深部,毗鄰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所以第三腦室的病變在傳統的手術入路下很難有理想的暴露。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
  • 額葉是什麼 額葉切除手術
    2.運動障礙額葉刺激性病變,出現對側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傑克遜氏癲癇;全身性癲癇大發作;癱瘓發作。3.反射異常額葉運動前區病變,對側出現強握反射、摸索反射、犬反射及早期出現對側緊張性反射,對側上肢勒李(Leri)氏反射。4.額葉性共濟失調額葉病變,區半數患者出現坐立、行走障礙、轉身不穩,易向病灶對側傾倒。
  • 第306醫院顧建文:鞍隔腦膜瘤容易被誤診為垂體瘤
    一、鞍隔腦膜瘤的影像學診斷意義目前, 臨床及影像學仍將起源於鞍結節、鞍隔、蝶骨平臺, 解剖範圍直徑不超過3 cm以內的腦膜瘤統稱為鞍上腦膜瘤。鞍隔腦膜瘤是指自鞍隔腦膜的蛛網膜顆粒生長的腦膜瘤, 較為罕見, 國內僅見25例報導。以往影像學缺乏對鞍隔腦膜瘤的認識, 容易誤診為垂體瘤者, 神經外科多採用經口、鼻、蝶竇入路鞍底行鞍內腫瘤切除術。
  • 蓬萊市人民醫院成功切除巨大腦膜瘤
    水母網10月17日訊(通訊員 孟彥祥 秦麗) 近日,蓬萊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名巨大腦膜瘤的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這也是該院近年來所完成的最大腦膜瘤切除。今年50多歲的李大媽,於半年前出現了頭痛、嗜睡症狀,但當時症狀較輕,粗心的家人還以為是勞累過度造成,並沒有引起重視。
  • 21歲女孩肚子上的侵襲性纖維瘤被成功切除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成功為21歲的小雪切除肚子上的巨大腫瘤。2015年,小雪的胰腺裡長出了一個腫瘤,經病理活檢,化驗結果顯示為侵襲性纖維瘤。
  • 這個世界上最大胸腔孤立性纖維瘤被吉大一院解決了
    就在半個多月前,張女士在吉大一院胸部腫瘤診療中心成功實施手術,切掉了這個重達4公斤多的腫瘤。術後該科室檢索Pebmed文獻系統了解到,該例手術是目前國際上切除的最大胸腔孤立性纖維瘤病例。  右側腔長了巨大腫瘤不能平躺總被憋醒  4月15日中午,中國吉林網在吉大一院3號樓胸外科病房內見到了患者張女士。
  • 不同類型腦膠質瘤 如何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馬曉東 孫國臣
    專訪解放軍總醫院孫國臣副教授:島葉膠質瘤的手術策略 從手術切除角度,我們團隊把島葉膠質瘤分為純島葉部分和非島葉部分,非島葉部分又分成功能區和非功能區部分。手術上我們通常選擇經側裂入路切除,這得益於我們團隊帶頭人許百男教授有著深厚的血管手術功底與認識。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2020-06-0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