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是極具靈性的生物,對空氣品質和水質十分挑剔和敏感。
近年來,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大力實施百裡黃河溼地修復、千裡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修復的生態建設「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白天鵝棲息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門峽森林覆蓋率50%以上,溼地面積2.85萬公頃,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非常適宜鳥禽類棲息越冬。
黃河萬裡長,白天鵝格外鍾情三門峽,正是由於這座城市擁有的獨特魅力。
為從制度上保護白天鵝,2010年12月13日,市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白天鵝保護工作通告》,規定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為白天鵝越冬保護期;2014年10月13日,三門峽市政府印發《三門峽市白天鵝保護區管理辦法》,劃定了16萬畝白天鵝保護區;2017年11月1日起,三門峽市施行《三門峽市白天鵝及其棲息地保護條例》,這是全國首例以保護白天鵝為主的地方法規,為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黃河生態廊道建設中,三門峽市分三期實施建設,總投資40億元,總長度約190公裡,第一期為陝州區至函谷關段和王官至大壩段,長度共計約44.7公裡;第二期為函谷關段至豫靈段,長度共計約58.2公裡;第三期為大壩段至澠池,長度共計約86公裡。
在黃河溼地修復中,三門峽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黃河溼地開發區段、陝州區段、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段開展生態修復,清渣覆土,栽種樹苗,播撒草籽。堅持「誰批准誰監管、誰礦權誰負責、誰汙染誰治理、誰設障誰清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清退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礦權14家,清理違規企業13家,清理整頓黃河河道違法違規船隻463艘,總恢復溼地面積4900畝。
如今,三門峽黃河岸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飄帶」已然形成。據監測發現,白天鵝及其棲息地生態功能得到了全面恢復,新增白天鵝及野生動物棲息地4塊,還發現大鴇、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疣鼻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三門峽黃河溼地越冬,黃河溼地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三門峽以綠色生態為呼喚,引得白衣仙客年年如約而至。相關數據顯示,近期,三門峽境內白天鵝數量已達到1.3萬隻以上,活動路徑遍布三門峽境內黃河沿線。
實際上,隨著三門峽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自2018年起,每年冬季都會有白天鵝飛臨市區澗河水域越冬,最多有30餘只。美麗聖潔的白天鵝與高樓大廈、車流人群交相輝映,為鬧市增添了一道靈動亮麗的風景線,這也是三門峽環境保護、生態治理成效顯著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