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科為什麼選生物?因為這個三大院士齊點讚,女神教授這樣說

2020-11-25 騰訊網

新冠病毒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詞了,對於病毒的結構研究,很多國家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做,這些都是研究疫苗的重要參考。各國目前都在研究疫苗,之前有俄羅斯公布疫苗成果,中國的疫苗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並且得到了世衛組織的高度評價。

說起新冠病毒,高中學科當中有一門學科與之密切相關,那就是生物。目前很多地區都在積極推行新高考模式,各種組合可供選擇,選擇物化生的比較多,但是物化生當中,物理和化學兩門學科比較難學,生物相對簡單,所以程度一般的同學可以搭配著選擇生物。

為什麼程度一般的考生同學要選擇生物學科呢?李老師來談談幾點看法。

一、簡單易學

相對於物理的高思維含量,化學的,生物學科雖然是理科,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習難度不大,需要背誦記憶的東西較多。不少物化成績不好的學生,生物成績都考得不錯,主要就是因為學科特點偏容易。

今年李老師的一個同事,孩子整體屬於偏文的學科,選科組合是生政史,物理化學成績實在太差,又是一個女生,最後高考成績考出557分,順利地被山師漢語言文學專業錄取,當然,這個孩子因為之前有綜合評價,所以算是一點小幸運。

二、學科特點

都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遇到過SARS,禽流感,還有目前的新冠病毒,這些都跟生物學有著密切的關係,醫學作為生命科學的延伸,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存在的,很多醫學專業今年也備受歡迎。

就在最近,清華大學一幫搞結構生物學的學生搞出了一張完整的新冠病毒亞結構圖,受到了張伯禮、施一公、李蘭娟院士的高度評價,並紛紛點讚,清華大學前女神教授顏寧,作為施一公出色的弟子,對這一成果也是大加讚賞,並激勵3天內寫完論文。

可以說,離開了生物學的支撐,這項工作是無法完成的,這次成果等於把新冠病毒做了個ct,把這個病毒算是看得清清楚楚了。

三、學問研究

相對於物理學、化學在國內的發展,生物學可以說目前走在了前列,施一公教授不僅自己在生命科學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更是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報考顏寧教授,萬蕊雪等女弟子。目前施一公創辦的西湖大學更是引進了不少國外傑出人才任教。

所以,對於將來想從事科學研究的同學來講,生物學是個好的方向,而且由於有著出色的領路人,研究的路子相對容易,成果也更好達成。毫不客氣地說,中國目前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不落後。甚至有些領域還走在前列。

四、哪些組合

物化生組合肯定是學霸系列,一般考生不建議考慮,此外,物生地,物生政,物生史,化生地,化生政,化生史,生政地,生政史這些組合來講,其中物生地比較適合準學霸,物生政,物生史比較適合物理成績還可以,但整體偏文的學科,生政史,生政地比較適合傳統文科生。

當然,真正想學好生物,離不開數學知識,離不開物理知識,很多深層次的東西都是綜合性的。目前中學有生物奧賽,那些凡是可以拿大獎的往往物理數學也都很好。

當然了,好學難學也是相對的,有的同學生物也學不好,但是相對物理來說,生物還算容易些,主要就是肯下功夫,多記憶,這根物理你下功夫也沒用是不一樣的。如果說物理、數學這樣的學科找人輔導很難速成,生物是可以做到的。

習慣了找身邊輔導機構,很多家長不太相信網課,其實有些網課不僅花錢少,效果還很好。如果喜歡生物,如果想通過選科有個好大學上,不妨好好學生物,選生物,即使暫時成績差一點,也可以補過來。當然,要找對的,想想北大清華畢業當老師的給你上課,感覺能一樣嗎?

