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問題可能影響自殺風險,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2020-11-02 鋼鐵防彈玻璃心

麥可·布雷斯(Michael J. Breus)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美國睡眠醫學委員會的外交官和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的研究員,專注於研究睡眠障礙方面的知識,並且在這一方面有相當多的成就。

(布雷斯博士)

睡眠障礙與公共衛生。

長期以來,自殺一直都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們在公共衛生方面投入了大規模的資金和人力等資源,卻一直在忽視這個問題。

布雷斯認為,睡眠也需要納入公共衛生的範疇,因為睡眠問題,特別是睡眠不足、嗜睡等症狀,都是自殺行為的警示信號。

睡眠障礙是抑鬱症和其他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症狀之一,而這些疾病會顯著增加患者的自殺念頭和自殺風險。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障礙會增加人們自殺的風險,這一數據與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無關。

睡眠、抑鬱和自殺風險。

布雷斯是電視節目《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的主要成員之一,在節目中,他經常會科普一些與睡眠有關的知識,尤其是睡眠對精神和情緒健康的影響,以及睡眠紊亂會造成的後果。

布雷斯表示睡眠障礙既是抑鬱症與焦慮症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這些疾病加重的原因之一,這形成了一個典型的負向循環——睡眠質量差會增加患者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嚴重程度,並且讓這些疾病更難治療。

抑鬱症患者是睡眠障礙的「重災區」,根據布雷斯的說法,有超過75%的抑鬱症患者有失眠症狀,大約40%的患者患有嗜睡症,這是一種以睡眠過多為特徵的睡眠障礙。嗜睡症也發生在老年抑鬱症患者中,但是它在30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中更常見。

許多探索「睡眠對自殺風險的影響」的科學研究都把睡眠和抑鬱症聯繫一起。在過去三十年間,研究人員進行了許多相關研究,發現睡眠障礙會導致抑鬱症患者的抑鬱情緒以及自殺念頭的增加。這些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差與抑鬱症患者的自殺行為有關。

失眠和嗜睡都會顯著增加抑鬱症患者自殺的風險。

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更容易做噩夢。隨著抑鬱症患者噩夢頻率的增加,自殺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抑鬱症並不是唯一一種被睡眠所影響,導致自殺風險提升的精神疾病。諸如焦慮症、物質使用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都會受到(造成)睡眠障礙的影響,使人們面臨更高的自殺風險。

對於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來說,必須認真看待睡眠問題,對睡眠模式做出改變,並將其視為自殺風險增加的信號,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加以處理,

睡眠是自殺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

類似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往往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因素,但並不總是這樣。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進行了一項新研究,調查了已有的自殺死亡者數據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發現其實54%的自殺死亡者沒有已知的精神健康問題。其中一些人可能有未經診斷的精神健康問題。這個研究告訴了我們:自殺並不僅僅發生在精神疾病患者中。

要理解睡眠與自殺行為之間的關係,其中一個挑戰是將抑鬱從這個等式中分離出來。

睡眠對自殺的影響是否反映了睡眠問題與抑鬱症之間的密切關係?或者,睡眠障礙和自殺風險之間是否存在更具體、直接、獨立的聯繫?在過去的十年裡,許多研究者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即使沒有任何抑鬱情緒或症狀,睡眠障礙也會影響到人們的自殺風險。

這些研究都表明,睡眠障礙,特別是失眠和噩夢會增加自殺想法和行為的風險,而這些風險並不是由抑鬱症所引起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抑鬱不影響自殺風險。只是這些研究讓科學家們排除了抑鬱對自殺的影響,察覺到了睡眠問題本身也會增加自殺的風險。

噩夢與自殺行為之間的聯繫。

噩夢似乎與自殺行為有著特別強烈的聯繫。研究表明,噩夢在有自殺傾向的人中很常見,而且即使考慮到精神狀況,噩夢與自殺行為的風險之間也有著強烈的關聯。研究表明,像噩夢和失眠這樣的睡眠問題持續時間越長,自殺行為發生的風險就越大。

