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表明:睡眠時間長的寶寶智商更高,附「哄」睡指南

2021-01-11 CiCi媽媽說育兒

莉莉(化名)的寶寶已經3歲多了,轉眼就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然而不僅不會喊人,生活自理能力更是糟糕。莉莉一度懷疑自家寶寶智商有問題,還曾帶著寶寶去檢查,結果醫生告知寶寶只是學習能力差,並沒有智商問題。

在和醫生的交流中,莉莉找到了寶寶學習能力差的根本原因:莉莉寶寶雖然三歲多了,但還存在夜醒頻繁的問題,白天更是從不小睡,性格還非常暴躁,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睡眠問題影響到了寶寶的智商和學習能力的發育。

寶寶的睡眠問題看似是件小事,實則卻是影響寶寶將來學習能力的關鍵,睡眠充足的寶寶才有精力和注意力去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反之,經常性缺乏睡眠的寶寶則會讓學習能力和智商發育大打折扣。

斯坦福研究表明:寶寶經常這樣睡覺,智商將會更高

寶寶的智商是每個家庭都關心的頭等大事,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商,讓寶寶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也是眾多父母操心的問題。寶寶的睡眠模式是否會影響他們將來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呢?科學家們通過一個又一個實驗證明了:寶寶經常這樣睡覺,智商將會更高。

斯坦福研究結果:智商高的孩子睡眠時間更長。

1925年,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之父劉易斯M.特曼博士《天才的發生學研究》指出:在對600多名IQ超過140的兒童和2700多名IQ低於140的兒童進行研究後發現:智商高的孩子睡眠時間更長。

除此之外,日本、加拿大也進行過研究

繼斯坦福研究結果2年之後,有研究者有隊5500名日本學齡兒童研究發現:成績好的兒童睡眠時間更長。

1983年,加拿大一個睡眠實驗室經過科學研究再一次論證:智商高的兒童總睡眠時間會更長。

路易斯威爾大學醫學院對雙胞胎的研究再一次論證了:睡眠模式對學習能力的影響

路易斯威爾大學醫學院在對一對雙胞胎進行研究:雙胞胎中一個睡眠時間長,另一個睡眠時間短。在這對雙胞胎10歲大的時候,睡眠長的那個各項學習能力都比睡眠短的那個強。

寶寶缺乏睡眠會造成哪些惡果?

嬰兒期的孩子,在4個月後就要開始逐漸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良的睡眠習慣會造成孩子性格情緒暴躁、學習能力差以及適應能力不強等惡果。如果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睡眠模式,即便在5個月大的時候脾氣好,即便到了3歲也會變得脾氣暴躁。

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孩子性格暴躁、情緒不穩定

曾在某位家長身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為了增進親子感情,這位家長在每天孩子睡覺前20分鐘會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一開始這位爸爸覺得這個想法甚好,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然而就從實行這個計劃開始後一段時間,一向愛睡覺的孩子到了時間卻不肯睡覺,早上起床喜歡莫名其妙發脾氣。

後來這位家長取消了遊戲20分鐘後,孩子逐漸恢復了正常。雖然只有20分鐘的睡眠時間推遲,卻對孩子性格逐漸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事實表明這種看似微量的當長期性的睡眠缺失在產生累積後會對孩子的情緒和性格造成消極的影響。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晚上缺乏睡眠時,白天做起事情來會感覺精神模糊疲憊,長期性缺乏睡眠更是會對思維造成影響。對孩子來說亦是如此,長期性缺乏睡眠,白天又沒有足夠的小睡時間來中和,孩子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能力的培養。

睡眠的缺乏,更是導致導致生物鐘失衡

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會睡得好?白天睡不好,晚上就會睡得好?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孩子白天沒有小睡,那麼晚上更容易夜醒頻繁,甚至還會帶有哭鬧行為。有些家長為了孩子早上能夠睡久點,會採用讓孩子晚睡的辦法,然而產生的結果就是孩子晚上沒睡好,白天精神差脾氣暴躁。

睡眠的缺乏,容易導致孩子適應能力差

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需要需要培養的,有些家長會發現,有些孩子天生適應能力強,在哪都是自來熟,可有些孩子適應能力卻很弱。有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適應力的不同,與孩子「小睡質量(白天睡眠時間)」有很大的關係。

