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秘珍禽首次現身蘇州!生態好了,「環保鳥」也來了!

2020-12-05 騰訊網

「振奮,激動!兩隻白頭鶴高空飛過,用力拍打翅膀,一邊飛,一邊發出響亮的『誇誇』聲,與大蘇州常見的鷺鳥截然不同。」回憶起首次拍攝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溼地旗艦物種——白頭鶴,90後鳥類調查員周敏軍仍難掩興奮之情。

日前,蘇州溼地自然學校鳥類調查員在長江邊發現了白頭鶴。由此,「白頭鶴」也成為大蘇州地區發現的第365種鳥,第4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這/

兩隻鳥不尋常!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鳥類調查員周敏軍記得很清楚,11月5清晨9點左右,他和另外一位調查員錢鋒在常熟的「鐵黃沙」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有兩隻大鳥從西南方向緩慢飛來。

「聲音洪亮,能聽見翅膀用力振動的聲音,有動物園裡的丹頂鶴那麼大,80~90釐米。」周敏軍回憶說,當時他們的旁邊是蘆葦蕩,還有其他鳥類棲息,那兩隻鳥與大蘇州常見的鷺鳥截然不同。

很快,周敏軍舉起長焦相機,定格下這見證奇蹟的瞬間。其後,兩隻白頭鶴徑直飛往了長江的江心洲,消失在水天一色之中。

經鑑定,周敏軍拍下的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頭鶴」。

周敏軍告訴記者,「白頭鶴」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溼地旗艦物種,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鶴」的美譽,全球只剩9000餘只的白頭鶴。

(周敏軍)

雖然現場無法分辨出這兩隻「白頭鶴」的性別,但從業多年的周敏軍斷定是一對雌雄鳥,「白頭鶴還有『愛情鳥』之稱,白頭鶴一生只會選擇一個伴侶,一旦選擇了幾乎終身形影不離,生死相依。」

而此次,也是蘇州歷史上首次記錄到白頭鶴這種鳥類。白頭鶴也成為蘇州發現的第365種鳥,以及第4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生/

態好了,「環保鳥」也來了!

白頭鶴(學名:Grus monacha),大型涉禽(涉禽為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鳥類,也叫溼地水鳥),體長不到1米,通體灰色,頭和脖子白色,前額黑色,眼睛和頭頂皮膚為紅色。

據悉,白頭鶴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僅存9000餘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動物,以及《華盛頓公約》I級保護動物(最高級別)。

首次出現在蘇州的「白頭鶴」從哪來?要到哪去?

「白頭鶴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及中國東北,它們越冬的目的地通常是安徽的升金湖保護區,以及上海的崇明東灘保護區等地。」周敏軍介紹說,白頭鶴90%出現在韓國、日本,在國內的數量並不多。

那麼,白頭鶴以及各種珍稀瀕危鳥類的發現,對於蘇州來說,到底有啥意義呢?

「白頭鶴它不僅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是溼地旗艦物種,對蘇州的溼地保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長江大保護』下,生態環境得到提升的一個好結果。」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站長馮育青告訴記者。

白頭鶴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是大氣和水質監測鳥,也有「環保鳥」之稱。它們不用考慮利益因素,也不會有輿論壓力,哪裡環境好,就在哪裡過境棲息,這是大自然最簡單的法則,是對環境最有信服力的評價。

馮育青還提到,蘇州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上,有眾多鳥類在這裡過境和棲息。2000年《蘇州野生動物資源》中記錄的蘇州野生鳥種有173種,而隨著蘇州生態環境的改善,如今這個記錄變成365種。

鐵/

黃沙,蘇州生態變遷的「見證地」

本次,白頭鶴出現在蘇州的地方名叫「鐵黃沙」。鐵黃沙是常熟市境內長江灘地上的一個洲島。為什麼叫「鐵黃沙」呢?這裡也是有典故。

以前的鐵黃沙很荒,整片灘涂只有稀疏的蘆葦,周圍江水渾濁,土黃色裡透著鐵鏽一樣的紅,所以得名「鐵黃沙」。

不過,就這樣一片沙灘,因為地方「生態優先,物流島變生態島」的決策,現在已經成為長江邊的網紅生態島。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鐵黃沙擁有沿江灘涂、蘆葦溼地等豐富多樣的棲息地環境,成為眾多珍稀瀕危鳥類棲息的天堂。

(黃胸鵐)

島上既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也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tíhú]、黑臉琵鷺、小天鵝、遊隼、鴛鴦等,以及世界瀕危物種黃胸鵐[wú]、斑背大尾鶯、震旦鴉雀等。

