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花億元在新疆建猛禽中心 被指為非法偷獵交易洗白

2020-11-24 觀察者網

卡達富豪歷來有賞玩猛禽獵隼的嗜好,在電影《無人區》中,黃渤飾演的盜獵者冒著生命危險偷獵一隻「阿拉泰隼」,買家為阿拉伯王子,價值高達100萬。

澎湃新聞近日獲悉,新疆阿勒泰將在3年內耗資近億元建成一個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投資方為阿拉伯國家卡達的一家機構。此舉引發公眾對投資方動機的質疑,認為是為非法偷獵交易洗白,有網友甚至將其稱之為「卡達富豪在新疆建立的狩獵場」,擔憂這樣做不僅不利於隼類等猛禽的保護,還會令本已危機四伏的猛禽處境進一步惡化。

環保組織成員劉慧莉告訴澎湃新聞,這一項目的合理性存在問題,是否涉嫌變相買賣瀕危物種尚有爭議,在偷獵行為監管不嚴的情況下,這類項目應該叫停。

新疆阿勒泰將耗資近億元建成一個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投資方為阿拉伯國家卡達的一家機構。

卡達方投資1500萬美元繁育猛禽

據新疆林業廳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7月3日,「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項目」在阿勒泰市巴裡巴蓋鄉舉行開工儀式。這一項目為期3年(2014年-2016年),總投資1500萬美元(約9000萬人民幣),投資方為卡達生態保護與鳥類協會,由其與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合作建設。該中心建成後將是中國第一個猛禽繁育研究中心,能「每年繁育200隻隼類在中卡兩國野外放飛,每年繁育1500隻波斑鴇在新疆境內野外放飛」。

網友「北京第八日-野生鳥類攝影」發微博稱:「這事兒,感覺像是合法的捕捉馴養猛禽了,這回中國獵隼徹底完了。」「友真自然愛好者」稱:「中國政府應該作為卡達鷹獵需求的受害國提出抗議,而不是接納這筆錢加深盜獵刺激。」「深度新疆-西銳」稱:「卡達人出的錢,有奶就是娘啊!波斑鴇是他們鷹獵的目標,獵隼就不用說了,為了維持他們高貴的品味,大把在新疆花錢,咱們有關單位歡心鼓舞搶著露臉呢。」

獵隼又名獵鷹、鷂子,是隼類的一種,為大型猛禽,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禁止捕捉和交易。但在一些阿拉伯國家,獵隼是「富人的玩具」,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不少影視作品中,一襲白袍,手擎獵隼是阿拉伯土豪的標配。在阿聯,獵鷹不僅有護照,還可以隨主人買票一同乘坐飛機,其被視為重要的家庭成員。

據財經網報導,野外捕獲的罕見白色獵隼價格最高可達一億裡亞爾(約170萬人民幣),人工飼養的獵隼價格約5千裡亞爾(約8千人民幣)。在利益誘惑下,一些不法分子在中國從事非法捕捉和走私活動,給該物種造成較大威脅。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救助師張率提供的數據顯示,阿拉伯國家每年需要從他國購入6000~8000隻獵隼,但出產國的合法出口量是351隻(1999年數據),這直接導致中國境內走私行為日趨猖獗。20世紀80年代,新疆每隔1~3公裡就能發現一對獵隼,而2010-2012年的調研顯示,在阿爾金山保護區46800km²範圍內只記錄到4隻野生獵隼。

被疑打著公益的幌子交易鷹隼

卡達對隼類的龐大需求導致野外隼類數量急劇下降,國際環保組織曾對它施加壓力,卡達在其他國家建立繁育中心,增加隼類數量,也有緩解國內市場的需求和環保組織的壓力的目的。卡達每年都會檢測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阿聯等國家猛禽數量,證明其對隼類數量沒有非常大的影響和傷害。

新疆一家研究機構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對澎湃新聞介紹,卡達人非常喜歡玩鷹,對鷹隼有著非常大的需求,其國內有合法的鷹隼交易市場,但本國鷹隼數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他們在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投資建立過隼類人工繁殖中心,繁育出的隼類偷運走私到卡達市場。英國也有合法的盈利性隼類繁殖中心,專門養殖隼類賣給卡達。

這位學者稱,「新疆這個項目(指隼類繁育研究中心)說是公益性的,如果監管不力,也有可能是打著公益的幌子做類似於巴基斯坦等國繁育中心的事,不說公益這項目走不通。」

上述研究機構的另一科研人員劉成(化名)甚至稱,「這個項目就是就是政府打著『研究』、『保護』的旗號賺錢,對鷹隼真正的保護應該是改善環境,禁止偷獵,而不是搞什麼人工繁育。」

