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係的複雜,不是簡單的一因一果

2020-12-03 獨視角

科學透過觀察自然(和社會)來尋找真理,並且會根據新的資料來修正錯誤。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但是從科學與哲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即使在實證研究中,科學方法仍然有其限制。

科學家最常見的是追求用簡單的因果關係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為什麼會有火?因為氧化反應釋放化學能。為什麼人們要交易?因為對雙方都有利。為什麼會下雨?因為空氣中有太多水氣。

但是這些看似簡單的答案再追問下去,會發現它們都是由更多、更複雜的因素造成的。下雨不只要看水氣,還要看雲和氣流,雲取決於相對溼度,由氣溫和水蒸氣氣壓決定,氣流則受地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太陽的照射影響。

因果關係太複雜,絕非簡單的一因一果

像這種由許多部分互相影響的系統,稱為「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複雜系統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研究領域,這領域裡的研究往往無法直接用人腦和紙筆來做,必須借電腦程式模擬。

這些模型根據科學定律和大量已知的資料,推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在氣象預報的電腦模型裡,我們輸入各地觀察到的地形、氣溫、溼度、風向等等,然後讓電腦根據流體力學、柯氏力、水的比熱等原則,推算接下來幾天的天氣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進行上述天氣計算時,電腦擁有的資料我們都有,我們可以看到每一行程序碼和每一筆數據,但是沒有人類有辦法從這些資訊,直接在腦中推算出未來的天氣。既然如此,我們真的能說,我們知道為什麼明天會下雨嗎?

其實,在氣象研究裡,人類把握的資訊還算是比較多的。我們對大氣科學研究得很透徹,科學家知道氣象模型裡面用的每一條公式背後的原理。有些研究就沒那麼幸運了。

在研究生態組成、市場銷售、群眾行為的時候,有些科學家可以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做出非常精確的資料分析模型,但是我們卻完全不知道背後的原理。這類模型的基本上只是從過往收集到的大數據中找出各種相關性,然後根據歸納法,以這些相關性來預測未來。

例如,25歲以上女性會買用宋體字型標示的產品的機率高0.2%、控制去年乾貝捕撈量的時候一月平均氣溫每高一度當年八月蝦子捕獲量和漁網大小的相關性就會減0.1%……這兩個例子只各描述了四個變因的影響,而現代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模型,常常牽涉到上百個變因,裡面的相關性複雜到沒辦法用文字來描述。就算能夠寫下來,人腦也無法直觀理解。

在這些「弱相關」當中,每一個變因單獨的影響往往很弱,在一般人眼裡根本不會覺得它有影響結果。然而厲害的是,當我們把上百個變因和上萬件弱相關全部統合起來,確實就能預測今年會有多少蝦。

科學的目標

工具論主張科學只是在描述相關性,至於這些相關性背後有什麼因果關係,根本不是科學的目標,也不是科學有辦法解答的。但是我想大家都同意,你的電腦裡有一個預測力很好的模型,不代表你可以用科學解釋這個研究對象。

大多數科學家想知道的不是我們可以捕到多少只蝦,而是背後的機制,例如氣溫是否影響了蝦子和乾貝各自愛吃的藻類之間的競爭結果。但是如果這個途徑對蝦子產量的影響只有0.1%,那表示這個機制本來就很弱,不但很難觀察到,而且就算證明了也感覺不到什麼重大的意義。

強弱是比較出來的,但很有影響。人類喜歡看到「每多花一年念書就會少存十萬元退休金」這種強相關,而不是「中學成績每高一分找到理想工作的機率就高0.0001%」這樣的弱相關,因為前者比較有用。

不幸的是,自然界可能充滿各式各樣的複雜系統,裡面滿是各種極難懂的弱相關。往好處想,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模型作出精確的預測,不用浪費時間理解背後的原理。但是愛問「為什麼」的人就只能感嘆,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為什麼某個模型成立。

