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成功?那你必須了解關於美國「戰鬥機黑手黨」和日本「G21...

2020-12-06 車雲網

兩三年前,創業是一股席捲每個人的潮流,但數年過後反觀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美國的「戰鬥機黑手黨」

20世紀80年代初,一群來自美國空軍的改革先驅者開始在美國軍機舞臺上嶄露頭角,他們人數不多,行蹤詭秘而且觀點「激進」,同時還有個綽號「戰鬥機黑手黨」。雖然他們在日後被廣為稱作「改革者」,但「戰鬥機黑手黨」的諢號已經揮之不去了。

「戰鬥機黑手黨」認為,美國軍方對戰鬥機的需求已經過度依賴「飛機本身的高技術」和「複雜的武器系統」,這種盲目的需求會導致美國大兵拿到手裡的武器是如此昂貴但數量又少得可憐;同時在後勤保養方面,又花費過多的金錢和時間,以至於這些「昂貴的武器」還不如那些簡單又便宜的武器有戰鬥力。為此,「戰鬥機黑手黨」向美國國會和軍方據理力爭,力排眾議,推廣他們的「未來戰鬥機設想」。

圖註:美國有史以來最昂貴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就是在80年代開始研製的,一架B2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兩架B2就能抵上一艘航母。

20世紀60年代,美國空軍迫切需要一種能夠代替F-4「鬼怪」的空中優勢戰鬥機,此時,他們找到了「戰鬥機黑手黨」的靈魂人物約翰•R•伯伊德(John. R. Boyd)來幫助他們挽救F-15的爛尾樓工程。經過伯伊德便和「黨內同僚」的努力工作 ,最終投產的F-15戰鬥機更輕、機動性更佳。但伯伊德對其依然不滿意。

圖註:約翰•R•伯伊德(John. R. Boyd),美國空軍退役上校,空戰理論家,項目分析與評估辦公室顧問,「戰鬥機黑手黨」的核心成員之一,也是提出著名空戰理論「能量機動理論」的那個人

但伯伊德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在F-15定型之後,他常和同僚一起研究空戰案例,探討戰鬥機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性能,並用計算機驗證想法的可行性。同時,他還藉助各種機會向美國國會和大眾宣傳自己的軍事思想理念——在「戰鬥機黑手黨」的眼裡,當初由他們「護駕」的F-15是「昂貴的輸家」,造價昂貴而且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在「戰鬥機黑手黨」內有人提出:

「在花費同樣預算的前提下,250架F-15戰鬥機還沒有1000架F-5戰鬥機帶來的綜合作戰效果明顯。「

圖註:F-16輕型戰鬥機

在這種打造「便宜的贏家」的思想指導下,「戰鬥機黑手黨」和盤託出了自己的「輕型戰鬥機計劃」,這對日後美軍的F-16低成本輕型戰鬥機的誕生起了決定性作用,後者不但彌補了F-15因造價高昂導致的數量不足,同時也依靠優異的性能取得赫赫戰果並出口多國,被稱之為「國際戰鬥機」。

日本的「G21」項目組

就在美國的「戰鬥機黑手黨」因F-16的成功而家喻戶曉時,在大洋彼岸的日本,還有一群少數人在做著相似的事情。

1990年前後,日本的泡沫經濟達到頂峰,時任會長的豐田英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面向21世紀,我們需要造什麼樣的汽車,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圖註:豐田英二先生

1992年,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議」之後,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關注。雖然當時像資源匱乏、溫室效應、大氣汙染這類的環境問題看起來並不嚴重,但豐田通過研究發現:在進入21世紀之後,這些問題會產生諸多的社會問題,並對汽車製造業帶來衝擊。於是在1993年9月,時任豐田副社長的金原淑郎啟動了「G21」項目,開始對「21世紀的汽車發展」進行探索。

PS:值得一提的是,「G」源自於Globe的首字母,而Globe的英文中是「全球」的意思;而「21」則代表「面向21世紀」。

而「G21」項目組成員對此的思考成果,就是「面向21世紀的汽車是能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的汽車」,把這個目標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數字,就是「G21」項目組要設計出燃油經濟性比當時傳統汽車的平均表現高1.5倍的新車型來。

