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美國形勢展望:如何治癒疫情蔓延、政治極化等「五大病」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如何治癒「五大病」——2021年美國形勢展望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消息,2020年,美國「病」得不輕:新冠疫情失控,政治極化嚴重,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撕裂驚人,毀約「退群」成癮。

2021年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將正式入主白宮。宣稱要「治癒」美國的拜登將如何應對今日美國的「五大病」,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病症一:疫情蔓延

疫情猛於虎。2021年,能否遏止美國國內肆意蔓延的新冠疫情,是拜登政府面臨的一大考驗。

過去一年,美國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數長期位居全球之首。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預測,2021年1月中旬可能是美國疫情的「至暗時刻」。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和醫療水平最先進的國家,美國卻淪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對此,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達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美國抗疫的一大問題在於缺乏全國統籌。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說,聯邦政府的衛生指南不是缺位,就是漏洞百出。《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前衛生官員的話說,由科學家組成的美國公共衛生機構一直被政治化、被操縱、被忽視。

達巍建議,拜登政府應進行科學、有力的輿論引導,不將公共衛生機構政治化,提高聯邦政府執行力,制定合理的國家戰略。

病症二:政治極化

「內耗」已成美國政壇突出「病症」。2021年,能否扭轉國家治理失靈,將考驗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政治智慧。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中相互「極度討厭」的人數比例從25年前的16.5%上升至當前的80%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對記者說,美國惡性黨爭已白熱化,民主黨和共和黨關係已到「只要你贊同我就反對」的地步。王文認為,新一屆美國政府需提高領導力,儘快扭轉治理失靈現狀,重建美國政治秩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問題學者袁莎則表示,拜登可能成為「跛腳鴨」總統,施政掣肘因素較多。

病症三:經濟低迷

疫情衝擊下,美國經濟舉步維艱。2021年,如何既抗疫情又保經濟,將考驗拜登執政團隊的「平衡術」。

2020年2月,美國結束持續逾10年的經濟擴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年10月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萎縮4.3%,2021年或有望實現3.1%的增長。

美國2020年底通過總額約9000億美元的經濟紓困法案以應對疫情。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認為,紓困計劃不會顯著改變美國經濟短期走勢,也難以對衝美國經濟面臨的長期風險。

歐巴馬政府首席經濟顧問弗曼指出,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政府救助計劃規模要足夠大,措施要足夠持久。

病症四:社會分裂

當今美國,貧富差距與種族矛盾日益擴大。2021年,能否最大限度彌合社會分裂,將考驗拜登政府的「團結術」。

疫情襲擊之下,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充分暴露並進一步拉大,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點。

此外,美國種族對立日益加劇。2020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等事件引發全國性抗議示威浪潮;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新冠疫情中少數族裔的感染率和致死率「不成比例」地高於白人。

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執政團隊要想根除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社會不公的「內在病灶」將面臨極大困難。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2021年拜登就職後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緩和種族關係,但不可能根本解決種族矛盾。

病症五:單邊主義

近年來,美國在國際社會毀約「退群」成癮。2021年,拜登政府能否帶領美國真正回到多邊主義軌道,值得觀察。

過去一年,美國單邊主義傾向愈發嚴重,川普政府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嚴重破壞全球抗疫努力。

批評人士指出,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執意奉行本國第一、本國優先,大搞單邊行徑,不斷退群毀約,不但放棄自身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還把謀取一己私利建立在損害別國正當利益之上,正在成為當代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記者說,美國一朝失信於國際社會,即使想要重新樹立國際威望,恐也將面臨「不信任危機」。