周敏軍告訴記者,每隔2個月他們就要到「鐵黃沙」做一次調查,11月份在鐵黃沙監測發現的鳥類達85種,創蘇州地區單次鳥類調查最高紀錄,其中一隻黑臉琵鷺,更攜帶了衛星定位裝置(一種研究鳥類遷徙的儀器)。

馮育青還告訴記者,溼地保護好不好,鳥說了算,這次「白頭鶴」出現在「鐵黃沙」,一是這裡人為幹擾少,其次食物的豐富。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來源

看蘇州APP

版權歸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20蘇州星寶貝評選正在火熱進行中

與蘇州廣電主持人拍攝年度檯曆

相關焦點

  • 世界瀕危珍禽黑鸛,現身貴德黃河畔
    王艦艇 西寧市觀鳥協會 會長:首先當時我們也是看一下這個鳥類的遷徙情況,還有鳥種的一個變化,還有數量的變化。在下午六點多鐘的時候,當時這些鳥也是路過這,因為這個地方對於它們的生存環境來說是不太適合的,它們在灘涂淺水的這個地方要覓食,但是在這個地方它們就突然落下來了,可以說它們就是在歇腳。
  • 珍禽「隱士」黑嘴鷗現身湛江
    黑嘴鷗每到秋末,成千上萬的水鳥飛向溫暖的湛江越冬,鳥影翩躚,追風逐浪成為海灣一景。日前,湛江觀鳥攝影師程立發現了全球性瀕危鳥類黑嘴鷗的身影。據估計,黑嘴鷗目前全球數量約一萬隻,它們不僅數量少,分布區域狹窄,而且充滿了神秘色彩。當黑嘴鷗闖進鏡頭時,程立還以為是「水鴿子」紅嘴鷗。「它們長得太像了,大小、體形、形態,連飛翔的姿態都幾乎一樣,就像一對雙胞胎,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喙的顏色。」程立說。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河南濟源:好生態引得珍禽來
    「這是我們首次在西霞院庫區發現黑鸛。」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濟源管理局小浪底管護站工作人員盧濤告訴記者。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 甘肅瓜州首次野外發現「鳥中大熊貓」巢穴和幼鳥
    來源:經濟日報5月底,甘肅瓜州縣國家級公益林老師兔管護站站長王俊在帶領護林員野外巡查過程中,在瓜州縣境內榆林河流域,首次發現世界瀕危珍禽黑鸛野外巢穴和雛鳥。圖為黑鸛和幼鳥。王俊攝黑鸛又名黑老鸛、烏鸛、鍋鸛、黑巨鸛、黑巨雞,體羽大致為黑色,具紫綠色光澤,下體白色,喙及角紅色,是鸛科鸛屬的鳥類,是世界瀕危鳥類之一,曾經分布較廣,但近年來隨著生態破壞及非法狩獵,種群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明顯減少,甚至在許多國家已絕跡。
  • 三門峽對黃河生態修復,通過建綠色廊道,吸引來眾多水鳥珍禽越冬
    節假日來三門峽觀賞白天鵝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大力實施百裡黃河溼地修復、千裡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修復的生態建設「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白天鵝棲息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 這種鳥首次現身泰州!
    首次發現!!!近日姚建興在興化拍攝時發現了一隻罕見的鳥——彩䴉快跟隨發布君一起來認識這個小可愛彩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鵜形目䴉科,體羽大部分為青銅慄色,是珍稀鳥類朱䴉的近日,興化鳥友姚建興在千垛鎮劉溝村拍鳥時,發現一隻黑鳥,在空中盤旋後飛落到前方的小河邊。他端起長焦鏡頭,慢慢向前靠近,在距離約150米的地方連拍了四五張,再向前移動時,黑鳥警惕地飛得無影無蹤。照片中,可以看到,這隻鳥嘴是淡黑色,特別長,腳是綠褐色,上體帶有紫色光澤。經專業人士鑑定,這就是彩䴉,這也是在泰州境內首次拍到彩䴉。
  • 白眉歌鶇首次造訪根河體驗冷極天地
    連日來,我市攝影愛好者在朝查河岸邊樹叢中,拍攝到了兩隻鳥,經過上網比對,發現是白眉歌鶇和田鶇,這兩隻鳥也是首次在根河發現。攝影愛好者 邵福臣 :我們在灌木叢中發現了一隻鳥,拍到後回家在電腦上比對之後才發現,這隻鳥叫白眉歌鶇。它分布只在新疆的北部阿爾泰地區。
  • 它真的來了!世界級珍禽黑臉琵鷺現身麗水
    世界就是這麼奇妙,有些事情費勁心機也永遠不會實現,但有時候,隨口一說卻能馬上成真。  黑臉琵鷺,它真的來了!  昨天一大早,正在碧湖鎮觀鳥的兩位大俠雲和鷹及山農就給我打來電話,呼喊著「黑皮!黑皮!」
  • 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也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天鵝是北京的「常客」,每年春季都駐京「歇腳」,數量一般在三五百隻不等。
  • 世界最神秘,現身襄陽!原來長這樣.......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首次在襄陽被發現了!先來看看這個字:鳽。你見過嗎?會讀嗎?在南漳縣九集鎮發現「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因為極為罕見,海南虎斑鳽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 15部門聯手保護鳥類溼地 震旦鴉雀現身白沙河
