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內5家基因療法初創公司

2020-11-26 生物谷

 

 

基因治療正在開始成為人類戰勝疾病的利器,潛力巨大。隨著美國幾款基因療法的上市,全球基因療法不斷取得突破,國內也正在湧現一批聚焦基因療法的創新公司。有不完全統計數據稱,目前中國涉及病毒轉載和基因編輯的企業有20多家,但大多數以技術支持和服務為主,真正開發基因療法的創業者還很少。本文僅盤點幾家頗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初創公司。

1.博雅輯因

博雅輯因成立於2015年,目前總部設在北京,並在廣州及美國劍橋擁有分公司。該公司已經圍繞基因編輯技術、T細胞及幹細胞工藝、以及高通量遺傳篩選等平臺積累了十餘項專利技術。從其官網資料來看,其該公司的技術平臺包括T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HSC基因編輯治療平臺、遞送系統、HTS平臺、細胞庫、指控系統以及正在開發的基因編輯底層技術平臺。

博雅輯因的科研團隊來自於北京大學、史丹福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擁有基因組編輯技術、高通量篩選和疾病研究相關的豐富經驗。其創始人及首席科學顧問魏文勝博士是基因編輯技術領軍人物。今年8月博雅輯因引入首任CEO魏東博士,他曾領導過十餘個新藥研發項目,經歷了從靶點尋找、方案設計到IND,臨床開發、以及藥品註冊的全過程。

博雅輯因的基因編輯療法分為體外及體內兩類。基於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其進展最快的項目是用於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ET-01項目,該療法原理是通過提高患者胎兒血紅蛋白水平彌補正常β血紅蛋白的不足。研究表明,ET-01相對於傳統療法更加安全且適應性更廣,因原材料取自患者自體細胞,患者可不再因為配型難而失去被治癒的機會。該項目有望率先在2019年進入臨床階段。

博雅輯因早前被生物技術頂級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評為2017受資本青睞的技術密集型初創企業。2018年8月,該公司宣布完成億元級Pre-B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華蓋資本跟投。2016年,該公司曾完成1000萬美金A輪融資,IDG資本、中經合等投資。

2.奧源和力生物

北京奧源和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由李秉珅博士創立,致力於以單純皰疹病毒為載體的基因治療創新藥物的開發。

公司獨立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治療新藥OrienX010是一種經重組減毒的複製型I型單純皰疹病毒(Type I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溶瘤性載體,用於惡性實體瘤的基因治療,已經完成I期臨床試驗,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奧源生物已經建立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載體平臺——HSV-1載體平臺。基於該平臺技術,公司在開發針對腫瘤、遺傳病、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療藥物的同時,還能為藥企及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2017年4月初,奧源生物已經獲得由雲峰基金重磅投資的新一輪融資。

3.上海希元生物

希元生物成立於2005年,由劉新垣院士創辦,任公司董事長。劉新垣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擔任浙江理工大學新元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浙江省基因治療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

希元生物主要從事癌症的靶向生物治療藥物的研發。公司的 「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療(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策略,將抗癌基因加到溶瘤病毒中而成,其抗癌效果增加了數10到100倍,後又創建了「雙基因 CTGVT-DG」策略,可將移植性腫瘤完全移除或全部消滅。目前公司已成功開展了抗癌藥物「重組人腫瘤靶向基因-病毒(ZD55-IL-24)注射液」的臨床前研究, 同時正將對多個在研重要抗癌專利產品進行臨床前期的研發。

2016年9月,希元生物曾獲得安科生物3000萬元的投資。

4.賽百諾

賽百諾公司是中國基因治療產業領域的開拓者。其自主研製開發的產品重組Ad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Gcndicine)於2003年10月16日獲得CFDA頒發的新藥證書。