澎湃新聞致電阿勒泰地區林業局,辦公室劉姓工作人員回復稱,他們確實有參與到此項目中,只是項目最近才開始運作,具體信息需要新疆林業廳統一發布,他們不能做出回應和解答。但其提供的以及澎湃新聞查到的林業廳電話均無人接聽。

澎湃新聞嘗試聯繫卡達生態保護與鳥類協會,但並未找到相關網站和聯繫方式,卡達駐華大使館告訴澎湃新聞,將會協助聯繫,但截至發稿時為止,大使館尚未回復。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網站和聯繫方式同樣也沒有找到,當地查號臺告訴澎湃新聞,其登記的電話已停用。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就是「掛靠在林業廳的一個空殼」。

澎湃新聞從新疆林業廳官網查詢到,2011年1月,該協會召開的第四屆理事會上,時任新疆林業廳廳長當選會長。

在電影《無人區》中,黃渤飾演的盜獵者冒著生命危險偷獵一隻「阿拉泰隼」,買家為阿拉伯王子,價值高達100萬。

刺激偷獵等五大爭議

在隼類面臨生存危機時,以人工繁育、野外放飛的手段來增加種群數量,在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成員曾巖看來,這是「對生態最好的幫助」。曾巖告訴澎湃新聞,卡達有著先進的繁育技術,這次合作,能幫助中國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但這樣的觀點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一些動物保護志願者從合理性、鳥源、偷獵的角度對這一項目提出質疑。

爭議一:馴養繁殖野生動物是否該叫停?

劉慧莉是環保組織自然大學鳥獸學院的負責人,也是「讓候鳥飛」的執行主任,她向澎湃新聞表示,1991年出臺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施行至今,馴養繁殖是否有利於物種保護和反盜獵仍沒有結論,新的法規尚在修訂之中。「在政府沒有調查好新疆猛禽生存現狀和保證好嚴格監管偷獵行為的情況下,必須叫停項目」。

而曾巖則認為,既然雙方有願意合作,項目也已經談了,那沒必要反對或叫停。但她同時表示,確實應該建立一個體制,監督繁育中心在種源建立過程中不損害野生種群的生存。

爭議二:馴養的隼類從哪裡來?

根據規劃,繁育中心建立後將每年放飛200隻隼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告訴澎湃新聞,隼類繁殖率低,200隻不是個小數目,需要至少400隻隼類參與繁殖,再加上生病或馴化過程中死掉的,繁育所需的隼類數量更大。

這批隼類從哪裡來?劉慧莉擔心來自偷獵分子,這樣一來,這筆錢看似在繁育隼類,實際上刺激了偷獵行為,反而危害了隼類的生存。一位參與過項目談判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繁育中心的波斑鴇將從阿拉伯國家的繁育中心引進,但隼類來源何處?該人士表示並不知情。

爭議三:繁育技術是否到位?

繁育中心的作用是幫助隼類提高繁殖率,但有動物保護人士擔心「不要二代沒繁育出來,一代抓了一大堆」。對此曾巖坦言,中國目前關於隼類的繁育技術「幾乎為零」,只有少數幾個機構有野外救護的技術。

會不會出現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知情人士稱,不必擔心,一方面繁育中心會安排人員去國外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卡達也有技術人員到新疆進行指導,卡達的隼類繁育技術在世界前列。卡達的技術到了新疆有沒有可能「水土不服」?馬鳴表示新疆與卡達地域相近,地理環境相似,因此「沒有太大問題」。

爭議四:野外放飛是否會刺激偷獵行為?

即使卡達先進的繁育技術被成功引進新疆,繁育中心能培育出更多的隼類,但這並不意味著就高枕無憂了。劉慧莉向澎湃新聞表示,新疆偷獵行為較為嚴重,她擔心如果偷獵行為沒有被嚴格監管,放飛的越多,被偷獵的越多。這一擔憂得到馬鳴的證實,他介紹稱隼類被放生後又被偷獵的例子不少,主要是因為人工繁育的野性不夠,比野生的更容易被人類捕捉。

CCTV紀錄片頻道正在新疆北塔山拍攝《自然地力量》,其野外專家顧問邢睿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前期探訪時發現了金雕和大狂(一種大型隼類)的繁殖巢,7月6日,當他們再次前去準備拍攝時,發現繁殖巢已被偷獵分子全部掏空。邢先生感慨「一個月的拍攝前功盡棄。」在動物保護人士看來,「繁育的同時應該加強棲息地保護,加強棲息地保護或許效率更高些」。

爭議五:為何要在卡達野外放飛?

