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你的未來真的能夠變好嗎?

2020-12-08 有痛點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的《人類簡史》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籍,視野廣闊,論述優雅,觀點新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禿頂了快

他重新闡釋了戴斯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國家的失敗》的歷史觀:農業革命是失敗的革命,人類對其他物種的傷害太過慘烈。尤瓦爾則擴大到反文明的悲觀主義歷史觀,從智人的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無一不是在製造苦難,給人類,也給地球。最好的結果是不要進化,要進化的話,就保持在狩獵採集時代,人們每天打打獵,捕捕魚,今朝有酒今朝醉,日子過得相當的舒坦。

啟蒙時代的人們對歐洲抱有一種堅定的進步歷史觀,他們認為過去是黑暗的,野蠻的中世紀,連希臘文明也有奴隸制,未來是光明的,其他的國家也都是野蠻的,人類的未來就在歐洲,在歐洲人的科學知識,工業革命,有組織的官僚體制,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以及人的自由意志和尊嚴。歐洲人在啟蒙的光輝下不斷邁進,但接著就是戰爭,不斷的戰爭,工人的苦難,殖民的殘酷,環境汙染,宗教信仰的壓迫沒娛樂,但是意識形態信仰的壓迫更加慘烈,種族迫害,直到最後,核武器的發明,細菌戰的發明,讓人類看到了自我毀滅以及毀滅地球的暗淡未來。

其實在啟蒙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反思文明,提出了自然的世界觀。他們剛開始崇拜中國,因為中國有君主專制,沒有諸侯紛爭,後來統一了,當然就更討厭專制,而嚮往民主了。另一方面,歐洲的物質文明發達後,人們開始嚮往一種自然的生活。當時的航海家發現了大溪地島,通過對其自然淳樸的民風描寫,毫無矯飾、等級制度和貧富差距的社會現實,而成為了歐洲的潮流,無數人湧往那裡,把那裡當做未來文明的烏託邦。

當然,最反啟蒙的是盧梭。他和尤瓦爾是類似的,都抱有一種自然主義的觀點,認為文明越發達,越對人性傷害大。最好是保持那種原始社會的淳樸自然的生活,人類才最幸福。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裡,盧梭描摹了一幅美好的原始社會的圖景:人人離群索居,自由自在如野獸,大自然物產豐富,沒有饑荒災害,也沒有爭奪。人與人之間見面的唯一原因就是繁殖後代,之後再次分別,不會有爭鬥、壓迫和囚牢,也沒有帝國、宗教和商業,這些尤瓦爾認為是人類虛構出來的苦難,盧梭也認為並不需要。

大溪地島

盧梭認為,由於某些偶然的原因,比如氣候變化導致的饑荒,最終讓脆弱的人類不得不聚居在一起,互相幫助的同時,也有了攀比的心態,猜忌的心態,嫉妒的心態,最終導致了私有觀念的產生,人類的不平等越來越大,走向苦難之路也就回不了頭了。

尤瓦爾在更廣闊的歷史上闡釋了人類的奴役之路:認知革命讓人類發明了火,學會了思考,同時也學會了種族滅絕,學會了互相傷害。農業革命開始了人類的大聚居時代,但是種植導致人類身體被勞作所扭曲,養殖則讓人類傳染了大量的動物病菌。而隨著聚居而產生的國家、宗教、貿易,帶來了專制制度,宗教壓迫和貧富分化,讓人類在苦難中越陷越深。

到後來的科學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工業化,包括現在的信息化,對人類和地球的傷害更深,直到最後,人工智慧的產生,某種程度上會反過來吞噬人類,最終完成了人類苦難的辯證式終結:人因為追求幸福而不斷走向苦難,最後在苦難中終結了自己。

人類的結局並不是黑格爾所謂的世界歷史的終結,主體和客體的統一,而是非人類的環境和科技,種種異化產品把人類吞噬。

人類的希望:諾亞方舟

有很多人說尤瓦爾是一個反人文主義者,對人類文明的福利完全視而不見。人類壽命的延長,健康水平的提高,物質財富的豐富,知識水平的提高,技術的發達,民主政治,消滅饑荒和瘟疫……等等文明的成果都被苦難所掩蓋了。在尤瓦爾看來,這些幸福是存在的,但是由此帶來的不幸更加巨大,兩方平衡,就不存在進步了。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2007年金融危機之後,整個世界都陷入到經濟衰退之中,失業,工資降低,貧富分化,恐怖襲擊,暴力犯罪,以及精神上的危機更加厲害:內心孤獨,抑鬱症,狂躁症發病率越來越高……

