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抑鬱和自殺行為,機器學習是怎麼做到的?

2021-01-10 讀芯術

全文共4134字,預計學習時長8分鐘

情感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你仔細想想,凡是擁有分析價值的事物都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心懷不滿的員工可能會無視盡職調查,或者洩露信息或者惡意破壞公司數據,造成網絡攻擊。股票市場取決於經濟環境,而經濟環境本身取決於大眾行為。眾所周知,在人類交流溝通中,我們的言語僅能傳遞7%的信息,而其餘93%均由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言語行為傳遞。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均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

如果能夠有效衡量和分析情緒,便能為社會帶來巨大改善。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位心理學教授保羅·艾克曼著有《說謊:如何識破政界、軍界、商界及婚姻中的騙局》。在這本書中,他描述了心理學家如何通過閱讀面部表情,發現病人試圖掩蓋的自殺傾向。聽起來有點像人臉識別模型所做的工作。神經映射怎麼樣?我們能否有效地從神經衝動中映射情緒狀態?能否改善認知能力,甚至是情商和有效溝通呢?現有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可以解決世界上存在的許多問題。

不過正如每個數據科學問題一樣,我們需要深入情感建模這一核心挑戰:

· 如何構建問題?我們的模型類別應該是什麼?優化的目的是什麼?

· 我們應該收集哪些數據?我們尋找的是什麼樣的相關性?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 訪問此類數據是否存在問題?對於獲取情感,社會和文化上的觀點是什麼樣的?需要維護哪些隱私法規?數據安全問題呢?

衛生保健

向醫生說謊的患者並不少見。人們和醫生面對面的時間很少,再加上尷尬,加劇了人們對醫生的不信任。一個數字健康平臺ZocDoc顯示,因為尷尬或害怕受到評判,近一半(46%)的美國人沒有向醫生坦誠健康問題;約三分之一(27%)的人表示自己隱瞞了細節,因為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或是預約時長不夠,還有一部分人表示(32%)醫生沒有提出任何問題或詢問他們是否受到任何問題困擾。這主要對自殺產生了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每年有多達80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0%面臨嚴重抑鬱症。儘管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較高,但抑鬱自殺和抑鬱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不容易察覺到。

蒂娜·扎伊迪在她的博客中描述,機器學習通過面部表情來區分抑鬱和自殺行為。這就意味著,一名能夠對風險因素進行深入評估的自殺專家預測患者未來的自殺意圖和行為的準確度與一個對病人一無所知的人相當,這和扔硬幣判斷沒什麼區別。雖然使用監控學習模型識別面部表情的技術仍在開發中,但該領域已經展現出了很多前景。

通過向量機分析得出的真笑(上圖)和假笑(下圖)結果幫助檢測自殺風險(來源:自殺意圖的面部行為指標研究,Laksanaet等)

南加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合作撰寫的一份報告對利用非言語面部行為檢測自殺風險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聲稱已發現一種區分抑鬱症和自殺症患者的方法。他們利用向量機,發現面部行為描述符,例如自殺和非自殺組之間微笑(涉及眼輪匝肌的收縮的微笑,即「真笑」)的程度(百分比)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是一種大腦技能,任何任務都離不開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更多地與和我們學習、記憶、解決問題和關注的機制相關,而不是實際的知識。人們都希望提高認知能力。試問,誰不想改善記憶力、迅速掌握晦澀的抽象概念、 更清楚地「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繫」?

蘋果應用商店中的Elevate軟體

目前,有一些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認知能力。例如Elevate,它包含訓練大腦的遊戲,用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以提高心算、閱讀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最佳認知功能的價值無需贅言。我們一直在突破5種感官的界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例如,在圖像識別領域,通過觀察遠遠超出RGB光譜的變量,人工智慧可以比人類看到更多的東西,這又有助於我們超越自己的視覺限制。但是,當時我們可以實現虛擬實境等技術,為何還要給自己設限,使用2D屏幕來顯示3D對象?

