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今天墜落,我們不應忘記那些有趣的直播

2020-12-03 差評

提起天宮一號,大家應該還算熟悉。

它發射於 2011 年 11 月,是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也是首個空間實驗室~

目標飛行器呢,就是能夠自主尋找目的地,並飛往目的地的飛行器。

當初天宮一號,就憑著過硬的本領,完美實現與神州八號的對接~

中國成為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技術的國家

它又在接下來的兩年,分別與神州九號、神舟十號完成空間對接,完成了所有既定的任務,棒棒的!

本來天宮一號的服役時間是兩年,但是它作為航天人的心血,繼續超時服役了兩年半。。

後來,地面失去與天宮一號的通訊信號,也意味著天宮一號不再能接收到來自地面的訊息,我們也就不能對天宮一號發出任何指令。

隨著天宮一號的燃料慢慢耗盡,它再也無法保持軌道速度,會慢慢接近地球,直至墜落。。

說起來,天宮一號是寶物,亂扔會汙染環境的,砸到了小朋友怎麼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所以,我們官方特別關注這事兒,每周都在官方更新天宮一號的最新位置訊息,保證給可能墜落的地點及時提供警報~

今天,天宮一號已經安全墜落在南太平洋,它的大部分機身也在與大氣層摩擦時被損耗了。。

天宮一號最後的完整照

之前,在天宮一號與神州十號對接後,神十的航天員們在天宮一號的實驗室給大家直播,做過一些簡單的物理小實驗。。

開個鬥魚號,要得多少大火箭啊

大家都知道,太空中的重力接近於零,所以太空中好多物理現象都與生活中不太一樣~

不會擺的單擺

譬如在地面用彈簧拉力計稱量不同重量的物體時,彈簧的長度會不太一樣,但是在太空中,再用拉力計測量這兩個重量不同的物體,就完全失效了。。

如果想要在太空中測量物體有多重,就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根據相同力量情況下加速度的的不同,來獲得物體的質量。

太空中,用手觸碰旋轉的陀螺和不旋轉的陀螺,它們的運動軌跡也不一樣。。

只剩下表面張力的水,會像泡泡一樣,形成水膜~

即使是晃動這個水膜,也不會破!

還能給水膜注水,形成水球!

水膜的裡的空氣泡,既不會浮出來,也不會合併。。

種種奇妙的現象,讓小辣椒也大開眼界!