相關焦點

  •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與特殊情形處理
    刑法因果關係不僅存在一因一果的情形,有時也表現為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     3.相對性。刑法因果關係判斷的兩個階段(因果構造)是:首先,針對結果,確定是哪個或哪些行為所致(可歸因的行為)。然後,針對該行為或該數行為,確定是否歸責(可歸責的行為)。刑法因果關係是事實因果關係和法律因果關係兩個層面的結合。     4.確定性。結果確實是由行為所引起。
  • 再談《莎莉之定律》——選擇、人生與因果
    當問及莎莉的選擇與其獲得的生活之間的關係時,我們所討論的對象顯然是一個一般概念的因果關係;本期星貼獎主題詞「不同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也在明顯地暗示「選擇」與「人生」之間存在類似的因果關係,雖然其未明確指出其中機制。那麼,因果,究竟是什麼?或者說,該詞想要刻畫的,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 近期因果隨想小集
    由果無法找到確定因,由因也無法找到確定果,自然是一個沒有確定因果邏輯的隨機世界,一切皆為天意。所有邏輯都是人為的,一切確定因果的邏輯演繹證明都是謊言,而非真理。科學語言範式是「if...then...」if掉n-1個可能出現的結果,才有then 這一個結果。如果沒有lf,那一因就有N個果。每一個果都是一個概率。所謂科學結論,無非是假設條件下的因果結論。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比較法研究202006
    其二,之所以有如此多樣乃至差異巨大的刑法因果關係的話語表達,可能是因為,不同的訴訟參與者會使用不同的語詞或語句,以證明或證偽因果關係。訴訟各方有什麼是因果關係的理解分歧,也有多因一果情形下原因力的對抗性論辯;有實行行為對損害結果作用大小的爭論,也有是否應認定因果關係中斷的對峙;除了定性分析,還常涉及到因果關係的定量認定問題。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 | 比較法研究202006
    其中濫用職權罪70,玩忽職守罪435  檢索可見,刑事裁判文書中表達刑法因果關係的常見語詞(句)有25個: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多因一果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生的原因之一、直接因果關係、間接因果關係、必然因果關係、一定的因果關係、一定因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輔助因素、誘發因素、誘因、促因、促進因素、因果鏈條的重要環節、雖無直接因果關係但卻具有一定的客觀聯繫、根本原因、直接的必然的因果關係
  • 以客觀歸責理論評價精神傷害因果關係
    在多個原因導致同一精神傷害的情況下,能否根據條件說、相當因果關係說等傳統理論進行因果關係判斷,需要認真對待。條件說認為,某行為是危害結果發生的條件時,該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條件說中因果關係必須建立在清楚的事實基礎上才能適用,當行為人對自然規律沒有充分認知的情況下,條件說根本無助於刑法上因果關係的判斷。
  • 因果觀念新革命?萬字長文,解讀複雜系統背後的暗因果
    它們往往關係錯綜複雜、變化撲朔迷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如讓社會經濟學家們和人類個體往往都頭疼的社會複雜系統——既然找不到確定的因果,乾脆就都當成隨機概率和內隱知識好了。其中最簡單是一個兩主體交互的例子:愛情——傳說中的永恆之謎。愛一個人,究竟是不是讓對方愛的原因?
  • 因果關係的新哲學解釋
    既不能簡單地認為「英式哲學」缺失了德囯哲學的理性主義和辯證思維,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德式哲學」缺失了英國哲學的經驗主義和形式思維,但英國和德國的哲學思維和哲學傳統存在「跨文化」的差別,這就好像「英式足球」和「德式足球」的差別一樣,從對因果觀念的不同解釋也可看出兩種歐洲哲學的差異。「歐洲的價值觀」既有統一性,也有差別性。統一性反映了事物關係的無差異性,而差別性反映了事物關係的有差異性。
  • 因果發現:如何讓算法成為複雜系統中的「福爾摩斯」?
    ,在凱風研讀營中黃碧薇博士的關於因果發現的分享中,講述了如何用算法,做複雜系統中的「福爾摩斯」。例如某人聲稱窮人吸菸多,而窮人患肺癌的比例更高,而這意味著「吸菸多的人患肺癌多」不能支持「吸菸引起肺癌」,這就是一個已知的因果鏈條。然而真實世界中,類似的因果鏈條,往往並不是先驗知識。尋找因果關係,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隨機對照實驗。但是這種實驗方式在實際問題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倫理問題,並且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在刑法中,將某結果歸咎於某人時,往往需要查明其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因此,刑法中的因果關係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學者習慣於直接將一些哲學概念和範疇引入刑法學研究,忽略刑法中因關係的特性,使問題略顯複雜。針對這一現象,對大陸法系及我國有關因果關係理論進行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我國刑法因果關係理論做些新的探索,期對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建議。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因此,在刑法因果關係的判斷中,事實歸因應以必要條件為原則、現實充分條件為補充予以判斷;規範歸責應以相當關係為原則、致果共效關係為補充予以判斷。這一判斷標準在累積因果關係、重疊因果關係、超越因果關係、假設因果關係等因果形態中,均能獲得普適性驗證。  刑法因果關係的認定至為複雜。