Nanome公司開發出了用於分析抽象分子結構的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讓我們仿佛瞬移到另一個世界。這涉及到計算材料科學和生物學兩個領域。可視化複雜的分子結構對許多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Nanome公司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可視化這些複雜的結構,而且已經有很多創業公司在解剖學領域使用增強現實技術來培訓外科醫生。

數據可視化技術Parallel Coordinate 將七維空間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和降維算法這些新用語隨著技術產生流行開來。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體驗周圍世界。例如,我們有平行坐標,允許我們在高維空間中進行可視化和過濾,而t-SNE可以將複雜空間分解為2D或3D空間,之後對其進行可視化。

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是一種能力,指人能夠意識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懷著同理心理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所有人都會感受到情緒,但是只有少數人能夠在情緒產生時準確識別它們。這可能是缺乏自我意識,或是我們表達情感的詞彙過於貧瘠造成的。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努力以特定的方式與周圍的人產生聯繫,或是消費特定的產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一種難以描述的獨特情感。我們感受的不僅僅是快樂、悲傷、憤怒、焦慮或恐懼。我們的情緒是這些情感的複雜組合。理解我們自己以及周圍人的情緒的能力對於情緒健康和維持良好關係至關重要。

顏色對應情緒(從左至右)分別為:滿足、愉快、驚訝、恐懼、憤怒、悲傷、平靜。分布式的大腦活動模式預測了fMRI掃描檢測到的抽象情感(上圖)和靈敏度範圍(下圖)(來源:解讀人腦中的自發情緒狀態,Kragal等)

通過神經映射領域的創新,我們將更好地了解我們作為人類的身份,以及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監督學習已經發現了一些共同的情感。通過對腦電波進行無監督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複雜的情緒模式。例如,簡單的異常值檢測算法可能會揭示新的情緒模式,或是重要的情緒壓力因素來引起注意。這些研究可以找到創新的方法改善情緒智力。

準確閱讀微表情可以促進商業談判(來源:TED演講:肢體語言和微表情如何預測成功 - 派屈克和卡西亞·維茲沃斯基)

用於防止自殺的監督圖像識別模型也可以讓人們識別交談對方的情感。這裡有一個關於微表情的TED演講,它展示了如何通過閱讀微表情在商務談判時預估理想價格。它還提到,那些擅長閱讀微表情的銷售人員比不擅長的人銷售額高出20%。如果想獲得這20%的優勢,可以買一副能識別微表情的眼鏡。情緒智力既包括理解我們自己的情緒,也包括善於捕捉周圍人的情緒。通過深入研究我們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解鎖之前從未體驗過的新情緒。如果得到合理運用,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和身邊的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

體驗與想像

想像力是一種能力,幫助我們形成五感無法感知的新觀點、圖像和概念。人工智慧會對我們的經驗和想像力產生影響:改善我們的認知能力,提高情商。簡而言之,一旦擁有了更豐富的認知能力和情感智能模式,我們將能感受到今日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思想和觀點。

牛津大學的一位哲學系教授尼克·博斯特羅姆寫過一篇論文,題為「長大後,我為何想成為一名新人類」。這篇文章描述了新型體驗模式如何增強我們的經驗和想像力。讓我們假設現有的經驗模式在空間X中表示。10年後的經驗模式在空間Y中表示。空間Y將遠大於空間X,這個未來主義的空間Y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快樂,悲傷和瘋狂之外,還會包含新的情感。在空間 Y中甚至可以讓我們理解抽象思想,表達出我們一度想表達卻無法表達的事物。每個人都能以各種方式看待世界,我們的想像力甚至連梵谷都難以企及。

空間Y實際上可以開啟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世界,遠超我們的想像。未來,人們將會擁有更多元的思考、更豐富的感受、更充實的體驗。

