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當事物作為果存在必然有它的因,說出這個因叫解釋因果

2020-12-06 八零後農民工小哥

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

在這裡每日一更。

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

《天道》更多的是以人的視角在看待所有的事物的發展。

那些出離眾生立場與觀念的,那些不能被常人所理解的,都是《天道》背後,規律如來所指。

執見並沒有錯,只是執見的立場是什麼,很重要。

是見路不走的執見,還是唯經驗教條主義的執見。

這是我們永遠的課題。

1

看見你所能看見的,接受你所能接受的。

小丹對丁元英狂熱的愛,是出於人性本能的一種反應。#天道#

馮世傑想給村裡幹點事,尋求高人,給指點迷津,也是符合人性的所求所指。

肖亞文敢冒著敗訴的風險,出手接管格律詩公司,並非只是簡單到,只要信任丁元英就足夠了,她要先信任的是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撐起一個公司和王廟村生產線。

《天道》揭示了太多的不可思議的概念。

不可思議,並不是,不能說不能講的意思。而是容不得你思議,容不得你思量。

動念即錯。

但這種不可思議的結果,便是對眾生立場的一個衝擊。

該怎麼接受你的不可思議的因果?

當事物作為果存在的時候,必然有它的因,說出這個因的叫解釋因果。

可眾生並沒有這個能力,如果眾生有這個能力,那麼眾生就是覺者,就不需要去理解受持,不可思議是什麼。

見路不走,即為正確的路的另外一種解釋。

出離立場有很多種提法。

比如解放思想,佛教稱之為開天眼。都是在提醒眾生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看待立場的場。

無所用,活個明白就行。

無所不用,便是曾經待在立場裡面,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那些東西,現在唾手便可得到了。

2

依照見路不走為指導,但路是什麼?見什麼樣的路?

《天慕紅塵》裡,方迪曾就什麼是路,有過這樣的闡述。

「什麼是路?路是方便的,經驗的,模式的,固化的,既有的。」

用一句眾生立場的話而言。世上本來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不同的路,便會作為不同的因果。人生便是在抉擇和行走的路上。

眾生的思維和智慧,不足以對極其複雜的事物,有太複雜的推斷和演算。

眾生判定事物的觀點只有兩個極端。非好即壞,非對即錯,非此即彼。

每多一個立場便多了一道保障,立場越多保障越多,犯錯的概率會越小。

所謂的成功便是犯錯的概率小而已。誰的路更適應市場,誰的路更適應市場規則,誰就能成功。

這個沒有道理可講,這是所謂的規律如來,不容思議。

眾生以為經驗教條主義為根本的抉擇,事物利弊的法寶。但這種抉擇的對錯成本太大,更多的時候便超出了眾生所能承受的範疇。

此時宗教便有了意義,祈禱便有了價值,上帝便有了所住。

眾生知道祈禱沒用,但為什麼還要祈禱?祈禱的所在的價值是什麼?

因為看不見將來的路在什麼地方,所以才祈禱。

哪怕是已經欲將即見因果,還是要依經驗教條主義為最高的指導原則。

經驗,教條主義的管用,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用,還是依眾生立場的用?

或許都不是,它只唯經驗,教條主義的用。

3

啥叫路,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

精神拯救的暴利很嚴重。

以成功者的方法和經驗做出來的許許多多的產品,即便放在當今的社會,也一直是大眾所追捧的。

我們在拒絕毒雞湯,拒絕所謂的成功者的方式方法,或者速成的絕技。

同時我們又在甄別渴望渴求,世上真的會有一種所謂的成功者的速成秘籍。

眾生是沒有真理真相的,只有好惡的,利益的,站場的。

那麼眾生所追求的那些,都是立場裡面所需求的。

比如一所大房子,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比如一個漂亮的老婆,一個有錢的老公,一個聽話的孩子。

這些只是簡單的,反映眾生立場追求的。

可是這些所求所得,是站在立場裡,不可得的東西。

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毒販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成功學與成功學大師們平時這樣催生出來的。