繁育中心的資金全部來源於卡達生態保護與鳥類協會,而卡達又是中國偷獵分子銷售隼類的目的國之一。在劉慧莉看來,當地不僅不該接受這筆錢,反而該作為卡達獵隼需求的受害方提出抗議。

據新疆林業廳官方網站報導,繁育中心每年繁育的200隻隼類在中卡兩國野外放飛,這引發了動物保護人士更大的疑慮。在中國放飛尚且需要擔心被偷獵分子「暗算」,在卡達放飛更不可控了。也有網友擔心這聽上去像是卡達出錢,繁育中心為其捕捉馴養隼類。

相關焦點

  • 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獲悉,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是由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卡達國保護生態和鳥類協會共同合作建設的公益性項目,項目佔地面積1500畝,項目為期3年(2014年-2016年),總投資1500萬美元,全部資金由卡達國保護生態與鳥類協會籌集。該中心是以保護生態、人工繁殖隼類資源和科學研究而建立的公益性機構,依法進行自主管理。
  • 自治區林業廳: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廳獲悉,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是由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卡達國保護生態和鳥類協會共同合作建設的公益性項目,項目佔地面積1500畝,項目為期3年(2014年-2016年),總投資1500萬美元,全部資金由卡達國保護生態與鳥類協會籌集。該中心是以保護生態、人工繁殖隼類資源和科學研究而建立的公益性機構,依法進行自主管理。
  • 非洲偷獵簡史:「叢林肉」需求與非法國際貿易,催生出的捕殺狂潮!
    所謂「偷獵」,就是非法捕獵,這既包括了在本國非法捕獵,也包括了在其他國家進行的跨國偷獵——若要對後者下個嚴肅的定義,就是指人們在其他國家聲稱擁有主權的地區或是為王室保留的區域狩獵,或是殺害受保護的動物。非洲大陸的偷獵行為,便符合上述定義。
  • 調查報告指網絡交易威脅世界瀕危動物
    原標題:調查報告指網絡交易威脅世界瀕危動物  新華網布魯塞爾11月26日電(記者王曉郡)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表調查報告,對威脅世界瀕危動物的非法網絡交易行為深表憂慮。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指出,即便是在法律法規相對完備的德國、比利時、法國、荷蘭、波蘭、英國等歐盟國家,也不乏野生動物的非法網絡交易活動。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調查人員強調,上述調查結果只是利用大眾都可以獲取信息的網際網路這一公開渠道獲得的,隱秘的地下交易並不包括在內。   調查人員特別強調,大象、爬行動物和鳥類是野生動物非法網絡交易的3大犧牲品。
  • 為何那麼多人願意為它鋌而走險?
    主要拍攝場地集中在中國的甘肅的敦煌和新疆的哈密、吐魯番、克拉瑪依等地的戈壁沙漠,影片於2009年3月開機拍攝。2013年12月3日正式公映,並取得大陸總票房2.6億元人民幣成績。2014年1月15日該影片入圍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本片的一開始,故事主人公的第一句話就在為整部電影做下註腳——「這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整治非法偷獵專項行動啟動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今冬明春整治非法偷獵專項行動於近日啟動,旨在進一步鞏固整治非法偷獵工作成果,還東北虎豹等野生動物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據統計,自2017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各分局共開展整治非法偷獵專項行動66次,查處非法偷獵案件67件,抓獲犯罪嫌疑人84名。此次專項行動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其間,將全面收繳非法偷獵工具、剷除危害野生動物安全的隱患。
  • 新疆股權交易中心助力中小企業行穩致遠
    先在新疆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熟悉資本市場流程,讓企業進一步規範化,就可以為上市做鋪墊了。」韓新莉說。  無獨有偶,新疆優替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也選擇了區域資本市場。今年8月,該公司成功掛牌新疆股權交易中心。  優替通信的主營業務是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設備的維護及修理、電路維護等。
  • 3D列印海龜蛋,裝GPS騙過偷獵者,揭發137公裡非法貿易鏈
    Helen Pheasey是英國肯特大學達雷爾生態保護研究所的一名生物保護學家,她從美劇《絕命毒師》和《火線 (The Wire) 》中獲得了靈感,將裝有GPS的3D列印海龜蛋偷偷放進了海龜蛋的巢穴中,想以此找出非法交易海龜蛋的鏈條
  • 揭秘「異寵」幌子下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新華社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面對嚴格的執法環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經營「爬蟲類寵物」「異形寵物」等為名,通過網絡非法買賣保護類野生動物。野生動物違法交易藏身網絡所謂「爬寵」「異寵」,指與傳統貓狗鳥類寵物不同的爬行動物類寵物,多為蜥蜴、龜鱉、蛇等。
