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對黃河生態修復,通過建綠色廊道,吸引來眾多水鳥珍禽越冬

2021-01-13 柳寶的故事

白天鵝是極具靈性的生物,對空氣品質和水質十分挑剔和敏感。

節假日來三門峽觀賞白天鵝的人絡繹不絕

近年來,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大力實施百裡黃河溼地修復、千裡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修復的生態建設「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白天鵝棲息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門峽森林覆蓋率50%以上,溼地面積2.85萬公頃,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非常適宜鳥禽類棲息越冬。

眾多珍禽飛臨黃河溼地越冬

黃河萬裡長,白天鵝格外鍾情三門峽,正是由於這座城市擁有的獨特魅力。

為從制度上保護白天鵝,2010年12月13日,市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白天鵝保護工作通告》,規定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為白天鵝越冬保護期;2014年10月13日,三門峽市政府印發《三門峽市白天鵝保護區管理辦法》,劃定了16萬畝白天鵝保護區;2017年11月1日起,三門峽市施行《三門峽市白天鵝及其棲息地保護條例》,這是全國首例以保護白天鵝為主的地方法規,為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黃河生態得到進一步修復

在黃河生態廊道建設中,三門峽市分三期實施建設,總投資40億元,總長度約190公裡,第一期為陝州區至函谷關段和王官至大壩段,長度共計約44.7公裡;第二期為函谷關段至豫靈段,長度共計約58.2公裡;第三期為大壩段至澠池,長度共計約86公裡。

黃河庫區的白天鵝數量在不斷增加

在黃河溼地修復中,三門峽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黃河溼地開發區段、陝州區段、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段開展生態修復,清渣覆土,栽種樹苗,播撒草籽。堅持「誰批准誰監管、誰礦權誰負責、誰汙染誰治理、誰設障誰清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清退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礦權14家,清理違規企業13家,清理整頓黃河河道違法違規船隻463艘,總恢復溼地面積4900畝。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老鴇現身黃河溼地

如今,三門峽黃河岸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飄帶」已然形成。據監測發現,白天鵝及其棲息地生態功能得到了全面恢復,新增白天鵝及野生動物棲息地4塊,還發現大鴇、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疣鼻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三門峽黃河溼地越冬,黃河溼地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黃河生態不斷得到優化和改善

三門峽以綠色生態為呼喚,引得白衣仙客年年如約而至。相關數據顯示,近期,三門峽境內白天鵝數量已達到1.3萬隻以上,活動路徑遍布三門峽境內黃河沿線。

實際上,隨著三門峽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自2018年起,每年冬季都會有白天鵝飛臨市區澗河水域越冬,最多有30餘只。美麗聖潔的白天鵝與高樓大廈、車流人群交相輝映,為鬧市增添了一道靈動亮麗的風景線,這也是三門峽環境保護、生態治理成效顯著的有力證明。