《天慕紅塵》裡,葉子農曾說: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沒人走了,它管借鑑模仿參照的用。

眾生因立場不同,對借鑑模仿參照的用的理解方式方法也不同。

同樣一本書,有人因為這本書,成功複製,成了下一位成功學大師,有人卻因為同本書成了一個階下囚的騙子。

所以便很好地解釋了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沒人走了。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這提醒我們不要拘泥於經驗教條,要走因果,見因果。因果是究竟的,無漏的。

當你真正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時候,那你就不是人的,那你就是神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規律如來,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你只能接受理解。

相關焦點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在中國的道教的經典巨著《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先提出的善惡轉化思想。
  • 用「天道」思維分析,經營管理前輩稻盛和夫所信奉的因果律
    《天道》電視劇是根據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由曾經拍攝過《亮劍》的張前導演執導,王志文和左小青共同出演。在《天道》電視劇裡,芮小丹通過丁元英的「王廟村扶貧神話」,從中悟到: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 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
  • 因果關係的新哲學解釋
    既不能簡單地認為「英式哲學」缺失了德囯哲學的理性主義和辯證思維,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德式哲學」缺失了英國哲學的經驗主義和形式思維,但英國和德國的哲學思維和哲學傳統存在「跨文化」的差別,這就好像「英式足球」和「德式足球」的差別一樣,從對因果觀念的不同解釋也可看出兩種歐洲哲學的差異。「歐洲的價值觀」既有統一性,也有差別性。統一性反映了事物關係的無差異性,而差別性反映了事物關係的有差異性。
  • 辯證法基本範疇,很多事物發展規律,都逃不出它「手掌心」
    引起某種結果的事物,或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叫原因。由於原因的作用所必然產生的事物,或由原因所引起的現象叫結果。在客觀世界中,任何結果都由某種原因引發或決定,故沒有無因之果;任何原因都會產生一定或某種結果,故沒有無果之因。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葉曉明、劉冰等人因見利忘義而失敗,相反,肖亞文和歐陽雪之所以最後成功,則是因為見利不忘義。三:如實觀照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葉子農:平靜的心作為果存在是有條件的,取決於你的覺悟和認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由不得你可選可控。真寧靜了,就真了無明了,也就沒什麼致遠致近了。老九:這可是名言啊葉子農:所以才有依法不依人一說嘛,句句是真理的那還是人嗎?老九:那我咋辦呢?葉子農:暈!你不知道的名言多了,你還不過日子了?
  • 因果與規則的必然聯繫
    宇宙萬物都受規則制約,只要有規則發生作用,則必然伴隨因果現象。比如月球旁邊為什麼會有個地球?地球上為什麼有山有水?石頭和水為什麼形狀不一樣?為什麼原子所含質子中子電子數會有差異等等,所有做為「結果」的現象,必然會有其通過規則起作用的「原因」,這個因果是嚴格符合規則的,所以必然是無誤差的,也是必然可以通過規則推導的。因果輪迴也一樣,但當然不是「上輩子殺雞,下輩子變狗。上輩子做壞事,下輩子做牛做馬。
  • 天道裡芮小丹領悟的規律,和稻盛和夫的因果律教給我們成事之法
    《天道》電視劇是根據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由曾經拍攝過《亮劍》的張前導演執導,王志文和左小青共同出演。在《天道》電視劇裡,芮小丹通過丁元英的「王廟村扶貧神話」,從中悟到: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那麼,這個規律是什麼呢?規律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條就是豆豆在《天幕紅塵》裡提到的因果律。
  • 東皇太一染了何種因果,以致不能成聖?與天道有關,他到死才明白
    盤古開天之時,因無力承受開天地之威而薨,元神分化為三清,身體大部分精血化為十二祖巫(一小部分流轉於六道輪迴之中)。十二祖巫掌管六道輪迴,立有地規,六道輪迴中的盤古精血隨人類、妖族的輪迴,附著於魂魄之上,再生出來,便有天生神通,是為大巫,形成巫族。巫族成為地之主角。
  • 「因果定律」真的正確嗎?