希望下次直播的時候,要是能出個 VR 版,估計會更震撼吧,真的好期待啊~

預祝我國未來首個空間站發射成功!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今天墜落,我們不應忘記那些有趣的直播.
    後來,地面失去與天宮一號的通訊信號,也意味著天宮一號不再能接收到來自地面的訊息,我們也就不能對天宮一號發出任何指令。所以,我們官方特別關注這事兒,每周都在官方更新天宮一號的最新位置訊息,保證給可能墜落的地點及時提供警報~
  • 最後墜落身影美國網站要全程直播
    ▲虛擬望遠鏡計劃將直播天宮一號墜落過程。
  • 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想太多
    近日,各國媒體都開始進入「倒計時」,緊盯天宮一號預測落點,部分境外媒體甚至渲染天宮一號的「謝幕」風險,妄稱「中國已對天宮一號失去控制」。點擊下方視頻,看看外媒都說了些什麼吧~美國廣播公司(ABC)在其網站煞有介事地刊文稱:「2016年,在發射升空5年後,中國航天機構失去了對天宮一號的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
  • 太陽現象弱於預期 天宮一號或周一早7:30墜落
    據Gizmodo的北京時間4月1日報導,歐洲空間局太空殘骸辦公室和美國航天公司都預測,我國天宮一號空間站最有可能在美國東部時間星期日晚上7:30(北京時間星期一早上7:30)墜落天宮一號最初被認為最早將於本周六墜落。雖然目前對天宮一號重入大氣層時間的估計差別很大,但在觀察到太陽現象沒有能加速其墜落速度後,歐洲空間局官員現在向後推遲了對天宮一號墜落時間的預測。
  • 天宮一號即將"謝幕" 墜落時是否危及地面?官方回應
    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 3月9日,一篇題為《別了,天宮一號》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引來不少航天愛好者的傷感。8日19時左右,天宮一號出現在北京上空。它從西北方出現,從北極星「身邊」划過,「穿過」北鬥七星,消失在東北方向。文章稱,對於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朋友,3月9日以後就幾乎不可能再看到天宮一號。
  • 天宮一號順利墜落南大洋,西方大呼小叫一整年成笑話
    今天早上八點以後,天宮一號在中國上空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後,終於在南太平洋順利落幕,變成了絢爛而壯麗的太空煙火,向我們做最後的道別!軌道高度在500公裡以下的航天飛行器,都會最終墜落地球。而推力更大的美國太空梭,早已經全部退役,國際空間站在未來5年內報廢墜落,也已經是命運註定!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總質量只有8.5噸的實驗性單艙段小型空間站,設計壽命只有2年,在發射後已經完成了全部目標任務,又超期服役了好幾年,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設計壽命。到今天最終墜落地球,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碎片墜落概率極低
    如果天宮一號的碎片沒有完全燃燒,它的降落地點也難以判斷。目前,該空間站大約每3個小時繞地球2圈,運行軌道位於北緯43度和南緯43度之間,意味著除南極洲之外的任何一個大洲都在可能墜落的區域範圍內。「因此,我們只能說它將墜落在那個緯度範圍內,只有等它落下來,我們才有最終答案。」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Jonathan McDowell說道。
  •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墜落南太平洋中部:歡迎你回家
    神舟9號飛船在軌期間,成功地與天宮一號進行了兩次對接,這是首次有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太空人也首次進入到了天宮一號的內部。另外,其中還驗證了假定在自動模式失效或出現故障的情況下,由太空人手動控制實現對接的技術,取得了成功。
  • 天宮一號順利墜入地球,讓西方的一切炒作都化為泡影
    天宮一號的體積與一輛大巴車相似,重量為8.5噸。 「天宮一號」無疑是不受控制後重返大氣層的大體積飛行器,但它並非史上最大飛行器:1979年,美國宇航局的「天空實驗室」(Skylab)的重量幾乎達到80噸,當時部分失控。部分碎片落入澳大利亞西部部分地區,但未造成地面人員傷亡。
  •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再入大氣層 會墜落到地面嗎?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截至3月25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208.1公裡、遠地點高度224.3公裡),整器結構完整,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 天宮一號墜落了,但具體在哪兒?
    先來看看新華社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聯合部隊太空司令部(JFSCC)發布簡報:天宮一號已經再入大氣層,墜落區域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別了……天宮一號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並墜落
    如果天宮一號的碎片沒有完全燃燒,它的降落地點也難以判斷。目前,該空間站大約每3個小時繞地球2圈,運行軌道位於北緯43度和南緯43度之間,意味著除南極洲之外的任何一個大洲都在可能墜落的區域範圍內。攝影:美國航空航天局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Jonathan McDowell說道:「因此,我們只能說它將墜落在那個緯度範圍內,只有等它落下來,我們才有最終答案。」 目前來看,天宮一號的準確再入日期還不確定,因為大氣層上層的密度會隨著太陽活動而變化。
  • 中國天宮一號或失控墜毀?
    ★更多軍事資訊盡在微信公眾號:三芒星軍事  圖為天宮二號飛行器  近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稱,中國天宮一號飛行器目前已經停止運作,未來,不排除隨時會失控的可能性,如此一來,天宮一號可能會墜毀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2016年,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停止了數據傳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雖然它的結構依然完整,但是卻已經不受控制,而8.5噸的前哨站一直在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漂泊。廢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隨時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著。
  • 天宮一號將回家,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
    天宮一號現在怎樣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曾表示,即使天宮一號已經終止數據服務,其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這種「跟蹤監視」持續至今,並通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對外發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每周公告」。而除了中國官方網站,我們也可以在國外有關航天機構網站看到天宮一號的最新動態。
  • 天宮一號墜毀,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這麼多年不墜落呢?答案一目了然
    天宮一號作為圍繞地球運行的一個衛星,而且運行軌道較低,受到的空氣阻力比較大,在阻力的作用下失去速度墜入大氣層。但國際空間站也是衛星啊,而且它的體積明顯大的多,迎風面積更大,理論上受到的阻力更大,為什麼它卻運行了這麼多年還不墜落呢?有一個根本上的原因是,天宮一號隕落前已經「停止數據服務」,即停止任務不再使用,而國際空間站一直都是處在實際使用中。
  • 外交部回應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會及時同有關國家保持聯繫
    外交部回應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會及時同有關國家保持聯繫 外交部網站 圖外交部網站3月30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
  • 天宮一號現已進入墜毀模式
    就好像是心靈感應似的,恰好我得到最新消息——中國航天局已經通告聯合國有關部門,預計天宮一號將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區間,有可能墜落地球表面,具體時間和地方無法確定。去年9月16日,有關部門公布天宮一號將於2017年下半年墜入地球大氣層。
  • 天宮一號墜落!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4月2日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專家解讀天宮一號再入疑問: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天宮一號殘骸有沒有可能墜落陸地?為什麼要採取無控方式回歸?就天宮一號再入的相關問題,航天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進行了解讀。  釋疑1:天宮一號為何採取無控方式再入大氣層?——已經與地面中斷數據聯繫  太空飛行器再入大氣層,分為受控再入和無控再入兩種方式。天宮一號採取了無控方式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