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機器學習法識別自殺未遂風險因素

2021-01-11 騰訊網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目前是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罹患抑鬱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疾病負擔。

據《柳葉刀》2018年的發表數據顯示,抑鬱症的全球發病率約為6%,而終生患病風險為15-18%,也就是說每5個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經歷過抑鬱症。其中,有近一半生活在東南亞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包括印度和中國。

而近年來,因抑鬱症導致的自殺也是越來越頻繁。

心理社會應激與自殺行為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但這種聯繫不可能是獨立發生的,而是通過某種中介作用相聯繫,畢竟並不是所有經歷應激的人都會自殺。因此,只有結合自殺者的個人特質進行分析,將易致自殺的各種危險因素綜合起來,才有可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自殺現象。

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涉及概率論、統計學、逼近論、凸分析、算法複雜度理論等多門學科。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近年來也被廣泛用於醫學領域。

我們都聽說過,大數據承諾要通過廣泛獲集電子健康檔案與高容量數據流來改變醫療領域,而從保險償付到個人基因組學及生物傳感器登記系統都可作為這些數據的來源。從應用風險評分指導抗凝治療(CHADS2)與降膽固醇藥的使用(ASCVD),到重症監護室內患者的風險分層(APACHE),由數據驅動的臨床預測在醫療實踐中已成慣例。

目前看來,結合現代機器學習,臨床數據源使我們得以對數以千計的相似臨床問題迅速生成預測模型。從對膿毒症的早期預警系統,到能力超人的影像診斷,這些方法的潛在適用範圍是相當可觀的。那麼是能用機器學習的方法,識別普通人群中歧途自殺的風險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團隊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的JAAMA Psyhiatry雜誌上。

該研究數據來自全國酒精及相關疾病流行病學調查(NESARC)的兩次調查(2001年至2002年)(2004年至2005年)。後者一項面對面的縱向調查,調查對象為美國18歲及以上的非機構化平民人口的全國代表性樣本。兩次調查的累積回應率為70.2%,產生了34個653波次的訪談。使用交叉驗證訓練了一個平衡的隨機森林來開發一個自殺企圖風險模型。模型預測用於評估模型的性能,包括接收器操作曲線下的面積、靈敏度和特異性。

結果共有34 653名參與者中,其中20 089名為女性(52.1%),有222人(0.6%)在兩次訪談之間的3年內自述有自殺企圖。使用在第1次訪談時的調查問題,自殺企圖風險模型產生了交叉驗證的接受者操作者特徵曲線下面積為0.857,在優化的閾值下,靈敏度為85.3%,特異性為73.3%。

該模型識別出1.8%的美國人口有10%或更高的自殺企圖風險。最重要的風險因素是3個關於以往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問題;12項短表健康調查中的3個項目,即因情緒問題而感到心灰意冷、對所做的工作成就感較低;年齡較小;受教育程度較低;以及近期有財務危機。

綜上,該研究經過對2500多個調查問題的檢索,確認了幾個眾所周知的自殺未遂風險因素,如既往的自殺行為和意念。同時也發現了新的風險,包括精神障礙和社會經濟劣勢等。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指導未來的臨床評估和制定新的自殺風險量表。

參考文獻:

Identification of Suicide Attempt Risk Factors in a National US Surve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6, 2021.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0.4165