最近一項特別值得注意的研究關注了老年人睡眠質量與自殺風險之間的關係。(65歲以上的人自殺率最高)這項研究特別把睡眠質量作為自殺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分析中控制了抑鬱因素。科學家們發現在對這些老年人的10年隨訪期內,睡眠質量差與自殺風險高有關。入睡困難和缺乏深度睡眠也與較高的自殺風險有關。

失眠和噩夢是兩種最常見的與自殺行為風險增加有關的睡眠問題。但有新的證據表明,其他睡眠問題和睡眠障礙,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也可能導致自殺風險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睡眠與自殺風險密切相關,數百萬人患有失眠和睡眠呼吸暫停等睡眠障礙,或與睡眠質量差的時期作鬥爭。因此,我們迫切地需要更多有關「睡眠對自殺的獨立影響」的研究。

我們如何解釋睡眠障礙會導致自殺風險的上升?

遺憾的是,對此,布雷斯表示目前暫時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我們缺乏足夠嚴格、大規模和長期的相關研究。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推測性的回答。

布雷斯認為,睡眠質量差和睡眠不足會對我們處理情緒、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以及清晰思考的能力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睡眠問題也會深深影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以及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功能和感受。

睡得不好會讓我們:

  • 情緒反應更強烈。

  • 更傾向於對自己和他人的負面認知。

  • 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

  • 處於一種持續的高度警惕狀態,導致躁動、不安和疲勞。

  • 缺乏良好的判斷力和必要的應對技巧。

  • 身體和精神上的「復原力」下降。

  • 對周圍人信任感的喪失。

  • 對社交產生厭惡情緒,逃避與人的聯繫。

看看這個列表,不難發現睡眠是如何與其他因素一起讓我們感到絕望、精疲力竭和情緒低落的,而這些因素往往存在於自殺風險最大的人身上。

我們如何預防睡眠導致的自殺風險?

由睡眠問題導致的自殺問題都會有一些前兆,我們需要對他人、對自己的這些變化隨時保持警惕:

  • 情緒波動,包括過度的悲傷和焦慮,以及憤怒、沮喪、絕望和復仇的欲望。

  • 談論精神上、情感上或身體上的痛苦,表示生活中缺乏目標,擔心成為他人的負擔。

  • 遠離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以及社交活動。

  • 經歷過創傷、損失和危機,包括親人的死亡、經濟損失和負擔、重大生活變化(包括失業、離婚或與伴侶分居)。

  • 不再關心自己的外表。

  • 酗酒和吸菸行為增加。

  • 發生過一些危險行為,包括魯莽駕駛、自殘。

  • 準備自殺的跡象,包括捐贈財產,與朋友和家人清算零碎的遺產,起草遺囑。

  •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情緒波動後,突然平靜下來。

  • 並不是所有有自殺傾向的人都會談論這件事。任何關於自殺的話題都應該被嚴肅地對待,並立即給予專業的援助。

此外,睡眠問題是自殺的另一個重要警告信號。並非所有的睡眠問題都是自殺行為的徵兆。但是所有的睡眠問題都應該被認真對待,因為它們很可能是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的反饋,並且會影響你的生活功能和應對挑戰的能力。除上述其他警告標誌外,我們還應注意睡眠問題,包括:

  • 睡眠模式的改變,包括不穩定和不規則的睡眠習慣。

  • 睡眠過多(尤其是年輕人和青少年)。

  • 睡眠太少。

  • 缺乏深度睡眠,每1-2小時就會醒一次。

  • 對睡眠的抱怨增加了。

  • 對睡眠能力的焦慮或絕望。

自殺通常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結果,而是個人生活中各種因素的複雜組合。睡眠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我們的生活功能和應對挑戰和逆境的能力。隨著我們對自殺行為的不斷重視和預防,我希望睡眠問題也能成為人們重視的問題之一。

