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伽利略》|湯川學教授帶你「走近科學」

2021-02-19 青島農業大學圖書館
 

說起湯川學教授

你是不是有點耳熟

沒錯!沒錯!

他就是《嫌疑人x的獻身》

頭腦精明外表英俊個性古怪愛賣關子

的物理學教授

這個人物自從被東野圭吾「造」出來,

就不斷出現在東野圭吾懸疑小說中

《預知夢》《聖女的救濟》

《嫌疑人x的獻身》《禁斷的魔術》

.

<section style="width: 100%;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image: none;" 100%;"="" 640?wx_fmt='jpeg");background-repeat:' 9t4eibktfj1pvtaav3pophknwzgrpvnvanznmbcbfeyv4vkphg4ud3ibl9gsr9auqyuf4jzjnd0wlvrdwibphdu0w="" mmbiz_jpg="" mmbiz.qpic.cn="">

寫《偵探伽利略》是我向自己發起的挑戰。我讓一個叫湯川學的科學家出現,本來覺得寫一本就行了,沒想到和之後的《嫌疑人X的獻身》關聯了起來。 

——東野圭吾

本書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看起來都像是非自然現象

一不良少年在摩託車旁和同伴聊天,後腦勺突然起火,是神的懲罰還是另有原因?

兩個初中生在池塘中撿到一副金屬面具。不久,一具屍體從塘底打撈出來,死者的臉部模樣和面具別無二致;

一個小男孩自稱發燒臥床時,突然感到身體浮上半空,從窗戶飛了出去,看到了一起命案的關鍵線索。

.

畢竟這不是魔幻小說,再離奇的事件也會有湯川學教授的科學解釋,每篇短故事,都會給予詳細的物理解釋,更多的人評價此書為「披著懸疑小說外皮的科普讀物」。那感覺,就像高冷帥氣的湯川學在主講「走近科學」

這也正是本書以「伽利略」命名的原因,「伽利略」不僅指的是湯川學,還指世界上的科學,科學才是真正的偵探。

讀罷此書,你會為科學而鼓掌的

5篇故事雖短小,但每個人物形象都很立體飽滿,作者細膩的筆風,帶領我們破解謎題之餘,引發共鳴與深思。

這是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與之後大火的《解憂雜貨鋪》《白夜行》等比較內容還是略顯單薄,推理過程也無太多轉折,但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去看長篇推理小說,這本是不錯的選擇,這本書解乏,有趣,過癮,值得一讀。

一般推理小說中,都不可避免的會涉及關於人性的東西,對金錢的貪慾,對名利的追求,對現實的不負責任等等。小館認為,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表現的最為明顯,其小說的推理過程可以說沒那麼嚴密,但卻對每個人物描寫特別細膩,注重性格的刻畫,多以犯罪者的角度展開敘述。讀者往往在不自覺間產生對人性的思考,在人心底傳達真,善,美。

很多推理小說,都有一個無所不知,高智商高觀察力的偵探,湯川學(雖然偵探算是他的「兼職」),福爾摩斯,柯南,無不如此,但細想一下,讀這些作品時並沒有感到這些人物不真實,在我們心中,他們往往是「大佬」的存在,為什麼讀者不會質疑他們的真實性呢?

一,這些「大佬」往往是真實的——他們的性格也有缺陷,他們嚴峻的外表下也有有趣的靈魂二,他們往往是我們這些「凡人」崇拜並幻想成為的對象,他們所擁有的不平凡往往是我們夢想著需要的,當我們不知不覺沉浸在「大佬」的世界裡,內心的滿足感已讓我們忘記質疑他們的真實性。

所以,這本書真麼有趣,你還在等什麼,快來圖書館看它,看它!

