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精太甜,容易失眠
在西方,有1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研究睡眠問題的學者,則直言,睡眠反映飲食。因為,有研究發現,個體的身體組分和熱量攝入,會影響特定的睡眠階段。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課題組則發現,飲食中的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會導致失眠。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1期的《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咱們現在就來解讀。
睡眠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困擾著30%以上的成年人。失眠則是焦慮及抑鬱症等問題的幕後因素,本星球每年因此產生的經濟負擔,約為1500億至1750億美元。對於失眠,常用的應對方法是藥物及心理諮詢,但是,使用鎮靜催眠藥可能影響心理健康,並帶來白天疲勞;心理諮詢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因此,尋找到失眠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降低幹預成本,並減少助眠產生的副作用。飲食與睡眠的關係,就是這些研究中方興未艾的領域。
睡眠與飲食的關係,此前的部分研究結果,存在著矛盾。比如,有些研究認為,失眠症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較低;另外的研究則認為,甜食與較差的睡眠質量相關。為了弄清真相,哥倫比亞大學的課題組,進行了3年的前瞻性研究,收集了5萬多名婦女的飲食數據,經統計發現,攝入高升糖指數飲食,更容易導致失眠。
研究結果表明,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總量和失眠發生率沒有顯著相關性,而額外的甜味,卻會導致失眠。不同種類的澱粉和糖類製品,導致不同的血糖水平,其中,添加糖、白麵包、精米、汽水等高度精煉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更高的血糖升高指數,更易導致失眠;豆類、堅果、全穀物、蔬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消化較慢,升糖指數較低,所導致的失眠發生率也相對較低。
研究者分析其中的原因,認為高升糖指數食物,可使血糖發生急劇變化,高血糖負荷會引起餐後高血糖,繼而產生代償性的高胰島素血症,將血糖過分降低至損害腦功能的濃度。這樣的過程,會觸發自主神經對激素分泌的調節,影響到腎上腺素、皮質醇、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等分泌水平,使機體處於焦慮、易怒、飢餓的警覺狀態,影響睡眠質量。低血糖症,起初令人昏昏欲睡,但在入睡後,更易醒來。
高升糖指數飲食,曾被證明,可以刺激炎症性免疫反應,可以通過抑制睡眠的抗炎因子,來增加失眠;過多的添加糖,還會導致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導致腸道營養不良,從而對睡眠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從相關文獻看,較早前由英國倫敦大學進行的研究則提示,每晚增加睡眠時間,可以幫助減少含糖食物的攝取。由此可以看出,甜蜜的失眠,是1個問題的2個側面,飲食中的升糖指數高的食物與睡眠質量,相互影響,甚至是互為因果的。
甜蜜的失眠,還有另外1個例證。在最新1期的《醫學假說》發表的美國堪薩斯大學團隊的論文指出,攝入過多糖分可能加劇抑鬱症狀。研究者指出,雖然吃糖有時可以短暫改善情緒,部分抑鬱者,也會吃更多甜食。但是,通過分析糖攝入對生理和心理影響的研究結論後,發現糖攝入過多,會導致身體更易出現炎症,與炎症相關的部分激素,則會導致大腦進入抑鬱狀態。太多的糖,也會對體內微生物帶來影響,從而分泌能夠加劇抑鬱的化學物質。此前還有研究發現,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可推遲晝夜節律,降低褪黑素分泌,使得入睡時間延遲。因此,為了健康,每天攝入食物中的添加糖不應該超過25克。學者們還建議,為了提高睡眠質量,應該攝入膳食纖維和蔬果,增加全穀物和複雜碳水化合物攝入,少吃精米、白面,嚴格控制含糖飲料的攝入。想睡好,別太甜,記住喔。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