    為更好地做好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7月19日,青島市城陽區建立了野生鳥和溼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15個部門的職責範圍,今後每年將定期召開會議並對會議執行情況定期督查,這是城陽區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 柳州發現神秘鳥海南虎斑鳽"老巢" 可能是繁殖基地
    這是柳州首次發現野外生存狀態下正在繁殖的虎斑鳽及其鳥巢。由於這種鳥類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它能現身柳州,為生態柳州找到了最好的例證。「神秘鳥」現身柳州郊外在柳州市動物園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由攝影愛好者秋風刀拍回的海南虎斑鳽照片。在照片上,一隻灰色如鷺的鳥正睜大眼睛看著身邊的鳥巢。
  • 蘇州溼地有多少種鳥,你知道嗎?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世界候鳥日,今年的主題是「 鳥類連接我們的世界」。鳥類處於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中上層,它的多樣性可以反映整個生態系統食物鏈網絡的完整狀況。因此,溼地野生鳥類多樣性是國際公認的評估溼地生態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 「熊貓鳥」白腿小隼首次現身武夷山 兇猛又可愛
    原標題:「鳥中熊貓」首次現身武夷山豈不知地球上還生活著一種最小的猛禽——白腿小隼,因其稀少而罕見,人稱之為「鳥中熊貓」,為世界瀕危物種之一,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1月14日,武夷山攝影愛好者於武夷山國家公園區域內拍攝到了兩隻白腿小隼。據了解,這是武夷山首次發現白腿小隼的蹤跡。武夷山此次發現白腿小隼,可見武夷山生態環境之優。
  • 鄱陽湖追夢人、溼地保護者王小龍:守護這片人與鳥共同的家園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要關頭,王小龍連續2個月堅守護鳥崗位,監測遷徙候鳥動態。他在湖區護鳥一線,疏導和勸返遊客和當地群眾,杜絕了任何人員進入湖區,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在抗疫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陪在妻兒身邊共度新春佳節,這是我對她們的虧欠。但作為一名巡護員,守護好鄱陽湖疫情防控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保護好鄱陽湖候鳥就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重要。」
  • 廣西生態環境良好 引海南虎斑鳩頻頻現身柳州
    2009年07月29日 07:27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劉志傑 編輯:鄭柳芩 廣西新聞網柳州訊(記者劉志傑)「不是說這是『世上最神秘的鳥』嗎,怎麼一下子柳州就出現了四隻?」
  • 江西省鳥即將揭曉~
    ▲「江西省鳥」評選公眾投票第一名:白鶴。白鶴屬於江西冬候鳥,主要生活在鄱陽湖區域,有4000餘只,佔全球總數量的98%;因為數量少使其成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極危動物名錄成員,華盛頓公約瀕危等級1類。白鶴是大型涉禽,成年白鶴體長130 ~ 140 cm,雌雄同型,全身潔白,黑色的初級飛羽只有展翅時才能看見,故而得名白鶴。
  • 探訪崇明最大珍禽養殖基地
    他的珍禽繁育基地,飼養著50多個品種,一千多羽珍禽,是崇明目前規模最大的珍禽繁育基地。疣鼻天鵝(白色)與黑天鵝遊弋在湖中,一派田園風光。但即便精心照顧,這些任性的鳥兒還是很容易棄蛋,說不孵就不孵,丟給人類「外公外婆」來養,大概是它們中很多也是通過人工孵化而生,以為「老人帶娃」是理所應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美麗的尾羽給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愛用它來妝點頭飾、盔甲,京劇大武生頭冠上用的翎子,也是用它的尾羽製作。
  • 介紹我國的一些「省鳥」
    全世界現有鳥類9000餘種,1000多億隻,廣泛分布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裡,起著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保護鳥類,對於人類的生存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地域遼闊,有鳥類1186種,是世界上具有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一些省(市)區已把最喜愛的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鳥評為「省鳥(市鳥、區鳥)」。現將一些「省鳥」作以簡要介紹。
  • 5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丹頂鶴保護區
    5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丹頂鶴保護區 2020-03-2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