交流溝通

人一旦缺乏情商,便很難與他人接觸。缺乏情商的人常常感到被人誤會,因為他們沒有以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信息。即便是情商高的人也知道他們無法完美地表達每一個想法。 未來AI有望通過增強自我表達來改變這一現狀。

谷歌眼鏡將德語翻譯為英語(來源:谷歌收購Word Lens製造商推動翻譯業務)

10年前,我們的大多數通信僅限於手機和電子郵件。當今,我們擁有了視頻會議、增強現實和社交媒體上的各種應用程式。當我們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情商時,我們可以通過更清晰和更淺顯的習語來表達自己。谷歌眼鏡可以即時翻譯外國文本。在前文我已經提到過谷歌眼鏡可以閱讀微表情。但是,為什麼要將溝通僅限於我們能夠「看到」的範圍內?

通過向安置在頭盔上的傳感器發送電脈衝來控制無人機(來源:佛羅裡達大學舉行獨特的「精神控制」無人機比賽)

佛羅裡達大學的學生可以使用精神控制無人機。我們甚至可以使用振動的遊戲手柄,利用我們的觸覺,使馬裡奧賽車遊戲更加逼真。今天的增強現實僅限於視覺和聽覺。在未來,增強現實還會讓擴展到味覺、觸覺和嗅覺。除了五感之外,我們對某些情境的情緒反應可能會通過AI的力量進行微調和優化。我們也可以感受非人或超自然角色的情緒,例如感受艾瑪的心碎,或是從口袋妖怪的冒險中體味興奮。

潛在挑戰

儘管我已經闡明人工智慧幫助我們能夠識別情感,了解自己和周圍的人,但我們不能忘記潛在的挑戰:

· 數據安全:世界隱私論壇稱,被盜醫療保健憑證的黑市價值約為50美元,相比之下,被盜信用卡信息或社會安全號碼僅為1美元。同樣,心理健康信息也是非常敏感的個人數據,容易遭到竊取。就像信用卡和健康保險信息一樣,和情緒相關的信息也會被黑客盯上,因為這在黑市可以賣到不錯的價錢。