目前公司一方面圍繞「今又生」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包括「今又生」IV期臨床試驗、「今又生」Off-label-use臨床研究、「今又生」擴大適應症臨床試驗、及「今又生」生產工藝優化和質量標準完善研究等。同時,開展新產品開發,自主設計的2個新產品項目「靜脈給藥型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ivAd-p53)和「雙基因重組溶瘤腺病毒注射液」(SBN-3)的研製開發,並引進了2個外部新產品項目「蛋白A免疫吸附系統」和「腺病毒多聚陽離子包被技術」。

5. 成都金唯科生物

2017年9月,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新尚集團聯合建立了基因治療藥物研發與規模生產平臺——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其第一款基因治療藥物已投入第一批患者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國內首批基因治療案例,且正有序推進中國多個新型基因治療藥物進入臨床研究與產品上市。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教授,具有高級職稱的研究人員150多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計劃特聘教授(包含青年**計劃特聘教授)45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2人。

基因療法治療遺傳類疾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著外部創新生態環境的不斷完善和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成熟,我們相信這一批基因療法探路者們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希望他們能儘快開發出安全有效的創新療法,惠及更多遺傳性疾病患者,為生命健康帶來新的希望。(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數據盤點近10年基因療法發展趨勢
    本月初,bluebird bio的基因療法Zynteglo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5月中,諾華公司的重磅基因療法Zolgensma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多家大型藥企也在通過併購或開展研發合作的形式,布局基因療法領域。
  • 獨家盤點: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公司現狀丨醫麥客盤點
    之前,我們已經盤點過AAV的一些公司,那麼今天小編先從LV開講,繼而盤點正在研發這種載體基因療法的公司。LV雖然和γ-逆轉錄病毒一樣存在可能發生插入突變的安全性問題,但後者會整合入基因的5'非翻譯區,前者則優先整合進基因的編碼區域,從而降低致癌風險。
  • 年度盤點-國內細胞免疫療法企業大放異彩
    中國作為細胞治療藥物開發的主戰場,多家優秀企業和各種臨床數據的不斷湧現,推動著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的飛速發展,傳奇生物和永泰生物分別在美國和香港成功上市,值得祝賀的是,在2020年12月22日,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細胞療法,南京傳奇LCAR-B38M CAR-T提交FDA上市申請,可以說,2020年是中國細胞治療崛起的一年。現編者就目前國內細胞治療的產品類型、CDMO企業以及相關法規等做簡單盤點。
  • 盤點| 2020年FDA叫停的基因療法|凝血因子|FDA|B型血|療法|基因|...
    然而在2020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卻折戟了不少。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以及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AMT-061被FDA按下暫停鍵。Voyager Therapeutics的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治療(VY-HTT01)IND申請由於CMC問題也被FDA拒之門外。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2020年終盤點
    基因治療是一個高壁壘且高風險的賽道,在國內市場還未成熟的階段,從事基因治療相關CRO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直接運營研發基因療法的風險。動脈網簡單盤點了國內目前涉及到基因治療相關業務的企業,並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和分析。
  • 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20家美國醫藥初創公司
    BioSpace近日評出了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20家美國醫藥初創公司。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2、黃斑變性基因療法效果顯著,有望擺脫定期注射Regenxbio公司公布了基因療法RGX-314頗具前景的1期臨床試驗中期數據,該療法用於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AMD)。AMD可用的療法包括靶向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眼內注射藥物(例如再生元的Eylea和羅氏的Avastin和Lucentis)。
  • 化學創業,看看這十家初創公司