三門峽依黃河而建的溼地公園

相關焦點

  • 珠三角將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打造「候鳥灣區」
    按照該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至2025年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 三門峽不只有白天鵝!這些珍稀鳥類都來扎堆兒過冬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文 通訊員 張明雲/圖12月15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後地村的黃河溼地水域中,一群白天鵝從天空掠過,蘆葦掩映下的水面上,黑鸛、大鴇、大雁、白鷺等數十隻珍禽鳥類聚在一起嬉戲、覓食。
  • 19條水鳥生態廊道,廣東將構建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計劃至2025年,廣東將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 黃河蘭州段已發現 14種水鳥
    【本報訊】您知道黃河蘭州段有幾種候鳥?它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昨日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為進一步提高公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有力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省林業廳、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及蘭州市生態建設管理局,在五泉廣場舉辦了主題為「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共同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活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積極參與。
  • 三門峽:要新建四個溼地公園,在這些地方
    前不久,省委書記到三門峽時來到三門峽好陽河溼地公園:黃河岸邊的好陽河溼地公園,幹部群眾正抓住時機植樹造林。省委書記王國生實地查看溼地公園生態恢復、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叮囑當地負責同志,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打造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的區域生態格局。
  • 河南黃河沿線將編織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12月29日,河南省林業局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1年,我省黃河流域9市1區將在黃河幹支流實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
  • 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本號訊(9月21日)近日小編獲悉,廣東省林業局出臺規劃,2025年前,珠三角地區將建成19條水鳥生態廊道,以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發展。圖片來源:廣東省林業局據悉,水鳥生態廊道將依託沿海灘涂、珠江、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大天鵝千裡赴約棲息黃河溼地
    旁邊還有許多黃鴨和其他水鳥,為冬日的黃河增添了無限生機。當日,陽光明媚,成群的大天鵝,悠然自得地在河面上覓食、嬉戲。岸邊的攝影愛好者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著自然精靈的精彩瞬間。每當有大天鵝振翅飛翔或者嬉戲打鬧時,快門聲不斷。拍攝貴德越冬大天鵝的攝影師宋先生告訴記者,青海的冬季有著獨特的魅力,每年前往貴德拍攝大天鵝是他的必修課。看到天鵝一年比一年多,棲息的範圍一年比一年廣,他感到非常高興。
  • 野生動植物保護|湖北: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本號訊(9月14日)近日小編獲悉,湖北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全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萁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囻滿完成。
  • 旌湖越冬水鳥種類數量又雙叒叕增加了
    因為可愛的鳥兒旌湖成了你的最愛網紅打卡地但你了解旌湖野生水鳥家族嗎?有多少種?數量有多少?……不認識、數不清?沒關係有了下面這份報告一切So Easy!2021年1月9日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在全省36個調查點同步進行這項調查已經持續五年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觀鳥會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等全省十二家機構共同發起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7名志願者沿旌湖從青衣江橋出發全程徒步7.12公裡
  • 走綠色之路 建美麗濮陽——濮陽市委書記宋殿宇就生態環保有關問題...
    問: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下,濮陽是如何謀劃生態環境保護的?  答:濮陽因油而建、因油而興,中原油田的開發曾為濮陽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經濟發展契機。走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各種重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為濮陽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給瀕危水鳥建個家
    膠州灣大沽河河口溼地已列入我國重要溼地保護名錄,位於亞太地區候鳥南北遷徙的路徑上,是過境候鳥、旅鳥的遷徙停歇、補充能量的重要「驛站」和「加油站」,每年遷徙停歇的鷺類、鴴鷸類和雁鴨類水鳥約有幾十萬隻次,同時也是冬候鳥的越冬地和夏候鳥的繁殖地。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其公布的「生態區2000」計劃中已經將膠州灣溼地列為國際重要鳥區。
  • 來天鵝之城 享攝影盛宴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在三門峽舉辦
    在創作採風活動方面,將邀請攝影家、各省市自治區攝協代表前往攝影創作研修基地,以及陝州地坑院、虢國博物館、黃河生態廊道、三門峽大壩、函谷關等地進行採風創作。一是自然生態秀美,為攝影作品創作提供了廣闊舞臺;二是節會基礎良好,為攝影作品展示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攝影氛圍濃厚,為攝影文化交流提供了高水平的平臺。三門峽將集全市之力當好東道主,以飽滿的熱情、專業的服務、完美的形象恭迎四海賓朋,共襄藝術盛舉。  新聞發布會上回顧了中國攝影藝術節31年來走過的歷程,主辦方還回答了新聞媒體的提問,就本屆藝術節的亮點和特色等進行深入解讀。
  • 對話|高水位將影響鄱陽湖越冬水鳥,專家呼籲加強巡護
    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鄱陽湖每年吸引超過60萬隻水鳥在此度過冬天 。根據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協定2012年的評估,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1000多塊重要溼地中,鄱陽湖的綜合權重位居第一。
  • 天淨任鳥飛 水美憑鳥戲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其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圓滿完成。據介紹,此次調查綜合考慮我省水鳥分布特點,共選定101個同步調查點,總面積4553.1平方公裡。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進一步增強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逐步提升河湖、溼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連通物種遷徙擴散生態廊道;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保護修復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線重要湖泊和溼地,加強洱海、草海等重要高原湖泊保護修復,推動長江岸線生態恢復,改善河湖連通性;開展長江上遊天然林公益林建設,加強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加強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嚴重石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大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保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一年多來,市委市政府遵循「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總要求,聚焦生態保護、汙染治理、黃河安瀾、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等重點,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化推進,認真梳理、研究和謀劃,啟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規劃建設工作。
  • 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將會建成什麼樣?
    先來看看生態保護的網紅代表——黃河灘地公園提起黃河,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最近非常火的網紅打卡地——黃河灘地公園。冬日裡的黃河灘地公園,藍黃相間的觀光步道貫穿在泛黃秋葉中,極度寒潮下湖面結了一層薄冰,湖邊蘆葦搖曳,遠處是靜默遼闊的母親河黃河,多了蕭瑟少了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