將來如果有幸成為施一公的弟子,那真實前途無量。

相關焦點

  • 疫情過後,新高考「3+1+2」選科選物理、生物科目人數會上漲麼?
    近年部分省份推出新高考「3+3」模式和「3+1+2」模式,打斷了傳統文理分科模式,未來高中學習更有可能趨向於「3+1+2」模式,面對歷史和物理二選一,很多人選擇了歷史而放棄了物理,選擇政治、化學、生物、地理學科時,更是不少學子放棄了化學和生物,在部分省份高一選科,棄物理、棄化學成了常見現象,主要因為物理、化學這兩門學科基礎知識較多,公式較為複雜,再加上計算比較多
  • 第二講:選科的整體思路分享
    一個全新的選科模式和選拔模式,特別大學專業要求對應高中選科,這就倒逼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就必須開始考慮自己三年之後,乃至七年之後想要在哪條職業賽道上奔跑。其實布格本人倒非常喜歡現在的改革模式,非常契合我們目前的國情。我們個人的發展一定要緊跟國家發展的步伐,一定要和民族聯繫在一起,這句話可能會覺得有點政治正確,但確實是這樣一回事,只要這樣我們的發展才能走得順暢。
  • 孩子高一選科,是選物理化學生物最佳組合好,還是物理化學地理?
    在新高考模式下,選擇物理+化學+生物「最佳」組合好,還是選擇物理+化學+地理「王炸」組合好?從選擇學科我們很清楚知道,兩種選擇都偏向於理科,即是說孩子在未來高考報考專業上很大可能趨向於工科專業,而現在問題是地理與生物這兩門學科成績相差不大,孩子不知道如何選擇?
  • 新高考「6選3」,該選哪個組合,高考改革省市的高中家長趕緊收藏
    這次高考改革的主要亮點和內容就是對學生學習科目、高考考試科目進行一次大手術: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組成,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了,就是所謂的「6選3」。
  • 2017-2020六門選考數據大對比:這樣選科更容易上985!
    名校選科指導下,物理成為牛娃拉力賽在580+(目標清北復交及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中,物理學科選考人數高達84.53%!學霸雲集、競爭最激烈!生物、地理、化學三個科目選考人數比較平均,趨於一致,佔比60%以上!頂尖牛娃選科政治、歷史的人數極少,歷史12.37%,政治僅有6.73%!
  • 港科夜聞|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吳宏偉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許彬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表彰他們對專業持續的傑出貢獻。英國皇家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被視為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每年獲選者約50位。
  • 2021新高考注意:三大主科成提分關鍵,選科策略要慎重!
    其中,語文、數學、外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等)滿分均為150分(計卷面原始分),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6個選考學科,每科滿分均100分(採取賦分制)。 在「3+3」模式下,形成了20種不同的選考組合,在這個相對陌生的高考機制下,2020年新高考第一年落地也出現了好多「翻車」現象!
  • 新高考選科:想上師範,以後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老師這麼建議
    站在家長的角度,很多家長更是把教師這份工作當成首選,所以就有很多家長諮詢我:新高一選科,如果想上師範,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其實,選科主要涉及專業的問題,當然對學校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答案呢?聽聽「贏在高三」老師怎麼分析。
  • 高中九大學科的提分關鍵點
    這 對於選歷史組的考生,挑戰更大!之前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分開考,文科數學相對簡單些, 理科數學難度大些。 從現在開始,就要重視數學,尤其是選歷史組的同學。 對於高考的文科生來說,數學是一關!如果數學得高分,總成績很容易高!如果說數學拿不到分,那會是一個 毀滅性的打擊!。
  • 孩子想學醫,選科時物理和化學有啥區別?老師:有!不是隨便說說
    治病救人的確是件很重要的事兒,這個職業需要的是踏踏實實把這門本事學好,把救人的業務學精進!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醫院的醫生要求至少是研究生學歷一樣,因為治病救人容不得一點馬虎。那學校對於學生選科的要求上,也必然是非常嚴格了。從我們決定開始做醫生,走醫藥學院這條路開始,從選科開始我們就需要未雨綢繆!
  • 高中科目難度係數排行榜出爐,在新高考模式下,應該如何選科?
    文/小佳兒說 高中階段可以說是學生時代最關鍵的時刻,在高中畢業之後迎接學生們的是高考,高考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那我們下面就來說一說,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應該如何選科呢? 考生應該如何選科? 首先,確定自己的優勢科目 這點相信大家也能夠考慮得到,在進行喜歡選科時,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適合自己並且自己能夠在這一科目當中取得好成績。