《人類簡史》的流行也許契合的就是這種時代的悲觀情緒,曾經的美國人相信歐巴馬的改變,但是8年過去了改變並不存在。曾經他們擁抱移民,保持開放的心態,現在移民要吞噬他們,要把他們的國家文化翻個個,甚至搶奪他們低端的工作。

尤瓦爾並沒有開出什麼藥方,這也不是他的責任,他只需要指出問題。這一切背後是一種自然主義的形上學,這種自然主義反對信仰,支持無神論,反對國家體制和社會幹預,支持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反對物質發展和資源過度的開採,支持生態學的激進觀點,反對戰爭,支持和平,反對人類對知識的探索,支持對生活的享受,反對所謂的科學認識和物質上的進步,支持一種注重人性自由和發展的進步觀。

這是一種批判的歷史哲學,混雜著啟蒙的價值觀,浪漫主義的價值觀,黑格爾和馬克思的痕跡也有,尼採和海德格爾的也不少。

其實反對進步一直都是西方基督教化以來的強大思潮。古希臘的先哲們信奉的是一種輪迴的價值觀,社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興衰更替,就像自然四季、日月輪替一樣。所以他們關注的並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是如何過好當下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要犧牲當下什麼。所以要是他們活在今天,絕對不會建立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這些拿未來的風險收益來應付當下、透支未來的舉動,對於他們來說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

後來羅馬被基督教化了之後,基督教的線性歷史觀就進來了。猶太人秉持的是一種從失樂園到福樂園的線性救贖歷史觀,亞當夏娃從伊甸園被趕出去後,唯一的希望就是去尋找新的伊甸園,實現一種更高的救贖。基督教推而廣之,不但猶太人,而是全人類都處在救贖的歷史中,必須不斷地信仰、殉教、捍衛信仰,傳播信仰,洗刷自己的原罪,最後才能到達天國。聖經裡專門有一卷《啟示錄》,講的就是末日到來時的審判:義人升天,不義之人毀滅。

基督被釘十字架時候,說的是三天後會復活,但又消失了,說是不久就會復臨,拯救世界。自此之後,基督教發展了一門專門的學問,就是末日論,專門思考歷史何時會終結,人類何時會獲得救贖。

輪迴的科幻小說

概而論之,也就是兩派,一派是先悲後喜的,說是人類要不斷地走向毀滅,在毀滅的極致過後,耶穌復臨,人類得以拯救。黎明前的黑暗過後,光明普照大地。另一派則是一以貫之的樂觀,人類信仰的不斷發展,最終會實現世界和平,千禧年到來之際,耶穌也就到來,世界就此獲得了救贖。

有的人根據聖經的暗示計算救贖是哪一天,有的人則將救贖分為三段論,三個千年等等,必須按部就班地實現救贖,以此安慰信徒們迫切等待而始終不得耶穌的心情。

等到文藝復興和新教改革之後,政教逐步分離,世俗化不斷推進,人們雖然不再相信基督教的末日論,但是那種線性的世界觀依然保存著,不過是換成了別的模式,比如孔德的人類知識三段論(神學-形上學-科學),乃至啟蒙主義者對文藝復興(光明)-中世紀(黑暗)-啟蒙時代(光明)的歷史劃分,達爾文的進化論,等等,都是末日論的世俗化版本。

黑暗的中世紀發明了大學

當然,其他的還有很多,比如黑格爾大叔的世界精神歷史哲學,歷史終結於普魯士帝國,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哲學,歷史終結於無產階級,再比如各種科學主義思想,比如美國人自封為人類救主的思想,乃至科耶夫、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蘇聯之後,新自由主義是人類唯一的選擇。

尼採不相信進步論,認可傳統古希臘的永恆輪迴思想。海德格爾以歷史性來代替歷史,以個人的死亡來作為終結,人時時刻刻都面對死亡做出真或假的抉擇。大量的後現代思想家也是批判這種線性歷史的宏大敘事,認為完全是權力的想像,人類要追求的還得回到當下,回到在場。你生活中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人類的這種惡習是很難改變的,這種思維方式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很多人沒工作沒收入,必須面對問題。問題本身是一個時間跨度,它發端於過去,終結於未來,所以總是將來時。政客們競選時總是說我will做什麼,都是許諾未來,選民們也就看這個未來好不好,為未來投票,本質上和股票投資沒什麼區別。

好的未來,還是壞的未來,希拉蕊還是川普,不過是一次選擇。生存還是毀滅,樂觀主義還是悲觀主義,歷史就在那兒。

這也是尤瓦爾鼓吹的哲學背景之一吧。

不過,這是思想家的觀點,普通人可能不會想那麼多,感覺不到時代精神,而只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現實、生存意識來附和之:德國人當年生活貧困,失業嚴重,附和了希特勒的「雅利安歷史哲學」,美國人也是失業嚴重,結果先是相信了歐巴馬的進步主義歷史哲學,後來不成,又相信了川普的保守主義歷史哲學。中國人從鴉片戰爭開始不斷相信進步,從達爾文進化論,到自由主義進步觀,到馬克思主義進步觀,到90年代後的什麼也不信,什麼也信的拜金主義狀態。

