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律就是哲學上說的事物的普遍聯繫性,殺生吃肉會承擔後果

2021-01-18 風清雲淡品歷史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對於吃肉,從因果的視角看,有以下壞處:

一、對人性的危害

吃肉的人煩惱多、慈悲心少。像吸毒一樣,人對吃肉有依賴性,會使人變得更貪婪,容易發怒,沒有好脾氣,容易傷害人。

儘管有人已經遵守三淨肉的戒律,有些食素的寺院或者素食場館已經以純素食材來製作某些葷菜的形制和口味,這仍然是心靈缺少慈柔的表現,是缺少深切的大悲心所致。從殺生到吃肉,這種不尊重生命的殘忍殺伐之心和安心咀嚼生靈的深重無明愚痴,在人性中會生根發芽,延伸表現在人類同類之間的殘酷無情和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鬥爭衝突,它不僅撕裂群體,而且攪亂內心,使族群世界和精神世界都蒙上了陰影,使血腥瀰漫,無有寧時。

二、形成業力果報

因果其實就是普遍聯繫,就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只不過眾生多愚痴,難以覺察其中的深隱微妙之處,難以發現更大範圍和尺度上的因果關係,所以凡聖不同,出現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情況。人生險釁,橫事危難,病患來襲,多與殺伐殘忍之業相牽繫。如果能從心多慈愛下手,那麼境況就會出現轉機和改變,這是從事上返覺其理。如果修學入靜禪定,觀照微密,就會在度過恐懼的階段中發現恐懼和殺伐之業的關係,就會發現即使蚊蚋蟻蟲,亦是含識生靈,亦當平等呵護,自此自然念惜眾生,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是從修學上見證其理。

三、現實危害身體

食肉的積患在生理醫學上已有不少結論,而回族關於不食某些動物的解釋就更加微妙:不願意沾染某些動物的缺點,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時要了解另一種看法:由於動物是含識的,愛惜生命是本能的,所以動物在被殺戮時由於恐懼憤怒等因素會使身體組織產生某些生理變化,這會對食肉的人的身體產生較大危害。動物被屠宰時,因肉體劇烈痛楚而引發恐怖、怨恨、悲傷等等情緒,在遺體中產生的毒素,經由嘴巴進入人的胃腸,消化後溶入血液,再由血液流遍全身,使各部器官肌肉的細胞中毒、腐化,進而生病、死亡。

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食肉才能補充足夠的能量,光吃素的能量不夠消耗,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或者說是錯誤的,這也是科學層面認識上的局限性。前面已經述及,許多國外的優秀運動員都是吃素的。

而吃素,則會有下列好處:

吃素對動物沒有傷害,沒有副作用,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心態會變好。

從心理角度來看,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欲望肆虐、刀槍劍戟、驚濤駭浪等等的波動起伏,才產生並需要通過眼耳鼻舌身作為橋梁的外境上的燈紅酒綠和厚味重醪的欲望,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安靜平和,就只會喜歡粗茶淡飯等平淡飲食。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免世上刀兵劫,且聽夜半屠門聲。」無論是從眾生平等、社會祥和的角度,還是從身體健康、心靈愉悅的角度,我們都應該在少食肉、不食肉這個事情上做好自己。

如果一個人吃素,就能拯救動物不被監禁、剝削、施藥、粗暴對待和殘忍屠殺。每年就能拯救約八十條無辜的有情生命,一輩子吃素,就能拯救六千多個動物朋友。

另外,殺生是很悽慘、很鬧心的,動物臨死前痛苦的叫聲和流淌出的血液等各種體液及血腥氣味,與現代文明不相協調,吃素就不會有這些鬧心的事。

最後,素食者遠比肉食者健康。

正如我們所見到的,肉類並非人類天然並且健康的食品。當然,我們仍能賴它以維生,但是它卻使我們的身體受到損耗並且產生許多疾病。「一個汽油引擎使用煤油也可以發得勤,但是它很快地就會阻塞、磨損,比起使用汽油,它更容易拋錨。」我們的身體並不只是一個機器而已,它還是一個複雜而美妙的創造,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為我們服務。因此它們必須依照天然的構造來供給它們應有的食物——天然的水果、穀類、堅果、豆類、蔬菜。