索書號:I313.45/563

地點:青島文學圖書借閱室

相關焦點

  • 東野圭吾的超自然破解專家:湯川學
    談起日系推理就不得不說東野圭吾,而《嫌疑人x的獻身》僅僅作為「伽利略」系列的特別篇就一再被搬上熒幕,推之其受歡迎的原因大概無外乎兩點:作為天才科學家的外行偵探vs最痴情的狡猾犯案者。 湯川學:「那個傢伙有點怪,我們叫他伽利略」
  • 書單丨除了福爾摩斯,還有哪些大名鼎鼎的偵探?
    儘管偵探工作被人認為不適合女性,她那種單槍匹馬追查事件真相及面對危險的無畏精神,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名偵探柯南》裡灰原哀的名字,就正是取自這位可愛的格雷小姐(Gray,意為「灰」)。No.6 湯川學湯川學是東野圭吾所創造的「神探伽利略」系列筆下的「偵探」,顧名思義,他是一個物理學家。
  • 神探伽利略的聲學之道
    神探伽利略作為東野圭吾先生筆下,最嚴謹最有科學思維能力的人物,湯川學教授成為了物理學家的代名詞。作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聲學,神探伽利略湯川學教授在不同的劇集裡,直觀的向我們展示了聲音那些事兒,今天我們就挑其中的一集來說。
  • 《神探伽利略》電影版大賣 重頭回顧日本懸疑劇
    二、《偵探伽利略》成功背後的失落   2007年秋季播出的《偵探伽利略》,以及2008年秋季的新番SP《偵探伽利略——操縱》,2008剛剛上檔的劇場版電影《偵探伽利略——容疑者X的獻身》將東野圭吾獲得直木賞的原作忠實再現熒幕,同時也將闊別影壇四年的福山雅治重新帶回到了人氣的巔峰。
  • 用物理學解開的人體自燃殺人事件--神探伽利略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推理電影《神探伽利略》系列之燃燒。相信國內很多推理類型電視劇和電影大部分觀眾都耳濡目染了,《神探伽利略》系列卻給人帶來一種不同的推理體驗,因為劇中主角是一個怪人教授。《神探伽利略·燃燒》是整個系列中的第一集,貝冢北署轄區內發生案件,死者頭部突然自燃,當場死亡,現場雖發現煙火,但並不能引起自燃,無法解釋現場發生的一切,負責案件的內海薫女警官經介紹找到湯川學教授,卻被拒絕,無奈下內海薫說出現場無法解釋的現象,引起了作為科學怪人的湯川的興趣,答應幫忙,在多次勘測現場中,湯川終於發現,兇手是利用了雷射和鏡子反射原理設計了殺人現場,最終通過還原整個現場,推理出兇手所在位置及兇手身份
  • 《走近科學》停播了
    正是這次搬家,讓《走近科學》搖身一變,收視率迅速攀升。原因麼?用批評者的話講,似乎是「走近科學」變成了「走近不科學」。這個階段的《走近科學》,大多數報導的是各種靈異事件,經過曲折迷離甚至是驚心動魄的發展,最終的「科學」結論是,原來當事人搞錯了。借用《傳媒見聞》公號文章舉的幾個廣泛流傳的例子。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他是誰,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驚天的故事,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陷?(請自行腦補走近科學的BGM)他叫張國飛,曾參與創辦過《今日說法》,很清楚人民群眾愛看什麼,剛來就把《走近科學》批評了一遍:(《走近科學》)題材來自「五科」:科技部、科學院、工程院、大學、國防科工委。那都是什麼題材?你弄懂就得大半年。
  • 這個嚴謹認真搞笑的節目完結:《走近科學》大結局了
    先給大夥講個故事:話說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出現了離奇事件,這裡處處帶電,牆壁帶電,地面帶電,就連空氣也帶電。為了找出真相,記者和專家各種全方位、無死角研究,最終得出了答案:電筆壞了...嗯,這個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識?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義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敢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比如亞里斯多德憑藉直覺提出的「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1590年的一天,26歲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落下,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伽利略把實驗重複一次,結果仍然相同。這一實驗動搖了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領域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裡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並將其趕出了比薩大學。
  • 走進科學:伽利略455歲誕辰
    時至今日,這個短語仍被用作反駁,意思是你相信什麼並不重要:這些是事實。伽利略生長在一個音樂世家。1574年,伽利略一家搬到了佛羅倫斯,18歲的伽利略在那裡的一所修道院接受教育。他的學業非常成功,並開始在比薩大學學習醫學。由於經濟問題,他無法完成他的學位,但他在大學的歲月是非常珍貴的。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走近科學》欄目為了徹底調查清楚當地百姓紛紛傳言的少女吳琴靈魂附體之謎,決定兵分兩路,一組記者帶她來到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身體檢查,而另一組記者則前往福建泉州調查,號碼的主人究竟是誰。最後結論當然也是少女得了癔病,主觀喪失記憶。還有號稱有史以來最神秘的《誰在背我飛》《68歲老婦懷孕》《大力士之謎》,他們的結局都是當事人「癔症」了。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正是這次搬家,讓《走近科學》搖身一變,收視率迅速攀升。原因麼?用批評者的話講,似乎是「走近科學」變成了「走近不科學」。這個階段的《走近科學》,大多數報導的是各種靈異事件,經過曲折迷離甚至是驚心動魄的發展,最終的「科學」結論是,原來當事人搞錯了。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伽利雷(1564— 1642)伽利略是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他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體運動規律,並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第一人。
  • 偵探中的科學,怎樣讓細節無處遁形?
    偵探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一直是一個神秘,而且依靠靈感和經驗的工作。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讓偵探這項工作越來越向「研究」靠攏。依靠當代的科技手段,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平時所忽略的細節。直播現場 為了培養社會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9月8日,浙江省科學主辦的「科學+」活動邀請浙江樹人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孫娜波進行了題為
  • 《走近科學》曾稱《最強大腦》選手周瑋智力低
    可即便如此,周瑋僅心算1分多鐘便破題,而出題者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徐振禮教授不但現場交了白卷,節目後運用多種運算方式,也花了20多分鐘才得出答案。  看完這期《最強大腦》,很多網友直奔「分分鐘被自己蠢cry」的節奏,連一些學霸都膜拜不已。對於周瑋是否可能通過記憶來「算」出答案?徐教授表示不太可能,因為題目中開根號的數字位數太多,不容易記住。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無奈停播,陪伴我們探尋世界的節目離開了。
    述說著《走近科學》當中對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是最恐怖的內容,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下了自己對於《走近科學》的感想,段子是一個接一個,紛紛堪比《走近科學》的標題。網友紛紛表示當年的自己還是太年輕了,那些故事歸根結底都只是很普通的生活現象,只是節目組為了提高收視率不得不拿出一些誘導觀眾看下去的手段罷了。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