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版」 CAR-T出現?美國初創公司獨特療法獲大額融資,業內人士...

2020-12-05 生輝SciPhi

與美國很多初創生物技術公司的 「開場」 模式相同,位於美國西雅圖的 Umoja Biopharma(以下簡稱 「Umoja」)也以宣布巨額融資的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該公司獨特的技術平臺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個無需體外擴增即可在體內產生 CAR-T 細胞的、新穎的、綜合性的細胞免疫療法平臺。

Umoja 成立於 2019 年,名字取自斯瓦西裡語 「統一」,其獨特的技術平臺的基礎研究來自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和普渡大學。該平臺利用基因療法來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以治療血液瘤和實體瘤。根據 Umoja 官網顯示,該技術平臺有三個核心組件:VivoVec 平臺、RACR / CAR 控制系統和 TumorTag 靶向技術。

圖 | Umoja 技術平臺示意圖(來源:Umoja 官網)

VivoVec 平臺可以通過人體淋巴系統產生抗癌細胞 ——VivoCAR-T 細胞,以增強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比目前已經獲批上市的 CAR-T 細胞療法 Kymriah、Yescarta 和 Tecartus,可以看出 VivoVec 平臺不需要從患者體內提取 T 細胞並在體外改造,而是直接在體內改造 T 細胞。

此外,現有已經上市的 CAR-T 細胞療法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對患者進行 「預處理」 治療,目的是減少抑制 CAR-T 細胞擴增的免疫抑制細胞數量,為 CAR-T 細胞的擴增創造空間。而使用 VivoVec 平臺並不需要對患者進行 「預處理」 治療,它可以模仿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避免 CAR-T 細胞增殖被抑制,並且可以降低 CAR-T 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 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的風險。

RACR / CAR 控制系統是一種 RACR / CAR 合成受體有效載荷架構,可以有效控制 VivoCAR-T 細胞的擴增和活性。其原理是讓醫生使用 FDA 批准的藥物如雷帕黴素等免疫抑制劑,通過 RACR / CAR 調控系統精準調節 VivoCAR-T 細胞的活性。

在接受 VivoVec 和 RACR / CAR 技術治療兩周後,患者體內 VivoCAR-T 細胞擴增至一定數量,隨後將接受 TumorTag 靶向技術的治療。TumorTag 靶向技術可以對腫瘤細胞進行 「標籤化」,貼上 「標籤」 後的腫瘤細胞可以與 VivoCAR-T 細胞進行結合,從而讓 VivoCAR-T 細胞精準靶向癌細胞、殺傷癌細胞,避免腫瘤免疫逃逸。

從 2017 年 CAR-T 細胞療法 Kymriah、Yescarta 的相繼獲批開始,CAR-T 細胞療法的技術在不斷進步。而體外製備時間長、儲存及運輸不便、價格高昂等問題仍亟待解決。從 Umoja 技術平臺的描述可以看出,該技術跳過了體外製備環節,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 CAR-T 細胞擴增,並且不需要預處理治療,減少了患者的等待時間。同樣,也因不需要在體外製備,所以 CAR-T 細胞儲存和運輸壓力也大大減少。環節的減少自然也會帶來成本的降低。

對於這項新型 CAR-T 細胞療法,多位業內技術專家對生輝表示,這項技術的想法很新穎也很有意思。不過,目前在體內製備 CAR-T 細胞和體內控制 CAR-T 細胞擴增及活性的技術都有,但都是單獨研發和使用。而 Umoja 將多種技術組合在一起,可實現的難度必然更大。

也有業內人士對 Umoja 的技術平臺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這項技術直接往患者血液中注射載體病毒,就會存在安全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它的有效性也需要考慮。至於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還需要看 FDA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如何對待。」

面對這項新技術,資本則看起來更 「大膽」 一些。Umoja 本輪 5300 萬美元的融資來自於知名生命科學投資機構 MPM Capital、DCVC Bio 和啟明創投美國。據該公司公告顯示,本輪融資將用於繼續開發可體內擴增的集成免疫治療平臺。

MPM Capital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盧克埃夫寧(Luke evnin)博士是 Umoja 的董事會成員,在他看來,Umoja 聚集了一支技術高超的團隊,他們在體內基因轉移、藥物開發和腫瘤學方面擁有獨特的專業知識,「 Umoja 項目的方法代表了癌症治療的未來。」

啟明創投美國的合伙人安娜法文(Anna French)表示,她相信 Umoja 的團隊技術經驗和技術平臺能夠讓 Umoja 項目走在體內改造工程 T 細胞的前沿,「Umoja 的 CAR-T 療法支持多種抗原靶向,而這是開發實體腫瘤治療產品所必需的。」

圖 | Umoja logo(來源:Umoja 官網)