相關焦點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休謨的《人性論》,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提到:休謨哲學的核心是「懷疑」,他的哲學思維裡試圖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給徹底打破。今天我們接著從這裡出發,來看一看休謨的哲思。這句話是說:人的生活全部依靠的是習慣,所以人總會根據過去來判斷未來。這種判斷可以是準確的,卻並不是可靠的。休謨的理論與中國典故「杞人憂天」裡的杞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生活意義上雖然很荒唐,但在哲學意義上卻很明智,值得人們的尊敬。在休謨看來,因果律的本質也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習慣,是一種心理現象,而不是客觀真實。
  • 叔本華:世界是由因果律連接而成
    而本文就因果律在客觀存在中的更加具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論述,以使因果、邏輯等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更易理解。 自上篇對康德認識論哲學的探尋後許久沒有發文,筆者也在一邊學習一邊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和大家實現更多思想的交流,但首先自己要學習。 因而這篇文章並非原創,但會在後續更多推送原創內容。 謝謝大家,希望更多人關注、分享、留言互動。
  • 愛因斯坦信仰的因果律其實本質如同託勒密的地心說
    所以從歷史長河看人類觀念認知為主導的主流思想,如巫術->宗教->哲學->科學觀等,就是從絕對觀到因果律、萬物有規律的認識觀。絕對觀其實就是意識從隨機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統化後的穩定觀,人類對接觸到的所有事物都會形成一個觀念,這些觀念的形成就是穩定的,也就是固定化,另外也需要一個最穩定的「大背景」,這就是絕對觀的誕生原因。
  • 量子力學違反了因果律?還是因為量子力學不適用因果律?
    一、什麼是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只要或者一切初始條件,那麼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用一套公式表達出來,即使再複雜,不過是輸入參數不一樣而已,有多少選擇參數,就有多少種輸出可能!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不順,究其原因,大都違背了事物的因果律。順者昌逆者亡,如果掌握其規律,今生必定受益。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
  • 還好,波函數會坍縮,因果律仍存在
    更確切地說,是在時間的碎片中流浪的故事。如果願意,也可以把它當成一本量子力學的科普來看。量子力學本就具有如此多的奇妙特性,以至於它成為科幻小說的常客。作者小林泰三從量子力學出發,一點點抽絲剝繭,通過文中兩位主角的對話,告訴你:時間並不連續,時間也未曾流動,一切都是意識作祟。是大腦,把這些獨立的點連接起來,讓你能活在一個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的不完美世界。
  • 哲學:笛卡爾論證上帝存在的方法(因果律和唯名論)
    進一步的在「我思」之中有哪些功能或者說是什麼樣的原因使我得到現有的觀念的呢?也就是說我的觀念是否正確地展現了事物的形式(性質),原因是什麼?笛卡爾認為是因果律,儘管對上帝存在的證明類似於唯名論。那麼第一種是自然原因,很多事物是自然的呈現給我的,因而可能是自然的原因。笛卡爾舉了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來檢查這個原因,他說自然的原因其實類似於自然的傾向,是一種習慣性的判斷。曾經他在善與惡的選擇當中有更多的選擇,所以自然的傾向並不能夠作為理由,而且沒有人會將習慣性的判斷的結論當作真理。第二是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的原因。
  • 因果律:哲學的家醜
    他進一步解釋說:「人們普遍承認,沒有其存在原因的東西是不存在的。而偶然當被嚴格檢驗時,僅僅是一個具有消極意義的詞語,不代表自然中無所不在的任何真正力量。」因此,當那些偶然現象一時很難塞進某個嚴格的定律框架時,尷尬總是難以避免。我還記得,從前的藥代動力學老師很抱歉地對大家講:「不好意思,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其中的規律,因而只好用統計學來解釋。」
  •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同樣有他的基本原理,但不同的是,邏輯學的基本原理不僅僅和邏輯學有關,更和所有科學有關,可以說,邏輯學時建立所有科學的基石。因為他適用於人類的任何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1.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因果關係的新哲學解釋