如何哄寶寶睡覺?這份「哄睡」指南請收好

「哄」寶寶睡覺,就是讓寶寶回到安靜的狀態入睡。讓寶寶在你的懷裡感受到安全感、溫暖和保護,通過擁抱搖晃哼歌等輔助手段讓寶寶逐漸平靜下來入睡。真正需要花時間哄睡的一般是4個月以後的寶寶,那麼如何哄寶寶睡覺?這份「哄睡」指南請收好。

步驟一:把握寶寶入睡信號,及時安撫寶寶入睡

寶寶出現了如下情況,代表寶寶困了,這時家長要及時進行「哄」睡:

①寶寶出現打哈欠、揉眼睛的動作;

②寶寶吸吮動作越來越不明顯,越來越慢;

③寶寶開始對家長的逗樂方式或是周圍事物不感興趣;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代表寶寶過度疲倦了,下次家長要提前20~30分鐘進行哄睡:

①寶寶開始產生哭鬧;

②寶寶情緒顯得很暴躁,哄睡起來相當困難。

步驟二:哄睡方式

哼歌拍背:把寶寶放在身邊,一邊給寶寶哼唱熟悉的睡眠曲一邊輕拍寶寶的背部或是臀部使其入睡。

抱哄搖晃哄睡:把寶寶抱起來,邊哼歌邊輕輕搖晃寶寶入睡(這種方式不適用於3個月內的寶寶,以免對寶寶腦部造成傷害)。

安撫物入睡:讓寶寶邊吸吮邊入睡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局限性就是寶寶大了之後不容易戒掉,安撫的方式可以是奶睡、奶嘴或是寶寶自己的手指。

步驟三:隨著寶寶長大,制定入睡程序很關鍵

寶寶逐漸長大,為了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根據年齡的增長,家長制定一套有效的入睡程序很關鍵。

①睡覺前半小時先給寶寶把澡洗好,餵完奶,舒服地躺在床上;

②在孩子發出入睡信號時,儘量減少外界刺激:噪音、燈光、玩耍等;

③選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哄」睡,寶寶中途醒了不要著急餵奶或是發出聲音,觀察寶寶會不會自己接覺,實在自己無法接覺,家長再次進行哄睡。

CiCi媽寄語:寶寶的事無小事,家長不要覺得寶寶睡覺前鬧一鬧哭一哭是正常的事,其實這是寶寶過度睏倦的信號,解決的方案就是提前20~30進行哄睡。而且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有所變化,家長要根據自家孩子的睡眠情況適時調整。

