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指網絡交易威脅世界瀕危動物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調查報告指網絡交易威脅世界瀕危動物

  新華網布魯塞爾11月26日電(記者王曉郡)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表調查報告,對威脅世界瀕危動物的非法網絡交易行為深表憂慮。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調查人員今年早些時候進行過一次調查,僅6周時間就在歐洲、亞洲、北美洲的16個國家發現了3萬多件受國際條約保護的活體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肢體在電子商務網絡上被兜售,直接涉及國際公約列舉的瀕危珍稀動物的網際網路銷售廣告有9482條,估價至少1100萬美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指出,即便是在法律法規相對完備的德國、比利時、法國、荷蘭、波蘭、英國等歐盟國家,也不乏野生動物的非法網絡交易活動。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調查人員強調,上述調查結果只是利用大眾都可以獲取信息的網際網路這一公開渠道獲得的,隱秘的地下交易並不包括在內。

  調查人員特別強調,大象、爬行動物和鳥類是野生動物非法網絡交易的3大犧牲品。此外,犀牛角、虎骨,以及活體有毒蛙類、蜥蜴、獵豹、非洲和南美靈長類動物甚至熊也都無法從非法網絡交易中倖免。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指出,野生動物非法網絡交易目前已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偷獵的規模也是前所未有,已經成為關係到瀕危野生動物是否能夠繼續存在於地球的嚴重問題。它呼籲各國政府、執法機構以及電子商務運營者行動起來,聯手打擊破壞世界生物多樣性的非法網絡交易行為。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爬寵網絡交易威脅野生種群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Alice Hughes表示,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只適用於11000多種已知爬行動物中的9%,大量交易未受監管。 近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 爬寵網絡交易已威脅野生種群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Alice Hughes表示,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只適用於11000多種已知爬行動物中的9%,大量交易未受監管。近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 爬寵網絡交易正在威脅野生種群—新聞—科學網
    》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頻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地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Alice Hughes表示,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只適用於11000多種已知爬行動物中的9%,大量交易未受監管。 9月29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 動物保護組織:印尼非法野生鳥類交易已威脅瀕危物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8月11日報導,一個野生動物交易的觀察組織9日警告稱,在印度尼西亞國內市場有數萬瀕危的印尼野生鳥類非法出售。印尼野生動物交易平臺TRAFFIC的數據顯示,爪哇島上3個主要城市的5個市場共銷售了近2.3萬隻野生鳥類。
  • 研究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受到網絡交易威脅
    新華社昆明9月30日電(記者嶽冉冉)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受到網絡交易威脅。這項研究成果29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研究人員使用大數據搜索,梳理了2000年到2019年的爬行動物網絡交易信息,再結合爬行動物網絡零售商數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相關國際野生動物交易資料庫數據,發現有3943個爬行動物物種被放在網上交易。  「被交易的物種約佔已知一萬多個爬行動物物種的36%,其中被交易物種的79%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交易監管。」
  • 報告: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位於中國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分布區域跨越中國及哈薩克斯坦、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國等12個國家,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報告》介紹,目前中國雪豹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四川、雲南以及內蒙古等省區,但數量調查覆蓋面積僅佔雪豹棲息地的1.7%,距離全球雪豹種群評估20%的調查目標相差甚遠,與全世界調查平均水平2%差距不大,其中最大的調查空缺在青藏高原南部,其次為新疆天山西部地區。
  • 183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承諾 消除非法網絡...