    Inpria正是基於這項技術創立的公司。今年六月,Inpria完成了1100萬美元的融資。(5)Kyulux圖片來源:Lodo/C&EN/Shutterstock洛克菲勒大學的化學家Sean Brady採用了一種新的技術來尋找天然藥物,與常規的利用實驗室細菌變異得到目標化合物不同,他直接從土壤中細菌的基因中篩選出可以產生功能化合物的遺傳密碼。這項技術吸引了比爾蓋茨基金會的投資,成立了Lodo Therapeutics公司,其首要目標是尋找能治療肺結核的藥物。
  • 美國初創公司獨特療法獲大額融資,業內人士...
    與美國很多初創生物技術公司的 「開場」 模式相同,位於美國西雅圖的 Umoja Biopharma(以下簡稱 「Umoja」)也以宣布巨額融資的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該公司獨特的技術平臺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個無需體外擴增即可在體內產生 CAR-T 細胞的、新穎的、綜合性的細胞免疫療法平臺。
  • 全球TOP10腫瘤免疫初創公司名單出爐!天境生物(IMAB.US)是中國唯一...
    12月2日,知名網站GEN發布《2019全球免疫腫瘤學初創公司TOP10》,其中包括未上市的癌症免疫療法企業,該排名按照企業總募資金額進行排名。值得一提的是,天境生物(IMAB.US)則以3.798億美元募資額,成為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國免疫腫瘤學初創公司。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這10家公司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 阿里2.9億投資香港基因檢測初創公司Prenetics
    (原標題:阿里2.9億投資香港基因檢測初創公司Prenetics)
  • 盤點:2020年最酷的10家網絡安全初創公司
    其中,我們挑選了自2018年以來成立的、外部融資金額至少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10家網絡安全初創公司,除了融資金額之外,這些初創公司的與眾不同還體現在發布了合作夥伴計劃、關鍵產品升級或者更新。這些公司中,有五家位於美國加州,兩家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還有三家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紐約州和以色列。
  • 年中盤點|2020最炙手可熱的10家AI晶片初創公司
    對此,我們根據眾AI公司所取得的裡程碑事件(包括融資輪次、產品發布或者性能記錄),羅列了今年最熱門的這10家AI晶片初創公司:1、BlaizeCEO:Dinakar MunagalaBlaize表示,它的
  • 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青桐資本 x...
    近日, 動脈網 就基因治療發表2020年終盤點文章,採訪了青桐資 本和輝大基因 。青桐資本關注醫療大健康,持續看好基因治療賽道,目前在該賽道上服務了數家企業,如AAV基因治療罕見病公司,CDMO公司等。
  • 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8 月 10 日,專注於治療肌肉疾病的初創公司 Dyne Therapeutics 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金額高達 1.15 億美元。本輪融資由 Vida Ventures 和 Surveyor Capital 領投,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 和 Franklin Templeton 等跟投。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
    基因治療是一個高壁壘且高風險的賽道,在國內市場還未成熟的階段,從事基因治療相關CRO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直接運營研發基因療法的風險。動脈網簡單盤點了國內目前涉及到基因治療相關業務的企業,並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和分析。
  • 基因治療領域優質企業盤點(國內篇)
    2017年,基因治療領域更是迎來了新的裡程碑:美國FDA批准了3款基因療法上市;美國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患者體內基因組的編輯。文|楊超我國對基因治療等相關的基礎研究、目標產品及管件技術的研發也非常重視。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
    動脈網簡單盤點了國內目前涉及到基因治療相關業務的企業,並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和分析。,初創企業是國內基因治療賽道的主力軍。除了成立時間和所處輪次上,我們從表格中還可以發現國內基因治療產業的另一個特徵,相關CRO企業眾多,在統計的31家基因治療相關企業中,有11家為基因治療CRO,CRO中又以提供病毒載體研發服務的為最多。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最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和白三烯拮抗劑已經被用於治療炎症性疾病,2家生物技術公司正在探索它們在AD中的應用。IntelgenX最近獲得批准,開始對其口服膜劑的孟魯司特(montelukast)進行2期試驗,治療輕中度AD。
  • 盤點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
    其中,上市公司按照2017年的收入進行排名,包括來自產品或服務銷售以及合作和研發活動;非上市公司根據其新聞稿中所披露的籌集到的總資本進行排名。每個公司都列出了其簡要介紹以及近期的活動。TOP5上市公司中,除了Horizon Discovery是一家基因編輯工具開發商之外,其餘4家均為基因編輯療法的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