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良子:促進中日相互理解 創造「真優美」的未來

2020-12-08 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9月2日電(趙松 鄭瑾) 日本電影《追捕》讓中野良子在中國家喻戶曉,她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真由美」成為那一代中國年輕人的偶像。《追捕》已經上映38年,當中野良子手持自己年輕時的照片為我們講述她與中國的緣分時,英姿颯爽的「真由美」仿佛就在眼前。面對這位優雅的女士,除了時空流轉帶來的回顧當年的震撼之外,更多的是對一位半生致力於中日友好的友人的敬意。

「真由美」的形象在中國深入人心

中野良子1950年出生於愛知縣的常滑市,家鄉位於海邊,因此她對大海有著莫名的嚮往,那是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時而寧靜優美,時而驚濤駭浪。海邊長大的中野良子對多變的環境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這樣的能力讓她能夠堅定地去實現她的夢想——文藝和旅行。12、3歲的時候,她加入學校的廣播俱樂部,經常在午餐時間為同學們廣播。之後中野良子進入電影電視圈,這也讓她有更多的機會去到世界各個地方,歐洲、非洲、俄羅斯、美國,當然也包括中國。

中野良子出演過很多影視作品,《追捕》從藝術成就上來講或許並非其中最好的一部,但卻是改變她命運的一部作品。中野良子說,1978年《追捕》在中國上映之後反響非常大,1979年第一次去中國之前,從日本政府和媒體相關人士那裡得知自己在中國非常火,「雖然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但是我預感馬上要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中野良子扮演的「真由美」在中國人氣之高是她始料未及的。當中野良子在北京機場走下飛機後,興奮的人群敲鑼打鼓,對她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在有政府官員參加的歡迎會上,中野良子致辭的時候說自己叫「中野良子」,現場響起了歡呼聲。這時,翻譯建議中野良子用中文「真由美」介紹自己,對於這個生疏的中文名她稍微遲疑了一會兒,但是直覺告訴她,「真由美」是一個動聽的名字,念起來就像是代表和平的音符。於是她又用「真由美」重新自我介紹了一次,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起初,中國人民的熱情讓毫無準備的中野良子感到有些受寵若驚。當中野良子出現在上海魯迅公園時,她迅速被成千上萬的民眾包圍,「人群像龍捲風一樣湧過來,我們被包圍在中間,我心想自己會不會被擠死在這裡」。中野良子起初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有一個身高近2米的壯漢一直跟著自己,當壯漢用強大的身體擋住熱情的人群時,她才知道這是政府專門安排來保護自己的工作人員。中野良子笑著說,「正是因為有他在,我才能有幸活到今天」。

從那之後,中野良子開始思索為什麼《追捕》在中國那麼受歡迎。《追捕》是新中國第一次引進日本影視作品,同時也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第一次引進外國電影。中野良子通過與不同的人士交流了解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中國需要在文化、科技、體育等各個方面加大發展,以讓民眾打起精神。中國開始逐漸開放,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學習,《追捕》也便在這種背景下進入了中國,中野良子也因此開始了與中國的緣分。

