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青春五彩斑斕 朝氣匯聚神州

2020-11-22 海南日報
  ■ 新華社記者 劉巍巍 李嘉

  長江之濱,石頭城下,翻滾的熱浪直衝紫金雲霄,一輛輛色彩絢麗的單車披星戴月。隨著追夢者手中的渾天儀輕輕旋動,鬥轉星移,時光飛逝,天體科學儀器紛至沓來,巨大的天文望遠鏡「睜大了眼睛」,一場關於逐夢的故事拉開了南京青奧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的帷幕。

  這是一群執著的追夢少年。與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夸父一樣,不達夢想,他們永遠不會停下青春的腳步。這亦是中國五千年來代代求索人的生動寫照,當巨型望遠鏡的光束定格,一條時空走廊將歷史、現實和未來瞬間神奇融通,50個世紀追夢者的身影點燃了長江之畔的華美夜空。

  浩瀚星空裡,一個個方塊字將古老東方的神秘和風情盡情闡釋;廣袤大地上,古法鑄造的青銅渾天儀再現人間;青花瓷和雲錦,在駝鈴聲中又一次踏上望盡繁華的絲綢之路;巨型船隊破浪揚帆,600多年前從南京起航的鄭和寶船,再一次起錨,沿海上絲綢之路播撒和平友誼的種子。

  夢想不滅,薪火相傳。炎黃子孫的中國夢,如同火炬傳遞般,一棒棒交付當代中國青年手中。在「未來之光」的召喚下,青春追夢者的腳步越跑越快,久遠而鮮活的中國夢和青春夢在金陵之夜不期而遇,激情四射。

  數百名青年不斷向場地中央聚集,他們忽然間騰空而起,帶著閃耀光芒層層攀登,一座「築夢之塔」拔地而起,象徵攀登夢想高峰的「渾天儀」在掌間傳遞,流轉在「築夢之塔」的尖頂,映照出最耀眼的夢想光芒。

  「築夢之塔」顏色形態變幻莫測,忽而舒展,忽而內斂,正如每個人的夢想各異、色彩紛呈,觀眾看到了青年們從夢想到行動的「築夢」過程,青春之光燦爛四射。

  這是一屆屬於青年人的盛會,未來12天裡,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青少年運動員們將在古都南京攜手完成他們夢想中的「成人禮」築夢。無論比賽成敗,他們都將種下受益終生的友誼之果;無論輸贏如何,他們都將當之無愧成為戰勝自我的強者。

  這是青奧會存在的理由。競賽和文教活動,是青奧會的雙翼,翅膀共同震動,才能揚起追夢、築夢、圓夢的風帆,架起五大洲青少年溝通交流的橋梁。

  在《愛之交響》的琴聲流淌中,巨大的地球影像浮現而出,曼妙的音符逐漸勾勒出資訊時代觸手可及的「地球村」。五大洲青年匯聚到一起,他們手中的渾天儀喚醒了和巨型望遠鏡遙遙相對的巨型渾天儀,望遠鏡前側出現了明亮的奧運五環。

  夢想在這一刻照進現實。經過4年多的精心籌備,南京青奧會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大屏幕上,3個多月前在希臘雅典取得的聖火火種,經過最具青年特色的網絡火炬傳遞,走遍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終於來到了這裡。

  林丹、周洋、張繼科、唐奕、陳定、陳若琳六位優秀運動員在場內開始最後6棒火炬傳遞。最後一棒火炬手陳若琳登上巨型天文望遠鏡操作臺,她大步向前跑將火炬帶向巨型渾天儀,點火儀式迎來高潮。陳若琳用火炬點燃了渾天儀,瞬間,火星四濺,層層點燃的火焰最後在渾天儀頂端如流星般飛向火炬臺,奧運聖火熊熊點燃!

  「時間在追趕未來,腳步跟隨夢想加快……」青年歌手張靚穎、張杰,與韓國人氣明星金秀賢、俄羅斯歌手噶麗婭共同唱響開幕式主題歌《點亮未來》,全場瞬間化作歡樂的海洋。

  這個夜晚,中國夢、青春夢、世界夢在這裡碰撞,也將從這裡起航。全世界青年在這一刻呼喊出最豪邁的青春宣言:「現在就是未來,青春不再等待,我的心必將照耀時代,我用青春點亮未來。」

  (新華社南京8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畢業季 讓青春在田園瓊海精彩綻放
    田園瓊海騎行N+1之旅  騎行瓊海,青春不留白。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抹不去的時代印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5月13日至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青代表將雲集海南博鰲,參加「中國知青文化博鰲高峰論壇」。論壇圍繞知青和知青文化,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殊事件重新梳理和解讀。1700多萬人的龐大知青群體,到海南插隊的就有30萬人之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斑斕流彩歷久彌新
    文\見習記者 陳怡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文昌、瓊海、定安、海口一帶瓊北民居的牆上,常見色彩斑斕、情趣盎然的壁畫,它們裝點著宅院的門面,記錄著宅院的歷史,承載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學生的瓊海風情小鎮遊
    利用端午小長假,參加第二屆海南大學生線路設計大賽的同學們奔赴他們心儀的地方踩線、體驗,希望為全國的大學生們設計出一個不一樣的海南精彩之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風味自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太陽開始落山,陵水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貿區FT帳戶業務漸入佳境
    本報海口4月18日訊(記者王培琳 通訊員任爵一 鄧昕)海南日報記者4月1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防護 有序推復工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轟……」2月13日下午,位於文昌市東路鎮的海南歌頌飼料有限公司