    對傳統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研究的人一定都聽說過一條基本定律——因果定律。曾經,它被定義為迷信,如過街老鼠般被人反覆批判。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有的人甚至把它奉為人間至理、宇宙鐵律,宇宙十大法則之一。
  • 有因未必有果!澳洲科學家量子實驗顛覆傳統「因果律」
    【每日科技網】   IT之家訊 有因必有果,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普遍堅信的鐵律,然而這項規律可能會讓量子理論所打破。近日,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即使允許因果律非局域 —— 也就是一個地方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到另一個遙遠的地方 —— 也不足以解釋量子對象如何運轉。
  • 學佛: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感悟
    佛弟子在日常修習佛道的過程中都會經常聽到或在經書上看到「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句話。深研下去覺得挺有意思,亦很具深意。它道出了大智慧的菩薩和愚痴的凡夫在處理因果問題上的巨大差別。如能參透其中意義,那麼對學佛之人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和修道都大有脾益。
  • 《天道》丁元英的智慧:逆向思維、逆推思維、因果律、實事求是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實事求是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形成獨特的方法論坦然面對人生。一定要站在莊家、散戶、遊資、國家隊,以及文化、制度、生產力等分析,看一個股票就是看一個生命體,有出生、發展、輝煌、落寞、死亡。同樣股票最賺錢就是在發展中投資,在輝煌錢賣出,讓後華麗轉身,資本有資本玩法,個人有個人玩法,邏輯完全不一樣。閒話少說,來正題,《天道》丁元英的智慧:逆向思維、逆推思維、因果律、實事求是。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不順,究其原因,大都違背了事物的因果律。順者昌逆者亡,如果掌握其規律,今生必定受益。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
  • 善因方得善果、厚道才得厚報:因果——宇宙最根本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筆者。昨天下午,同一位朋友喝茶聊天,說起了因果。我很少同人談及這個話題。因為她信奉佛教,我就說得多一點。回家後想想,或許可以讓更多人對因果有更多了解,遂成此文,權當布施。
  • 男性因記憶和理解事物能力差的困惑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此案例運用《形意心理學與恩威並施綜合療法》學術知識體系進行諮詢(各種類型心理症狀代表性的諮詢案例在《形意心理學與恩威並施綜合療法》著作中皆有完整呈現),由於發布空間有限,案例無法悉數上傳,請閱者見諒!
  • 因果關係的複雜,不是簡單的一因一果
    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但是從科學與哲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即使在實證研究中,科學方法仍然有其限制。科學家最常見的是追求用簡單的因果關係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為什麼會有火?因為氧化反應釋放化學能。為什麼人們要交易?因為對雙方都有利。為什麼會下雨?因為空氣中有太多水氣。
  • 因果律就是哲學上說的事物的普遍聯繫性,殺生吃肉會承擔後果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 第一章第九節-天道統一
    因熊力大無窮、皮糙骨堅,再引申為強大的能力、力量。能,在本節中是能量的意思,指事物由本身質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以及由此能量而產生的功或力、場,或促使事物運動變化或者相互作用的能力。能量是物質運動轉換的量度,簡稱能。
  • 佛教:因果相報,真實不虛——看看六道的「因」都是什麼?
    ,真實不虛,又雲——神通不敵業力,哪怕是釋迦佛自己都無法抗拒因果,因此才會有諸如「背寒之疾,空缽而回,佛身出血」等九難。六祖惠能也在生前就預示過自己死後將有「斷頸之災」,後來果然有人盜屍的時候應驗,可見這因果不空。而我們也知道這個娑婆世界其實又因為釋迦佛的願力分成了六道,眾生會根據自己的業報生生世世的在其中翻滾輪迴,時而上升,時而下降,而且每次投胎都會有隔陰之迷,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所以在許多人看來人就只有「一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