除了集結兩種技術,Umoja 還聚集了大批經驗滿滿的科學家。

面對自家公司的技術,Umoja 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安德沙倫貝格(Andy Scharenberg)博士自信地表示,「我們正在提供一項可以解決目前工程免疫療法局限性的技術。我們的 CAR-T 細胞療法可體內擴增、可控,能展現既安全又高效的抗腫瘤活性。」

安德沙倫貝格博士是 Umoja 投資方之一 MPM Capital 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同時,他也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主治醫師、兒科學系教授、免疫學系兼職教授。在創立 Umoja 之前,他曾是法國生物製藥公司 Cellectis Therapeutics 的首席科學官,也是基因編輯公司 Pregenen (現已被藍鳥生物收購)的聯合創始人。此外,安德沙倫貝格共同主持了西雅圖兒童研究所的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也因為這項工作,安德沙倫貝格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 Casebia Therapeutics 合作開發工程調節性 T 細胞,為 I 型糖尿病和其他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Umoja 的聯合創始人兼諮詢委員會成員麥可詹森(Michael Jensen)是 CAR-T 療法領域的先驅人物,在此領域擁有超過 20 年的經驗。他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血液學與腫瘤學系兒科學教授,同時,他也是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和本湯恩兒童癌症研究所的負責人,目前工作重點是為兒童癌症患者開發 T 細胞療法。

Umoja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萊恩克裡斯曼(Ryan Crisman)博士在細胞治療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加入 Umoja 之前,他曾任職於美國巨諾公司(Juno Therapeutics),也是蓋茨生物製造工廠(Gates Biomanufacturing Facility)的執行董事。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成員菲利普洛(Philip Low)博士是 「藥物發現總統學者」(Presidential Scholar for Drug Discovery)和 「拉爾夫科利(Ralph C. Corley)傑出化學教授」,他在探索靶向藥物發現上擁有超過 30 年的經驗,發表了超過 500 篇學術論文,並擁有超過 100 項美國專利。他所研發的 8 款藥物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並與 7 家公司合作進行商業化。