《人類簡史》是一本很成功的書,它販賣焦慮,更販賣悲觀。它有理有據,比一般的雞湯文要高級,但是本質上他們是一樣的。挪用一些學術成果,用生動的故事和優美的文筆包裝好,就變成了一本大眾暢銷書。

這本書在中國很流行,在全世界也很流行,它讓人類在三個小時的閱讀中就對人類200萬年的歷史瞭然於胸,也滿足了當代人的悲觀情緒,激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從更深的層次上,它滿足了人類對未知未來的一種想像。但是它真的能夠做什麼呢?它不像那些行動家,鼓吹行動和變革,它哀嘆一番,什麼也不做,這種虛無的態度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犬儒主義:沒什麼意思,世界要完了,那我還糾結什麼,我什麼都可以做,或者我我什麼都不做,總之就是不能做個上班族,做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

沙漠苦行

在耶穌的那個時代,也有很多信徒走向了極端,他們認為救贖馬上就要到來,人類文明的一切都將被更新,我們作為信徒,人類的道德並不適用於我們,所以放浪形骸,或者苦行自虐等等行為都出現了。

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姑妄聽之,還是乖乖地去工作,罵兩句娘而已。畢竟他們的偶像尤瓦爾,雖然說了這麼多真理,還是照樣西裝革履,遊走於上流社會。

這就掩蓋了真正的行動,人類可以做出的真實的改變:如果自然主義是真理,為什麼不改變世界?生態運動在興起,工人運動要復興,女權運動要跟著來,反戰也要繼續,要繼續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啊!

如果自然主義不是真理,那麼苦難的現實該如何救贖呢?新自由主義也許是最不壞的選擇?左派又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想像呢?

或者,就像個小資產階級一樣呆呆地坐著,自我感動?