相關焦點

  • 疫情加劇美國政治極化?戴蒙德:只有美國人有摧毀自己的能力
    在衛生專家看來,美國之所以遲遲難以拉平疫情傳播曲線,就與這個國家的政治分裂密切相關。而政治分裂的背後,是政治極化的加劇。此前,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國利益」網站刊發的文章《美國政治腐朽的代價》就指出,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本應成為美國人放下分歧、團結一致的機會,但總的來說,疫情卻「加劇了美國的政治極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極化很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 美國的十字路口|政治極化與撕裂愈演愈烈,未來4年能好嗎
    【編者按】2020年初,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把全球經濟推入危機之中。為應對疫情衝擊,美聯儲採取了激進的「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國會通過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的財政紓困政策,極力避免經濟與金融市場陷入無序與混亂之中。大規模刺激為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美國股市、債市、樓市均創下歷史新高。
  • 趙建2021宏觀展望:脆弱的復甦 危險的泡沫與極化的世界
    這是制定2021宏觀策略的第一問。我們不應該因為過度悲觀,自己嚇自己而錯失賺取央行給的β機會。但是當2020年的β如此高(2020A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數約50%),當全市場一致看多(比特幣等的空頭都被輪番屠殺),看空的聲音幾乎歸於沉寂的時候,即使不是危險的時刻,但也是一個令人害怕的瘋狂時間。展望2021,過度審慎悲觀的話語依然不合時宜。
  • 競爭型政治:美國政治極化的呈現與思考
    當然,在審視美國政治極化的嚴重程度及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時,不應過度誇大其嚴重程度與影響範圍。政治競爭的時空限度、基礎意識形態的共識、國家與社會的邊界、精英與大眾的分野、流行政治文化的變遷,以及相對成熟的制度規範和法治環境,都會化約和平衡政治極化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如何將競爭型政治所演繹的政治極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不僅是美國政治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亦是全球現代國家治理所應關注的話題。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美國即將迎來新晉總統拜登,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都將迎來新局面,IMF預測美國經濟有望增長3.1%。首先,拜登更重視疫情防控。展望2021年,歐元區經濟有望較2020年顯著復甦。但受制於海外疫情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退以及英國脫歐給英歐雙方後續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疊加人口老齡化、政治困局等固有問題,預計2021年歐元區經濟復甦仍將脆弱曲折且不均衡。據IMF預測,歐元區2021年經濟增速為5.2%。歐元區經濟修復仍需時日。
  • 疫情局勢下,2021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大綱解析分析變化
    大家都了解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及形勢與政策這門學科,雖然叫「當代」,但真正考試的範圍僅限於一年,也就是2020年1-12月,國內外發生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事件。2020年的世界離不開一個醫學名詞——新冠肺炎。
  • 政治極化、民族分裂,「兩個美國」的對立從何而來
    隨著兩黨內部消除「雜音」後,美國政治極化的趨勢開始加強:極化趨勢加強首先出現在前總統柯林頓時代,柯林頓的婚外情激化了民主黨和共和黨選民的分歧;到了前總統小布希時代,圍繞第二次海灣戰爭,兩黨選民進一步對立;前任總統歐巴馬執政時,兩黨選民的分歧焦點則是全民醫保;2016年川普當選總統後,共和黨更是似乎逐漸成為「川普黨」,政治極化現象愈發明顯。
  • 政治極化不斷消耗美利堅的生命力
    接下來,在民主黨推動下,美國國會眾議院13日以「煽動叛亂」等為由,發起對現任領導人的二次彈劾。不少分析認為,這既是對其煽動暴亂事件「追責」,更是一場「政治清算」,以斷絕其未來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一幕幕政治鬧劇的背後,是美國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集中爆發,也是混合著個人恩怨與黨派之爭的惡鬥升級。如今的華盛頓,政治極化已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
  • 選情與疫情疊加下的美國政治:認同分裂、政黨重組與治理困境
    在疫情造成的短期衝擊之外,影響美國政治中長期演化的深層變量為政治極化背景下的新一輪政黨重組趨勢:東北部「鐵鏽地帶」白人藍領選民對民主黨的疏離,南方部分「陽光地帶」年輕選民群體對共和黨忠誠度的下降。「身份—認同」將逐步取代「經濟—階層」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因素,並加深美國的社會裂痕、黨派鬥爭與政治極化,使其國內治理效率進一步下降,甚至引發政治民主的退化。
  • 年終報導|美歐的2020與前路展望
    這種年輕人政治傾向愈發激進的現象不僅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美國年輕人所面臨的結構性經濟困境,同時也體現了美國政治的階層固化。 再次,身份政治癒演愈烈導致美國社會陷入空前分裂的境地,隨之而來的政治極化在雙方陣營催生出大量極端主義政治暴力團體,進而導致暴力衝突頻發。
  • 調查顯示,美國不同政治群體對於疫情存在明顯認知差別和黨派傾向...
    美國知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國利益」網站刊發文章《美國政治腐朽的代價》指出,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本應成為美國人放下分歧、團結一致的機會,但總的來說,疫情卻「加劇了美國的政治極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政治極化很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 政治極化的美國,正在拋棄基於「人民兩個身體」的妥協傳統
    此書分析了 十七世紀的英格蘭和法國有關「妥協」和「人民」概念的分歧理解,是如何在美國建國期間再次交織在一起的(儘管有時結果是以流血告終)。回顧美國建國的關鍵時刻,從最初的清教徒殖民地到十九世紀內戰開場,這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精準 剖析與解答。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
  • (撕裂的美國)國際銳評丨政治極化不斷消耗美利堅的生命力_新華報業網
    一幕幕政治鬧劇的背後,是美國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集中爆發,也是混合著個人恩怨與黨派之爭的惡鬥升級。如今的華盛頓,政治極化已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正如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所說,「美國現在是一個兩極分化嚴重的國家。
  • 全球會客廳:疫情之下,回首2020,展望2021
    但與此同時,全球多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和捲土重來的疫情,給人們的假期生活和即將到來的2021年蒙上一層陰影。疫情之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度假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對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期許?
  •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
    觀天下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新華社  作者:  2020-11-02 53歲的利安娜·帕特曼-託馬斯住在美國大選「搖擺州」之一的艾奧瓦州。
  • 全球化中的政治極化
    在美國,自從70年代之後,極化程度就一路走高,尤其是在90年代之後,極化程度比起歷史上其他時期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稅率、財政赤字、外交政策等方面本有因歷史因素形成的分歧,但在極化背景下,兩黨內部越來越同質化,同時兩者之間越來越異質化,兩黨溫和派越來越少,交集越來越小,這種政治極化趨勢在近些年愈演愈烈。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第二年。一方面,進入今年四季度後,我國所面對的海外政治經濟形勢仍然嚴峻,歐美等國疫情二次爆發,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復工復產和經濟恢復的節奏,也導致全球經濟復甦態勢相對疲弱。
  • 美國那點事丨「佔領國會山」中的政治暴力:美國會走向內戰嗎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內興起的民權運動,實際上也伴隨著嚴重的政治暴力。川普2017年執政以來,美國國內的政治暴力可謂進入了新的周期。政治暴力不斷加劇的背後,是美國的政治「極化」問題日益嚴重。所謂極化,簡單來說就是「左的越左,右的越右」,人們變得越來越極端,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視如仇敵。2020年的美國大選進一步加劇了「極化」和與之相伴隨的政治暴力。
  • 弗洛伊德事件的本質與根源:被極化撕裂的民主
    事後,當地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騷亂活動持續升級,並在全美開始蔓延、引發了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一個普通黑人的意外死亡,何以引發如此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呢?「弗洛伊德事件」本身只是一個導火索。它是美國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危機雙重壓力下恐懼、沮喪和不滿情緒的群體發洩,是美國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的集中爆發,是貧富差距、兩黨衝突、「文化戰爭」、社會分化乃至國家極化等多重因素相互疊加、合力作用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