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萬年前,人類開始意識到某些事會導致其它事的發生,並且當前者改變時,後者也會隨之改變,這一發現使人類這一物種創造出了有組織的社會,並逐漸創建了我們今天的科技文明。
這一切的發生可以概述為兩個字——因果
人類大腦是大自然有史以來為處理因果關係而設計出的最先進的工具。在我們的大腦中,儲存著無數關於因果的信息,並通過這些知識解決了我們所面臨的無數問題。
由此人類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構想,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因果背後的邏輯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並最終創造出一個「先知者」,它能幫助我們看到未知的現象,並解決將要發生的問題。
事實的產生都是通過各種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網絡融合在一起的,我們大部分知識的構成都是因果闡釋而非枯燥的事實,這也是現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石。
例如,有一個人做錯了事,當被人追責時,他往往會解釋他做錯事的原因。人們都深信,列舉原因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再比如,打碎窗戶是結果,為了逃生打碎和因為貪玩打碎,不同的理由得到的結果卻能讓人們做出完全相反的評價。
人類具有想像不存在之物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與因果思維相結合往往能創造出奇蹟。
因果關係的第一層級——關聯
人類運用因果關係的第一層級是關聯,在這個層級中,我們通過觀察來尋找規律。
當運動員踢足球的時候,他會觀察對方踢足球的角度和力度,然後推測出足球下一刻會出現的位置,這名運動員所做的就是通過觀察來尋找規律。
因果關係的第二層級——幹預
當我們開始改變世界的時候,就進入了因果關係的第二層級,即幹預。幹預比關聯更高級,原因在於它不僅是觀察,更是主動改變現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在實施幹預,例如當我們服用頭痛粉來治療頭痛時,就是在通過改變人體內微元素的變量來影響另一個變量,即頭痛的狀態。如果我們關於頭痛粉治療頭痛的因果知識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結果」變量將會從「頭痛」變為「頭不痛」。
因果關係的第三層級——假如
這是一個人們無法觀測到的世界,在這一層級中的典型問題是:「假如我當時做了……會怎樣?」
當我們成功運用這一層級的因果後,就能對未來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而當我們掌握了各種法則之後,就可以選擇性地違背它們,並最終創造出與現實世界相對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