  • 從「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到「用事實解釋事實」的錯誤
    之前發布了《三條最基本的簡單邏輯》(http://tieba.baidu.com/p/5335472137),最後舉的第三條基本的簡單邏輯是「不得因果跳躍」,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邏輯。無獨有偶,批改學生的作業,看到有一個學生說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這是對的,但正確的說法是:因果關係一定有相關關係,相關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不能以相關關係來直接否定具有因果關係,還要進一步分析。  因果關係在邏輯鏈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居於前後,如A推出B,B推出C,則A與B、B與C、A與C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的相關關係在邏輯鏈上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處於平行狀態。
  • 不是菸酒,是「一果一菜」,勸告家人要少吃
    許多人可能會說菸酒,但真正的「爛肝大王」可能不是菸酒,而是「一果一菜」,但很多人經常吃。傷肝的「一果一菜」具體指什麼食物「一果」指的是變質的水果節約是我們的美德,當水果或蔬菜出現變質時,多數人都會削掉變質的部分,覺得剩餘的部分依舊不受汙染然後繼續食用,這是錯誤的做法。
  • 司法考試刑法試題:因果關係
    經鑑定,崔某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而死。關於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於故意傷害致人死亡B. 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C. 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係,這是客觀事實D.
  • 因果推理「三問」: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如何使用?|內生性|因果關係|...
    譯者:AI研習社(聽風1996)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我致力於尋找某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用來完成我的論文。因果關係強大到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信心去做決策、防止損失、求解最優解等。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什麼是因果關係,為什麼需要發現因果關係,以及進行因果推理的常用技巧。  1. 什麼是因果關係?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需要更為具體的標準
    客觀歸責理論是否優於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客觀歸責理論與相當因果關係說相比較,有何不同?實踐中應採用哪種理論?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松宮孝明介紹道,相當因果關係說屬於日本的通說,而客觀歸責理論則是作為其反對學說發展至今並成為一種有力學說。但正如他所言,「因果關係是將結果客觀歸責於行為人的標準,因此相當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不是對立」。
  • 刑法中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判斷方法
    一、相當因果關係說的堅持  「必然——偶然」因果關係理論考察行為和結果的聯繫程度,針對不少情形得出的因果關係判斷結論與德日通說具有一致性。不可否認「必然——偶然」因果關係理論包含著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它採取哲學式的話語體系和理論範式,缺少法律層面的價值考量,沒有創設出較為明晰的判斷規則,在面對複雜的因果關係情形時適用乏力,因此日漸式微。
  • 張江:從圖網絡到因果推斷,複雜系統自動建模五部曲
    首先,模型往往非常簡潔,比如 Boid 模型,通過簡單的三條規則就能模擬出鳥群看似複雜的行為;其次,人工模型通常會依據科學家的經驗,非常具有洞察性,使得它更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如小世界模型,無標度模型都描述了網絡的本質特徵;另外,簡潔的模型也非常便於理論分析,也不需要很強的算力就能執行。 但人工模型有其很強的局限性。
  • 從刑法因果關係中分析本案的定性
    理由如下:  (一)相當因果關係說。相當因果關係說中,相當性的判斷基礎分為客觀說、主觀說和折中說。筆者同意折中說,即社會一般人和行為人在行為時是否認識這一客觀事實以及行為人是否特別認識到的事實為判斷基礎。根據相當因果關係說,根據「一般社會生活經驗」,李某死亡的刑法上的原因是心臟猝死,但是王某並不特別知道李某是心臟病患者,以一般人的認識,李某也是正常的、健康的生命個體。
  • 《天道》:當事物作為果存在必然有它的因,說出這個因叫解釋因果
    肖亞文敢冒著敗訴的風險,出手接管格律詩公司,並非只是簡單到,只要信任丁元英就足夠了,她要先信任的是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一個公司和王廟村生產線。《天道》揭示了太多的不可思議的概念。不可思議,並不是,不能說不能講的意思。而是容不得你思議,容不得你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