當時,項目組成員希望通過改良傳統發動機技術,提升變速箱的傳動效率,使「新車型」的燃油經濟性提高1.5倍;或者是乾脆通過對電動車型的推廣,徹底解決燃油經濟性的難題(1993年,豐田在日本國內開始銷售TOWNACE電動車,RAV4電動車),但最終這兩個想法在內部沒有獲得通過。

圖註:當時在日本國內銷售的Rav4和Townace電動車

想法被否定的理由並不深奧:第一種改良傳統技術的設想還是停留在傳統技術範圍內,並不具有突破性(也沒達到後來豐田高層提出的2倍目標),也不具備面向21世紀汽車的設計特點,所以否了;而電動車的提議沒通過,則是因為當時日本國內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G21」項目組不認為對電動車對顧客來說就像普通汽車一樣方便使用——顧客已經習慣了在加油站快捷地解決續航問題,不可能強行改變使用習慣(長時間等待充電)。

在這個背景下,以內山田為負責人的「G21」項目組以及豐田高層,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混合動力」為核心的解決方案,該混合動力系統被命名為「豐田混合動力系統(THS),這意味著必須要顛覆以往的形式進行創新性開發!

被稱作「普銳斯之父」的內山田竹志先生(Takeshi Uchiyamada)

相比於EV等其它方案,混合動力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外部設施的支持,但卻能將燃油經濟性大幅度提升到兩倍:它將車輛剎車、減速和低速運轉時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並儲存在電池中;車輛全力加速時,電能驅動電機為車輛提供額外動力實現更強的動力性能。對顧客來說,這就意味著既能享受到與以往不同的行車體驗,又不需要改變既有的車輛使用習慣。

在具體推進THS系統的研發過程中,「G21」項目組的成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們經常不得不從零開始研發,去解決大量的「沒有這種零部件」、「找不到這種標準」、「只能在室內使用」等這類全新問題。為此,項目組基於「幾乎沒有從零造車的經驗,將自己的經驗詳細地製作成文檔資料,以供大家借鑑」的共識,匯總編寫了200頁的文檔,對開發過程中涉及討論的各項問題的內容、結論以及討論過程進行了扁平化共享。

圖註:第一代普銳斯在歐洲山口進行測試

同時,在需要用到一些未知領域的技術時,項目組也沒有簡單採取外包的形式,而是堅持內部生產,這無疑也大大增加了難度:

譬如在研發驅動電動機和對蓄電池進行電力控制的逆變單元時,項目組就始終堅持必須在確保電動機性能的基礎上,努力降低成本,並基於量產的目的,對電動機的結構進行改進。這樣也便於未來EV、混合動力、燃料電池車等產品可以用到現成的技術(注1);逆變單元方面,豐田大膽採用了在新幹線領域上的絕緣柵雙級電晶體(IGBT)技術,雖然當時把這個技術應用在汽車上還存在很多不明之處,但萬一成功,相關成果將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同時會避免過分依賴供應商導致技術黑箱化的問題。所以繼承自豐田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技術思維,也始終體現在THS系統的研發過程中。

圖註:第一代普銳斯亮相

1997年,全球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豐田普銳斯(PRIUS)面市。其因革命性降低了車輛燃料消耗和尾氣排放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從發售之日起的19個月內便達到28000輛的銷售業績,也印證了全世界對其的高度評價。

圖註:第一代普銳斯車型開發團隊在產品下線後的聚餐大合影

雖然「戰鬥機黑手黨」和「G21」這兩批人分屬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國家與不同的文化之下,但是他們最終取得成功,還是在很多方面存在非常多相似點的,這些相似點為他們各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前瞻性:

對「戰鬥機黑手黨」的靈魂人物伯伊德來說,能在20世紀60年代就預見到「輕型戰鬥機計劃」的未來趨勢,是其最偉大的一面:因為在絕大多數人都盯著競爭對手,忽視全局的時候,只有他力排眾議,與同僚齊心協力糾正了武器的發展方向,避免美國空軍走上幾十年的彎路。

圖註:第一代普銳斯

而對豐田公司的帶頭人來說,能在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顛峰時期就預見到資源稀缺、環境惡化的未來,無疑彰顯出他超越普通企業家的視野高度,而以環境和資源為契機進行「變革」,率先推出環境友好型的「THS系統」,則體現了當時豐田文化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THS系統的出現,不但為我們當下解決霧霾圍城的困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還對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THS系統」的研發過程中,工程師也沒有把研發麵臨的困難當作包袱甩給供應商,而是有預見性地對困難「頂風而上」:

在「G21」項目組對電動機結構進行改進時,他們特別強調需要使其能便於未來EV、混合動力、燃料電池車等產品用到現成技術;這便賦予了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具有多平臺的兼容性:譬如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就採用了很多THS系統的現成技術,這不但促成了Mirai在成本上大幅度降低,還縮短了研發時間。眼下,這種對技術發展趨勢的「超前計劃」,正為豐田創造出越來越多的競爭優勢。

譬如對現在的豐田來說,像Mirai這樣更理想的新能源車型,正擔當起為豐田打造技術優勢的重任,而昔日的「秘密武器」THS系統,早已實現了國產化並讓競爭者在發展混動技術的路上越來越感到「緊迫」。甚至於在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必須依靠行政和補貼的力量去保護本土品牌樹立相對於豐田的競爭優勢。

圖註: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

2、客觀性

尊重事物本來的發展規律,是正確決定的基本原則。

在修改F-15的戰鬥機的設計藍圖並制定F-16的開發方向時,伯伊德豐富的空戰經驗和背後研究對其助益良多,如果沒有他自己提出的「能量機動理論」,可能代表「輕型」戰鬥機的F-16的誕生就會是個未知數;同時,「戰鬥機黑手黨」同僚們豐富的戰爭經驗,考慮到戰場上大兵的實際需求,也為F-16的順利落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圖註:內山田、小木曾等「G21」成員與普銳斯的合影

在談及電動車是否是「G21」項目組未來發展方向時,筆者認為「G21」成員從客觀角度考慮問題的方式十分值得國內一部分廠商學習:

首先,他們承認當時日本國內的充電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這是事實,而且他們也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沒有想辦法依賴行政或者外部力量去幻想充電樁的網絡會在短時間內建設成熟(何況還不談及標準問題);

其次,他們尊重顧客的使用習慣(顧客習慣了在加油站快捷地解決續航問題),因此堅持面向21世紀的汽車要讓顧客就像使用普通汽車一樣方便簡單,並藉此砍掉電動車的發展思路,最終確立混合動力的發展方向。反觀國內,有一段時間「彎道超車」的口號甚囂塵上,事實證明沒過多久,其痴人說夢的本質便暴露無疑。

3、堅持、堅持再堅持

無論是「戰鬥機黑手黨」還是豐田「G21」項目組,這些專業並執著的人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為目標不斷奮鬥並堅持下去,是他們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必備條件——面臨的困難越棘手,可能對應的成功也就越偉大。

在1997年10月14日,豐田召開普銳斯的記者發布會的前一刻,以「G21」為首的技術部門和生產技術部門仍在努力解決全新普銳斯的噪音問題,以及涉及美觀度的細節問題。試問,如果沒有前前後後二十多年的潛心鑽研,假設普銳斯只發布了一代,豐田便就此罷手或停滯不前,那麼現在的汽車行業裡是否還會出現這樣的感嘆:

「世界上的油電混動系統只有兩種,一種是豐田混動,另一種則是其他混動。」

注1:事實上豐田氫燃料電池車Mirai上的很多技術便源自普銳斯

相關標籤:
豐田

相關焦點

  • ...戰鬥機|美國_軍事|日本航空自衛隊|f-35|隱身戰鬥機|日本_軍事
    【環球網軍事報導】最近,日本政府被曝正在討論未來出口其下一代FX戰鬥機的可能性。據悉,平均每架FX戰機的成本預計將超過1.85億美元,日方希望通過出口這款戰鬥機來抵消開發成本。軍事觀察人士指出,只是這款如此昂貴的日本戰鬥機,哪個國家能買得起都是個大問題。
  • 日本零式戰鬥機和美國野貓戰鬥機相比,優缺點是什麼?
    說起戰場冤家,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和美國的野貓戰鬥機作為雙方航母上的主力戰機可謂是最主要代表。野貓戰鬥機面對能力更強的零式戰鬥機,是如何取得上風的?那零式戰鬥機的優劣點又是什麼呢?1940年,日本十一架零式戰鬥機飛抵重慶,與中國架伊-15,伊-16展開戰鬥,日軍憑藉零式戰鬥機優良的空中性能擊落了我軍足足24架飛機。這一天也成為了中國空軍的恥辱日,但無可厚非,當時的零式戰鬥機確實性能更好。相對的零式為了提升空中性能,大大降低了對飛行員的保護。基本飛機出現事故,飛行員跳傘逃生的機率是非常小的,好在日本人認為這些犧牲不值一提。所以零式成為了當時最契合日本的戰鬥機。
  • ...無法維修|戰鬥機|日本_軍事|日本航空自衛隊|美國_軍事|f-2戰鬥機
    根據共同社4月1日報導稱,日本防衛省裝備廳新設立了裝備開發官崗位和部門。據悉,此項目價值總額高達數萬億日元,日本政府希望以此為航空自衛隊提供F-2戰機的後續機型。根據報導,這一項目大約有30人參與,目前正在就機身的基本設計展開討論。日本方面此次決定讓自己主導開發,至於是否與美國或者英國共同開發,還有待商榷。
  • 黑手黨風雲老大,為愛情金盆洗手!這人生就是霸總文…
    最近聽到了不少有意思的黑幫趣聞,比如費列羅是義大利黑手黨建立的品牌,後來發現做巧克力比收保護費賺錢,乾脆轉行。比如日本黑幫前段時間被發現在大街上賣珍珠奶茶,章魚小丸子。哎,誰讓掙個錢太難了,這不,前不久美國黑手黨又火了。不是因為《愛爾蘭人》,而是因為真正的黑手黨大佬洗手不幹,跑出來做「網紅了」。
  • 歐洲戰鬥機飛行員告訴你颱風戰鬥機的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們與拉斐爾「Klax」克拉施卡(前德國空軍「鬼怪」和「颱風」飛行員,現歐洲戰鬥機公司營銷主管)進行了交談,以了解關於該機的更多信息。 問:你飛過哪些飛機,在哪裡飛的? 我在軍事飛行員訓練中飛了幾種教練機後,在F-4F「鬼怪」上獲得了戰備資格,我還駕駛過F/A-18「大黃蜂」,當然還有「颱風」戰鬥機。
  • 赫赫有名的「零式」戰鬥機,是如何被美國的「地獄貓」趕超的?
    縱觀整個二戰時期的歷史,從二戰中最強戰鬥機的排名上來看,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正式名稱是「零式艦上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戰鬥機,在當時能夠憑藉接近550公裡/時的速度完虐美國的F6F野貓戰鬥機。而如此強悍的「零式」戰鬥機最後卻被美國的「地獄貓」實力碾壓,美國是怎麼做到的呢?
  • 二戰中日本強悍的夜間戰鬥機,KI-45戰鬥機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最著名的戰鬥機,毋庸置疑首先浮現在觀眾們腦海中的一定是日本的零式艦載戰鬥機,但是僅憑著一款戰鬥機,日本是不可能在二戰前期一直將太平洋戰場上的制空權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的,在零式戰鬥機之下,日本還是擁有著幾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的,就包括了兵哥今天要談到的KI-45
  • 如何了解戰鬥機的機動性
    加上不同的文章出於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對同樣的飛機褒貶不一。因此,即使對老鳥而言,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去了解戰鬥機的機動性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麼,要了解機動性,首先看什麼指標呢?爬升率最直觀的,爬升率體現了飛機的垂直機動性。無論是格鬥還是攔截,都需要應用飛機的爬升能力,歷來是戰鬥機最重要的機動性指標之一。
  • 日本野心暴露?斥資231億美元買美國F35戰鬥機,為航母服役做準備
    據報導,目前美國方面已經確認,將會向日本出售105架F-35系列戰鬥機,總成交價格達到231.1億美元。美國方面目前已經正式審批了日本採購請求,這將成為美國武器銷售史上金額第二大的銷售單。據悉,此次日本購買的105架F-35系列戰鬥機中包含,42架F-35B型戰鬥機以及63架為F-35A型戰鬥機。除了戰鬥機外,此次訂購還包含110臺F135型號發動機和5臺備用渦輪。
  • 日本四式戰鬥機疾風(圖)
    1941 年底珍珠港事件後不久,以日本國產第一種 2,000 馬力級空冷發動機ハ45 「譽」 式(ハ45 讀作「ha-45」)的問世為楔機,日本陸軍航空兵本部(相當於空軍)當即要求中島飛機廠研製一種以此為動力裝置、在綜合性能上希望能體現「脫胎換骨」的防空專用戰鬥機,並籍以作為前線「隼」式(キ-43)和「鍾馗」式(キ-44)戰鬥機的補充和替代。