  • 美國禁止象牙貿易:避免打著合法幌子偷獵交易,非洲象或有救
    美國禁止象牙貿易:避免打著合法幌子偷獵交易,非洲象或有救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6-06-04 08:19 來源
  • 女博士用3D列印「臥底」海龜蛋,裝GPS騙過偷獵者,還揭發了137公裡的非法貿易鏈
    這次,3D列印技術為打擊非法海洋動物貿易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聽起來有點意思吧,文摘菌就來給你講講~事情是這個樣子的,研究人員Helen Pheasey是英國肯特大學達雷爾生態保護研究所的一名生物保護學家,她從犯罪電視劇《絕命毒師》和《火線 (The Wire) 》中獲得了靈感,將裝有GPS的3D列印海龜蛋偷偷放進了海龜蛋的巢穴中,想以此找出非法交易海龜蛋的鏈條。
  • 猛禽:一生不羈愛自由—新聞—科學網
    猛禽就是這樣的旅行高手,它們飛得又高又遠,出現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奇怪,而青藏高原是它們特別偏愛的地方。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介紹,中國有近100種猛禽,其中有54種生活在青藏高原,它們之中大多是晝行性的,比如鷲、隼、雕、鷹、鵟、鶚、鳶、鷂等,也有夜行性的,主要是鴞類,也就是人們常叫的「貓頭鷹」。
  • 非洲大象偷獵,離中國有多近對話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奇姆·施泰納
    過去十年間,在死亡大象中,非法獵殺佔比從25%飆升到60%-70%。 (Darren Potgieter/圖)盜獵者把象牙賣到中國,價錢是其他地方的十倍。當我們在談論象牙偷獵走私時,在阿奇姆·施泰納看來,我們是在談論「一代人」,不僅僅是象牙。但數據是殘酷的。「(大象)偷獵更嚴重了。」
  • 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雲寨村黨員彭則庶非法採洗砂案剖析
    「光禿禿的山林,現在都種上樹苗了……」近期,益陽高新區環保督查組工作人員到謝林港鎮雲寨村督查整改復綠進度時,聽到附近村民為迅速恢復的環境點讚。村民提到的農田和山林前後變化,緣於一起非法採洗砂案。彭則庶一聽卜某田裡有砂石,就立即調來挖機採挖,3畝農田共挖出9300餘噸砂石,彭則庶把採挖的砂石運到自己的洗砂場清洗後賣出,純獲利37萬元,他的成本不到5萬元,還含了給卜某的3萬元「原料費」。但昔日長滿綠油油秧苗的稻田則變成了一個五六米深的大坑,為防止村裡和相關部門發現,彭則庶還從附近山上運來石塊和泥巴對農田進行了簡單回填。
  • 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有不少人將此次疫情稱為「舌尖上的肺炎」,並呼籲野生動物主管及執法部門發揮更大的作用,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其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其規定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是指野生動物的整體(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1月24日,記者詢問該店客服人員,對方表示可提前下單,2月1日發貨。但在1月26日再次詢問時,對方沒有再回復,不過仍可拍下「散養大鵝」。
  • 3D列印技術製造出「假雞蛋」追蹤非法海龜交易
    研究者們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假雞蛋」,在中美洲海灘上追蹤非法海龜交易。蛋類內部安裝了GPS跟蹤系統,它可以幫助貿易保護主義者和當地執法機構追蹤非法蛋類交易,包括走私和貿易路線。由於過去幾十年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不斷增加,研究者們已經將注意力轉向幫助消除這種威脅的科學研究。
  • PG One回應「夜宿門」被指洗白復出,怒懟:我說啥都是錯!
    11月5日凌晨,說唱歌手PG One針對早前採訪被指洗白一事憤怒發文:「我真的累了,都是我的問題,都是我的鍋,我給全世界人道歉,我不是人,我對不起社會,我對不起全人類。三年了,發個微博說洗白,發個歌說洗白,疫情捐款也說洗白,接受個採訪也說洗白。我活著都是洗白,我說啥都是錯,你們都對,行了嗎。」
  • 女博士用3D列印「臥底」海龜蛋,裝GPS騙過偷獵者
    這次,3D列印技術為打擊非法海洋動物貿易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聽起來有點意思吧,文摘菌就來給你講講~事情是這個樣子的,研究人員Helen Pheasey是英國肯特大學達雷爾生態保護研究所的一名生物保護學家,她從犯罪電視劇《絕命毒師》和《火線 (The Wire)
  • 中國猛禽-獵隼
    獵隼為隼形目隼科下的一種中型猛禽。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型特徵:體長47-57cm,翼展97-126cm,尾長18-24cm,體重680-1200g。雄鳥體型約為雌鳥的72%外形特徵:頸背偏白,頭頂淺褐。頭部對比色少,眼下方具不明顯黑色線條,眉紋白。上體多褐色而略具橫斑,與翼尖的深褐色成對比。尾具狹窄的白色羽端。下體偏白,狹窄翼尖深色,翼下大覆羽具黑色細紋。幼鳥上體褐色深沉,下體滿布黑色縱紋。阿爾泰隼亞種色深而多青灰色,翼覆羽具棕色帶,且下體縱紋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