相關焦點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速讀分享
    概括人類過去,審慎智人如何成為地球統治者未來幾千年的思考,人類最後如何成為神,智能和意識最終又會走向什麼樣的命運《今日簡史》是對當今人類全球性大問題的思考之書動物到上帝人類從哪裡來?智人到智神人類往哪裡去?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製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    讀懂歷史才能看透未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在全世界有42種語言的版本,在中國也有數百萬冊銷量,讀者讚嘆「原來歷史書讀起來可以這樣有趣」。在《未來簡史》中,作者延續了他特別的視角和靈動的筆觸,站在歷史的過去看未來,開篇的一段關於草坪歷史的講述就讓人耳目一新。
  • 對話"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人類還有用嗎?
    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教授是國際暢銷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的作者。
  • 《未來簡史》:人機大戰,誰才是未來的主宰
    《未來簡史》,2017年出版面世以來,迅速風靡世界。他在2012年出版的《人類簡史》已成為全球現象級暢銷書,與2017年的《未來簡史》,2018年的《今日簡史》,並稱為簡史三部曲。在這部《未來簡史》中,作者分三個部分討論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 《未來簡史》讀後感
    ## 《未來簡史》讀後感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一書,流行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某些娛樂明星,你打開任何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眾號或APP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仿佛這本書揭示了某些驚人的東西,讓很多人覺得不閱讀一下就 OUT 了!前一陣,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的一員;算是較認真地閱讀完了全書,並做了一些筆記。
  • 《未來生活簡史》:帶你了解人類去向何處,未來學家如何預測未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你有想過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麼?腦機接口的概念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其實這已經在很多未來學家對未來的預言之中了。在讀《未來生活簡史》這本書的時候,還讀到了很多從未想過的未來生活的樣子。》《未來簡史》《時間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盛讚,稱其「趣味橫生,登高博見!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因為人類越是通過計算機賦能,那就越有可能通過把計算機病毒植入你的大腦,而不用什麼冠狀病毒,就足夠讓你所有的人全垮掉了。所以,未來的場景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加要恐怖。 於:但他對未來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在書裡說,未來的人將追求幸福、快樂和永生。快樂是將會成為社會的最高價值。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秋  崔曉冬】以色列75後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於2014年撰寫了一部《人類簡史》。這本書一經上市便轟動國際,引發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併入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諸多名人的年度書單。時隔兩年多,《人類簡史》的姐妹篇《未來簡史》問世,再度引發西方思想界熱議。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而人類簡史就用語言和文字描述了這樣宏偉藍圖。人,誠然偉大,人在一萬年前從採集走向農業,掀起了農業革命,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狀況,也意味著人類可以不再聽天由命,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人類能夠生產越來越多的糧食,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
  • 《未來簡史》:大數據時代的人機大戰,誰才是未來的主宰
    《未來簡史》,2017年出版面世以來,迅速風靡世界。他在2012年出版的《人類簡史》已成為全球現象級暢銷書,與2017年的《未來簡史》,2018年的《今日簡史》,並稱為簡史三部曲。在這部《未來簡史》中,作者分三個部分討論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都已經被攻克,人類的生活將會如何?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本期讀書《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被稱為21世紀的腦洞大作,大致講述的是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
  • 未來簡史·未來科技
    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為什麼這麼紅?有人說它的流行,是因為它契合了現代人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恐懼感。還有人說,作者在此書中提出了未來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最有可能出現的人工智慧,因此得到了眾多智能粉的關注和喜愛。但無論如何,這本書和他前一本書一樣,讓我們為之著迷和大火。
  • 「簡史」出版熱 | 人見人愛的「簡史」,真的靠譜嗎?
    其實,成也簡史,敗也簡史。一個「簡」字,既是赫拉利的優點,又讓他的作品處處受制。《人類簡史》的正文不過394頁,卻談論了從動物到上帝的歷史。《未來簡史》359頁,《今日簡史》309頁,但涉及的話題範圍之廣、時間跨度之大,都足夠讓讀者嘆服。平心而論,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哪怕在學識上勝過赫拉利之人並不鮮見。
  • 未來簡史:大部分人類將淪為無用階層
    這本被稱作奇書的《人類簡史》以其宏大的歷史視角和獨到的觀點,顛覆了人們對人類歷史的認知。他認為人類祖先智人之所以能夠崛起統治地球,是因為其擁有強大的虛構能力,人類現存的一切——國家、宗教、企業等都是虛構出來的現實,是一種基於想像的共同體。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共同認知,人類才能夠有效協作,形成更大規模的全球性連接。
  • 《未來簡史》嚴重低估了人類
    中國特別缺像尤瓦爾·赫拉利這樣的作家,跨學科,觀念新穎,語言和資料的使用也非常好。他的新書《未來簡史》總體來說,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但整體的思想,包括一些推論,我覺得更多的是偏悲觀了。  人工智慧的發展,如果僅從某個程序或技能來看,人類不具有機器所擁有的很多優秀能力,能戰勝機器的概率其實很小,但人類擁有機器所不具有的另外一種力量。作為登陸地球生命舞臺第六個主角,人類真正厲害之處並不是因為他的智能,而是他真的產生了一個超脫於智能之外的東西,他有了思想,有了愛。這些才讓我們有可能戰勝困難,延續生命。  登陸地球生命舞臺前五次的所有物種,不可能團結在一起。
  • 《未來簡史》:智神覺醒
    數據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尤瓦爾·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人類的進程其實是由算法來決定的,在未來,人類的生化算法將被外部算法超越,人的作用將大大降低。任何一個物種只要不再發揮任何功能,就躲不開慘遭滅絕的命運。數據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可能就像人類對其他動物造成的威脅一樣。
  •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未來人類的終極命運將往何處?
    要讀懂《今日簡史》就不得布提到尤瓦爾的另外一部作品《未來簡史》。本文就《未來簡史》一些簡單的探討。《未來簡史》出版於2016年,如同今天的《今日簡史》一般,《未來簡史》的出版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颳起了討論人工智慧AI的思潮。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的觀點,更是被包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凱文凱利在內等頂尖的人士所認同。
  • 王自健解讀《未來簡史》趣懟「長生不老」說
    王自健帶著《未來簡史》又回到《一本好書》的舞臺,新一期給觀眾和讀者帶來更超乎想像的顛覆性的認知。王自健推薦《未來簡史》時說「如果錯過了這本書,你將永遠停留在2018年!」。《未來簡史》這本書聚焦於人類未來或將面臨的議題「未來將有80%的人成為無價值群體;人類將全面地向機器讓位。」
  • 未來簡史
    你就在故事當中,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交流,你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這篇描寫「沉浸式體驗」的科幻小說,在70年後,真的變成了現實:阿爾伯特教授發明的眼鏡,就是今天以Oculus Rift為代表的虛擬實境裝置。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演進和積累,虛擬實境已處在抵達技術臨界點的前夜,它的技術瓶頸很可能會在可見的未來得以突破。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合作方:公眾號吉師閱讀(關注公眾號可獲取書籍資料)人類已經站在了歷史的岔路口,等待人類的是什麼?是昌盛還是毀滅?是繁榮還是衰敗?人類會怎樣進化?是大部分人被淘汰,「智神」站在金字塔頂嗎?AI會毀掉大批人的生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