-End-

相關焦點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9 月 2 日,美國兩家細胞療法新銳公司 Orca Bio(以下簡稱這也是 Lyell 繼與 GSK、Eureka Therapeutics、CERo Therapeutics 等公司合作之後的又一項關於細胞療法的新合作。 交易公告中未提及資金情況。不過,在過去一年中,Orca 和 Lyell 分別完成了 1.92 億美元 D 輪融資和 1.79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自2017年上市以來,這種療法的高昂價格成為了熱門議題。對此,各個國家紛紛探索醫保覆蓋CAR-T治療費用的可行性方案。最近,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不僅支付CAR-T細胞療法的費用,還支付所有相關服務費用,包括藥物管理、細胞的收集和處理、細胞的回輸、以及門診或者住院的治療費用。
  • 盤點國內5家基因療法初創公司
    隨著美國幾款基因療法的上市,全球基因療法不斷取得突破,國內也正在湧現一批聚焦基因療法的創新公司。有不完全統計數據稱,目前中國涉及病毒轉載和基因編輯的企業有20多家,但大多數以技術支持和服務為主,真正開發基因療法的創業者還很少。本文僅盤點幾家頗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初創公司。1.博雅輯因博雅輯因成立於2015年,目前總部設在北京,並在廣州及美國劍橋擁有分公司。
  • CAR-T免疫療法研發商普瑞金獲1.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近日獲悉,CAR-T免疫療法研發商「普瑞金」宣布完成1.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並啟動港股IPO進程。本輪融資由海爾醫療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以及現有股東國科嘉和繼續參投。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這些患者已經接受過高達5次的補救性療法(salvage therapy)的治療,屬於非常難於治療的患者。這項研究發現,接受CAR-T療法的10名患者中有8名患者接受的CAR-T細胞在體內增殖。其中一名患有橫紋肌肉瘤並且出現骨髓轉移瘤的兒科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緩解期持續了12個月後疾病復發,再度接受CAR-T療法後她的CR已經持續了17個月。
  • 速遞 賽德特CAR-T CD276靶點細胞療法獲專利授權
    (動脈網)【實體瘤】賽德特CAR-T CD276靶點細胞療法獲專利授權近日獲悉,賽德特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第一家申請的主體,在CAR結構中加入了人源化CD276特異單鏈抗體(scFv),聯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毅教授及其團隊,開創性地發明了針對多個實體腫瘤治療的CD276的CAR-T細胞療法
  • CAR-T明星Yescarta在新適應症上表現良好,吉利德考慮將其推進至早期療法中
    在正在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2020年年會(ASH20)上,吉利德宣布了Yescarta在ZUMA-5臨床試驗中的最新數據:
  • 腸道健康初創公司「Sun Genomics」獲865萬美元A輪融資
    據外媒 FinSMEs報導,近日,腸道健康初創公司「Sun Genomics」獲得865萬美元A輪融資。由Pangaea Ventures領投,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SOSV、Human Lifetime和Nassita Ventures參投。
  • 「現貨型」CAR-NK療法又添新玩家!這家剛獲4200萬美元融資的新銳...
    來源:醫藥魔方作者:白露11月23日,生物技術公司Catamaran Bio宣布完成4200萬美元的種子輪和A輪和融資,其中,A輪輪融資由Sofinnova Partners和Lightstone Ventures共同領投,創始投資者SV Health Investors、武田創投和
  • 融資1.15億美元!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8 月 10 日,專注於治療肌肉疾病的初創公司本輪融資由 Vida Ventures 和 Surveyor Capital 領投,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 和 Franklin Templeton 等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成立短短 2 年左右,這家公司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 1.6 億美元。
  • 初創公司的疫情拐點|每周海外科技創業事件回顧
    科技無界,但也有著自己的獨特進程。這裡,動點出海將和大家一起回顧本周(2020.04.13-2020.04.19)我們都見證了哪些海外科技創業事件發生。本周,我們看到更多的初創公司直面疫情影響。印尼 「物流版Uber」Kargo獲得A輪3100萬美元融資:Kargo 是一家致力連接閒置卡車、閒置司機與物流需求 B2B 物流平臺,有著印尼 「物流版 Uber」 的稱號。公司旗下目前管理著超過 6000 名託運人員及 5 萬餘輛卡車。Kargo 指出,公司的目標是將線下物流交易轉入線上,從而提高印尼地區物流的整體效率。
  • 【在審】國內首個CAR-T療法獲批在即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今日(1月12日),復星凱特的CAR-T療法益基利侖賽注射液在中國的上市申請有了最新進展,已轉為「在審批」階段,如若獲批,其或將成為國內首款、世界上第四款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
  • 肥水流了外人田 CBMG收購解放軍總醫院CAR-T免疫療法
    2月9日,美國生物製藥公司Cellular Biomedicine(CBMG)公布收購了中國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一些早期臨床實驗表明CAR-T細胞療法對尤其是血液腫瘤非常有效,是抗癌研究的顛覆性突破。CAR-T細胞療法可能是最有可能治癒癌症的手段之一。
  • 中國第二個CAR-T療法遞交上市申請 細胞療法或成主流?
    6月30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CDE)官網顯示,藥明巨諾申報的瑞基侖賽注射液(暫定名)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CDE承辦,這是國內第二個遞交上市申請的CAR-T療法。中國兩款CAR-T產品申請上市藥明巨諾旗下的瑞基侖賽注射液(研發代號:JWCAR029)是在美國巨諾公司JCAR017的基礎上,由藥明巨諾自主開發的CAR-T產品,於2017年12月通過明聚生物遞交IND申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開展針對復發難治淋巴瘤和白血病治療的臨床研究,2018年1月獲得受理。
  • 提供在家上學服務,美國初創公司Primer獲37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家庭教育初創公司Primer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獲得了由Founders Fund領投的37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其他投資者包括Naval Ravikant、Cyan Banister和Village Global。Primer主要提供服務,幫助家長簡化在家教育孩子的過程。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目前,「傑毅生物」是阿里雲在感染性疾病AI應用的戰略合作夥伴,是中國唯一一家提供病原宏基因組mNGS全自動檢測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查看更多請點這裡)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
  • Park博士:CAR-T療法常見問題解答 | CAR-T專欄
    截至2020年3月,靶向CD-19的CAR-T療法Axicabtagene Ciloleucel和Tisagenlecleucel都已在美國獲批上市。A:無論時間早晚,採用靶向CD19的CAR-T細胞療法後病情緩解的概率都是相似的:在大多數研究中,這一概率大約是70% - 80%。但是,治療後患者的緩解持續時間和復發概率會受到採用該療法的時機和患者自身病情的影響。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治療早在1989年首次被提出,但從2011年起對於此療法的研究才有了緩慢的進展,直到2105年,相關研究呈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圖2為相關領域專利的申請趨勢圖[1]。2017年8月,諾華公司Kymrial(靶向CD19的CAR-T細胞)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 「行業動態」成立3年獲5輪融資:新銳蛋白質組學初創公司Seer再獲5500萬美元融資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7月22日,新銳蛋白質組學初創公司Seer宣布已完成由美國基金管理巨頭富達管理及研究公司牽頭的5500萬美元融資。該公司在2018年完成A輪和B輪融資,並於2019年完成C輪和D輪融資。Seer成立於2017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該公司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分析大量蛋白質組數據,並生成人群級疾病數據,再利用這些數據開發first-in-class液體活檢產品,用以疾病的早期、症狀前階段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