相關焦點

  • 中野良子:永遠的「真由美」(圖文)
    提起中野良子,任何一個5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20多年前,在那部名為《追捕》的電影裡,中野良子扮演的「真由美」在馬背上演繹的「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在他們心中掀起的漣漪至今不退。     這個當年白衣長發的明星在自己最走紅的時候淡出藝壇,做了一個和平大使。20年來     ,她奔波於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她來過39次。     前天,記者在上海見到了她。
  • 追捕女主中野良子37歲結婚,喜訊第2天,為何收到高倉健100枝玫瑰?
    隨著電影在全國風靡,電影中男女主角也開始在中國走紅。當時中野良子扮演的真由美,留著一頭颯爽的捲髮,成了許多女生爭相模仿的對象。 高倉健扮演的杜丘,留著寸頭、穿著白色風衣,習慣把衣領立起來。那時候滿大街都是立衣領的男青年,可見劇中演員對年輕人的影響之大。
  • 中野良子只說了五個字就讓影迷瘋狂
    多少人都是在「啦呀啦」的歌聲中走過青春歲月,對電影中的經典橋段更是倒背如流,尤其是電影裡中野良子對高倉健喊出「我喜歡你」的畫面,更是感動了幾代人。也許連中野良子也不會想到,一部《追捕》將會改變她的一生。
  • 中日相互認識的未來走向
    當然,遺忘歷史是不可取的,但是,人類不能總是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之中,理性思維應成為兩國國民相互認識的原則。其次看兩國國民對中日關係「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認識的數據變化。在2005-2007的3次調查中,學生被訪者對中日關係現狀的滿意度分別為1.5%→2.9%→8.1%,呈上升態勢;而持悲觀態度的比率分別為77.8%→70%→44.1%,呈下降態勢。
  • 中日智庫學者:需從全球變局背景下理解研判中日關係轉圜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肖欣)中日兩國智庫專家學者12日在北京以「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為主題,就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政治安全關係、社會文化民間交流、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等議題,深入探討中日實現全方位務實合作的路徑方式,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作出展望與預判。  兩國學者共同指出,目前應從全球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理解中日關係。
  • 最受大家喜歡的女星:慄原小卷典雅,中野良子率真,她是白月光
    在日本有很多大家非常喜歡的日本女明星,尤其是早期像山口百惠,慄原小卷,中野良子這些,讓很多人感到十分驚豔。那麼她們究竟有多麼讓人驚豔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三位就是中野良子,在年輕的時候,中野良子主演了追捕,在這部劇當中,她當時所飾演的真由美整體顯得非常的率真,可愛又聰明,因此也讓不少人表示非常難忘。而這三位當中,要說是大家心目當中的白月光的,就不得不提到山口百惠,出道以來獲得了不少人的關注,因此也成為了很多明星心目當中的白月光。
  • 陳茗屋:我曾與中野良子高倉健有過交往
    女主人公真由美,成了中國男人幾乎人人喜歡的夢中情人,飾演者中野良子成了中國觀眾心中超一流的大明星。其實她在日本遠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但當時年輕,表情青澀,日本式的美加上西洋的作派,的確演得成功。男主角由殿堂級的高倉健飾演。演技自然是火候恰到,觀眾應該仰望的。
  • 張律《柳川》日方演員曝光 池松壯亮中野良子加盟
    據悉,《柳川》將集結中、韓、日三國製作團隊。據日媒報導,池松壯亮、中野良子重磅加盟,具體出演的角色尚未曝光。池松壯亮池松壯亮是日本新生代男演員,曾在《小偷家族》中有出色演出。中野良子曾與日本知名男星高倉健合作過多部影片,其在電影《追捕》中的真由美形象,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經典。
  • 《追捕》中野良子37歲婚禮後,為何突然收到高倉健100枝玫瑰?
    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留一頭「大波浪」髮型,曾在中國女生中間流行。 所以,中野良子訪華的時候,被很多人問起她有沒有跟高倉健在一起。
  • 復旦-衛材高端學術講座「中日關係的現狀與未來趨勢」順利舉行
    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對中日關係做過很概括的說法「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友好相處,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這個是主流,對雙方都帶來了好處,相得益彰。但五十年對立是近代以來的,也就是說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開始對外擴張,對中國進行侵略,特別是二戰期間,這段歷史應該說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但我們沒有忘記一句話,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 五位專家談中日關係現狀及發展
    當然,兩國間圍繞政治安全方面和歷史認識方面的問題時有發生,但這並沒有改變中日友好關係發展的大趨勢。  中日關係的好壞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人,是中日兩國人民的願望與行動。因此,不斷加強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對減少中日之間的糾紛與摩擦十分重要。現在每年中日之間的往來人員已達一、二百萬之眾,比七、八十年代增加了許多倍。
  •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促進
    科學與藝術相互啟迪,從而產生無限的創造力;在達成健康的人格、成就有價值的人生中,科學與藝術具有同等提升作用。 無論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喜悅,還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憤,同是詩人對春的感受;抑或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浪漫,還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的落寞,都是人們對秋的理解。春秋未易也,感受全非也,但都是真實、合理的秋景。世界的豐富多彩,或許就體現於這種表觀的多樣性與內質的統一性之中吧。 科學中也存在這種多樣性和同一性嗎?
  • 笪志剛:「三大滯後」致中日民眾感情現反差
    為什麼中日地理距離一衣帶水如此之近,但民眾的心理距離卻隔山隔水越來越遠?縱觀中日邦交正常化48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民間友好是支撐中日關係曲折前行的壓艙石。試想,在中國對外關係的發展歷史中,像中日那樣動輒萬人在人民大會堂慶祝邦交的能有幾個?
  • 第14期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當代日本人的主動學習精神不如古代「遣唐使」關於中日文化交流,我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第一,中國和日本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日本年輕一代或者當代日本人在看待中國的時候,遣唐使時期的長輩們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去學習的精神
  •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穿梭中美促進相互理解(圖)
    傅履仁笑著說:「我認為我太太是五朵金花中最漂亮的!」     原本3年的服役,最後成了33年的職業。1984年,傅履仁晉升準將,1989年再升為少將軍銜。相片中,傅履仁拉著司徒雷登的手,與父親一起攙扶著這位老人。     在中國,司徒雷登是盡人皆知。傅履仁笑著說:「毛澤東那篇著名的《別了,司徒雷登》,讓中國人都知道了司徒雷登。」傅履仁的父親傅涇波,曾擔任過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機要秘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傅涇波隨司徒雷登回到美國。1950年,15歲的傅履仁隨母親從北京輾轉香港來到美國。
  • 中日能否走出「囚徒困境」
    中日今後仍會因自身理解與現實需求不斷地進行安全博弈,而這個博弈超出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對誰都不值得的局面,只能尋求進入到一種相對的穩定狀態,形成可以稱之為安全制度框架的結構性關係。從政治原則與政治互信度角度講,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此境界,日本若戴著民族主義的有色眼鏡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開的,中國若不從世界格局出發也無法恰當地理解自己。
  • ...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聚焦疫情後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作用
    在事關對方內政的問題上,要堅持相互尊重,體現作為近鄰的理解和包容。中國政府和各部門正在為此而不懈努力,希望日本政府和主管部門也能採取同樣的態度。王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各國深刻感受到人類是命運相連的共同體,也讓中日兩國人民傳統友好再次得到彰顯。民間友好始終是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時代,大眾和社交媒體對兩國民眾的相互認知和感情互動產生著重要作用,也承擔著特殊責任。
  • 崔天凱:中美之間缺乏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缺乏實現相互理解的真正...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12月5日消息,12月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
  • 淺談中日關係的現狀和趨勢 中日關係真的解凍了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9日訊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月16日發表文章稱,中日關係中的不信任和信任始終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雖然私人資本通過貿易和投資主導著中日之間的信任,但由於內部和外部政治結構關係,不信任情緒依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