相關焦點

  • 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腦磁共振研究進展
    目前,抑鬱症自殺未遂的人數高達自殺人數的30倍,是重複自殺未遂和自殺死亡的重要預測因素。此外,自殺未遂和自殺死亡在人口統計學、臨床和神經生物學等方面都有相似性,因此識別抑鬱症自殺未遂的客觀生物標誌物有助於預防自殺。 然而目前針對抑鬱症自殺未遂的磁共振研究較少且部分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受研究對象、樣本量等的影響。
  • 研究發現,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
    在「我也」運動中,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工作中受到性騷擾的人自殺未遂和自殺的風險可能會增加。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琳達·馬格努森·漢森(Linda Magnusson Hanson)及其同事說,瑞典的調查結果表明,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可能「代表自殺行為的重要危險因素」。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2018年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院(AHA/ACC)膽固醇指南根據CVD及高危因素將患者分組並進行針對性的降脂治療。然而,美國哈佛醫學院Brigham婦女醫院8月5日JAMA子刊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該指南對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方法存在缺陷,應將高敏肌鈣蛋白水平納入其中。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
    2018年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院(AHA/ACC)膽固醇指南根據CVD及高危因素將患者分組並進行針對性的降脂治療。然而,美國哈佛醫學院Brigham婦女醫院8月5日JAMA子刊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該指南對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方法存在缺陷,應將高敏肌鈣蛋白水平納入其中。
  • 趙旭東教授在JAMA Psychiatry發文闡述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
    趙旭東教授在JAMA Psychiatry發文闡述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交互影響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10-16  瀏覽:
  • 區分抑鬱和自殺行為,機器學習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本書中,他描述了心理學家如何通過閱讀面部表情,發現病人試圖掩蓋的自殺傾向。聽起來有點像人臉識別模型所做的工作。神經映射怎麼樣?我們能否有效地從神經衝動中映射情緒狀態?能否改善認知能力,甚至是情商和有效溝通呢?現有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可以解決世界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不過正如每個數據科學問題一樣,我們需要深入情感建模這一核心挑戰:· 如何構建問題?我們的模型類別應該是什麼?
  • 女子穿新娘服勒死4歲兒子 自殺未遂被抓
    女子穿新娘服勒死4歲兒子 自殺未遂被抓
  • 自殺與經常性腦損傷存在關聯嗎?_自殺_CTE_慢性創傷性腦傷_創傷性...
    Wortzel提到,某些神經病理學家將這些自殺行為歸因於慢性創傷性腦傷(CTE)是沒有實體證據的。支持者卻認為,這是由一次或多次外傷性腦損傷或長期重複性的輕微腦部撞擊引起的神經精神病學表現。然而支持這種觀點的文獻卻表現出病理學和組織形態學的總模式不一致性。
  • 日本女優美過蒼井空,卻吸毒、變醜、自殺未遂,如今要帶著孩子結婚了?
    很多人說她是自作自受,吸毒經歷就不說了,之前還鬧過自殺,公開在社交媒體上跟網友道「永別」,說自己不再吸毒卻總有人懷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不想再受苦了,嚇壞了不少人,幸運的是她自殺未遂。很多當年的同行來勸解她,周圍的朋友也來關係她。讓她放棄了自殺。很多人都說:「想不明白她為什麼要這樣,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明明顏值高學歷高,卻不珍惜,非要作弄自己。」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昨天是第八個「世界預防自殺日」,自殺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五大死亡原因,而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百分率佔所有自殺者總數的10%-30%,高於一般人口的50倍。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除了菊紋識別,AI還有哪些奇奇怪怪的識別能力
    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幾乎是每天都在用的手機功能。智能音箱的語音識別在隨時等候你的召喚,你常用的輸入法在預測你接下來想打的字,你常看的新聞客戶端和短視頻在記錄你的偏好,推薦你喜好的內容…… 比你更了解你的,不再是你的媽媽,而是無處不在的AI。比做自己來得更真實的你,不再是你立下的Flag,而是你無時無刻留下來的數據。
  • 二建管理重點 | 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控制與安全隱患的處理
    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控制P202一、危險源的分類1.第一類危險源: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危險性的大小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1)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量;(2)能量或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強度;
  •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分
    第一種意見認為,黃某為洩私憤,持刀至被害人家中企圖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在行兇的過程中由於被害人妻子及左鄰右舍的人勸解而使其行為未得逞,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未遂。  第二種意見認為,黃某在非法剝奪他人生命這一主觀心理狀態的支配下,實施了購置殺人工具、守候被害人等相關犯罪預備行為,但因被害人妻子及左鄰右舍的人勸解而使其故意殺人行為未能著手,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預備。
  •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可能影響自殺風險,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於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來說,必須認真看待睡眠問題,對睡眠模式做出改變,並將其視為自殺風險增加的信號,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加以處理,睡眠是自殺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類似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往往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因素,但並不總是這樣。
  • 人臉識別存在法律風險該如何防範?
    「人臉識別系統」集成了人工智慧、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同時需結合中間值處理的理論與實現,是生物特徵識別的最新應用,其核心技術的實現,展現了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的轉化。   廣義的人臉識別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如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
  • 火災風險識別思考題
    內容摘要:通過本章學習,應了解火災風險識別事故致因理論基本內容、火災危險源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控制危險發生的措施,掌握第一類火災危險源和第二類火災危險源分類方法,熟練辨識常見的第一類火災危險源和第二類火災危險源。本章介紹了火災風險識別的事故致因理論,系統介紹第一類火災危險源和第二類火災危險源的...
  • 下列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中,屬於風險識別階段的工作是()。
    下列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中,屬於風險識別階段的工作是()。 2014-08-19 16:53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原  題: 下列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作中,屬於風險識別階段的工作是
  • 關於風險識別的說法,錯誤的是什麼
    2012年監理工程師考試《基本理論與相關法規》真題選擇題第16題  關於風險識別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建設工程涉及的風險因素與風險事件多,體現了風險識別的複雜性  B.避免和減少風險識別的風險,不屬於風險管理的內容  C.在風險識別時,應儘可能減少主觀性對風險識別結果的影響  D.風險識別結論的錯誤,往往會導致風險對策的決策錯誤  【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