· 政府數據規則:對於任何高度敏感的個人數據,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都有不同法規。在美國,醫療保健相關數據需要遵守HIPAA(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法規,而與金融應用相關的數據則需要遵守PCI(第三方支付行業)認證。放眼世界,歐盟制定了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中國有SAC(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道德邊界:就像其他新技術一樣,獲取情緒的信息會遭到社會的疑問和牴觸,我們必須直面現實。醫生查看我們的情緒數據,幫助我們改善我們的健康,這無可厚非,但我們絕不希望保險公司也能獲得數據,從而藉此收取高額保費。按照這種思路,我們懷疑美國有操縱群眾心理來決定投票走向的行為。然而,道德規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特定社會中被視為「準則」的事物。如果社會現在無法接受一種事物,未來也不會接受。雖然數據科學在這一領域的某些方面的應用會讓公眾感到不舒服,但其他一些應用,如防止信用欺詐和反洗錢的欺詐分析,以及亞馬遜和Netflix等推薦系統的營銷分析,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引入新觀念時,社會對此的接受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收集到的數據用來解決怎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痤瘡藥物與抑鬱、自殺有關?「研究速遞 」
    最近發表在《美國皮膚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得出結論,異維A酸與抑鬱和自殺有關。但UCR研究員、該研究的作者之一Misaki Natsuaki說,如果不治療嚴重的痤瘡,它本身就會造成嚴重的抑鬱和焦慮風險。 早在1983年,異維A酸治療痤瘡可能誘發抑鬱症狀第一次被報導。
  • 他們為何自殺?
    2019年,抑鬱的女孩中只有45%接受過治療,男孩中只有33%接受過治療。成年人的比例是66%。在美國,每天有16個青年人死於自殺。為什麼青少年的抑鬱和自殺成了流行病?有許多種解釋,但沒有定論。有研究者強調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作用。有證據證明,女孩因為大量使用手機而遭受更多的霸凌。《時代》周刊說:「如今的青少年普遍被認為比他們的父母更加脆弱、復原力較差、更不堪重負。
  • JAMA Psychiatry:機器學習法識別自殺未遂風險因素
    其中,有近一半生活在東南亞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包括印度和中國。 而近年來,因抑鬱症導致的自殺也是越來越頻繁。 因此,只有結合自殺者的個人特質進行分析,將易致自殺的各種危險因素綜合起來,才有可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自殺現象。 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涉及概率論、統計學、逼近論、凸分析、算法複雜度理論等多門學科。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
  • 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症是怎麼診斷出來的
    抑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被稱為首發抑鬱,另一類被稱為復發性抑鬱。抑鬱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情緒低落、思想遲鈍、言語緩慢、言語稀少等等。調查顯示,大概有百分之十五的抑鬱患者會死於自殺,該病已經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
  • 《怪美》林湘抑鬱自殺: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最近《怪你過分美麗》,也迎來了大結局,而最讓小北傷心的是林湘的抑鬱自殺。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而自殺是抑鬱症患者最嚴重的後果之一。林湘結局,小說裡面林湘最後是在羅風結婚那天自殺了,電視劇看到現在,林湘最後還是會走向自殺的結局。林湘沒有原生家庭的關愛,她的父親只拿她當提款機。林湘失去了愛情,就感覺自己失去了世界,所以她拼命的挽回,沒有原則沒有自我的遷就。但是感情的結束,只要有一方說結束就結束了。
  • 飛行員因抑鬱駕機"自殺"無法徹底避免
    現有的研究也難以預測和防止飛行員因心理問題墜機自殺的可能,即便是普通人,因心理問題導致的自殺行為也是心理學研究的難題。國際民航組織(ICAO)要求機師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包括精神評估。英國民航駕駛員協會表示,在法律上要求飛行員上報是否存在心理問題,檢查員會在體檢過程中發覺飛行員存在心理問題的跡象。 路透社報導稱,國際民航組織建議患有抑鬱症的人不應駕駛飛機。
  • 導致抑鬱症自殺的,不是抑鬱情緒,而是這個
    自從患上這個病,你就得終身與之為伍,藥物、心理輔導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哪天醫生確認你的抑鬱症狀沒了,再過幾年依舊有復發的可能。是一種喪失感,當抑鬱症狀來襲的一刻,你對自己的身體、大腦失去了控制,開始出現幻聽、解離,不知道下一秒鐘,你會面對什麼,也不知為何前一秒還在開心地笑著,後一秒陷入崩潰、哭泣、暴躁……他們總勸你「別想太多,會過去的」,你知道他們出發點是好的,可你偏偏無法做到「不想太多」、「也過不去」。安慰的話語,聽不進去一句,甚至會覺得他們在可憐自己,心生厭惡。隨著病情加重,你越來越發現,好好工作生活變得越來越難了。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如果我們長時間處於壓力之下,大量釋放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會導致大腦海馬體萎縮,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海馬體對記憶和定位功能很重要。可悲的是,我們古老的應激系統(HPA軸)無法區分真實的威脅和錯誤的警報,當我們經歷一些被認為的負面的事情時,我們的應激系統就會釋放應激激素。
  • 「心理量表」Beck抑鬱問卷