如果你有自殺的念頭,或者發現自己有這篇文章中描述的各種徵兆,請不要慌張。主動與親人、朋友談論這一問題,並且著手開始解決睡眠問題,可以幫助你慢慢地恢復到正常健康的生活軌跡。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更容易得心血管病,原因或是睡眠不足
    不少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更容易得心血管病。11月22日,一項觀察11萬人的歐洲研究不但印證了這一發現,還發現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在社會上經濟地位較低的話,長大後也容易發生冠心病。研究顯示,社會經濟地位低的成年男士和女士,冠心病風險分別增48%和53%。
  • 研究表明:夜班可能致癌,早上7點鍛鍊最能降低致癌風險
    這項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的研究,可能會為未來關於鍛鍊時間的研究提供信息,從而降低患癌症的風險。癌症、睡眠和鍛鍊研究表明,休閒運動可以降低一個人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這一信息非常重要,因為癌症患者的數量非常高,而且死於癌症的人數也非常多。
  • EAN/ERS/ESO/ESRS聲明:睡眠障礙對卒中風險和預後的影響
    卒中是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睡眠障礙同樣非常普遍,有證據表明睡眠和卒中之間可相互影響。然而,需要進一步評估這些聯繫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以及通過睡眠幹預改善卒中預防預後的可能性。
  • 睡眠障礙對人類機體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3000726此前研究表明,睡眠中斷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有關,但機制尚不清楚。對此,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aphael Vallat,Vyoma Shah和Matthew Walker及其同事在PLOS Bi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並可能通過影響炎症途徑而增加中風的風險。這些結果提供了一種機制,可以解釋長期觀察到的睡眠不足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並提出了降低這些風險的簡單直接的方法。
  • 研究發現,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可能會增加自殺風險
    在「我也」運動中,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工作中受到性騷擾的人自殺未遂和自殺的風險可能會增加。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琳達·馬格努森·漢森(Linda Magnusson Hanson)及其同事說,瑞典的調查結果表明,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可能「代表自殺行為的重要危險因素」。
  • 失眠/睡眠不足到底有哪些危害?看看這些研究吧!
    Shahrad Taheri稱許多人都睡眠不足,所以試圖在周末補覺,但是工作日欠下的睡眠債可能導致長期的代謝紊亂,可能促進或加劇2型糖尿病的發生。在現代社會中「睡眠不足是普遍的,但只有在過去十年中我們意識到了新陳代謝的不良後果。」Taheri在一個內分泌學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避免睡眠債會對腰圍和新陳代謝具有積極的影響。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解剖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的病人屍體發現,其大腦深處有簇狀蛋白質,也稱為α突觸核蛋白聚集,堆積在大腦調節快速眼動睡眠的區域。即便不是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也會遭受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包括失眠,睡眠中斷和日間過度嗜睡。研究者一直認為,這些症狀不是大腦病變的原因,而是結果——可能是大腦睡眠區域退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特定藥物療法的副作用,也可能是其他因素觸發。
  • 根據最新研究證實:每天的生活中坐著不如躺著?
    確實有大量研究表明,坐著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乃至癌症的風險。2016年的一項研究回顧了超100萬男人和女人的體檢數據。那些坐得久,幾乎沒有中等或劇烈運動的人,由於各種原因死亡的風險最高。那些坐得很少,且進行中度或劇烈運動的人的風險則最低。那中間人群呢?有人坐得多,體育活動也多。研究結果表明,只要運動量增加,死亡風險就降低,而與坐著的時間無關。但是最好還是:高水平的運動,低水平的久坐。
  • 研究發現,這五個原因最有可能造成警察創傷後壓力
    他們結合了統計分析的方法,來測試過去研究中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的大量特徵裡面,哪一個最能預測在警察身上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種確定最佳預測因子的篩選是通過機器學習完成的,即用數據訓練數學模型來發現模式。
  • 研究表明睡眠充足更聰明
    但近日有新研究表明,保證充足睡眠還可以讓你變得更加聰明。德國科學家發現,當人們處於睡眠狀態的時候,大腦還會繼續解決白天困擾我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在充足的睡眠後更容易得到解決。這表明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似乎與充足的睡眠相關。對此, 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研究小組以106名參試者為對象進行了試驗。