  • 新高一的同學們,高一下學期就要選科,送你一個實用的選科公式
    有家長諮詢:孩子高二選科,選的物理生物化學,有什麼優缺點?孩子化學成績不太好?在新高考選科中,沒有最好的組合,只有最適合的組合,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不要去跟風選科。一、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好不好?從專業角度看,這個組合是最佳組合,因為所有理工科專業和絕大多數文史類專業,都可以選擇,基本上不存在專業受限的情況。
  • 想當醫生,新高考如何選科?兩種選科模式對待物理的態度千差萬別
    今天一位山東家長諮詢選科問題,夫妻倆都是醫院工作人員,想讓孩子以後學醫,可是目前物理實在不擅長,如果選科物理,會很拉分,擔心去不了更好的學校了,問高考科代表怎麼辦?其實,這位家長應該很慶幸,畢竟在山東,為什麼這麼說呢?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3+3模式:指的是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從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門科目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可以有20種組合。 目前,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就是實行的3+3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 福建2021屆新高考選科數據出爐!最多人選生物,最少人選政治
    單從這批數據來看,江蘇2021年選考地理和生物的人數最多,但選考科目人數最少的卻不是政治,而是化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小新說  針對目前江蘇的特殊情況,建議各位家長和考生,新高考選科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同時,也要把眼光放長遠,綜合學科難度平衡、院校選科要求以及日後的職業規劃等因素,千萬不要有博弈心理,要不然早晚會吃過虧。
  • 「3+1+2」選科人數暴驚天秘密: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最受歡迎的竟是...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7省選科分析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 高一物理成績差的學生,選科時還能選物理嗎?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導語:高一物理成績不好,選科時能選物理嗎?我說不能,你會放棄嗎? 對於很多高中生來說,物理是6大副科當中最難學的一門科目。它就像是一座山,將很多高中生困在了半山腰。有的學生努力拼搏,高三的時候仍沒有攀登到山頂;有的學生攀登到一半就放棄了攀爬,轉戰其它山峰。
  • 新高考模式下,怎樣選科更容易上985,政治成為「必選」科目?
    不過隨著人才多樣,國家對高考也有了新的改革,考試科目也變成了「3+1+2」,除了固定的語文數學英語外,在剩下的科目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3科進行考試,這樣的新模式對更多學生來說反而是提高高考成績的好機會。新高考模式下應該怎樣「選科」?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樣選科有望985,政治成為不可或缺?
    文/彩玉說教育新高考模式的實行,給大多數高中生帶來了學習上的優勢,因為和以往的高考模式下相比,同學們選擇的範圍更加寬廣,以前那種文理科形式,無論是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基本上都會有一科是自己的弱項。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說到學科,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因為任何科無論是難還是簡單,你如果對它沒有學習的興趣,你是很難將其學透的。所以在選科的過程中,你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像物理和歷史的選擇,看你比較傾向於哪門學科,哪門學科的成績比較好,就要選擇哪門。
  • 高考3+1+2選科分析(遼寧省為例)
    隨著越來越多省份開始採用3+1+2高考模式,選科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那我們來討論下如何選科及不同選科帶來的影響。(以下所有數據均基於遼寧省2021年高考招生專業計劃及遼寧省各高中選課情況進行分析)一、選科一定要按照孩子擅長的來選擇,孩子喜歡的學科是最重要的二、結合未來孩子就業選擇,如果孩子未來想當老師,師範類院校對物理和歷史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孩子想原則的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