  • 中國版X37B發射成功,是國產空天戰鬥機雛形 並沒有落後美國
    據新華社、環球時報最新報導,我國剛剛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據新華社、環球時報的最新報導,我國剛剛用長徵2號F型火箭成功發射了一款國產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這款神秘的太空飛行器極有可能和美國的X37B類似,是中國的未來空天戰鬥機雛形。
  • 二戰五大經典戰鬥機!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和低空領域的王者
    馬達轟鳴機彈橫飛的天空中,大量戰鬥機脫穎而出,今天兵哥要盤點二戰經典的五款戰機。1.P51野馬戰鬥機,二戰後期性能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是由美國在1940年研發出的典型的一款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戰鬥機,也是當時名氣最大的一個戰鬥機。
  • ...防衛大臣|日本_軍事|日本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f-15
    據taro網站2020年6月27日報導,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當日發布了題為「下一代戰鬥機」的文章,介紹了該機主要能力,文章全文如下: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有F-4、F-15、F-2三型戰鬥機在役,其中F-4將在2020年全部退役,換裝為F-35。日本採購的是F-35A和能夠短距起飛、垂直著陸的F-35B兩種型別。
  • 專為轟炸我國內陸而生,產自三菱,二戰日本速度最快戰鬥機Ki-83
    Ki-83的中部機身設計海軍直接參與,三菱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海軍方面的需求,陸軍這邊要求具有多功能性,以後可以用作戰略偵查和對地攻擊;所以從1942年提交基本方案後,陸軍和海軍就拉著三菱公司一起扯皮,發揮傳統強項的日本海陸倆奇葩讓最終設計方案遲遲定不下來。
  • 萬能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算什麼水平?美軍:火雞一樣,一打就落
    在前些年,日本國內有一部戰爭電影《永遠的零》上映,引起了整個東亞的爭議。這部電影以現代人視角重看二戰,主要講的是一名現代的日本青年,在了解到自己的祖父居然是「神風特工隊」一員後,四處尋訪當年的倖存者,並在調查尋訪中了解到二戰那段慘痛的歷史。
  • 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野貓」式
    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海軍不得不以在速度和靈活性皆處於劣勢的F2A水牛和F4F野貓對抗日軍的零式戰鬥機。F4F野貓,這種短粗的小飛機是美國海軍在戰爭頭一年的主要戰鬥機。野貓式戰鬥機隨同航母編隊轉戰珊瑚海、中途島、索羅門群島等等戰場,為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 日本:中俄兩國新型戰機是日本3倍,必須擁有更先進戰機「以質取勝」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日本NHK網站11月14日報導,日本防衛省在政府聽證會上宣布,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在戰鬥機上擁有數量優勢,所以必須提高本國的防空能力。日本防衛省的官員稱,中國和俄羅斯新型戰鬥機數量約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3倍,該官員稱,由於日本周邊形勢日益複雜,有必要增強自衛隊的實力。
  • 最快的日本戰鬥機,中島4式「疾風」戰鬥轟炸機
    「疾風」戰鬥機是一種被寄予厚望的火力強大的戰鬥機,速度、機動俱佳,但回天乏術,註定是末世之運。 「疾風」戰鬥機恐怕是大戰中飛的最快的日本飛機,從飛機名稱看這倒也算名副其實。
  • 遏制日本「零戰」神話,格魯曼的小老虎,F4F「野貓」戰鬥機
    說到美國大名鼎鼎的格魯曼公司,其設計的戰鬥機有兩大顯著的特點:一是以艦載戰鬥機為主;二是綽號往往喜歡以"貓"冠名。而太平洋戰爭初期霸佔美國海軍航母甲板一半以上的艦載戰鬥機,則是格魯曼出品的F4F"野貓"。
  • 活塞式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野馬」,日本零式終結者!
    北美飛機製造公司著實不是什麼資深航空企業,可金德伯格卻拒絕了英國的請求,因為他堅信美國當時所有戰鬥機都不是德國Me-109的對手,生產再多的P-40也是徒勞無功,而且他可以用比生產P-40更短的時間,研製出性能更好的新型戰鬥機。金德伯格看似狂妄的斷言其實有著深厚的資本,金德伯格不僅是優秀的商人,還曾經做過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其團隊中的埃德加舒默德還曾在德國梅賽施密特公司工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