    這些類別包括:心情、悲觀、失敗感、不滿、罪感、懲罰感、自厭、自責、自殺意向、痛哭、易激惹、社會退縮、猶豫不決、體象歪曲、活動受抑制、睡眠障礙、疲勞、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有關軀體的先佔觀念與性慾減退。其目的是評價抑鬱的嚴重程度。在1967年的版本中,對每個類別的描述分為四級,按其所顯示的症狀嚴重程度排列,從無直到極重,級別賦值為0-3分。
  • 如何做到準確的區分信鴿公母?
    春季屬於信鴿配對旺季,自家鴿舍缺公少母屬於正常,少了就要給鴿子配對否則就會造成浪費,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準確的區分信鴿的雌雄公母呢?其實要做到準備區分信鴿公母並非易事!因為鴿子的行為真的太難捉摸了,雙雄鴿雙雌鴿都會進行配對踩蛋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呢?筆者鴿趣也是捉摸了很久不能完全100%區別,但是最近筆者鴿趣突然發現,有一種方法能夠做到幾乎100%區分信鴿雌雄!接下來咱們就一起看看!
  • 如何區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個最廣泛的概念,人工智慧的目的就是讓計算機這臺機器能夠象人一樣思考,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人工智慧的分支,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王紹禮表示,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病,發生抑鬱症後,認知能力、思維、行為等各項身體機能都會下降,嚴重影響個人的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不僅如此,抑鬱症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如果抑鬱症患者出現嚴重的自殺行為,這種情緒會「傳染」身邊人。另外,一位抑鬱症患者自殺,可能引起數十位抑鬱症患者效仿。數據顯示,60%~70%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約15%抑鬱症患者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 懷疑抑鬱了怎麼辦?這份心理評估表來幫你,可確定抑鬱的嚴重程度...
    用於抑鬱障礙輔助診斷的量表有很多: 有的簡單、便捷,可供患者和家屬自測,多用於初篩; 有的比較複雜,一般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但結果更權威,是幫助醫生診斷的有力「武器」; 還有一些量表可用於確定抑鬱的嚴重程度、自殺風險,以及和其他疾病鑑別。
  • 身邊人有這些現象要警惕,可能是自殺前發出的求救信號
    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全世界每年有接近80萬人死於自殺而每隔40秒鐘就有一個人自殺在很多人眼中自殺都是無法理解的行為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突然想不開了呢?我們應如何幫助他們?廣東衛生在線特邀權威專家為大家支招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範長河教授指出,自殺其實是由心理、社會和生物學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在9月10日第17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來臨之際,他提醒要正視抑鬱等心理問題,重視抑鬱的藥物心理聯合治療,將有助於降低自殺率。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這是因為我們的觀念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同人對同一件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們不良的心理的波動,經過長時間的壓抑,會逐漸喪失控制,會產生心理的障礙問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認知行為矯正治療,就是通過了解患者這些消極的想法和認知的誤差,重構來挑戰舊有的認知規則。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測試一下就知道
    抑鬱其實很普遍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抑鬱症發病率目前已經上升到了常見心理疾病的首位。據估計,大約有25%的女性和10%的男性遭受過抑鬱症的困擾,約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會選擇輕生,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抑鬱症患者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
  • 24小時內顯著減輕抑鬱症狀!美國FDA批准楊森製藥創新療法
    該鼻噴霧劑將與口服抗抑鬱藥合用,用於治療具有嚴重自殺意念或行為的重度抑鬱症(MDD)成年人的抑鬱症狀。值得注意的是,SPRAVATO 是目前已被證明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 FDA 批准的,能在 24 小時內顯著減輕抑鬱症狀的藥物。什麼是 SPRAVATO?
  • |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專家指出,公眾人物的自殺,很容易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跟風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值此之際,本版特邀精神科專家,對極易導致自殺的抑鬱症進行解讀,找出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是名人的「專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發病率為11%。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抑鬱出現前的6個表現,不要再忽視
    患者感到「過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紛紛湧上心頭,縈迴不去。瞻望未來渺茫暗淡,歡樂之情完全消失,漸萌發厭世之念。沉重的情緒憂鬱總是帶來自責自罪,患者感到自己已喪失了工作能力,成為廢物或社會寄生蟲。有的把過去的一般缺點錯誤誇大成不可寬恕的大罪,一再要求處理。患者可能因罪惡妄想而拒食或只肯吃白飯。情緒極度低落時可自殺或自我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