  • 研究表明讓屏幕變黃的「夜間模式」比藍光更影響睡眠 破壞晝夜節律
    稿源:cnBeta.COM一項研究表明將設備屏幕變黃的 "Night Mode"(夜間模式)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和藍光一樣也能影響睡眠,破壞晝夜節律。近年來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都達成了共識: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大腦變得警覺,不犯困。
  • 斯坦福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的寶寶智商更高,附「哄」睡指南
    莉莉一度懷疑自家寶寶智商有問題,還曾帶著寶寶去檢查,結果醫生告知寶寶只是學習能力差,並沒有智商問題。在和醫生的交流中,莉莉找到了寶寶學習能力差的根本原因:莉莉寶寶雖然三歲多了,但還存在夜醒頻繁的問題,白天更是從不小睡,性格還非常暴躁,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睡眠問題影響到了寶寶的智商和學習能力的發育。
  • 藍光真的會影響睡眠嗎?
    哈佛醫學院在一份題為《夜間使用發光電子閱讀器會對睡眠、晝夜節律和次日清晨的警覺性產生負面影響》研究報告當中這樣寫道。這份報告對兩組人進行了評估。其中一組會連續5天晚上閱讀4個小時的普通紙質書,而另一組會使用相同的時間來閱讀發光的電子閱讀器。經過觀察,使用電子閱讀器的測試者未能產生足量的褪黑素,他們平均需要花費額外10分鐘來入睡,睡眠中的快速動眼運動(REM)也要比另一組測試者少得多。
  • 超過3億中國人睡不好,睡眠不足究竟有多少危害?
    本文來源:梅斯醫學超過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你的睡眠質量好嗎?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睡眠障礙率達27%,在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六成以上90後覺得睡眠不足,即超過了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且更讓人吃驚的是該數據仍在逐年上升。那麼睡眠不足到底有什麼危害呢?
  • 研究稱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更可能「變笨」
    她告訴Runner’s World,監測心血管疾病風險負擔可能是在衰老過程中保持認知健康的一種可行方式,而關注心臟健康可能對預防痴呆有潛在的重大影響。 具體原因不包括在這項研究中,但Xu指出,之前的研究表明,更好的心臟健康可能意味著有益的習慣,這些習慣已被證明有助於大腦功能,比如不吸菸、適量或少量飲酒、定期鍛鍊、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 像這樣的策略可以減少炎症和改善血液流動,對你的心臟和大腦都有好處。
  • 9個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創傷|這可能使壽命縮短20年
    1995年,美國疾病控制醫療中心與凱撒醫療(Kaiser Permanente)曾經做過一個非常重磅的研究。他們在兩年時間內調查了17500名成年人,想要了解的問題是:童年不良經歷(ACE)與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什麼關係。
  • 長期睡眠不足是導致年輕女性患抑鬱症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抑鬱症的發展會導致藥物濫用、生活質量下降和自殺。此外,患有抑鬱症的年輕人在成年後健康和經濟狀況不佳的風險也會增加。 增加青少年抑鬱風險的因素包括:虐待和忽視、慢性身體疾病、精神疾病家族史、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生活壓力。研究還發現,年輕女性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年輕男性的兩倍,儘管其中的一些差異是研究人員在確定抑鬱症狀時的提問方式所導致的。
  • 睡太多有痴呆風險是什麼原因?不同年齡段一天睡幾個小時最好?
    睡太多有痴呆風險是什麼原因?  睡太多增加痴呆風險是什麼原因?國外專家研究顯示,過多的睡眠與大腦中被稱為腦白質高信號的病變有關,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增加痴呆和中風的風險。趕緊起來去上班啦!  不同年齡段睡眠時間不同,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睡眠時間越短,具體如下。1.新生兒20到22小時,2.嬰兒18到20小時,3.幼兒13到15小時,4.少年10到12小時,5.青年8到10小時,6.中年7到8小時,7.老年6到7小時,8.超過60歲5到6小時。這是一般情況,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刻板遵守,只要在這個範圍內,自己沒有不舒服就是最佳睡眠時間(什麼是健康睡眠?
  • 9個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創傷|這可能使壽命縮短20年!
    1995年,美國疾病控制醫療中心與凱撒醫療(Kaiser Permanente)曾經做過一個非常重磅的研究。他們在兩年時間內調查了17500名成年人,想要了解的問題是:童年不良經歷(ACE)與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什麼關係。
  • 甜蜜導致失眠,研究發現,高升糖指數食物會影響睡眠
    研究睡眠問題的學者,則直言,睡眠反映飲食。因為,有研究發現,個體的身體組分和熱量攝入,會影響特定的睡眠階段。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課題組則發現,飲食中的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會導致失眠。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1期的《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咱們現在就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