    &nbsp&nbsp&nbsp&nbsp在CITES締約方大會上批准的決議,政府可採取以下舉措:開展執法行動並共享執法行動的最佳實踐,包括同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協作來建立調查指南;確保政府擁有最強有力的適用法律,並鼓勵秘書處、政府同網際網路市場以及社交媒體平臺增進交流以應對網絡野生動物犯罪;此外,號召建立網絡野生動物犯罪研討會,涵蓋製品國、消費國
  • 看似賣模型,實售珍稀龜,閒魚上的瀕危野生動物隱秘交易
    而修訂《中國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也在2020年全國人大的工作計劃中。不過,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近期在幾大電商及二手交易平臺調查發現,其中仍暗藏不少涉嫌售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交易。判決案件多涉及淘寶、閒魚利用電商平臺交易野生動物早已不是新聞。
  • 研究報告指南極「皇帝企鵝」因冰層融解瀕危
    科學家呼籲把皇帝企鵝列為「瀕危動物」,以減低氣候變化對牠們造成的衝擊。據報導,報告刊於《自然-氣候變化》期刊。報告由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法國的生物學研究中心、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及另外兩間專門研究環境及大氣的美國研究所共同發表。報告第一作者史蒂芬妮博士稱:「若海冰融化速度符合預測,那麼到21世紀末,即使是羅斯海的最南部地區也將受影響。」
  • ...角子」……暗語的背後是龐大的非法交易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近日,樂清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對石某等人提起公訴。文/張露劍嶽思軒神秘包裹牽出的大案「有兩箱可疑包裹將通過物流運抵樂清。」2019年12月,偵查機關接獲一條線索。「偏方」下的生意經經對女子的審訊和警方的調查,原來該包裹和暫住處野生動物製品的主人是該女子的男友——樂清人石某。而這些動物製品,正是他準備出售的「商品」。石某今年40多歲。
  • 世界穿山甲日 | 請善待每一隻瀕危的野生動物!
    世界穿山甲日每年2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六為世界穿山甲日,旨在讓公眾意識到穿山甲所面臨的困境,同時呼籲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行為,保護穿山甲免於滅絕。世界上最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穿山甲生活在全世界的51個國家之中,而它們在這些國家均被列為瀕危物種。在過去的21年裡,中國穿山甲的數量也減少了90%。
  • 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據了解,該店鋪所售的鴻雁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種,斑頭雁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低危種和「三有」動物,大鯢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其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其規定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是指野生動物的整體(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 英媒:中國國寶大熊貓超2000隻,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
    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中國政府在保護大熊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切實有效的,經多年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已經脫離滅絕的邊緣。靈長類動物學家、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動物保護官員約翰·魯濱遜也肯定了中國在大熊貓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
  • 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是瀕危動物啦!
    中國日報網9月5日電(高琳琳)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4日報導,經過環保主義者的多年努力,中國國寶大熊貓已經不再處於世界瀕危動物之列。由於中國境內大熊貓數量的增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該物種的現狀由「瀕危」改為「易危」。
  • 全球一些最罕見的珍稀物種網上被大肆交易
    生物學家把發現無耳巨蜥的消息公布在一篇科學報告中。考慮到「爬行寵物愛好者和盜獵者很可能根據報告內容找到這種蜥蜴的地理位置」,報告並未公布發現地點的具體地理坐標,只包含一張粗略地圖以及周邊環境的文字描述。然而,這並未擋住盜獵者瘋狂的腳步。報告發表後短短一年內,網絡上已有人開始販賣無耳巨蜥。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舉辦「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
    2020年11月26日,「藥者仁心——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30多位醫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就醫藥行業參與野生動物保護這一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放棄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業務對企業的影響...
    2020年11月26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廣藥集團聯合舉辦「藥者仁心」研討會,與醫藥、醫療等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醫藥行業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議題。研討會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發布了《放棄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業務對企業的影響》報告。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放棄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業務對企業的影響》
    2020年11月26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廣藥集團聯合舉辦「藥者仁心」研討會,與醫藥、醫療等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醫藥行業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議題。研討會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和普華永道發布了《放棄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業務對企業的影響》報告。
  • 新冠疫情下,部分瀕危動物危機升級
    珍貴的狐猴成為非法獵殺和非法寵物交易的對象。美國phys.org網站7月9日刊文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當天發出警告,幾乎所有馬達加斯加的本土狐猴都面臨著滅絕的風險。該組織表示,在島上生活的107種狐猴中,約有103種受到威脅,其中33種處於嚴重瀕危狀態——這是「野外滅絕」前的最後一站。在這份更新後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IUCN呼籲對人類與自然界互動的方式進行根本性改革。研究者評估了120,372種物種,認為其中超過30,000種瀕臨滅絕。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