相關焦點

  • 抱睡是最快哄睡方式?寶寶睡眠倒退期,巧用方法不再「落地醒」
    「我覺得哄睡太難了,每天一到哄睡時間,我都覺得頭皮發麻。」「哄睡」的槽點一出來,馬上得到了很多寶媽的認同,大家索性開始聊各家哄睡的艱難之旅。在眾多的哄睡方式中,被頻繁提及的是「抱著哄」,因為大家都覺得抱著哄睡是最快的入睡方式。但是有寶媽卻說:「一開始抱著哄睡是挺快的,但情況不穩定,有時好睡有時不好睡。」這是為什麼呢?
  • 這3種哄睡方式,不僅影響寶寶睡眠質量,還可能對大腦發育不利
    執筆:木子插畫:白露定稿:蘇子後良好的睡眠質量對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嬰幼兒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很多家長都會十分關心寶寶的睡眠質量,也希望寶寶能夠快速入睡,發育得又好又快。但有些哄睡方式卻並不確當,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還可能不利於大腦發育。
  • 「哄娃兩小時,睡眠5分鐘」,不靠譜的哄睡方式,小心害了孩子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在媽媽哄寶寶睡的時候,總是哼著小調兒,用手拍著搖著寶寶睡覺,或者放在搖籃裡哄寶寶。相信每個人對媽媽哄睡傳統的印象,都是抱在懷裡搖啊搖,直到孩子睡著。然而,這種方式對於大腦嬌嫩且脆弱的新生兒適用嗎?
  • 睡眠時間影響生長,是睡得越多孩子越高嗎?最佳睡眠時間是這個
    老人經常說:孩子睡覺長腦子。的確,當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也是大腦發育最快最好的時候。而且睡眠期間還可以分泌一種生長激素,對於寶寶身高增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媽媽也了解了睡眠的重大作用,所以恨不得一天24小時讓寶寶能睡夠20小時。寶寶睡醒了也要繼續通過哄、悠、奶睡等方式讓寶寶多睡一會。
  • 寶寶睡不好易影響健康,哄睡不用絞盡腦汁,學會這3點就行!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都很長,而且這些睡眠時間都是分開的,並不連續,這就導致有時候寶寶睡到半夜醒了,就會哭鬧,要人陪著玩耍。爸爸媽媽們為了哄寶寶睡覺也是絞盡腦汁,什麼「哄睡神器」,「哄睡寶典」全部都用上了,卻發現效果甚微,寶寶該鬧還得鬧。
  • 這些哄睡方法,可能危害寶寶的健康,很多家長還在做
    一提到哄寶寶睡覺,很多家長都頭疼。家裡有「睡渣」的寶寶,想了無數辦法,用盡全身解數,父母已經打上眼瞼了,寶寶依然睜大眼睛。鄰座的阿爽經常跟樂樂媽媽抱怨,她用三個鍾哄兒子睡覺,兒子卻只睡了半個鐘。常見樂樂媽橫抱著兒子,邊走邊輕拍或左右搖晃,哄半個或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哄睡著,結果一放下就挨著床,她的兒子立刻醒來,開始大哭,阿爽又一次抱起來哄。儘管阿爽很盡心的哄孩子、照顧孩子,但方法其實並不正確,所做的努力不僅沒有結果,反而還損害了寶寶的健康,而且阿爽比其他媽媽更辛苦。今天樂樂媽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常見的兩種哄睡方式的錯誤之處,當然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哄睡方式。
  • 科學表明:每晚這個時間睡覺的孩子,長得更高更聰明,家長要知曉
    如果說現在的成年人常常被睡眠所困擾,那麼孩子的睡眠往往可以作為孩子成長的信號。科學表明,孩子在以下時間段睡覺,個子可以長得更高,智商也更高,這是一個家長不得不知道的知識點!案例:小區的紅紅一直是整個小區的同齡孩子中身高最高的,這樣小區其他的父母都羨慕不已。
  • 白噪音究竟是哄睡神器還是聽力殺手,用它哄睡前,你要注意的事
    當然啦,為了寶寶好,能科學哄睡還是要科學哄睡的。對這方面有過了解的寶媽,應該都聽過「白噪音」吧。不過,關於白噪音也存在針鋒相對的觀點,很多人認為它是哄睡神器,也有人認為是寶寶的「聽力殺手」。那到底該不該給寶寶用呢?想必這個問題,困擾寶媽很久了吧。
  • 嬰幼兒睡眠時間短怎麼辦?嬰幼兒睡眠時長標準,排查誤判解決問題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上周更新了一篇關於嬰幼兒睡眠總時長參考的文章,吸引了不少媽媽給我留言,雖然文中給出了睡眠時間參考以及計算方式,希望可以減輕媽媽們的焦慮但依然有很多媽媽在發愁:「我家寶寶睡不夠怎麼辦?」
  •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把握黃金睡眠期,輕鬆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一般在寶寶3~4個月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入睡了,世界睡眠協會公布了「6大金質睡眠法」:分別是金質睡眠環境、金質入睡時間、金質睡眠時長、金質睡眠準備式、金質睡眠裝備、金質睡眠方式。下面將闡述一下如何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 30%的嬰兒睡眠問題是由這個原因造成的,寶寶也不想成「睡渣」的