    可以把哲學概念的因果論理解為對事物因果關係的理論概括,由於事物因果關係由事物的「因」和事物的「果」兩種因素構成,因此可以把事物的因果關係看成是事物的兩個事件——因事件和果事件。因事件的發生在時間序列的前方,果事物的發生在時間序列的後方,因事件和果事件的先後發生形成了事物事件的因果關係;反之,如果果事件的發生在時間序列的前方,因事件的發生在時間序列的後方,那麼果事件和因事件的先後發生形成了事物事件的果因關係。事件的因果關係和果因關係符合時間哲學秩序論的反等效原理。
  • 寫作文如何增強材料與觀點的邏輯聯繫性?
    邏輯聯繫性有內在聯繫和外在聯繫,有線性聯繫和非線性聯繫,就如同曼德拉效應一樣,同一記憶系統裡面有兩個子系統,子系統的一個負責學習,一個負責存儲。那麼寫作文就像做飯一樣,每一個人動作都不是多餘的,而內在聯繫,也就是邏輯和因果是貫穿始終的,首先,要表達一個觀點,貪官和清官,那麼這個邏輯就和其他話題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 因果律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它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
    作為指導科學探索的實用原則的因果律,就是連接不同時間的事件之規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以因果律來指導我們的行為的,但是在具體利用因果律時,我們對其加以簡化,而不注重它的精確意義。只要保險絲沒斷,我合上開關電燈就會亮。
  • 因果律是如何不再成為科學界真理的?量子和混沌理論告訴你
    然而,上個世紀以來,量子物理學的發現,讓因果律不再嚴格遵從,在全世界引起劇烈反響。接下來我將聊聊,科學的新發現是如何讓因果律不再成為真理的。因果律表明一個事件(原因)和另一個事件(結果)之間存在一個必然聯繫。原因是結果的前驅,結果是原因的後繼,原因決定了結果。自然系統的當前狀態,很明顯是它在前一瞬間的狀態的結果。
  • 信息:反映了物質的普遍聯繫性
    我們知道,物質不僅是運動的,也是普遍聯繫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普遍聯繫則是物質的反映屬性,物質的反映屬性必須通過信息來表達(表徵)。弧立的和外界沒有聯繫的物質不具有反映屬性,也無法通過信息來表達。信息的存在以物質為前提,沒有離開物質的信息;信息反映的是物質的普通聯繫性即關聯性,弧立狀態下的物質沒有信息。信息不是能量但必須藉助能量。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平服了。    再說,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
  • 因果關係在量子水平上不存在,但在宏觀中卻存在的奇怪事實
    正如他們所指出的量子力學與佛學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正如今天大多數物理學家所接受的那樣,自然界是不可預測的,是混亂的,甚至是隨機的。這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性,有時也稱為 "量子隨機性"。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某些量子理論和實驗(如著名的雙縫實驗)意味著,在其基本層面上,自然界並不像在宏觀層面上似乎那樣服從因果律。
  • 全新理解因果律
    所以持戒的這五個方面是最好的自我保護的方式,為了你的未來,為了你接下去修行的道路能夠更加地順暢,更加地少一些莫名其妙出現的阻礙,所以這五個方面非常非常重要。 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唐宋以前,有個著名的禪師,他是一個修行非常好的人,已經徹悟了。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機械性是什麼意思?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上學可能同樣重要。經過原典審讀和當代研究的分析,發現所謂機械論作為「孤立、靜止、片面」的世界觀,並非常識意義上的「機器隱喻」那麼簡單。機械論是西方哲學學術,尤其是自古希臘哲學以來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古代原子論、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數理傳統和亞里斯多德的因果論三種主要思想傳統的融合。
  • 因果律才是最大殺器!盤點動漫中那些因果律武器
    因果因果,萬物皆具。從光子運動的結果來看,未來不可變,即無論路徑如何,結果都已經註定無法改變。因果率武器就是可以通過改變一個事物的未來,確定了結果,然後再回頭進行過程以求達到這樣的結果,反之亦然。  當然,現實世界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武器的(那些黑我XX委的吃我一擊岡格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