    一些媽媽遵循傳統的新生兒護理習慣,將3個月以內甚至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長期安放在安靜、昏暗的臥室,這樣的環境不僅給寶寶的睡眠造成困擾,也極大的阻礙了他們睡眠能力的發展,可能導致寶寶越大越難睡的現象。嬰幼兒的睡眠環境到底包含哪些方面?
  • 2018人工智慧+睡眠健康科技生態論壇暨眾德睡啦新品發布會在南京...
    他談到:眾德智能秉承「厚德載物、敬天愛人、自強不息、植眾德本」的理念,積極踐行讓人工智慧走進千家萬戶的企業願景,多年以來始終專注高科技人工智慧的研究開發。為了解決廣大群眾的失眠痛點,眾德專門成立了智能助眠機器人研發團隊,歷經兩年探索,至今推出多款「眾德睡啦」助眠科技產品--助眠機器人陪伴款和商務款、啦啦鼓兒童智能陪伴機器人、助眠甜甜圈等。眾德睡啦產品推出後得到廣大用戶朋友們的認可和關注。
  • 寶寶這些讓人焦慮的睡眠問題,你中了幾個?
    這個數據是今日頭條在進行了為期11個月,對6億裝機用戶的閱讀行為進行追蹤與分析,全面掃描今日頭條育兒用戶對於睡眠這個話題的相關興趣點後,得出來的權威數據。媽媽們關於寶寶睡眠的焦慮我深深的理解,在月華每天收到的各種留言中,也有非常多的媽媽詢問與寶寶睡眠有關的問題,寶寶怎麼哄都不睡怎麼辦?寶寶睡眠時間短,頻繁夜醒怎麼辦?睡眠不安穩,喜歡翻來覆去、動不動磨牙怎麼辦?
  • 嬰兒哄睡難睡眠差作息亂?想輕鬆又科學?EASY育兒法實踐詳解
    太多人會問:我的寶寶睡太久/睡不夠長怎麼辦?我的寶寶玩不了那麼久/玩太久也不困怎麼辦?我的寶寶沒有辦法做到每天早上7點起床,這一天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安排了怎麼辦?!雖然E.A.S.Y程序強調以3或4小時為周期循環,並遵從每一步的安排。但特蕾西自己也不斷強調——「不要和時間表死磕」,一味地盯著時間表,只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和挫敗感。
  • 孩子長身體,睡眠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作息的兩個重要方法
    這也讓我很是無奈,我讓她調整作息時間規律,而且要做好哄睡工作,可是她卻從來沒有實施,導致孩子從一歲以後,一直就沒有怎麼長起來。讓我們借這這個機會給大家說說,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怎麼睡,才能長高呢?1.一歲之內的小寶寶滿足他們的睡眠時間對於小寶寶來說,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寶寶們幾乎是在吃睡中度過,對於小寶寶只要吃飽了,就喜歡迷迷糊糊的入睡,然後醒了玩幾個小時,
  • 微博傳搖晃哄寶寶睡覺會傷腦部 搖籃曲或成絕唱
    「對於傳統的搖晃哄嬰兒的方法,我們是不贊成的。」也有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睡在搖籃中,建議家長也不要用同一頻率長期搖晃搖籃。因為孩子如長時間在同一頻率下晃動,也可能引起腦部震蕩。所以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搖晃嬰兒,特別是大幅度地用力搖晃。  3 還有哪些做法會傷害寶寶?
  • 小睡眠升級睡眠服務2.0 攜手愛豆哄你入睡
    2020年3月21日,是第20個世界睡眠日,中國今年的主題為「良好睡眠 健康中國」。如今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大健康的基礎就是健康睡眠。有數據顯示,有68%的人群有意願主動採取各種方式改善睡眠。
  • 寶寶的生物鐘顛倒,白天叫不醒晚上睡不著,到這個月齡就要調整了
    2)胃容量太小,無法支持寶寶睡整覺從剛出生開始,寶寶的胃容量是不斷發展的,但大小仍然無法讓他們堅持睡很長時間。因此,小月齡的寶寶最多睡兩個小時左右就要起來喝奶,即便晚上也是如此。就算他想睡,胃也不允許呀!
  • 你的寶寶準時睡覺嗎?你還在過著白天上班,晚上哄娃的生活嗎?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這種不規律的睡眠都是由父母造成的。寶寶晚上不好好睡覺,父母壓力大寶寶的睡眠質量一直是困擾著萬千寶媽的難題,寶寶睡不好,總是變成"夜哭郎",搞得父母也無法安心入睡,小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夜哭郎",一個晚上總要醒來三四次。
  • 專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需要多睡眠的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睡眠指南,0-18歲孩子的最佳睡眠時間表為:年齡4-12個月 睡眠時長為:12—16小時年齡1-3歲 睡眠時長為:11—14小時年齡3-5歲 睡眠時長為:10—13小時年齡6-12歲 睡眠時長為:9—12小時年齡13-18歲 睡眠時長為:8—12小時年齡越小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時間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睡眠時長不僅僅是包括孩子晚上的睡眠時間,還包括白天的一些小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